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兒皇帝習近平的禁忌: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勝利62周年
送交者: 公孫明 2015年07月27日03:25:24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兒皇帝習近平的禁忌: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勝利62周年

【公孫明按:今天是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勝利62周年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犧牲百萬,中國得享六十年之太平,可假共“官方習近平李克強王岐山等賣國賊兒皇帝於此似無一語紀念,是為記!】

齊德學:抗美援朝的決策及深遠影響??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勝利62周年

齊德學 · 2015-07-27 · 來源:宣講家


中國人民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付出了代價和犧牲,但是抗美援朝戰爭的所得遠遠大於所失,積極影響遠遠大於消極影響,抗美援朝戰爭的必要性、正義性,抗美援朝戰爭的積極意義和影響怎麼評價都不為過。

(編者按:今天是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勝利62周年紀念日,烏有之鄉網刊刊載此文以示紀念。)

原標題:齊德學:抗美援朝的決策及深遠影響

齊德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原軍史部副部長

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人民以志願軍的名義被迫在朝鮮與美國軍隊進行的一場戰爭,是新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場戰爭,也成為新中國的立國之戰,為新中國的鞏固、建設和發展奠定了強力的基礎。這場戰爭從1950年10月開始,到1953年7月結束,歷時兩年零九個月。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65周年。2015年7月27日是抗美援朝戰爭勝利日,也就是《朝鮮停戰協定》簽字62周年紀念日。

近些年來,國內的意識形態領域比較混亂。搞歷史虛無主義的人極力詆毀毛澤東,極力詆毀中國共產黨,也極力詆毀抗美援朝戰爭。關於抗美援朝戰爭,我今天介紹四個問題:一是抗美援朝的出兵決策;二是抗美援朝戰爭取得了偉大的勝利;三是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勝利的原因;四是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意義和影響。

一、抗美援朝的出兵決策

1950年10月上旬,中共中央多次召開書記處會議和政治局擴大會議,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重要戰略決策。10月8日,毛澤東同志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的名義簽署了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命令。中共中央的出兵決策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做出的呢?為什麼決策出兵?

(一)決策出兵的背景

背景一:國內背景

這個時候,新中國成立剛剛一周年,國內恢復已經取得了良好的開端,但是各方面的困難仍然很嚴重。

政治上,一是大規模的戰爭已經結束,但大陸的西藏和沿海的台灣少數島嶼還沒有解放,人民解放軍還有重大作戰任務;二是新解放區剿匪取得了重大成績,東北、華北地區的匪患已經基本消滅,但在華東、中南、西南、西北等新解放區大部分土匪還沒有剿滅,特別是廣西、湖南、福建、浙江等省,匪患還相當嚴重,土匪活動猖獗,嚴重危害社會的安定;三是新解放區多數基層政權已經建立,但還有一部分基層政權沒有建立,已經建立的也還不鞏固;四是占全國人口總數三分之二以上的新解放區土地改革剛剛開始。

經濟上,重點恢復鐵路公路交通和水利工程,取得了明顯的成績。全國原有21700多公里的鐵路全部恢復通車,東北和華北地區已經開始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全國工農業生產比1949年有明顯增長,其中糧食產量為2400億斤,增長11%;棉花產量為1420萬石,增長59.7%;鋼產量為60.6萬噸,增長283.5,但是還遠未達到全國抗日戰爭爆發前的最高生產水平。這幾項中,糧食產量僅僅相當於1936年以前總高水平的63%,棉花產量相當於最水平的86.5%,鋼產量相當於1936年以前的83.6%。也就是說,國民經濟恢復任務還相當繁重。

軍事上,人民解放軍的總兵力這時候已經達到500多萬,極需要精簡人員,支援國民經濟恢復,精簡整編工作剛剛開始。軍隊的武器裝備基本上還是小米加步槍的水平。海軍、空軍、炮兵、裝甲兵這幾個軍兵種的領導機關已經相繼建立,但作戰部隊除了炮兵較有基礎以外,空軍、海軍和裝甲兵部隊都在組建過程當中,軍隊極需要加強現代化建設。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有22年革命戰爭以弱勝強的經驗,有同國民黨軍和侵華日軍作戰的經驗,戰鬥意志頑強,但現代化水平低,也沒有現代化戰爭經驗,除了少數部隊準備解放台灣、西藏和正在進行剿匪作戰外,大部分野戰軍這個時候已經轉入擔負工農業生產任務。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前,解放軍沒有打仗的準備,朝鮮戰爭爆發後做了必要的防範準備,組建了東北邊防軍。

1950年6月6日到9日召開的中共七屆三中全會,部署全國的中心任務,是從1950年起用三年左右的時間集中精力恢復國民經濟。全面恢復國民經濟的工作剛剛展開,新中國的政治秩序、經濟秩序和生活秩序這個時候都沒有步入正軌。

背景二:國際背景

第一,美蘇兩國已經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盟友變成了尖銳對立和鬥爭的對手。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和以蘇聯為首的民主陣營兩大陣營已經形成。朝鮮戰爭爆發是這兩大陣營尖銳對立和鬥爭的產物。朝鮮戰爭爆發後,在朝鮮問題上的對立和鬥爭成了兩大陣營在東方鬥爭的焦點。

第二,美國是兩次世界大戰的勝利者,這個時候氣勢洶洶、不可一世,就是當時比較強大的蘇聯也懼怕它三分。美國以朝鮮戰爭爆發為契機,推行爭霸全球的遏制共產主義戰略。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6月26日美國就進行武裝干涉,同時命令其海軍第七艦隊侵入台灣海峽。27日,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公開發表聲明,宣布了上述事項,同時還宣布增加在菲律賓的美國軍隊,對法國在印度支那的殖民戰爭提供援助。7月7日,美國又操縱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關於組成聯合國軍的決議,使美國對朝鮮內戰的干涉披上了聯合國的外衣。9月15日,美軍在仁川登陸成功,朝鮮戰爭形勢發生逆轉,朝鮮人民軍腹背受敵,不得不實行戰略撤退。9月27日,美國當局命令聯合國軍總司令,美國地面部隊要越過三八線作戰,占領整個朝鮮。

第三,中國革命勝利以後採取了一邊倒的外交路線。1950年的2月14日,中國和蘇聯兩國簽署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美國這個時候聯合西方國家對中國採取了在政治上顛覆、經濟上封鎖、軍事上包圍、外交上孤立的政策。

背景三:中美兩國經濟力量和軍隊武器裝備強弱優劣極為懸殊

新中國成立剛剛一年,還處於千瘡百孔、百廢待興的狀態,而美國這個時候已經有175年的資本主義發展歷史,並且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發了橫財,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一躍成為資本主義最強國。1950年,中國的工農業總產值(現在叫GDP)一共為574億元人民幣(這是按1955年新幣制計算的),相當於229億美元;而美國當年的國民生產總值為2848億美元,是中國的12倍。中國的鋼產量是60.6萬噸,美國這個時候的鋼產量是8772萬噸,是中國的144倍。美國有強大的海軍和空軍,1950年10月美國投入到朝鮮戰場上的作戰飛機已經達到1200架,海軍各種艦船艇達到300艘,坦克800餘輛,而整個中國人民解放軍這個時候一共有作戰飛機110餘架,無論是飛機的性能還是飛行員的技術水平都不如美軍,更談不上飛行員的作戰經驗,海軍還沒形成戰鬥力。我國裝甲兵也在組建過程當中,美軍投入朝鮮戰場的地面部隊,每個師就裝備有各種火炮950多門、坦克140多輛、各種車輛3800餘輛,而當時人民解放軍中裝備最好的東北邊防軍一個軍裝備各種火炮才540餘門,相當於美軍一個師各種火炮的二分之一略強一點。我們所有的軍都沒有坦克,出國的時候每個軍臨時配屬運輸車輛100台,美軍是一個師3800餘輛。

這就是當時中共中央決策出兵抗美援朝的主要背景。

(二)決策出兵的原因

在這種情況下,敵我雙方武器裝備和經濟力量強弱優劣對比極為懸殊,中共中央為什麼還決策出兵抗美援朝呢?這應該說是由很多因素決定的。

第一個是直接因素。所謂直接因素就是,朝鮮勞動黨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以金日成(當時是勞動黨總書記,也是共和國首相)和朴憲永(當時是勞動黨副書記,副首相兼外相)聯名的形式給毛澤東寫了求援信。這封信是1950年10月1日寫的,信中介紹了朝鮮戰爭爆發以來的有關情況,信的最後提出:在目前敵人趁着我們嚴重的危急,不予我們時間,如要繼續進攻?三八線?以北地區,則只靠我們自己的力量是難以克服此危機的。因此我們不得不請求您給予我們以特別的援助,即在敵人進攻?三八線?以北地區的情況下,極盼中國人民解放軍直接出動,援助我軍作戰!”這是金日成、朴憲永聯名信裡邊提出的請求。

正是因為有了朝鮮的請求,中共中央書記處和政治局才在1950年10月上半月多次召開會議研究討論援助朝鮮的問題。僅10月上旬就於2日、4日、5日下午召開了三次會議,2日下午是書記處會議,4日、5日兩個下午是政治局擴大會議。5日下午的政治局擴大會議統一了認識,做出了出兵抗美援朝的戰略決策。這是直接原因:朝鮮提出請求。

第二個是根本原因或是核心原因,就是維護中國的國家利益。任何國家領導人作出任何重大決策,首先都要考慮自己國家的根本利益。那麼維護中國的國家利益表現在如下幾點。

一是維護國家主權。美國武裝干涉朝鮮內戰的同時,命令其海軍第七艦隊侵入台灣海峽,也就是侵占了中國的版圖,干涉中國內政,阻止人民解放軍解放台灣。所以中國不能沒有反應。當時除了抗議聲討以外,中央和國家的領導人就已經考慮到,可能要同美國人打一仗。周恩來當時講,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給了我們新的課題:支援朝鮮人民,推遲解放台灣。

二是保衛東北地區的國防安全。美國投入朝鮮戰爭的空軍、飛機,於1950年的8月27日開始,就不斷轟炸掃射中國東北邊境地區的城鎮和鄉村,地面部隊準備越過三八線向中朝邊境推進,嚴重威脅了中國東北地區的安全。

三是維護東北地區的經濟建設。東北是全國解放最早的地區,東北地區的經濟恢復和建設在全國具有領先地位和示範作用。新中國的工業基地當時一半在東北,而東北的工業基地一半在遼東遼南。如果中國不出兵,讓美國壓在鴨綠江邊,整個南滿電力將被控制,無法進行正常建設。

四是維護中國的社會穩定。美國出兵朝鮮以後,中國國內各種反動勢力就活躍起來,活動明顯猖獗,不將美國在朝鮮的氣焰打下去,國內反動氣焰就會更加增高,不利於新生人民政權的鞏固和社會穩定。這個毛澤東周恩來也講過。

第三個原因是軍事準備的因素。前面提到了組建東北邊防軍。朝鮮戰爭爆發,美國就進行武裝干涉,雖然戰前朝鮮沒有向中國提出任何請求,並且戰事開始以後朝鮮人民軍打得非常順利,勢如破竹。但是毛澤東周恩來考慮到,由於美國的武裝干涉,朝鮮戰局形勢發展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雖然美國軍隊介入,但是朝鮮人民軍一鼓作氣,很快解放全朝鮮,戰爭很快結束,或者至少告一段落,美國再想援助南朝鮮李承晚集團也需要長時間的準備和調動更大規模的兵力。另外一種可能,就是戰爭長期化,甚至戰爭形勢發生逆轉。因此,中國就不能沒有防範準備。所以周恩來當時講:我們設想第一種情況下組織邊防軍,是備而不用;在第二種設想情況下,是加重了我們的責任,並且應該很快地積極準備。在朝鮮內戰爆發不到兩個星期,美軍地面部隊進入朝鮮僅僅一個星期(美軍地面部隊是7月1號進來的),中國就於1950年7月7號開始着手組建東北邊防兵,抽調當時國防機動部隊第13兵團等四個軍、三個炮兵師等部隊,一共是25.5萬餘人,組建成東北邊防軍,集中到遼寧東部和吉林省東南部地區進行整訓。邊防軍集中以後,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高崗受中央軍委的委託,在邊防軍師以上幹部動員大會上就明確指出:將來邊防軍是準備出動到朝鮮去打仗,支援朝鮮和保衛我們祖國與保衛世界和平是一致的。整個邊防軍的準備都是以美軍為作戰對象、以朝鮮為作戰地區而進行的。這為中共中央決策出兵準備了必要的軍事力量。

前面講的三個因素,直接因素是朝鮮的請求,根本原因就是維護中國的國家利益,第三個就是軍事準備的因素。這三個因素是中共中央決策出兵抗美援朝具有決定性的因素。這三個因素缺了一條因素,中共中央都不可能做出出兵抗美援朝的決策,或者是即便出兵也不會是後來的這種形勢和這種規模。

除了這三個因素以外還有其他因素對決策出兵也有作用。

一個是歷史的因素,也就是中國抗日戰爭結束以後,美國站在與中國人民為敵的立場上,出槍出錢支持蔣介石打內戰,在新中國的成立以後仍然敵視中國人民,對新中國採取政治上顛覆、經濟上封鎖、外交上孤立、軍事上包圍的政策。

還有一個起作用的因素是意識形態的因素朝鮮和中國當時同屬於民主陣營大家庭的一員,所以朝鮮有困難,中國有責任幫助他們,這是意識形態因素。並且,朝鮮是中國的友好鄰邦,朝鮮勞動黨許多黨員和許多朝鮮人都參加過中國的革命戰爭,對中國人民取得革命戰爭勝利作出了貢獻。唇亡齒寒,戶破堂危。如果朝鮮不是中國的鄰邦,而僅僅和中國一樣是民主大家庭的一員,那麼恐怕中共中央也不會做出出兵援朝的決策。所以,中共中央出兵抗美援朝有意識形態的因素。但是意識形態的因素,絕對不是出兵抗美援朝的主要因素或決定因素。現在有一種說法是,毛澤東決策出兵的動機很重要的因素是意識形態上的考慮。我覺得這種說法是說不通的。

還有一個對決策出兵有作用的因素就是蘇聯因素。一方面是《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簽訂,中國出兵援朝會有蘇聯作為後盾,這個因素應該是很有作用的。另外一方面是蘇聯對中國出兵援朝問題上確實有壓力。但是,中共中央作出出兵決策絕對不是蘇聯壓力的產物。在中共中央決策的過程當中,斯大林曾經積極建議中國出兵援朝,但在中國要求蘇聯履行出動空軍掩護中國志願軍作戰的承諾時,斯大林動搖了,他說,蘇聯的空軍沒準備好,就是準備好了也不出動到朝鮮境內作戰,只是在鴨綠江上空或者鴨綠江以北進行援助。這個時候他說,如果沒有空軍掩護,中國覺得出兵困難,也可以不出兵。當然,蘇聯除了沒有兌現出動空軍掩護的承諾以外,中國提出其他援助的請求,基本上都滿足了。他說,我空軍出動不了,你覺得困難你也可以不出兵。在這種情況下,中共中央政治局開會一致認為我軍還是出動到朝鮮為有利。”“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這就是1950年10月12號,周恩來和斯大林談完了,就是蘇聯不出動空軍,只援助武器裝備、援助戰略物資,以斯大林和周恩來兩個人的名義給毛澤東發了一個電報。然後,13號毛澤東把所有的政治局委員召在一起,進行了研究,下定了決心,就有了剛才我念的這段話。

總之,朝鮮需要支援,中國的國防安全需要保衛。正如毛澤東1951年10月23日在第一屆政協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的開幕辭中講的一段話所說的:我們不要去侵犯任何國家,我們只是反對帝國主義者對於我國的侵略。大家都明白,如果不是美國軍隊占領我國的台灣、侵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打到了我國的東北邊疆,中國人民是不會和美國軍隊作戰的。但是既然美國侵略者已經向我們進攻了,我們就不能不舉反侵略的旗幟,這是完全必要和完全正義,全國人民已經明白了這種必要性和正義性。也就是說,出兵抗美援朝是出於維護中朝兩國的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考慮,所以叫做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這兩句話八個字非常恰當地表達了中國抗美援朝的鬥爭性質、鬥爭對象和鬥爭目的,是我們完整準確理解抗美援朝戰爭的核心。鬥爭性質就是反抗美國的侵略和侵略威脅。鬥爭的對象主要對象就是戰場上的美國戰略軍和華盛頓美國侵略當局,而不是南朝鮮軍和南朝鮮李承晚集團,更不是美國藉助的招牌??聯合國。雖然有些具體戰役戰鬥打的主要是南朝鮮軍,但在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的軍事上、政治上和外交上始終是最大限度的孤立和打擊美軍和美國當局這個主要對手,所以稱為抗美。鬥爭的目的是支援朝鮮、反抗美國的侵略和保衛中國的國家安全,所以稱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這裡面我講一個小插曲。2006年的6月,我應韓國國防部軍事歷史編撰研究所所長的邀請到韓國參加中韓兩國學者一塊進行的國際學術研討會,研討明朝時期中韓兩國抗倭問題。在預備會的時候,經過介紹韓國學者們知道我是研究抗美援朝戰爭史的專家,在所長晚上為我們舉行歡迎晚宴的時候,韓國有一個70多歲的地方大學的老學者老教授非常激動,面紅耳赤向我質問。他說,韓國戰爭是我們哥倆打架,你們為什麼幫老大打老二。當時我就反問了一句,我說,你們南北雙方哥倆打架,美國為什麼過來幫你們老大打老二。我說,你們哥倆打假,外人幫着你們老大打老二的是美國不是中國,是美國進到了朝鮮,美國在朝鮮的行動威脅了中國的國家利益,所以中國才派志願軍到朝鮮,中國出動志願軍是對着美國軍隊來的,不是對着你們朝鮮半島的南北雙方來的,所以我們中國的說法叫做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我這麼說完了以後,經過翻譯,老學者聽明白了,情緒緩和下來。他會寫漢字,用繁體字寫下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跟我點點頭。這是一個插曲。

所以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是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的總方針、總政策,是中國人民抗美援朝戰爭的總目的、總目標,也是中國人民為抗美援朝戰爭進行動員、教育和國際國內宣傳的中心口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既是抗美援朝戰爭的出發點,也是抗美援朝戰爭的歸屬點。這兩句話緊密相連,不可分割,不可偏廢。

二、抗美援朝戰爭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朝鮮戰爭的結局是:雙方通過停戰談判,在三八線南北地區劃定軍事分界線而達成了停戰。所以,這場戰爭起始於三八線,又停止於三八線附近。這就給人一種印象:這場戰爭雙方打成了平手,沒有勝利者也沒有失敗者。我們國內學者界也有這種認識。為什麼說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巨大勝利?我講以下四點。

(一)從敵我雙方經濟力量和軍隊武器裝備強弱優劣極不對等的較量結果看

關於敵我雙方武器裝備和經濟力量強弱,我在前面已經做了介紹。這種情況用一句形象的比喻就是,志願軍在朝鮮同美國作戰就像叫花子與龍王比寶,根本沒法相比。美國在朝鮮戰爭中使用了除原子彈以外的所有當時最現代化的武器,包括細菌武器和化學武器,使用優勢的空軍力量對志願軍和人民軍的後方進行毀滅性的轟炸。在朝鮮北方一共有12萬平方公里,美國人投擲炸彈69萬餘噸,平均每平方公里落下的炸彈是5.8萬噸,在某些地區投彈的密度達到了世界戰爭史上的空前的最高水平。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完全沒有制海權和基本上沒有制空權的困難條件下作戰,把武裝到牙齒的美國軍隊,從鴨綠江邊打回三八線地區,並在三八線地區堅持兩年多作戰,最終迫使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簽字停戰,所以這本身就是了不起的勝利。

(二)從戰爭雙方人員傷亡、財力、物力消耗看

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在1953年的8月4號公布了戰績公報,這個公報指出從1950年6月25日到1953年7月27日,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共殲敵(包括斃傷俘)一共是109.3萬餘人。美國官方公布他們的損失情況是,陣亡、負傷、失蹤被俘一共14.2萬餘人。韓國公布的人員損失是98.84萬餘人,美國公布的美國損害數和朝鮮公布的韓國損失數這兩個數字相加之和大於我們公布的109萬,這兩個數相加之和是113萬餘人,還不保證其他的聯合國軍的傷亡,這就說明我們公布的殲敵數字應該說比較客觀的。而整個戰爭期間,人民軍和志願軍作戰減員總數是62.8萬餘人,其中志願軍是36.6萬餘人(人民軍他們沒有公布,是我們根據材料統計出來的,是26萬餘人,加起來整個在戰場上的減員,是62.8萬餘人)。按照志願軍和人民軍公布的殲敵數量計算,就是我們殲敵109萬餘人,那麼我們損失是62萬餘人。按照這個數字計算,敵我雙方比例是1.7:1。這樣算,志願軍和人民軍是勝利者。單從志願軍的角度看,1950年10月25日到1953年7月27日,兩年零九個月,殲敵71萬餘人(包括斃傷俘)。那麼志願軍的作戰減員(陣亡、傷、失蹤、被俘)是36.6萬餘人,按這個數算起來,敵我雙方對比是1.9比1,志願軍是勝利者。這裡我說明一下,現在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紀念館經過官方認可公布的烈士數量是197653人。這麼聽起來志願軍的陣亡公布的數字是11.5萬多人,為什麼相差這麼大?公布烈士統計數字的時候,做一個說明,志願軍陣亡的數字統計基本上沒有變化,烈士和陣亡雖然有聯繫但不完全是一個概念。陣亡是在戰場上犧牲的、死亡的,烈士除了陣亡以外還包括失蹤的官兵、受傷以後死亡的官兵、病亡的,包括之前民兵、民工(有19萬多人),包括之前的工作人員,也包括停戰以後一直到志願軍撤回朝鮮回國這個期間犧牲的官兵,還包括志願軍撤回朝鮮以後,朝鮮有個停戰委員會這裡面有志願軍代表團,工作人員病故、犧牲的也算在抗美援朝的烈士裡邊。我做這麼一個說明。

美國在戰爭中的戰費支出是400億美元,消耗作戰物資是7300餘萬噸,中國支出的戰費是62.5億元人民幣,相當於25億美元,消耗作戰物資是560餘萬噸。從這個角度說,志願軍也是勝利者。

(三)從雙方戰線進退的情況看

其實前面已經涉及到了,自從志願軍參戰以後,雙方戰線互有進退,志願軍入朝打響的時候,這個時候美軍已經快到鴨綠江邊和圖們江邊。志願軍連續舉行第一次戰役、第二次戰役後,把美國從鴨綠江邊打回到三八線。第三次戰役志願軍、人民軍又把美國為首的聯合軍打退到三七線附近。聯合國軍也從三七線附近和漢江兩岸兩度將戰線再向北推,但也只推進到三八線南北地區。最後,雙方在三八線附近地區形成了相持局面,戰線穩定在三八線南北地區。

這樣算起來,從志願軍這個角度說,雙方進退相抵,那麼志願軍是淨進從鴨綠江邊到三八線的縱深數百公里,聯合國軍是淨退了從鴨綠江到三八線的數百公里,志願軍和人民軍粉碎了美國當局企圖軍事全部占領全朝鮮的企圖。兩廂比較,志願軍當然是勝利者。這一塊,我也加一個說明,最後的停戰線不是嚴格的三八線,三八線以南、三八線以北都有。南方在東部三八線以北占領的地盤是4337.7平方公里,主要是山地,人口稀少,物產不太豐富。那麼,北方在西部三八線以南占領的是3665平方公里,包括開城在內,主要是平原和丘陵地帶,人口比較稠密,物產比較豐富。從土地方面積上說,與嚴格的三八線相比,北方比南方少了672平方公里就是這麼一個概念。

(四)從雙方部隊在作戰中遭受打擊的情況看

志願軍入朝的第一、第二兩次戰役是在雙方對立的狀態下進行的。第一次戰役,志願軍就給予美軍歷史最長的王牌部隊之一??就是美國騎兵第一師以重創,並且殲滅其一個團大部。第二次戰役當中志願軍在東西兩線給美軍參戰的七個師當中第二師、第七師、陸戰第一師以殲滅性打擊,第二師失去戰鬥力,殲滅第七師一個加強團,陸戰第一師損失過半,他自己講也是有史以來遭受到的最嚴重的打擊。除了給這三個師殲滅性打擊以外,還給美第二十五師予以重創,這他們都是認賬的。第二次戰役打得痛快淋漓,雖然這次戰役中東線作戰的志願軍第九兵團減員比較大,但這主要不是因為遭受美軍的打擊,而主要是因為這個兵團臨急入朝缺乏必要的物資,主要是凍餓減員比較大。相反,志願軍第九兵團在這樣的困難情況下,卻把美國陸戰第一師和步兵第七師打得落花流水。美國陸戰第一師也是美國王牌隊伍之一,不得不在歷史上第一次使用撤退這個字眼。幾乎所有美國當局的軍政要員都認為志願軍第二次作戰對於美軍來說是美軍歷史上的一次慘敗、一次丟臉的失敗。而志願軍除在第五次戰役進攻作戰結束以後,轉移準備修整的過程當中,第180師掩護主力轉移,因處置不當等原因遭受重大外,沒有一個建制團以上部隊遭受如此打擊。雖然在第四次戰役當中,在漢江南岸組織防禦的第50軍和第38軍部隊傷亡比較大,那是為了掩護主力殲敵而預期的傷亡,當時你必須給我頂住,掩護主力殲滅敵人。

到了抗美援朝戰爭陣地戰階段,特別是1952年夏季以後,志願軍在戰場上越戰越強、越戰越主動。採取零敲牛皮糖打小殲滅戰的方針,對聯合國軍營以下病例防守的陣地幾乎是攻則必克、攻則必殲,有許多經過反覆爭奪以後,我們又鞏固了陣地。

到了1953年的金城戰役,志願軍可以對南朝鮮軍四個師防守的堅固防禦陣地同時發起進攻。突入陣地最遠達到18公里,一起殲滅其四個師大部。而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地面部隊從1952年夏季以後除了發動一次他們自己稱為失敗的惡性賭博的金化攻勢外,就是上甘嶺兩個點之間一共不到4平方公里,爭奪了43天,最後的結果是我們完全守住陣地,他們敗下陣去。除了發動一個金化攻勢以外,從1952年夏季以後,美國在朝鮮一直到朝鮮停戰,始終處於被動挨打的狀態,幾乎沒有什麼作為。這一點美國人寫的戰史和韓國人寫的戰史都是承認的。美國人在評論這場戰爭時,只是說成功地阻止共產主義的進攻,這是政治上的因素;說他們的海軍和空軍優勢威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這一點確實如此。所以,我們作戰受到它的海空軍的威脅很大,損失也很大。因為海空軍轟炸、封鎖給我們造成的困難很大。我們志願軍許多師以上幹部,包括軍以上幹部,包括毛澤東的兒子毛岸英犧牲都是由於空軍的轟炸。美國人除了阻止了共產主義的進攻,他們海空軍優勢的威脅得到充分的展示以外,幾乎沒有一個美國人認為美國在這場戰爭當中取得了軍事勝利。講這場戰爭時,他們用的比較多的詞是受挫、失利、苦澀、損失、沒有獲得勝利等字眼。美國西點軍校一位教官說,對美國軍人來說,如果說朝鮮戰爭打成了平局,那是自欺欺人,朝鮮戰爭這是完完全全的軍事失敗。對美國軍人來說,一個世界公認最強大的國家的陸海空軍三軍聯合立體作戰,卻沒能打過一個貧窮國家裝備原始的陸軍,而且輸得很慘,這是我們美國軍隊和美國國家永遠的恥辱和瘡疤。這是美國人講的。聯合國軍的第三任總司令克拉克在停戰以後也說了一段話,他說:我成了歷史上簽訂沒有勝利的停戰條約的第一位美國陸軍司令官。我感到一種失望和痛苦。我想我的前任麥克阿瑟和李奇微兩位將軍一定具有同感。

這些充分說明,抗美援朝戰爭不但取得政治上的偉大勝利,而且在軍事上也取得了偉大勝利。朝鮮戰爭之所以能在1951年夏季出現停戰談判的局部,這是志願軍勝利作戰打出來的結果。朝鮮停戰之所以能在1953年7月實現,也是志願軍勝利作戰打出來的結果。

三、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原因

前面介紹背景時講了敵我雙方武器裝備和經濟力量對比強弱優劣那麼懸殊,那麼志願軍為什麼又取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關於這方面的總結,國內有很多,我這裡主要介紹講四點。

(一)正確的戰略決策和作戰指導

毛澤東指出,戰爭的勝負固然決定於雙方軍事政治、經濟、地理、戰爭性質、國際援助諸條件,然而不僅僅決定於這些,僅有這些還只是有了勝負的可能性,它本身沒有分勝負,要分勝負還需加上主觀的努力,這就是指導戰爭和實行戰爭,這就是戰爭中的自覺的能動性。這是毛澤東比較著名的一段話。在敵我雙方經濟力量和武器裝備強弱優劣如此懸殊的條件下,志願軍之所以能夠取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的高瞻遠矚的戰略籌劃、戰略決策、戰略指導以及志願軍總部靈活激動的作戰指導起了決定性的作用。這些包括未雨綢繆組建東北邊防軍,從支援朝鮮和維護國家根本利益出發,適時決策組成中國人民解放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為保證戰鬥勝利進行全面籌劃和部署;根據戰爭形勢的變化,適時調整戰場指導方針,揚長避短,避強及弱,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根據自身裝備特點和作戰能力確定打法,抓住和利用美軍作戰中難以克服的弱點,予以打擊,等等。

正是因為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的英明決策和戰略指導,才在抗美援朝初期就打出美國軍政當局不知所措的有利的戰爭態勢,這就第二次戰役。在戰場上,儘管美國的第三任聯合國軍司令官克拉拉把志願軍稱為烏合之眾的農民軍隊,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認彭德懷是一位戰術專家,他在回憶錄裡面專門寫了這個問題。

(二)盡力加強和改善志願軍的武器裝備,提高作戰能力水平

志願軍在戰爭中遇到的問題主要是能不能打,能不能守,能不能保證給養的問題,這三個能不能也是毛澤東說的,確實也是如此。這些都是因為敵我雙方武器裝備優劣懸殊造成的。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主席、周恩來副主席等始終高度重視志願軍武器裝備的加強和改善,以提高志願軍在現代條件下的作戰能力。從組建東北邊防軍開始就從國內其他部隊抽調武器裝備,以使邊防軍按作戰編製備齊,並抽掉一些炮兵含高射炮兵和汽車部隊編入了邊防軍部隊。決策出兵時,又派周恩來和林彪同蘇聯領導人談武器裝備援助問題。出兵以後,隨着這些武器裝備的到達,又突擊組建裝甲兵作戰部隊,突擊擴建空軍部隊和炮兵部隊也包括高射炮兵部隊。還通過協商請求蘇聯空軍出動掩護朝鮮境內清川江以北兩條鐵路運送線。組織全國各族人民開展捐獻飛機大炮運動,從1951年的6月1號到1952年5月31號一年時間捐獻的錢款按照當時購買戰鬥機的價格,可購買3170機戰鬥機。到1952年的下半年,志願軍的武器裝備有了明顯的加強和改善,不但有坦克、飛機參戰,而且火炮數量有所明顯增多,質量有了明顯改善。到1953年,志願軍的火炮質量跟美軍相比還不行,但志願軍火炮的數量已經超過美軍。這個時候美軍的火炮數量大概是1.6萬多門,志願軍的火炮數量已經達到1.9萬多門,質量跟他沒法比,他的火炮還是質量好、口徑大、射程遠。

武器裝備的加強和改善使志願軍作戰水平和能力大大提高,為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勝利提供了重要的物質保證。

(三)充分發揮志願軍廣大官兵的智慧創造

在抗美援朝戰爭當中,志願軍始終占有兵力的優勢,這點對聯合國軍也確實是一個威脅,或者叫威懾。但是取得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絕不僅僅是靠中國人多兵多,更不是靠有些人說的人海戰術,那我們有多少人也不夠打。志願軍武器裝備不如美軍,但是靠的是勇敢加智慧。從第一次戰役開始,志願軍就充分調動廣大官兵研究防空防炮、冬季野外露營防凍和用步兵武器打美軍飛機的問題,研究避敵鋒芒,擊其弱點的戰法問題。運動戰期間,志願軍進攻作戰隔離美軍步兵和坦克的聯繫,專打步兵,組織小分隊,直接搗毀美軍的團營指揮所和炮兵陣地。到了陣地戰階段,主要是後期,志願軍由防炮洞(俗稱的貓耳洞)發展到坑道攻勢,形成了真正的同銅牆鐵壁。

還有鐵路運輸和搶修部隊創造許多有效的辦法。在公路上,架設水下橋梁,水下橋梁,美軍看不見,他炸不了。汽車司機遇到美軍飛機轟炸散射的時候,將事先準備好的廢油桶等點燃迷惑美軍飛機,這些都是志願軍廣大官兵的智慧創造,為保存自己、減少損失、消滅敵人起到重要作用。

毛澤東在1953年講到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時候,高度讚揚志願軍這些群眾性的智慧創造。毛澤東指出,我們的幹部和戰士想出了各種打仗的辦法。我講一個例子。戰爭的頭一個月,我們的汽車損失很大。怎麼辦呢?除了領導想辦法以外,主要是靠群眾想辦法。在汽車路兩旁用一萬多人站崗,飛機來了就打信號槍,司機聽到就躲着走,或者找個地方把汽車藏起來。同時,把汽車路加寬,又修了許多新汽車路,汽車開過來開過去,暢行無阻。這樣,汽車的損失就由開始時的百分之四十,減少到百分之零點幾。毛澤東講的志願軍採取的辦法確實如此,汽車路加寬,不僅僅是攻擊部隊,在後方的修整的部隊統統參加加修加固公路。另外,毛澤東這裡講的1萬多人站崗,最多時候達到2萬多人、兩個多師、兩千多個防空哨的點,主要是夜間,一看到聽到美國飛機的聲音,看飛機來了,就打信號槍,這樣我們在路上行使的汽車就閉燈行使或者找地方躲起來,所以後來確實車輛損失很小。勇敢加智慧,勇敢加技術,這是勝利的第三個原因。

(四)依靠人民

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所進行的戰爭都是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戰爭。毛澤東一向強調,只有動員群眾才能進行戰爭,只有依靠群眾才能進行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成立後,被迫進行的第一場戰爭。這場戰爭一方面是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正義戰爭;一方面是可以充分發揮各級人民政權的作用動員人民群眾支援戰爭;還有一方面是當時中國共產黨不但具有極強的組織領導能力,而且在全國人民當中具有極高的威望,因此也具有極強的號召力。進行抗美援朝戰爭,比起歷史上歷次中國革命戰爭,動員、依靠人民群眾更有條件,這主要是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政權成立了。為支援抗美援朝戰爭,也為恢復國家建設,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中共中央依靠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開展了廣泛深入、轟轟烈烈、扎紮實實的抗美援朝運動,開創了新中國歷史上人民戰爭的新形式。這個運動開展得非常廣泛、非常深入、非常紮實,起的作用也非常大。把全國人民工作生產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所以抗美援朝運動是新中國歷史上人民戰爭的一種新形式。所以,抗美援朝運動的開展,既有力的支援了戰爭,也有力地保證國民經濟的恢復和按計劃開始大規模的經濟建設。除了依靠我們全國的廣大民眾以外,還有蘇聯的政治支援和物資援助。

總之,正如毛澤東在總結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經驗時所說的,我們的經驗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個比較正確的領導,就可以用我們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的敵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完全證明了這一點。用一句話概括也可以說,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就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勝利。最近幾年美國和以色列軍方都有人這樣說,美國軍隊對朝鮮戰爭記憶猶新,美國軍隊不怕中國軍隊的現代化,怕的是中國軍隊的毛澤東化。所以,美國軍方現在崇拜的人物在中國有兩個,一個就是孫子,一個是毛澤東,他們研究孫子、研究毛澤東,主要研究毛澤東的軍事理論、軍事思想。

四、抗美援朝勝利的意義和影響

中國人民在這場戰爭當中付出了重大的犧牲和代價,但是中國人民取得這場戰爭的偉大勝利,這是新中國歷史上取得第一個重大成就。無論在新中國的歷史上,還是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歷史上,都具有重大的意義,並且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極大提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際地位

在1948年以來的近代中國歷史上,除了1931年到1945年的抗日戰爭取得了反法西斯侵略的勝利以外,那麼只有遭受帝國主義列強侵略和掠奪的挨打受欺歷史,只有任人宰割割地賠款的屈辱歷史。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毛澤東宣布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但是最能體現中國人民站起來的事件就是抗美援朝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誕生以後的第一聲吶喊,這聲吶喊震驚了全世界。中共中央敢於作出出兵決策,中國人民志願軍敢於出現在朝鮮戰場與美國軍隊作戰本身,就在世界上產生巨大的影響,尤其是中國人民志願軍依靠落後的武器裝備,打敗了完全現代化裝備的美國軍隊,這不但美國而且整個世界,包括當時的社會主義國家都不得不對中國刮目相看。說白了,開始不但美國沒瞧起中國,美國根本不相信中國能出動軍隊到朝鮮跟他作戰,他覺得新中國這麼困難、這麼窮,軍隊裝備又那麼差,沒有能力,也沒有膽量出動軍隊跟美國作戰。但是我們出動了,到戰場上打了,而且打敗了他。所以,從此整個世界都對中國刮目相看。志願軍打出中國軍隊的國際威望,也打出新中國的國際威望,抗美援朝勝利的一掃中國近代歷史上的恥辱。

第一次世界大戰雖然我們是戰勝國,但我們的青島等地由其他國家來安排這些事。第二次世界大戰我們也是勝利國,但是雅爾塔會議上關於中國的利益也是由美國、蘇聯兩家來安排,外蒙的問題、東北的中東鐵路問題、旅順的海軍基地問題等等,抗美援朝戰爭打完以後完全不一樣。

抗美援朝戰爭一掃中國近代以來歷史上的恥辱,中國人民真正揚眉吐氣了,中國人民真正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可以說,這場戰爭對於中國人民是自鴉片戰爭以來最了不起的政績篇。正如毛澤東所說的帝國主義侵略者應當懂得:現在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的。。美國人寫的《朝鮮戰爭中的美國陸軍》(這帶有官方性質)。這本書在評論朝鮮戰爭的時候說,在遠東,從朝鮮戰爭中出現了兩個比過去越來越強大的國家。其一便是韓國,……另一個在戰爭中提高了地位的國家是共產黨中國。從中國人在整個朝鮮戰爭期間所顯示出來的強大攻勢和防禦能力中,美國及其盟國已經清楚地看出,共產黨中國已成為一個可怕的敵人,它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那個軟弱無能的國家了。由於共產黨中國有取之不盡的人力資源和堅強有力的領導,因此它也在朝鮮戰場上贏得了自己的聲譽,而且看來會成為遠東與西太平洋地區共產黨的領袖。

正是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打疼了美國侵略軍,打疼了美國侵略當局,從此美國不敢在輕視中國人民,在亞洲和國際事物當中,不得不把中國擺到適當的位置。1958年的台海危機中,美國為台灣國民黨軍艦護航,美國的軍艦一遇到人民解放軍炮擊就退回公海。越南戰爭期間,中國宣布,越南地面部隊不能越過北緯17度線,如果越過北緯17度線,我們就要出兵,所以美國在越南戰爭中地面部隊沒敢越過北緯17度線。聯合國軍的第二任總司令李奇微(後來當過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說,在越南戰爭當中,約翰遜政府汲取了朝鮮戰爭的教訓。朝鮮戰爭的時候,中國人發表申明,美國人沒當回事,那麼越南戰爭中國人發表申明了,說越過北緯17度線就出兵,所以他就緊緊記住中國人說話是算數,就沒敢越過北緯17度線。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972年美國第38屆總統尼克松訪華,到1979年美國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以至於中國在國際社會當中發揮重大作用,我認為這些都與中國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這個因素有直接關係。

(二)有力鞏固新中國人民民主政權

全國解放時國民黨當局有計劃在大陸留了大批特務,他們聚集潰散國民黨部隊,會同慣匪、反動會道門組織、地主惡霸,組織反動土匪武裝,企圖與共產黨和人民政府長期對抗,破壞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權,並在爾後配合國民黨軍進行反攻大陸。朝鮮戰爭爆發以後,這些反動組織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即將爆發黑暗即將過去,黎明即將到來,所以氣焰非常囂張,到處散布謠言,破壞經濟建設,特別是破壞軍事運輸,組織和策劃各種暗殺活動,殘害革命幹部和群眾,圍攻基礎政權,擾亂社會秩序,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甚至組織反革命暴亂,向人民民主政權發動猖狂進攻。

抗美援朝戰爭開始以後,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就以最大的決心,採取斷然措施,把剿匪、土地改革和鎮壓反革命工作作為與抗美援朝戰爭相聯的中心工作來抓,加快剿匪土地改革和鎮壓反革命步伐。在新解放區土地改革開始以後,這三項改革都是結合在一起進行的。所以,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鎮壓反革命,被並稱為當時的三大運動。到1951年10月反革命勢力基本肅清,鎮壓反革命運動基本結束。到了1952年底,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還沒進行土地改革以外,全國大陸普遍完成了土地改革,徹底摧毀了封建剝削制度。倒了1953年底,全國的匪患基本肅清。以抗美援朝戰爭為中心的三大運動的開展,不但牢固鞏固了新中國各級人民政權,而且中國共產黨和各級人民政權樹立了極高的威信,為新中國的建設和發展奠定了強有力的組織領導基礎。

(三)有力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並且爭取了國家建設發展的長期和平環境

戰爭本身要付出消耗,也必將對經濟建設正常進行帶來不利影響,抗美援朝確實是這樣。但得到人民擁護的正義戰爭,也會激發人民群眾的工作生產積極性,從而刺激和促進經濟的增長。抗美援朝戰爭開始的時候,原來計劃三年完成國民經濟恢復任務,決定抗美援朝以後,就調整了國民經濟恢復計劃。實際上,到1951年2月毛澤東同志就講我們還要按照原來的計劃到1952年底以前完成國民經濟恢復。採取的主要措施就是邊打邊建,最關鍵就是我前面講的抗美援朝運動,調動全國人民的生產工作積極性。

到了1952年底,1952年10月中國的工農業生產全部恢復到中國歷史上的最高水平,並有了自己的製造工業。取得新中國經濟建設第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勝利。1950~1952年三年中工農業生產總值平均每年增長24.6%。1953年,即開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五年經濟建設計劃。這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央人民政府領導下,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邊打邊建,創造的一個奇蹟。陳雲同志曾經指出,抗美援朝不但不是像帝國主義者所妄想的那樣,使我們在經濟上不能恢復和發展;相反的,我們的人民經濟事業卻在抗美援朝鬥爭中得到了促進迅速進步的動力。抗美援朝戰爭,特別是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為至今為止中國的經濟建設贏得60多年的和平環境。

(四)極大促進人民解放軍的現代化建設和強固了國防

抗美援朝戰爭的實踐就使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領導人看到,沒有現代化的武器裝備打贏現代化的戰爭確實是極為困難的。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許多高級將領表示無論如何,就是當了褲子也要買飛機,要改善解放軍和志願軍的武器裝備。抗美援朝戰爭實踐的刺激使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志願軍的武器在這場戰爭當中,就有了突破性的改善和加強。前面講勝利的原因的時候也講這一點。當時中國不能生產,主要是蘇聯進口,開展抗美援朝運動特別是捐獻飛機大炮運動,人民空軍就是在這場戰爭當中迅速發展起來。志願軍出動的時候,整個全國人民解放軍的空軍一共才110多架作戰飛機,一個混成旅、四個團。到朝鮮戰爭結束以後1953年底,人民解放軍的空軍發展為28個師、70個團,有用各型飛機3000餘架,並且裝備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戰鬥機,也就是當時的米格15飛機,形成了由各種航空兵組成的有戰鬥力的空中力量。在抗美援朝戰爭當中,空軍發展非常明顯。另外,地面炮兵和高射炮兵有了明顯發展和加強。地面炮兵裝備了當時先進的蘇式112和152毫米口徑榴彈炮和喀秋莎火箭炮;高射炮兵在抗美援朝戰爭開始時只有16個城防團,到抗美援朝戰爭結束的時候發展到5個野戰高炮師、70個左右野戰高射炮兵營和數十個城防高炮團。陸軍武器裝備也有很大變化,抗美援朝戰爭開始的時候,無論國內的部隊還是作為邊防軍改為志願軍出國的部隊,所有的軍都沒有軍屬的炮兵團(就是編制到軍裡面的炮兵團),到抗美援朝戰爭結束的時候,人民解放軍的軍和志願軍所有的軍在編制內都有了炮兵團,還有的軍有了坦克團,個別的師也有了炮兵團,有的師還有了自行火炮團。步兵武器統一換成了蘇式武器,裝甲兵和工兵也有明顯發展。整個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中國人民志願軍現代化建設明顯改善和加強,既為取得戰爭勝利提供有力的物質保障,又為上個世紀50年代中後期人民解放軍現代化建設奠定了雄厚的基礎。1955年駐在東北、大連、丹東的蘇軍撤走以後,我們也有選擇地購買了一些裝備,解放軍現代化建設有了很大的加強。

另外,在這期間,蘇聯援助中國的156個大型建設項目,有41是國防建設項目。到了上個世紀50年代末中國就建成了包括兵器工業、航空工業、船舶工業、電子工業等一大批軍工骨幹企業,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國防工業體系,先後仿製成功飛機坦克。在這期間,決策研製導彈、原子彈和人造地球衛星,制定了《國防科學技術研究工作(1958~1967年)規劃綱要》。1964年10月到1970年4月,我們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先後發射成功。1966年又組織了第二炮兵部隊。正如鄧小平所指出的,如果1960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

抗美援朝戰爭一開始我們就在廣東、福建沿海各配置了四個軍,主要是防止美軍和台灣蔣介石的軍隊進行登陸進犯。除了這個以外,從上海到營口的海岸有重點地布置了水雷和海岸炮兵。從1952年下半年開始,在遼東半島和膠東半島部署了國防攻勢構築,從1954年開始動工,這就改變了舊中國有海無防的局面。

(五)創造了抗美援朝精神

這一點我簡單介紹一下。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創造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中國人民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不畏強敵、敢於鬥爭、敢於勝利,上下一致、同心協力、團結對敵,為抗擊帝國主義侵略,保證戰爭勝利,空前地表現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凝聚力,表現了中華民族反抗侵略的決心和力量。抗美援朝精神是一種非常寶貴的民族精神,表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中國後來的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直至現在仍被廣為傳頌。

總之,中國人民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付出了代價和犧牲,但是抗美援朝戰爭的所得遠遠大於所失,積極影響遠遠大於消極影響,抗美援朝戰爭的必要性、正義性,抗美援朝戰爭的積極意義和影響怎麼評價都不為過,我所要介紹的到此為止,謝謝。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中華民族復興必定要過日本這道坎(原創
2014: ZT 長征真的是為了"北上抗日"嗎
2013: 東海艦隊三代機纏鬥成功逼退某國先進偵
2013: 美國狂造F-35第100架將完成(圖)
2012: 驚天揭密:為何紅巢沒頂,我軍無蹤?
2012: 啟東壯舉 衝破恐怖 90後按時發動起義
2011: 俄羅斯專家眼中的中國輕型坦克
2011: 專家揭發:中國高鐵基本沒有避雷設備
2010: 據說F-22戰機要到中國任何地方,都象囊
2010: 解放軍新型火箭炮首次在黃海附近進行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