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龍之翼-中國蘇-27飛機[軍購篇]
送交者: 康成毅 2005年04月05日12:38:25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龍之翼-中國蘇-27飛機[軍購篇]

--------------------------------------------------------------------------------http://military.china.com 2005-04-04 10:17:21 【大 中 小】  康成毅

  蘇-27戰鬥機是蘇霍伊設計局研製的雙發重型高機動性戰鬥機,設計要求是提供一種有效對付美國所有潛在先進機型(特別是F-15)的前線戰鬥機,主要任務是國土防空、為深入敵後進行攻擊/轟炸的飛機護航、海上巡邏和攔截。

  1969年開始設計,1977年5月20日首飛成功,1985年開始批量裝備蘇聯國土防空軍。1989年巴黎航展,蘇-27戰機首次公開亮相,便以一系列高難度飛行動作轟動世界。此後,蘇-27成為世界各地航展的寵兒,均技壓群雄,大出風頭。

  不過,蘇-27真正為廣大中國軍事迷熱切關注,還是在於它在90年代為中國空軍所引進,成為中國空軍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但很多對蘇-27的介紹都稍顯零散或者不夠全面。

  作為本期主打專題,龍之翼——中國蘇-27系列飛機全史(1990-2004)匯合了四種不同渠道來源的文章,經過我們的精心編輯整理,從軍購、部署、性能、訓練等諸多方面為您講述一個翔實完整的龍之翼故事。

  軍購篇:中國龍的側衛之翼

  上個世紀50年代,蘇聯向中國陸續提供了米格-15、米格-17、米格-19等當時最新式的戰鬥機,幫助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迅速成為一支現代化空軍,還幫助中國打下了現代航空製造業的基礎。但中蘇關繫緊張乃至兩國交惡後,由於種種原因,中國航空工業的自我進步緩慢,導致到了80年代末,人民解放軍空軍使用的技術裝備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大約落後25年左右,儘管在數量上算得上是全球第三大空中力量,但面對這種量多質低的局面,中國軍方深感憂慮。

  海灣戰爭之後,台灣軍方分別自美、法引進150架F-16MLU和60架幻影2000-5型戰機,對中國統一形成威脅。而隔海相望的日本早在80年代就已擁有200多架F-15這樣的高性能戰機,並在F-16基礎上自研F-2戰機,對中國空軍形成了嚴峻的挑戰。

  蘇-27部分

  80年代中期,中國政府為扭轉空軍裝備長期積弱的局面,撥出巨額專款與西方國家合作改進現有武器裝備,1989年6月以後,西方國家對華實施“制裁”,軍事合作項目被迫終止。以中美合作改進殲-8Ⅱ戰機的“和平典範”計劃為例,歷時4年半,耗資近2億美元,最後無果而終,給中國方嬖斐閃思蟮乃鶚А?

  在這樣的國際形勢下,中國將目光轉向昔日不共戴天的死對頭——蘇聯,1989年5月,鄧小平與戈爾巴喬夫舉行20年來中蘇首次高層首腦會晤,實現了中蘇關係正常化。同年9月,蘇軍總參謀長沙波什尼科夫大將在《紅星報》上發表署名文章,表示願意向中國出售包括米格-29在內的先進軍事裝備。1990年4月中國總理李鵬訪問蘇聯,雙方正式簽署合作紀要,為恢復兩國之間的軍事聯繫打開了合作之門。1990年5月中國自蘇聯米里設計局引進24架米-17軍用直升機,作為雙方合作的試金石,這也是對美國方面拒絕售華CH-47直升機的回應。

  1990年9月17日,一個高規格的中國軍事代表團被帶到莫斯科城外的庫賓卡飛行基地。在那裡,蘇聯飛行員盡力地向中國客人展示着米格-29飛機的優良性能。然而就在飛行表演進行到一半的時候,一架米格-29戰機在表演低空飛行特技時突然墜毀,機毀人亡。蘇聯空軍的一位飛行副師長立即奔向備用機升空繼續表演,但航程短,性能較低的米格-29還是沒有打動中國客人。

  從米格-15開始,亞音速的殲5(米格-17)到兩倍音速的殲7(米格-21),中國空軍所裝備的幾千多架戰鬥機一直都是米格系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米格飛機可算是中國空軍的老夥伴。從當時蘇方的安排來看,蘇聯人是非常希望中方能夠選擇米格-29作為其新一代主力戰機的。因此甚至拒絕了中國人看一眼蘇-27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方面更加深了對該機的興趣。

  蘇-27與米格-29同為前蘇聯第四代主力戰機,其發展模式與美國空軍的“高低搭配”政策極其相似。作為高檔型的蘇-27不但比同期發展的低檔型米格-29更大、更重、總體戰力更強,其技術層次及製造工藝亦遠勝後者。

  蘇霍伊設計局戰後所設計的飛機主要分為兩大體系,一種是供空軍前線航空兵使用的對地攻擊機,如蘇-24、蘇-25等,一類則是供國土防空軍殲擊航空兵使用的攔截戰鬥機,如蘇-9、蘇-15一類,這種機型向來只部署於蘇聯本土,連駐東歐的蘇軍部隊都難得一見,更不要說出口外銷。這充分顯示出該機在前蘇聯防空體系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對於中國為什麼不採用相對“便宜”的米格-29,而選擇“昂貴”的蘇-27?中國選擇蘇-27作為其新一代主力戰機目的,是出於高起點的選擇,為加速本國航空工業的建設發展而尋求一條捷徑。

  1990年11月,中蘇雙方達成關於購買24架蘇-27戰機,並繼續引進24架蘇-27意向的雙邊協議,蘇-27的SK型單座機由阿穆爾河畔共青城飛機生產聯合體(KnAAPO)生產,UBK型雙座飛機由伊爾庫茨克航空生產聯合公司(IAPO)生產。這是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金額最大的軍火採購,作為蘇-27首次對外出口,也是中國空軍歷史上第二次急速現代化的起點。中國內部將此項目稱為“906工程”。

  協議簽署後,蘇聯派出蘇-27來到中國,於1991年2月在北京南苑機場進行了精彩展示,以其一流的外形設計及超機動性能,令中國空軍將領嘆為觀止。這時,西方世界還被蒙在鼓裡,僅僅以為這只不過是一場飛行交流活動罷了。

  1992年6月27日,首批12架蘇-27戰鬥機,包括8架SK單座型和4架UBK雙座教練型,由俄羅斯後貝加爾軍區的吉達機場起飛,經蒙古領空,於當日上午10時15分安全飛抵中國安徽蕪湖空軍基地,列裝空軍第3師的第9團。這時,蘇聯已不復存在,由繼承了蘇聯國際權利和義務的俄羅斯繼續履行對華合約。

  1992年11月25日,剩餘的12架SK單座型飛機由KnAAPO機場直抵蕪湖空軍基地。至此,蘇-27正式加入了解放軍空軍裝備序列,共計24架(20架蘇-27SK、4架蘇-27UBK)。此時距蘇聯正式裝備蘇-27也僅7年(1985年6月22日遠東地區澤米吉空軍基地正式裝備首批20架蘇27)。1990年便同意向中國出口當時最先進的蘇-27,表明了蘇聯恢復對華關係的巨大誠意。

  這一消息一經披露後,立即在西方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一時間“中國威脅論”瀰漫在西方的各大主流媒體上,似乎中國人馬上就要用這24架蘇-27去征討全世界了。這種神經質的反應簡直不可思議,不過這一“中國威脅論”的後遺症迄今未消,西方世界仍在以不同方式壓制俄羅斯,要求不再對中國出口先進武器。但俄羅斯政府頂住了這一要求,這一方面即是出於對華貿易所能獲得的大量利益和硬通貨,另一方面也是出於地緣政治平衡的戰略考慮。

  率先擁有蘇-27戰機的空軍第3師是中國空軍的第一王牌部隊——他們駕駛着米格戰機在朝鮮戰爭中取得了中國空軍各單位最多的戰果,而前任中國司令員王海就出自這個師的第9團,他是一位空戰英雄,該團有一個大隊以他的名字命名。第9團的飛行員們駕駛着蘇-27戰機迅速形成戰鬥力,深得中央軍委的表彰。1993年空軍第3師罕見的以師建制榮立集體一等功。  1994年,由於合同付款問題,俄羅斯與中國沒有立刻簽署後續協議。中國為第一批蘇-27戰鬥機支付的貨款有70%是用各種輕工業產品及食品以易貨交易形式支付的,俄羅斯希望中國以後的訂購都能使用國際通用的硬通貨——美元支付。

  1995年5月,中國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訪問俄羅斯,解決了這一問題,中國表示同意以美元支付第2批以及後續批次的蘇-27,但要求俄羅斯把蘇-27戰鬥機技術轉讓中國,由瀋陽飛機製造公司自行製造,雙方簽訂了補充協議。

  1996年4月,10架蘇-27(4架蘇27SK,6架蘇27UBK)飛往廣東遂溪空軍基地,交付給中國空軍的空軍第2師第6團。1996年7月25日,再交付剩下的14架蘇27SK。

  第二批24架(18架SK、6架UBK),蘇-27交付後不久,1996年9月9日,9615號颱風突然襲擊  了遂溪基地所在的雷州半島,這場颱風的風速在50米/秒以上,相當於15級颱風,遂溪基地為蘇-27建造的機庫尚未完全完工,若干架停放在露天的戰機不同程度受損,不過KnAAPO的修理專家都為其一一修復。這次事件很快便在中國空軍對外公開出版的《中國空軍》雜誌上予以了披露。

  據專家估計,這兩批交易的總價格為15-17億美元,包括48架戰鬥機以及必需的地面設備、機載武器、飛機備件以及飛行人員的培訓等等。

  在90年代針對台灣的一系列軍事演習中,空3師和空2師的蘇-27機隊先後亮相,他們曾多次夜間長途轉場,進入東南沿海區域配合演習,表現突出。

  由於中國只獲得了單座型蘇-27的生產許可證,為了在蘇-27機隊規模擴大以後,保證大批蘇-27飛行員的培訓,1999年12月3日,俄中雙方又簽署了訂購28架蘇-27UBK V2的合同,均由IAPO生產。2000年12月15日,IAPO生產的蘇-27UBK交付4架,這4架裝備到位於河北滄州的K026基地,也叫空軍飛行試驗訓練基地,其職責和任務相當於俄羅斯空軍的利佩茨克第42飛行訓練中心。

  緊接着12月22日IAPO又交付8架,餘下16架在2002年分兩批交付,2002年9月完成合同。這24架飛機被裝備到重慶白市驛基地的空33師,該師隸屬於成都軍區空軍,中國的第一個宇航員楊利偉就出自這裡,不過他似乎沒有飛過蘇-27。

  至此,俄羅斯一共向中國出口了3批共76架蘇-27,其中包括36架蘇-27SK單座型,40架蘇-27UBK雙座型,在此之後,中國轉向採購蘇-30,而蘇-27則開始由瀋陽飛機製造公司自行生產。

   中國為購買76架蘇-27共耗資25億美元。這筆款項對穩定KnAAPO、IAPO以至蘇霍伊集團極為重要。一系列的大筆軍購合同使蘇霍伊設計局及其關係企業——相關的飛機總裝廠、機載設備、發動機和武器裝備生產企業獲益良多,KnAAPO作為在90年代那一困難時期能夠按時為工人發工資並採購新型機床的企業吸引了眾多羨慕的目光,而蘇霍伊設計局也得以在得不到俄羅斯空軍撥款的情況下,能夠自行研製更先進的蘇-37和S-37,其對手米格集團正是因沒有飛機被中國空軍選上而使公司一蹶不振。

  擁有蘇-27戰機,不但使中國空軍踏入了世界先進空中力量的行列,更重要的是讓中國空軍領略到了高性能戰機遊戲,極大的激發了“打贏一場高技術條件下的現代化局部戰爭”的雄心壯志。特別於台灣方面已經獲得F-16A/B與幻影2000-5的今天,維護統一大業的重責大任,自然就落在了已進入中國空軍服役的蘇-27身上。

  殲-11部分

  在經過測試飛行後,中國軍方了解到該機的性能的確十分先進突出,甚至連中國正在研製中的新一代殲擊戰鬥機都不能有效對付它。在這種情況下,是否仿製蘇-27的爭論便在軍方與航空製造部門之間激烈展開。以軍方的觀點而論,用蘇-27這樣的高性能戰機替換日益陳舊的機群已迫在眉睫,而自製的新一代戰機尚待時日,因此仿製蘇-27是解燃眉之急的唯一有效方法。

  而對於航空工業部門來說,他們更感興趣的是將從蘇-27上獲得的先進技術用於自行開發的項目,例如用AL-31F發動機改裝新一代戰機,用P-27、P-73空空導彈加強國產殲7、殲8的戰鬥力。對於仿製蘇-27則不感多大興趣,多數意見認為仿製俄制戰機將直接影響到他們自身的項目,例如殲10戰機的發展。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最高軍事決策層——中央軍委做出了以下發展策略:即在自力開發新一代主力戰機的同時,將仿製或者轉讓製造蘇-27提上日程,保持並提升國家航空科研的實力。

  對於俄羅斯來說,似乎更願意向中國銷售的是產品而不是技術。但在中國方面強烈要求技術轉移,否則該機的採購量將不超過48架的壓力下,雙方於1993年8月展開談判。在經過3年的拉鋸之後,1996年12月6日,俄中簽訂了轉讓蘇-27生產許可證的協定,整個合同總額估計為25億美元。

  根據合同,中國在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屬下的瀋陽飛機製造公司(112廠)在15年時間內製造200架蘇-27(年產約14架),其中第一批蘇-27的機體全部由KnAAPO提供,以後批次的機體逐步過渡到由中國航空工業根據俄羅斯轉讓的全套工藝文件自行製造,但俄羅斯仍然提供全部200架飛機所需的發動機、雷達及電子設備、機載武器。中國瀋陽生產的蘇27不允許出口給第三國。如果生產數量達不到要求,中國可以要求俄羅斯生產。

  中國製造蘇-27代號為“11號工程”,裝備部隊的正式名稱則是殲擊-11型戰鬥機。在談判的開始階段,KnAAPO向中國推薦的型號是單座多用途型蘇-27SMK,但中國空軍的評估認為在現代高威脅環境中,飛行員顯然難以單獨擔負危險而複雜的對地攻擊任務,F-15E這樣的雙座多用途型才是最佳選擇。最終放棄自行製造蘇-27SMK而選擇了購買蘇-30MKK、自行生產並改  進蘇-27SK型的道路。

  1997年夏天,俄羅斯向中國方面交付了全套工藝文件。1998上半年,沈飛開始組織生產首批2架蘇27。1998年9月1日,第一架組裝飛機首飛,第二架年底試飛。1999年9月後,這兩架國產殲-11開始交付部隊。他們被裝備到空2師6團,與俄羅斯原裝的蘇-27進行對比,據信經飛行員的對比使用,認為達到了俄羅斯原裝飛機的水平。

  2001年,瀋陽軍區空軍的空1師1團——中國空軍資格最老的部隊,開始批量換裝殲-11戰鬥機。

  2002年,有消息說殲-11裝備了位於河北張家口的空7師,這是北京軍區空軍的第一支蘇-27部隊(河北滄州的K026基地為空軍直屬)。

  2003年,據稱位於寧夏銀川的空6師也開始裝備殲-11,這是蘭州軍區空軍的部隊。至此,中  國的七大軍區空軍部隊都部署了蘇-27系列戰鬥機,以適應不同方向的作戰需求。

  瀋陽生產的殲-11在俄羅斯與中國都沒有列入蘇-27系列進出口統計,被另外計算。所以瀋陽生產的殲-11具體數量外界難以了解。但是根據已裝備了三個團的情況計算,那麼應該是已經生產並裝備了72架戰鬥機(中國空軍的每個戰鬥機團一般裝備24架飛機)。另外加拿大漢和防衛評論的最新報道,瀋陽飛機公司最近已經收到了第95套蘇-27SK的組裝套件。並稱“目前整個組裝生產非常順利”。

  根據所見到的少量照片,中國自行生產的蘇-27在工藝方面甚至超越俄羅斯生產的原型。並有傳聞,中國航空工業的專家正嘗試着將自行研製的雷達、發動機、機載武器換裝到殲-11上,這些裝備的不少性能比俄羅斯所提供的裝備更為先進。

  蘇-30部分

  隨着1996年蘇-27技術轉讓協議的達成,一項更具雄心的,徹底改善中國空軍攻擊能力的計劃緊接着展開,這就是向俄羅斯洽購蘇-30MKK重型多用途戰機。

  中國對大型軍事技術裝備的採購是根據其自身的需求和未來發展戰略的需要,經過相當程度的研究和討論後做出的決定。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至今的幾次全球局部衝突,美國空軍的高科技精確打擊能力給中國空軍決策層帶來了巨大的震動。此後空軍的軍事學術專家們開始對空中力量的特點、任務及使用思想進行全面地探討,最後得出結論,一流的空中力量不僅可以和其他軍種實施聯合作戰,還可作為戰略打擊力量單獨使用。提出了空軍的現代化建軍指導思想:建設一支“攻防兼備、火力與信息一體”的空軍,由注重防空作戰向注重空中進攻作戰轉變。

  從1993年起,空軍已經注意到對空軍結構進行整體、全面調整,以貫徹建立攻防兼備空軍的目標。大批新的理論、作戰條令及戰術、戰法被加快推廣實施。它的技術引進使空軍的作戰思想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而中國空軍已有的所有戰機包括蘇-27都不能完成新的作戰理論提出的任務。此外,中國空軍認為,先進國家空軍的殲擊轟炸機總量占作戰飛機總數的60%以上。強化殲擊轟炸航空兵的建設,調整作戰飛機組成自然成為當務之急。

  在經過多番接觸後,李鵬總理在1996年底訪俄期間,簽署了總值數十億美元的大型軍售合同,其中便包括以18億美元購買40架先進對地攻擊型戰鬥機的轉讓意向性框架協議,雙方同意轉入技術細節談判。當時蘇霍伊設計局總設計師西蒙諾夫曾在公開場合表示,蘇霍伊設計局正在設計一種基於蘇-35機體的雙座攻擊型飛機,這種飛機將具備強大的對地攻擊能力。不過在當時這一透露的消息並沒有被多數人所注意。

  西蒙諾夫所說的飛機就是後來的蘇-30MKK。蘇-30MKK是KnAAPO在蘇-35UB和蘇-27SMK的基礎上發展的,有別於IAPO在蘇-27UBK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蘇-30系列,如SU-30MKK的最大起飛重量達到34.5噸,大於蘇-30MKI的33.5噸和蘇-30的30.5噸。這是根據中國空軍的迫切需要而設計的多用途戰鬥機,這樣的戰機能夠執行奪取和保持空中優勢、遠程精確打擊等多種任務。

  雖然簽署了初步協議,但卻引起俄羅斯國防部和國防工業部門激烈爭論,軍方尤其是西伯利亞、後貝加爾、遠東三大軍區保守派將領基於地緣政治和軍力均衡方面考慮,對此大加反對,但外交部、國防工業部門卻以軍工生產面臨困境為由大開綠燈。在這樣的背景下,兩國有關人員在會談中多次陷入膠着狀態,當然中方人員毫不妥協,直至俄軍方在多方面壓力下軟化立場。

  經漫長的兩年不同級別談判,俄羅斯最終同意出售這一基於蘇-35UB雙座教練戰鬥機的蘇-30MKK,雙方的細節合約在1998年珠海航展期間敲定。1999年3月朱鎔基總理赴莫斯科訪問,並正式簽署購買38架蘇-30的協議,標誌着兩國軍事技術合作再跨進一大步。

  1999年3月9日,編號“藍色501”的蘇-30MKK首架原型機在KnAAPO首飛,試飛員是阿維里揚諾夫。第二架原型機“藍色502”於6月19日飛上藍天,第三架和第四架“藍色503”和“藍色504”則在那年的晚些時候被製造出來。據稱,從最初投入設計到實際製造出首架原型機,只用了9個月時間。因為蘇-30MKK的設計小組也就是正在為俄羅斯空軍研製蘇-35/37系列的小組,兩種飛機在構型上非常相似,為設計小組和試製車間提供了便利。

  2000年11月,502號蘇-30原型機參加了2000年珠海航展。緊接着,第一批10架蘇-30MKK於2000年12月20日交付到安徽蕪湖空軍基地,第二批10架蘇-30MKK於2001年8月21日交付,12月第一批最後18架蘇30完成交付。

  中國空軍首先裝備蘇-30MKK的單位是空軍第3師和飛行訓練基地,分別裝備19架。傳統上,這兩個單位是中國空軍最先裝備從蘇聯/俄羅斯購入的先進飛機的單位,從米格-15、米格-17、米格-19、米格-21到蘇-27、蘇-30都是如此。空軍第3師第9團換裝蘇-30後,原先裝備的第一批蘇-27全部轉交給了濟南軍區空軍的空19師。

  2001年7月普京總統和江澤民主席會晤時,中國簽署了購買了第二批38架蘇-30MKK的合同,2002年8月至2002年底,這38架戰鬥機陸續交付。這兩批飛機裝備的是南京軍區空軍的空29師和廣州軍區空軍的空18師,這也都是中國空軍的精銳部隊。

  中國空軍裝備蘇-30的數量在短短兩年間就達到了76架,而購買同樣數量的蘇-27戰鬥機卻花了整整十年。這是中國大陸對分裂的台灣地區加速進行“軍事鬥爭準備”的最明顯標誌。  2002年,俄中開始磋商關於購買蘇-30MKK第二階段型號(也常被簡稱為蘇-30MK2)的談判,2003年1月,兩國簽署第三批蘇-30購買合同,KnAAPO將向中國海軍航空兵提供24架蘇-30MK2,12架蘇-30MK2於2004年2-3月份飛抵中國,剩下的12架則於2004年8月底交付。作為中國海軍航空兵最先裝備蘇-30的部隊,海航4師10團是一支著名的部隊,它曾擊落過多架美國和蔣介石政權的飛機,在60年代被中國最高軍事機關授予“海空雄鷹團”的榮譽稱號。至此,中國所裝備的蘇-30的數量達到100架。而且,在2005年前,蘇-30MKK將是全球最優秀的多用途戰鬥機。

  至於未來可能的訂單,俄羅斯相關人士均表示由於談判尚在進行中,不僅不方便透露,而且具體數量也沒有敲定。不過外界的普遍估計是中國將在年底前為海軍航空兵再定購24架蘇-30MK2,將在2005-2006年間交付,以達到裝備3個海軍航空兵團,每個團裝備16架的水平。此後可能就不再繼續訂購了。不過未來還將可能有將所有124架蘇-30升級到第三階段型號(簡稱為蘇-30MK3)水準的計劃。

  從1990年到2004年,中國合計在蘇-27家族身上投資達近百億美元,規模超過建國以來在整個航空製造業的總投入,不過這也是一個跨世紀的宏大項目,不但滿足了中國空軍升級戰鬥機的急需,為自行研製的殲-10戰鬥機贏得了時間,還促進了中國航空工業的整體進步,為自行或合作發展第四代戰鬥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中國人在蘇-27身上所表現出的頭腦冷靜、量力而行、態度低調的處理水平值得每一個武器買家認真學習。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細節中的亞裔美國人形像
2004: 評“雄鷹天下無敵”
2003: 巴格達的“太陽”就要落山了
2003: 伊拉克-政治失敗的民族
2002: 以色列解除武裝:中東和平四點建議
2002: 互聯網上的兩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