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日本已經失去正視中國的機能
送交者: 三把刀 2016年08月24日02:13:18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陳言:中日關係每況愈下 日本企業開始去中國化


在中國讀者熱心看里約奧運會的時候,日本媒體一點沒有減少在中日島爭、中國南海問題、二戰等方面的報道。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終戰”(戰敗),每年在8月15日前後會大量報道和戰爭相關的消息,8月中旬的戰爭報道是日本戰後的一種傳統,這個傳統不會因為今年的奧運會而改變。
另一方面,日本媒體也特別注意到了在相關紀念儀式上,日本天皇再度表示了對戰爭的“深刻反省”,而現任首相安倍晉三已經連續4年,絕口不談以往任何首相在相關儀式上必談的“對戰爭的反省”。


去年安倍內閣已經讓日本國家具有了對外參加戰爭及發動戰爭的法律。如果還在8月15日,以國家首相的身份表示對過去發動的侵略戰爭表示“反省”,這無疑讓日本今後難以行使戰爭法,不能立即對周邊國家發動戰爭。至於去世界其他地方參加戰爭或者發動一場遠離東亞的戰爭,日本國家目前準備尚不充分。


仔細觀察今年7月及8月的日本政治經濟,有兩個論點非常值得討論。第一是,安倍內閣會不會一定程度改變“包圍中國的外交政策”?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第二個問題就來了,在國家政策非常明確地將中國規定為“假想敵”的情況下,日本經濟會如何處理與中國的關係?

現在日本國家的兩個方向已經明確:第一,安倍內閣不會改變與中國堅決對立的外交方針;第二,日本企業的“去中國化”愈發明確。


中日政治關係難以好轉
在日本,不論去哪家書店,看看和中國相關的書籍,如果不是談中國崩潰的話,那也一定是在談中國威脅。
書籍能對一個國家在某些專業問題的長期觀察分析上反映一二。很多時候書籍反映出來的情緒,也能夠較長時間內影響那裡的讀者。通常書籍應該是左中右立場兼顧,特別是在日本這樣的國家裡,出版有絕對的“自由”。

但,很可惜,在日本書市上看到對現代中國的分析只有兩個結論:中國強大是日本的威脅,中國弱則意味着這個國家很快就會崩潰。這個結果讓一些理性思考的讀者無法相信,帶着這樣的疑問,找遍了日本的書市,但讀者最終能看到的也還是這樣兩種書籍。


偶爾有一次機會,筆者看到書店裡在銷售一本《2020年的中國----“新常態”帶來的變化與事業機會》(東洋經濟新報社出版),簡直讓人心頭湧出了一種感動,終於還有這樣的書籍能在日本出版,讓人對日本出版業留下了些許希望。

安倍內閣在7月的參議院選舉中已經獲得了絕對勝利,政權本身進入到了超級穩定的階段,按理說,已經無需通過炒作中國威脅來維持政權的穩定性。


戰爭法在去年已經正式推行,在討論階段,國外如何給日本造成巨大威脅,日本對戰爭的急切需要等等,需要通過樹立國家的假想敵來完成對戰爭法的審議與通過過程,但現在這個過程也已經過去。安倍希望的修憲,也還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與周邊國家製造一些摩擦,但修憲並不是半年、一年能夠完成的,繼續炒作中國威脅的需求理論上講不是很大。


持續不斷地在南海問題上給中國施加壓力,在這方面壓力逐漸減小的時候,大力炒作釣魚島海域的中日摩擦,這是里約奧運期間日本媒體在齊心協力做的重要工作。

但如果從更大的國家政策看,日本國家本身在經濟高速增長後,進入長達二十餘年的失落,這讓太多的日本學者、官員認為中國必然會步日本後塵。不看好中國經濟,相信中國的崩潰馬上就會到來,這是日本國內極為普遍的思潮。


受日本政治及輿論的影響,日本企業正在改變其對華態度,尤其是今後十年的對華政策,“去中國化”已經成為既定方向,初露端倪。


日企“去中國化”為何?

媒體的調查也已經證明了上述結論。


7月29日,《日本經濟新聞》刊登了該報與美國·國際戰略問題研究所(CSIS)共同在今年5月底到7月中旬,就中日關係問題所做的調查報告。
該報告主要調查了2827名科級以上的在日本民間企業里工作的公司中層。選取這個級別的人進行調查,應該更能夠對中長期的中日經濟關係作出展望。

日經新聞歸納的主要結論有:日本企業對中國經濟發展持謹慎態度。將近5成的受訪者認為,中國經濟在十年後的增長率為“2-3%”。談到對華商務的方向性,認為該從中國“撤退”的占15%,“縮小”為40%,兩者加起來占了55%。這可以視為日企今後對華經濟活動的主要特點。


順便說一下,認為“維持現狀”的占37%,而主張“擴大、發展”的僅有8%。


《日本經濟新聞》近些年來關於中國的政治及社會報道,有大量內容轉譯自台灣、香港等地方小報、或者來自中國網絡上的難以判斷真偽的內容。坦率地說,日經新聞是一家嚴肅的報紙,但報道中國政治、社會,要麼用香港、台灣小報上報道的內容,要麼從美國或者日本的諜報機關道聽途說地拿到一些三手或四手信息進行報道。日本的媒體大致如此,關於中國的政治或者社會報道,要麼是為了娛樂化,要麼是國家諜報機關顯示其存在的一種方式,談不上對中國的解讀,也經不起時間的驗證。


在大學裡只是學習了半個學期經濟學課程的人,都知道經濟的快慢除了進行歷史上的比較外,還有一個橫向比較的標準。
十年後,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像日本估計的那樣,每年增長2-3%,也不是沒有可能性。但現在的美國也是只增長2-3%,卻不見日本媒體談美國經濟行將崩潰。

如果和日本自己做比較,日本2016年的經濟增長率大致也就0.2%,十年後更難以保證浮出水面。中國的經濟規模在10年後,按IMF的預測也是日本的4倍左右,況且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東西部、城鄉差距巨大,發展潛力非日本所能比。


類似於日經新聞那樣寫作出的中國經濟文章,在日本並非少數。
每天閱讀這樣的報紙、看相同內容的電視,或者從網絡上獲取更為娛樂化的中國信息,自然不會對今後的中國經濟有明朗的展望,更不用提最普通的經濟學知識了。

從本次日經與美國研究機關共同調查結果看,“去中國化”反映出的並不是理性的對中國經濟的判斷,但明確表明了日本企業的對華態度。


唱空中國唱多了 被當成了真理

在過去幾年時間裡,《日本經濟新聞》很多文章談到,安倍內閣的對華政策就是“建設對華包圍圈”(如2016年5月22日,該報報道了安倍說服普京參加對華包圍網的報道等),該報在談及安倍對華外交行動時,認為其採取行動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牽制中國”(如2015年10月24日,該報報道安倍出訪中亞五國時,把訪問規定為“為了牽制中國”)。


政治上中日對峙現象,日本讀者看得比中國讀者更多。日本輿論的一致性,也讓這樣報道中日關係的新聞充斥輿論界,形成了定勢。

但企業更多的應該是從本身盈利的角度對中國做出判斷,尤其在和其他國家比較後,做出在中國的投資行動判斷。但是日本企業“去中國化”卻能夠成為一股潮流,令人費解。


筆者走訪日本企業與多方人士交流之後認為,這背後的一個很大原因在於,他們不認為中國經濟能夠獲得繼續發展。日經新聞等反覆報道中國生產能力過剩問題、中國經濟結構中的供需矛盾、影子銀行對經濟大局將發生的影響、這兩年經濟發展速度從過去的兩位數,降到現在的7%以下,給人的感覺是中國經濟已經失去發展勢頭,今後會不斷下滑。


日本自己在過去的二十多年時間裡連續失落,這種失落感讓日本企業中層看中國經濟時,能夠得出共同的一個結論。一方面,他們認為經濟高速發展的階段過去後,必然會出現正常的勻速發展期,或者叫成熟期;另一方面,在政治、輿論大量炒作中日對峙的時候,期待中國發展停頓下來。這種期待在內心醞釀數年後,假作真時真亦假。那種感覺也只有在日本能深深感覺出來,中國發展停滯在日本輿論中瀰漫。


從日經等的調查看,日本企業對中國10年後的經濟發展做出的預測是:46%的受訪者認為“會維持在2-3%左右,低速增長”,更有34%的人認為“泡沫崩潰後,經濟發生混亂,有可能經濟增長跌入水平線以下”,認為低增長或者失落的人占了80%。


看得出,日本企業很不看好10年後的中國,因此逐漸形成去中國化潮流。
日企並未完全失去對中國市場的期待

從本次日經等對日企調查的結果看,目前縮小中國市場的規模及準備從中國撤退的企業已經占了55%,但如果明年再度做這樣的調查,估計以目前的輿情看,超過60%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安倍外交包圍中國、牽制中國是個公開的事實,現在已經大大超過包圍和牽制的程度,在南海問題上直接鼓動中國周邊國家挑戰中國,向菲律賓、越南提供大量軍事、武器裝備,從外交上的包圍、牽制已經過渡到了準備和中國周邊國家共同採取行動壓制中國了。


在中日政治關係嚴重對立的時候,也有日企尚未完全對中國市場失去希望。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北京事務所長田端祥久認為,中國經濟增長過去主要由投資和淨出口拉動,但這兩年開始轉為主要由消費拉動,中國出現了一個真正的巨大市場。隨着勞動分配率的增大,儲蓄率的下調,“只要中國的收入持續較快增長,現在的消費增長格局就有可能持續。”田端所長說。他認為在中國內銷比較高的日企,在華擴大業務的意願也較強。


日本企業目前並未完全失去對中國市場的期待,對華出口中,食品、消費品在2015年出現了大幅增長,這是個不爭的事實。今後隨着中國訪日人數的增加,更讓有些日企對擴大對華出口產品有了很大的期待。

日企面臨的問題是,日本政治和輿論強調與中國對峙,這讓國家層面的中日交流變得少之又少。


中國有大量的國家大項目,如節能、環保、智慧城市等等,這方面其實日本企業有獨到的技術,且先於其他國家企業來到中國,日企與中國中央及地方政府的關係也很好。但是,和美國、德國企業比,日企卻很難獲得中國政府方面的大項目。日本政府將對華外交設定為包圍中國及牽制中國,政府不可能出來幫助企業在中國尋找大項目,也不可能出面支持這樣的項目在中國實施。


另一方面,美國等國的IT技術被廣泛用在中國民間,大量電商的出現就是使用國外新技術和新經營方法的結果。日本企業在電商上大大落後,加上輿論總是在炒作中國經濟行將崩潰,日企在這輪電商熱中,沒有分得一杯羹,也無法直接獲得大量的中國消費者。


如果說美國、歐洲的政經精英們,一方面在政治、外交等方面上批評中國,但身體卻很誠實,儘可能在經濟上與中國加強合作以獲取最大利益,事實上,歐美企業也確實因此在中國獲得了較大的利益,但日本企業與歐美卻着巨大的不同。

在改革開放之初,最先對中國進行技術、資金支援的,主要是日本企業,經過二十到三十年的不斷努力,中國已經發展成為世界最大最有潛力的市場,各種商業機會層出不窮,市場機制也開始逐步成熟,但此時,日企卻反其道而行之,開始去中國化。


從日經新聞等的調查看,日本可以對10年後的中國不抱什麼希望,但炒作去中國化,最終會讓日本端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人們看到的是,過去幾年,中國經濟騰飛時,日本輿論廣泛炒作中國崩潰論,讓日本企業未能很好地搭上中國快速發展的便車,一直不能從失落中掙脫出來。


而新一輪的去中國化,仍然還是在重複過去的錯誤,讓日本的失落從二十年走向三十年,或者更長、更久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5: 馬悲鳴:中國軍隊能否打得過日本
2015: 假共習王李救市失敗上證指數今日狂跌8.
2014: 中國將成最窮國?希拉蕊言論火花四射
2014: 希拉里如此顯擺:就是要讓中國過得不好
2013: 遼寧艦第3度出海,就返回大連港返修[組
2013: 環球時報:美若繼續逼近中國 解放軍將
2012: 簡氏:DF41洲際導彈 美國反導盾牌“終
2012: 中國四周內試射三枚洲際導彈 成功發射
2011: 越南真的反華嗎?用事實解開“越南反華
2011: 朝鮮是兄弟?中國工程師不敢相信在朝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