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東漢軍閥勢力的興起與失控
送交者: 香椿樹1 2017年04月08日07:31:10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中國自秦漢以來一直搖搖領先於世界, 奴隸制羅馬陷落之後西方被牡羊教束縛更是陷入千年的黑暗, 知道蒙古人的屠殺和黑死病把歐洲逼如絕路才開始學習以人為本,拜託兩腳羊的思想束縛, 也就是所謂的文藝復興。

華夏文明的核心內容是道德天下思想。 逐子百家把維護天下蒼生的各種理念都梳理一遍, 很多人又把這些思想在春秋戰國時期付諸實踐。 從而形成了上中下三元牽制社會體制,奠定了2000年世界領先地位。 但是, 這套系統也會失靈, 而失靈的關鍵就是豪強支持軍閥侵蝕中央政府的權力。

中國是農業國,如果沒有強大的中央政府, 只需要一場天災,豪強們乘機囤積居奇,哄抬物價,很快就會出現餓死還是造反,國家陷入動亂。 豪強們一旦有機會必然會尋找自己的軍事政治代理人, 因為中央政府的調控賑災直接傷害他們的經濟利益。 中國歷史就是一步降服官商學黑惡龍的歷史。 看歷史不能只看宮廷權謀, 實際上權謀偶然的背後都有必然。 東漢的問題就是豪強門閥實力雄厚,軍閥幾乎都是他們操縱支持的。 當然軍閥長大了可以反過來吞噬門閥貴族。

最重要的一條, 門閥對抗中央而不惜引起社會動盪, 而社會動盪之後門閥也會被毀滅。


東漢軍閥勢力的興起與失控

淚痕春雨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假如你是一個軍長,你能讓全軍上下都聽你的命令嗎?肯定是不能的。

    因為通常時候,在你的軍隊內部,還有與你地位相當的參謀長、政委。在這種背景下,這枝軍隊內部誰是老大,那還不了一定呢。因為許多時候,你雖然是軍長,但是軍隊內的老大卻不是你,而是政委。所以,你千萬不要以為你當一個軍長,就能讓全軍上下都聽你的。    就算在特定的時候,政委、參謀長只是你這個軍長的副手,但是這兩個人的升降沉浮,顯然不是你這個軍長可以決定的。在這種背景下,就算這兩個人是你的副手,但是他們認為你的命令不對,自然也敢、也會通過各種方式表示拒絕,關鍵是,憑你手中的權力,也不能奈何這兩個人。    在這種背景下,如果政府突然派人拿着聖旨,賜你一死。你能依靠手中的軍權反抗嗎?肯定是不能的,因為政府的相關命令,並沒有危害到政委、參謀長的利益,這兩個自然不會陪你去玩命的。    在軍隊內部,有兩個與你地位相當的人制約你,你自然只有乖乖接受賜你一死的聖旨,反抗只會遭來更殘酷的打擊,而且也是一點看不到希望的。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來,你雖然是軍隊,但是你想控制這枝軍隊,起碼得先把這兩個與你地位相當的人拔掉,或是讓他們變成你真正意義上的下屬。否則,你別看你是軍長,皇帝想砍你的頭,跟殺一隻雞沒有太大區別。

    順着上面的例子,我們再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假如,皇帝基於軍事上的需要,願意給你這個軍長,更大的自主權;我的意思是說,取消政委、參謀長對你的制約;總而言之,讓這兩個人無條件聽從你的命令,只要他們不服你,你當場殺了他們,也是可以的;甚至而言,你讓自己的親信擔任這兩個職務,也是可以的。這樣一來,你是不是就可以完全控制這枝軍隊了?顯然也不是的。    因為你是軍長,你下面的幾個師長、副師長,都是你的嫡系嗎?如果不是,明天皇帝想殺你,還是派個使者拿着聖旨,就可以賜你一死了。因為政府的相關命令,並沒有威脅到師長、副師長的利益,他們與你也沒有建立難以分割的利益關係,自然不可能陪你和皇帝玩命。甚至,這幾個師長、副師長還想藉此機會上位呢。在軍隊內部,你不能讓自己最主要的下屬,變成自己的私屬,你別看你是軍長,也沒有政委、參謀長制約,皇帝想砍你的頭,也跟殺只雞沒有多大的區別。    後世的崇禎皇帝,因為在當皇帝前,一直就是在書齋中讀書,所以他根本沒有意識到變更相關軍制代表着什麼。崇禎皇帝從一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里聽說,只要毫無保留的信任統帥,就能如何如之何,於是讓袁崇煥一忽悠,馬上就任由袁崇煥變更軍制。結果呢,皇帝很快發現,這枝軍隊已閥化了。因為,從人事結構上,皇帝已失去了控制袁崇煥的能力;所以皇帝敢抓袁崇煥,袁崇煥的軍隊就敢與皇帝公然叫板。    我們現在的問題是,如果軍隊內部既沒有政委、參謀長制約你,下面的師長也都是你的嫡系。你是不是就算軍閥了?應該是可以算作軍閥了。但是,這僅僅是軍閥的初級階段。因為在這種背景下,皇帝想制約你時,還有很多籌碼。

    軍隊上上下下都是你的人,無非是意味着你控制了軍隊系統;更主要的是,無非意味着你控制了一枝軍隊。    最簡單而言,你駐軍附近的市長、縣長,會聽你的話嗎?由你管嗎?附近軍區的軍長、司令,和你建立了攻守同盟嗎?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如果敢跟皇帝叫板,你下面的軍官,都也不敢跟你胡來的。因為,在這種背景下,皇帝一聲令下,附近軍區的軍隊就會過來圍剿你,關鍵是,你的後勤馬上就會中斷,因為你駐軍附近的市長、縣長馬上就會和你劃清界限。在這種背景下,如果你的軍隊集結在一起,你能收到的後勤物資是有限的(因為,附近的市長、縣長,自然不會配合你,支持你);如果你的軍隊分散開了,自然可能脅迫這些人配合你,問題是,你的軍隊真的分散開了,隨時會被過來的政府軍逐個殲滅。

    在官渡之戰時,我們看到曹操一方的糧草越來越少,袁紹一方的糧草始終很充足,總認為袁紹的地盤,都是高產糧區,而且天天風調雨順;總認為曹操的地盤都是低產糧區,而且天天鬧自然災害。更有人因此產生一種錯覺,認為袁紹主動進攻曹操就是愚蠢的行為,因為袁紹不主動打曹操,耗也能把曹操耗死。其實呢,他們產生這種離奇的觀點,只是因為他們始終沒有弄明白,曹操一方的糧草供應,為什麼會越業越少。    曹操與袁紹打仗的時候,糧草供應的越來越少,就是因為當時袁紹在大舉進攻曹操;如果袁紹不大舉進攻曹操,曹操控制着廣闊的地區,怎麼可能會出現糧草的危機呢?

    我們現在的問題是,為什麼袁紹大舉進攻曹操,曹操一方就會出現糧草危機呢?答案就是,面對袁紹的大舉進攻,曹操統治範圍內的行政、經濟主管,大都開始坐觀成敗了;換而言之,他們大都認為曹操失敗的可能性實在太大了,所以許多人雖然沒有投靠袁紹,但已開始試着向袁紹一方靠攏了。    在這種背景下,曹操派人向地方催糧時,許多地方肯定都能找出一千個藉口來,當然了,千言萬語也就一句話,我們這裡現在到處鬧饑荒,我們只能給籌這麼點糧,你愛要不要。如果你硬逼我們籌更多的糧,鬧得下面的老百姓紛紛起來響應袁紹,你可別怪我沒提醒你。當時曹操讓袁紹打得顧頭不顧腚的,自然不敢因此嚴懲這些坐觀成敗的行政、經濟主管。因為這些行政、經濟主管,現在只是坐觀成敗罷了,至少他們並沒有公然掛起袁紹的大旗啊,如果曹操要嚴懲他們,這些人忽然都掛了起袁紹的大旗,曹操當時就會全線崩潰的。

    曹操後來打敗袁紹,發現眾多與袁紹暗通的書信。許多人總是認為這是曹操身邊的某些主要配角給袁紹寫的;其實呢,這些人絕大多數,恐怕在歷史書上連個名字也沒有留下來。因為,曹操當時統治範圍內的市、縣多的去了;而有幾個市長、縣長、局長、處長一級的人物,能在史書上留下過名字?但是在關鍵時候,這些人不給曹操積極籌集後勤物資,曹操雖說用兵如神,也是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當然了,這是後話。我這裡說到這些,只是希望大家看到,以曹操的權力、勢力,在關鍵時候只要各層行政、經濟主管不配合他,他也會隨時陷入危機之中。剛剛進入軍閥初級階段的大佬,如果面對這種危機,就更不用說了。

    從某種意義上,帝國在建立的過程中,就是想辦法削弱部隊的軍閥性的過程。    而在初級階段,就是嚴禁軍方把手伸進行政、經濟領域。換而言之,在初級階段,皇帝並不會輕易干涉軍隊內部的事務,總而言之,軍方大佬在自己的軍隊內部,還是我的地盤我作主。但是,軍方大佬如果想插手行政、經濟領域,就有可能受到皇帝的譴責,如果軍方大佬繼續一意孤行,就有可能被皇帝宣布為叛軍了。

    只要實現了這一步,皇帝再與軍方大佬博弈時,籌碼就比較多了。而皇帝在此基礎上,自然可以繼續布局。而繼續布局的方式,自然就是重賞、重用軍隊內的後起之秀(常常就是中低級軍官)。其實,皇帝的這樣作,就是收歸軍方大佬人事權力的過程,因為軍隊內部中低層將領,都願意接受中央政府的這種好意(重賞、重用他們),而軍方大佬又無力制止中央政府這樣做,本身就意味着,軍方大佬對自己軍隊內部的人事權力,變得越來越有限了。

    事實上,南宋初年的張俊、韓世忠、岳飛,最後能被皇帝收歸兵權,就是因為他們在行政、經濟上一直需要依賴中央政府;而他們下面的軍官,也漸漸都願意接受皇帝的重賞、重用。在這種背景下,他們想與皇帝博弈時,自然感覺手中的籌碼實在不夠用了。

    甚至而言,岳飛的迅速崛起,自然是因為他非常優秀;但更重要的原因,顯然是因為皇帝一直刻意提拔、重用中低層軍官;所以願意給岳飛更多的機會,而且只要他立有戰功,從來也吝賞賜、提拔。否則,岳飛再優秀,也難以在那樣短的時間內成為一方大帥的。

    岳飛的迅速成功,讓人們可以感覺到,一個人得到皇帝的賞識、重用、提拔(當然了,還得自己表現優秀,能立下戰功),就有機會從一個中低層軍官,成長為了獨當一面的大帥,這對所有的中低層軍官而言,都是一種不可言說的誘惑,換而言之,當皇帝願意常識、提拔、重用他們時,他們自然會好好把握機會的。這樣一來,當軍方大佬想造反時,就很難保證自己下面軍官會怎麼想了。    當然了,相關內容與本帖無關,我這裡說到相關內容,只是希望大家知道,軍閥如果不能把手伸進行政、經濟領域,本身就算不上嚴格意義上的軍閥;如果他再無法阻止皇帝,漸漸在軍隊內部行使更多的人事權力,那他就更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軍閥了。至於,再讓皇帝在軍隊內部,設置了軍事主管、政治委員、參謀長等幾個平行的系統相互制約。那他就更沒有資格稱之為軍閥了,因為到了這個階段,什麼高級將領也只是一個打工仔,至少他敢跟皇帝叫板,皇帝伸出個小姆指一比劃,他當時就萬劫不復了。

    當然了,政府在瓦解的過程中,常常也就是部隊漸漸軍閥化的過程,比如東漢帝國末期,隨着內亂、外亂交替出現。帝國的政府軍隊紛紛行動起來,在此過程中,就面臨一個最基本的問題,皇帝應不應該給予將帥更多的權力?

    面對這個問題,皇帝通常是處於兩難之中的。因為,給予自然不對;不給予同樣不對。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讓將帥率軍平定叛亂時,皇帝是不是應該繼續保持、甚至是加強軍隊內部,軍事長官、政治委員、參謀長相互制約的格局?

    基於軍事上的需要,顯然是應該適當放開這種控制,否則軍隊很難有效發揮戰鬥力,因為這幾個主管,難免動則互相扯皮,互相各行其事,在這種背景下,面對比較強大的敵人,後果常常是災難性的。

    問題是,基於皇帝對軍隊的控制而言,顯然是應該保持、甚至加強這種傳統的。一切是顯然的,如果沒有了這種制約,這個將領就已邁出了軍閥化的第一步。    再比如,在讓將平定叛亂時,皇帝是不是應該授予將帥更多的權力?我的意思是說,當下屬不聽將帥的命令時,將帥可不可以,不經上報就可以懲罰他們、甚至殺掉他們。

    如果不給將帥這種權力,軍隊很難保持強大的戰鬥力,因為在關鍵的時候,他下面的高級軍官,有可能會和他互相扯皮、甚至各行其事的。最常見的情形就是,某個師長、甚至團長,接到非常危險的軍事任務時,他常常會拒絕相關的軍事命令,至少在執行時,故意拖延(當然了,他們會用冠冕堂皇的軍事理論,證明這種行動是沒意義的,也是不應該的,上級這就叫瞎指揮)。其實,在許多時候,某些統帥的失敗就是由此產生的。一切是顯然的,如果一個統帥下面的高級軍官,都這副德性,這個統帥再會打仗,估計也是沒有用的。    問題是,給予了將帥類似的權力,自然可以加強軍隊的戰鬥力;但是相關將帥也會變得越來越像軍閥了。

    一切是顯然的,將帥擁有類似的權力後,他與皇帝博弈時籌碼就會變多了;而皇帝制約相關將帥時,手裡擁有的籌碼就明顯變少了。

      當然了,在特殊的情況下,皇帝應不應該,讓將帥把手伸進行政、經濟領域呢?我的意思是說,如果軍隊駐紮、行軍附近的市長、縣長敢不配合將帥,將帥能不能不經上報就懲罰他們,甚至殺掉他們呢?當然了,那些給軍隊提供後勤保障的行政長官、經濟長官,如果敢不配合將帥的工作,將帥有沒有權力懲罰他們,甚至殺掉他們呢?    從控制軍隊的角度去看,皇帝顯然不應該賦予統帥這種權力,因為這種權力一旦也交出,軍隊其實就徹底軍閥化了。問題是,從軍事的需要去看,統帥顯然應該擁有這種權力,否則,軍隊的後勤就容易出現問題。    一切是顯然的,有時候軍事主管那是急的要死要活,而有義務配合他工作的各層行政、經濟主管卻是不慌不忙咬文嚼字,跟他講大道理。最簡單的大道理就是,老百姓窮、老百姓苦,我們籌集後勤物資也不容易;當然了,潛台詞就是,你想要足額的物資,不跟我搞好關係,你就慢慢等着;就是和我搞好關係,也得看我高興不高興。作為一個統帥,任你多會打仗,一旦發生這種問題,也只能念上帝保佑了。    你統帥十萬大軍與敵人打仗,糧倉主管告訴你的消息卻是,糧倉的糧食一天比一天少,最後直接告訴你,今天晚上沒米下鍋了。你再會打仗又能怎麼樣呢?

    在通常情況下,如果一切進行的比較順利,皇帝把這種權力交給將帥,通常也沒有什麼。因為,軍事行動一旦結束,皇帝就可以馬上把相關權力收回來;而在通常情況下,將帥也很難利用類似的權力,迅速形成自己的獨立勢力(真正實現軍閥化),換而言之,當皇帝試圖收回相關權力時,他通常是不敢公然抗拒的。但是在特殊情況下,而且軍事行動是曠日持久的進行着;那將帥一旦擁有了這種權力,皇帝再想收回來,估計就有點難了。

    在平定黃巾之亂(張角一系)、西北叛亂(韓遂、馬騰等人)、東北叛亂(張純等人)的過程中,,東漢帝國的政府軍,顯然出現了軍閥化的傾向。    因為在此過程中,軍方大佬自然希望獲得越來越多的權力,而皇帝一方面為了提高軍隊的戰鬥力,會有意放棄一部分對軍隊的控制;另一方面呢,也是因為四面戰亂,面對軍方大佬的步步進逼(一再要求更多的權力),皇帝也不敢輕易與軍方大佬決裂。在這種背景下,一些將帥因為天時、地利、人和都占據了,自然會變得軍閥化越來越明顯。    在董卓進京前,漢帝國軍閥化最徹底的大佬,自然是馬騰、韓遂;這兩個人在三國歷史上比較著名,因為馬騰就是馬超的老的爸,而韓遂在赤壁之戰後,還與馬超一塊火併過曹操,甚至一度把曹操打得陷入困境。

    為什麼這兩個人軍閥化的最徹底呢?因為靈帝末期,這兩個也曾是西北的重要叛軍首領之一。最後折騰來折騰去,帝國政府那是扳倒葫蘆起了瓢,最後只能接受他們割據一方的事實。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他們都是貨真價實的軍閥。相比而言,當時的董卓怎麼說也還算政府軍的長官。

    在董卓進京之前,實力最大的軍閥,自然是董卓。因為,董卓雖然沒有馬騰、朝遂軍閥化的徹底,但是他的實力,顯然不是馬騰、韓遂可以相比的。如果沒有這樣強大的實力作為後盾,董卓哪敢率三千小弟就進入洛陽城,哪敢把握這種機會更上一層樓呢?      在此過程中,實力第二大的軍閥人物是誰呢?顯然是丁原,只是丁原剛剛正式登場,就被呂布火併了,所以丁原的歷史地位,一直被人們嚴重低估了;關鍵是,呂布在歷史上,被人們塑造成了一個打手兼保鏢類型的人物,而丁原就被呂布這種人火併出局,自然更只能以一個打醬油的形象出現了。    其實呢?丁原絕對是可以和董卓並駕齊驅的二號軍閥人物,只是因為他領的小弟太牛逼,所以很快就被自己的小弟火併了。

    遙想當年,在呂布把曹操打得狼狽逃跑之際;在張邈兄弟、陳宮、高順、張遼都追隨在呂布身後時;誰敢說,呂布一定會失敗呢?

    遙想當年,呂布對袁術的大將說了,劉備是我的兄弟,你們敢打劉備,那就是不給我面子;於是轅門之外一箭射出,遂不戰而屈袁術之兵,更讓劉備轉危為安了。面對此時的呂布,誰敢說呂布一定會失敗呢?

    面對如此牛逼的呂布,誰敢說呂布只是一個保鏢兼打手的勇夫?

    丁原出自寒門,最後能混成軍界大佬,本身就證明他不是普通人;更主要的是,丁原能領着呂布這種小弟混,更證明他絕不是普通人。因為,呂布那是標準的大哥級人物。    呂布從出場到死,每一次重大的選擇,都對時局起着至關重要的影響。呂布最初選擇離開丁原,丁原自然是死於非命了,而董卓也因此徹底控制了洛陽城;呂布後來選擇離開董卓,董卓自然是死於非命了,更主要的是,董卓一系也差點磚崩瓦解了。呂布後來選擇攻打曹操,曹操當時都絕望了,因為兗州地區都掛起了呂布的大旗,只有三個縣城還掛着曹操的大旗,而曹操一個不小心,又讓呂布打得軍隊損失慘重。如果不是陳昱等人給曹操鼓勁,曹操當時已決定投靠袁紹去了。當然了,呂布選擇攻打劉備,劉備幾經波折之後,就只能選擇投靠曹操了。

    我們常常認為,呂布就是一個打手兼保鏢類型的勇夫。問題是,我們在這樣評價呂布時,為什麼不想一下,這樣的一個呂布,為什麼能成為曹操、劉備的重要對手?而且還能一再處於上風呢?    甚至而言,如果呂布真是一個保鏢兼打手的勇夫,就算他能殺了丁原,又靠什麼把丁原的隊伍拉到董卓一邊呢?當然了,就算他能殺了丁原,又靠什麼讓張遼也隨他一塊投靠董卓呢?    當然了,這說起來話長了,而且也是後話,在這裡,我只希望通過相關的內容,讓大家對丁原有點比較直觀的概念。

      東漢帝國的軍閥失控的過程,大約是這樣的。開始是董卓、丁原兩個軍閥化的大佬,一塊進入了洛陽城。本來呢,這兩個軍閥化的大佬實力相當,如果士大夫集團能布好局,應該也是有機會建立某種平衡的。

    問題是,大將軍何進、車騎將軍何苗的手下(換而言之,就是洛陽的禁軍)都投靠了董卓,所以丁原自然不能與董卓相提並論了,在這種背景下,丁原的小弟取代(火併)了丁原,並率領這一系軍隊投靠了董卓,於是兩大軍閥勢力合流了。在這種背景下,軍閥勢力遂失控了;至少在洛陽城內,已沒有一股力量可以制約董卓了。    面對此情此景,董卓自然有了號令天下莫敢不從的念頭。

    寫到這裡,三國前的歷史背景,大約也算交待的差不多了。下一章開始正式寫三國內容。    說三國,道三國。三國歷史是從哪一年開始的呢?

    三國歷史的起點,大約有三種劃分方法,第一種是以董卓進京為起點(也就是公元189年或公元190年),因為董卓進京後,東漢就名存實亡了。第二種是以漢獻帝遷都許昌為起點(也就是公元196年),因為從此就開始了以曹氏為中心的歷史;第三種就是以曹丕稱帝,甚至是孫權稱帝為起點;因為咬文嚼字的說,魏、蜀、吳三國在那一年,才開始逐個出現,或是全部出現了。    認為三國歷史應該從曹丕稱帝,甚至是孫權稱帝算起;硬咬文嚼字的去說,自然非常有道理。但這顯然是拿無聊當學問;這就好像孔乙己把知道回字有四種寫法,當成學問一樣。雖然嚴格的說,認為曹丕稱帝(甚至是孫權稱帝)是三國的起點,一點錯也沒有。問題是,大家心目中的三國,顯然不是從這裡開始的;而且人們通常所說的三國故事,也大都是此前的內容。甚至而言,我說自己要寫三國歷史,卻從曹丕稱帝寫起,誰也會感覺有些意外的。

    面對一個大家都約定俗成的,而且說起來毫無歧義的概念,一個人非要引經據典、咬文嚼字的證明這個概念是錯誤的,並且要引入新的概念;就算他所說的非常有道理,我以為也是一種把無聊當學問的表現。因為相關的研究成果,無助於人們認識這段歷史,只會把人們弄得更糊塗。    認為三國歷史應該從漢獻帝遷都許昌算起,自然也不能算錯。問題是,這顯然是因為曹操一系勝利了;失去這種背景下,把這一年作為三國的起點,自然不會被太多的人接受。    所以關於三國的起點,我傾向於從董卓進京算起。因為,它最符合人們的常識、共識;關鍵是從那一年開始,東漢帝國就名存實亡了。    待續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俄高調展示圖-160戰轟生產線
2016: 軍隊是不是陪錢貨
2015: 罪孽比海深--虛雲和尚蒙難記與鮮為人知
2015: 粉碎,掘斷共產黨退路大陰謀!!!
2014: 我軍在南海擊落國際民航事件驚天鈎沉
2014: 美防長參觀遼寧艦機密設施 親見艦載機
2013: 毛左光說不練,西來還須西去,從范景剛祭
2013: 陳虎:中國空軍事故萬時率世界最低之列
2012: 蔣中正捍衛中華彪炳千秋(下)(組圖,
2012: “中國原子彈之父”鄧稼先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