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中印“冷衝突”背後的勢與謀
送交者: 三把刀 2017年08月18日20:56:19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近段時間以來,中印兩國在洞朗地區發生邊界對峙,兩國國內的媒體和網絡、社交平台上,支持採取軍事手段的言論日趨火熱。此次中印爭端的爆發,造成兩國軍隊在邊界地區的“冷衝突”,看似突然,背後卻也隱藏着必然,從中折射出的既有當前中印所處國際政治環境的“大勢”,也將會影響到未來兩國發展的前景。

       “抑中揚印”暗流刺激印度

       克勞塞維茨斷言,“戰爭無非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換句話說,軍事政策很大程度上要服務於政治決策。印度此番突然在洞朗地區發難,從國際大環境來看,是在多方“抑中揚印”政策誘導下耍的“小聰明”。

       近幾年來,印度在國際舞台上異常活躍,莫迪政府不僅在“向東看”政策上花樣百出,還積極在大洋洲、非洲等遠離印度核心利益的地區蓄勢發力。從印度本國來看,自從被列為“金磚國家”之後,印度國民對國家發展前景充滿了帶有強烈民族主義情緒的期望,不僅要在南亞次大陸、印度洋這兩大傳統地緣戰略區域繼續保持優勢,還希望能在世界更廣闊地區擴大印度的影響。在印度這一進程中,中國不僅因歷史恩怨和現實糾葛成為“假想敵”,還因同屬新興大國的身份,成為印度衡量自身地位的“標尺”。

       儘管國際主流觀點普遍認為,當前中國發展勢頭和綜合國力對印有着明顯的優勢,不過印度相信,隨着中國在西太平洋特別是南海地區姿態越來越強勢,美、日、東盟等國家勢必將尋求形成對新興強國的制衡甚至圍堵,印度的地緣戰略價值將隨之迅速“增值”,這也給了印度向中國的戰略敏感地域伸出觸角的絕佳時機。在這當中,一些國家出於制衡中國的需要,對印度進行吹捧和拉攏,讓印度找到了扮演至關重要的地緣棋手的良好感覺,認為國際環境這個“勢”給了自己大展拳腳的機會。

    

      首先來看美國。自“9·11事件”之後,美國與印度走得越來越近,特別是軍事合作日趨深入。美國不僅向印度出售運輸機、雷達系統以及其他偵察裝備,還有意出售F-35、F-16、F/A-18等先進戰鬥機。今年美國同意向印度出售22架“捕食者”無人機,轉讓F-16 Block70生產線,無疑將會對印度提高本國軍工水平打開方便之門。除此之外,在美國主導下,印度越來越多地參與到美國地區戰略布局之中,成為對準中國的一根“暗刺”。今年6月下旬莫迪訪問美國時,兩國首次在聯合文件中使用了“印太”概念,而非傳統的“亞太”,這也讓印度的地緣地位得到進一步加強。同時,兩國針對“印太”地區秩序提出的四個原則,核心就是美國等所謂的自由航行、遵守國際法規則等內容,聯手防範中國意圖十分明顯。特朗普政府還承諾,支持印度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並支持印度打擊其聲稱的巴基斯坦支持的恐怖主義。美印關係升溫直接體現在7月上旬的印、美、日舉行“馬拉巴爾”年度海上聯合軍事演習上。這次演習是該項軍演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地點在孟加拉灣。三國均出動了重量級戰艦,包括美國海軍“尼米茲”號核動力航空母艦,印度海軍“維克拉瑪蒂亞”號航空母艦和日本海上自衛隊“出雲”號直升機母艦。三國航母齊聚,是數十年來國際聯合軍演罕見的一幕。參演國毫不掩飾此次軍演的作戰針對性—突出反潛作戰。如果把這三個國家的假象對手一一列出來,共同的交集只有一個,那就是中國。《印度時報》的報道指出,有參演的美軍人員明確表示,此次軍演將讓中國“知道我們(美日印三國)海軍是團結在一起的,可以抵禦各種威脅”。

      不僅美國極力拉攏,俄羅斯在繼續將印度做為軍售大客戶的同時,也對印度提升國際地位施以援手。在今年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上,正是由於俄羅斯的力挺,使得印度能和巴基斯坦一起共同加入“上合組織”。俄羅斯的目的是要藉助拉攏印度來平衡中國在“上合組織”日趨增強的影響,尤其是隨着“一帶一路”在中亞地區的推進,俄羅斯擔心中國在中亞這塊俄羅斯的戰略腹地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因此有意與同樣希望“重新連接中亞”的印度共同形成平衡之力。

      除了美俄以外,以色列對印軍軍事現代化也給予了重要幫助。以色列本來就是印度的第3大武器供應方。在今年4月,兩國簽訂了價值20億美元防空導彈出口協議,包括MR-SAM(中程防空導彈)系統和LR-SAM(遠程防空導彈)系統,這被稱為以色列國防工業史上簽訂的“最大一筆防務合同”。7月,印度總理莫迪又出訪以色列,兩國再次簽署價值5億美元的軍火協議。值得關注的是以色列將向印度提供8000枚“長釘”單兵反坦克導彈及300多具發射器。分析人士認為,印度如此看重該型武器,針對的就是巴基斯坦的“哈利德”主戰坦克以及中國新型輕型坦克。

      從2.0到2.5:印度升級戰爭指導原則

       就在中印邊界處於對峙的敏感時期,印度軍方高調宣稱,印軍能夠應付多線作戰。此番言論出自印度陸軍參謀長比平·拉沃特,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信心滿滿地說,“印度陸軍已經為兩場半戰爭做好充分準備”。這兩場半戰爭指的就是能同時應付巴基斯坦、中國以及國內的安全威脅。

      多線作戰歷來是兵家大忌,即便美國目前也不敢下定決心真正同時打兩場戰爭(美軍在阿富汗、伊拉克執行的主要是反叛亂作戰,且當地安全部隊發揮作用越來越大)。不過對印度來講,兩線作戰的構想早就登堂入室。2009年的時候,前印度陸軍參謀長迪帕克·卡普爾就提出印軍要做好與巴基斯坦和中國進行“兩線作戰”準備的想法。2010年,印度在中印邊界、克什米爾爭議地區都同中、巴兩國發生了嚴重摩擦,甚至還越界襲擊並擊斃巴方士兵。當年10月,卡普爾再次公開兜售兩線作戰概念,宣稱印度陸軍正在修訂其已執行了五年的老舊方案,着手準備可能到來的與中巴的兩線戰爭。卡普爾的言論在渴盼政府加大軍費投入的軍方人士中引起極大共鳴,並得到了政府強硬勢力的默許和支持,在東西兩線表現出更趨強硬的姿態。為做好戰爭準備,印度不僅在戰鬥機、巡航導彈、潛艇等裝備上一擲千金,同時還在克什米爾、中印爭議邊界地區修建了地下工事,用以儲備導彈、火箭及彈藥等,前陸軍參謀長比克拉姆·辛格曾表示,至少要在這些工事中長期儲備2000~2500噸的彈藥才足以應付戰事。

       兩線作戰的想法一經拋出,立即成為印度軍方和高層戰略決策者關注的重點,並在很大程度上成為印軍建設軍隊和準備戰爭的指導原則。在2015年,印度“綜合防務參謀部”主席空軍上將瑞迪強調,“我們處於艱難的鄰國環境中,有兩個擁有核武器的對手。主要的外部威脅來自北部和西部,以及由此延伸的在部分地區以宗教名義施行的恐怖主義”,他的結論是,“我們不得不做好兩線作戰的準備⋯⋯不幸的是,印度的經濟和國防工業狀況讓我們無法與中國進行競爭”。

      無論是為了現實作戰需要,還是為爭取更多關注和投入,印度國防建設的確在此思路指導下得到了迅速加強。此次拉沃特將同時打兩場戰爭的構想升級到兩場半戰爭,一方面,也是繼續延續軍政高層心照不宣的把戲,同時也包藏了印度軍方為當前安全窘境解套的私心。這次多出來的0.5場戰爭,直接對應的是近期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動盪局勢。印度指責巴基斯坦通過社交媒體等手段發布“錯誤信息”,煽動了新一輪街頭抗議浪潮,引起了當地青年與印度安全部隊的衝突,甚至鼓動了部分年輕人加入反印的“恐怖組織”,衝突還造成了印方軍人的傷亡。印度估計約有200多名武裝分子在活躍在該地區,對印度安全構成重要威脅。

      兩場半戰爭構想的出現,因其處於一個特殊敏感的時期,所以備受關注。拉沃特的這個想法早在今年1月初就已初見端倪,在他首次與印度媒體的接觸中,他表示“兩線作戰是一個真實的戰場環境。從我們的能力來看,很多事情已經發生了變化。陸海空三軍如今已經為這一可能出現的局面做好了聯合準備”。兩個月後的3月5日,他對印軍力量和面臨的威脅進行了評估計算,對之前的判斷深信不疑,並表示“印度完全具備同時打敗中國和巴基斯坦的兩線作戰能力”。

      自卡普爾當初提出兩線作戰理念後,此念頭也一直遭受嚴重質疑,如今,拉沃特又把針對國內極端分子和暴力分子的軍事行動列入印軍作戰目標,並輕言能在兩條半戰線上取勝,這樣的判斷是否準確呢?不少人擔心印度軍方高估了自身的能力,可能導致印度遭遇兩線潰敗的結局。《印度時報》曾指出,同巴基斯坦和中國進行兩線作戰是印度軍事政策制定者的噩夢,因為二者軍事實力都不容小覷,例如中國在戰時能從西藏及附近的機場部署調動21個戰鬥機中隊,巴基斯坦則能調動21〜25個中隊,印度應對起來,顯然捉襟見肘。

      這樣的懷疑至今依然存在。儘管民族主義情緒驅動下的印度國民對軍方打贏兩場半戰爭的雄心壯志感到歡欣鼓舞,但人們同時也對如此樂觀的估計持有懷疑。印度媒體提醒說,單從簡單數學來看,中國軍隊擁有200萬人,巴基斯坦擁有60萬人,而印度有130萬人,印度顯然並不占優勢。印軍內部也覺得拉沃特有些言過其實,其他軍種對打贏多線戰爭並沒有足夠的底氣。譬如,空軍參謀長比蘭德·辛格·達諾阿無奈地表示,空軍戰機的數量尚不足以執行涉及到兩線的作戰任務。他說:“我們的數量還不夠,無法在兩個戰場上同時執行作戰任務。”

       此外,拉沃特的輕率言論也讓人們對他的專業性和權威性產生質疑,在他擔任陸軍參謀長不到6個月的這段日子裡,他總是發表一些混亂矛盾的言論,戰略上也模糊不清,而這都可能給地區局勢甚至印度自身帶來災難性的後果。有分析人士指出,拉沃特這番博眼球的言論,一個重要目的是要給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陸軍官兵鼓舞士氣。該地區近來局勢不穩,動亂頻發,拉沃特為此叫囂要“以子彈對子彈”,特別是在今年4月,駐紮該地的印軍少校里圖·戈高伊為了阻止抗議者向其車隊投擲石塊,將1名男子綁在開道的吉普車上,這一行為還得到了陸軍的表彰,拉沃特也為其進行辯護。但是,此事被曝光後,印軍遭到大赦國際和一些人權組織的嚴厲譴責,顏面盡失。

      針對兩場半戰爭的說法,印度退役中將帕納格認為,印度正在面臨最惡劣的戰略環境,在與巴基斯坦、中國發生衝突的同時,還要應對印控克什米爾的地區衝突。他強調,印度對巴基斯坦擁有明顯的優勢,同樣的,中國也對印度有着明顯優勢。“與鄰國的衝突是可以避免的,但如果局勢真到了那一步,印度應有所準備”。他認為,克什米爾地區的局勢並沒有惡化到要軍隊採取戰爭手段來應付,0.5場戰爭更多是陸軍參謀長的一種設想預判。

      印度需審時度勢

      印度除了叫囂要打兩場半戰爭之外,印度國防部長還“警告”中國,“2017年的印度已經和1962年的印度不一樣了”。今天的印度的確和1962年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印度的軍事實力從宏觀來看更為可觀(據國際軍事評估機構分析,印度陸軍軍力名列世界第三),作為地區軍事強國的地位無可爭議。不過,印度也不要忘了,千百年以來,大國興起衰落,戰爭接連不斷,有一點卻一直沒有變。衡量一項戰略是否成功,要看它能否做到目標與手段的平衡,同時也要看它實施之後帶來的局面是否比實施之前更有利。因此,對於政治家和指揮官來說,必須時刻清醒地牢記,國家發動戰爭不應單純是為了打仗而打的,而是一種實現特定目標的手段。澳大利亞籍英國記者內維爾·馬克斯維爾曾對1962年中印衝突進行深入研究,並出版了權威的史學著作《印度對華戰爭》一書。他認為,兩國要避免衝突,必須無條件展開邊界談判,但印度國內存在對華敵對情緒和“扭曲的群體受害者心態”,使其對中國提出的邊界談判建議置若罔聞。處理當前中印邊界糾紛時,印度應學會以更宏大的戰略視野來對待兩國分歧,看清紛雜局勢下隱藏的風險,防止最終帶來無法彌補的災難。
外部勢力對印度的支持暗藏希望中印交惡甚至兩敗俱傷的禍心

       從表現看,美日等國家現在對印度可謂眾星捧月,這也是印度敢於與中巴抗衡的重要政治資本。但是,中印如果爆發衝突並陷入長期對抗,對兩國而言都是得不償失。作為最大的兩個發展中國家,中印本應在國際格局轉型過程中共同發揮積極作用,但是,美國為代表的西方集團並不會甘心讓中印成為國際政治舞台上的重要角色,因為中印代表了新興大國,這樣的國家必然會希望能讓國際秩序中注入自己的利益關切和行為規則,這無疑是對現有秩序的一種帶有不確定性的挑戰。對俄羅斯來講,維護本國地位和影響是首要考慮,中印對抗不僅可以讓俄羅斯左右逢源,還將讓“上合組織”重新倒向俄羅斯的指揮棒,中國宏大的“一帶一路”倡議推進難度驟增,這將幫助俄羅斯重新強化地區影響力。因此,從宏觀的歷史格局來看,中印之衝突,不僅將深刻影響到這兩個國家各自大戰略能否順利實現,並很可能對未來國際力量對比態勢產生根本性影響。中印兩敗俱傷,顯然是其他一些大國願意看到的結局。印度更不該忘記的是,在1962年中印衝突爆發時,尼赫魯政府的冒險政策就是基於一個類似的戰略錯覺:美俄都會支持印度對華開戰。然而,戰爭進程證明,外部援助並沒有對戰局產生關鍵影響,外部大國支持印度的立場也沒有那麼堅決,真正決定勝敗的還是中印兩國的戰爭決心和軍隊的作戰能力。

      中國維護領土完整的決心是絕對不可低估的

       中國正處於國家轉型、軍隊改革的關鍵時期,這也讓外部勢力產生一種錯覺,那就是中國為了維持內外局勢的穩定,不敢輕易使用武力。不過,從歷史來看,中國雖然不好戰,但也不會在底線問題上隨意退讓,特別是涉及國家主權和國家尊嚴的問題上。印度不該忘記,今日的中國同樣也不是1962年時的中國。1962年時中國面臨着艱難的環境,國內困難重重,國外與美蘇同時交惡,但即便如此,中國軍隊也敢於在最不適合作戰的世界屋脊上與當時信心爆棚的印軍展開戰鬥。誠然,今天中國周邊安全形勢十分嚴峻,美日等對華封鎖圍堵更為嚴密,但是對於中印關係來講,中國保持了足夠的忍耐,前不久同意接納印度為上合組織成員,是中方願意發展兩國關係的一種高姿態,但是這反而被印度視為中國迫於壓力不得不做出的讓步,進而更加得寸進尺。印度的這種行徑無疑將引發中國的強烈不滿,如今又通過釋放戰爭信號來“震懾”中國,完全忽視了中國捍衛領土完整的決心和迎難而上的勇氣。歷史多次證明,中國軍隊是敢於在被認為不利的政治和戰場環境下實施作戰行動,印度的“戰爭邊緣”政策和“看誰先眨眼”把戲,只會引火燒身。

       中國的戰備水平、戰爭潛力及抗戰損能力都高於印度

       從很大程度來講,戰爭打的是消耗,拼的持續能力。中印兩國同為發展中大國,但是中國國土廣闊,經濟繁榮,並擁有完備強大的工業體系,特別是軍工系統形成了獨立的研發生產能力。相反,印度正處於比中國更艱難的轉型過程之中,國民經濟狀況並不理想,戰爭將嚴重打亂政府正在推行的改革轉型政策,並使得原本有限的國家資源流向軍事需求。此外,印度軍隊雖然裝備了大量名氣很大的明星裝備,不過自身軍工製造水平遠不如中國,“萬國”牌裝備使用保障方面會給軍隊帶來很大困難,而且戰時的修復補損也是一個大問題。正如有人評論那樣,印度這樣一個製造能力不強、嚴重依賴外國裝備的國家,竟然常幻想與世界最大的製造國開戰,實在匪夷所思。一旦發生戰事,中國在消化戰爭損失能力方面明顯強於印度,特別是中國完備的軍工體系能夠為軍事行動提供充足的支援。中印開戰雖然可能會讓中國在發展道路上遭受一定曲折,但更可能的是,印度會因為錯失10~20年的發展機遇,因為此時的印度正處於非常有利的國際環境之下,貿然陷入一場沒有勝算的戰爭,極有可能讓歷史的機遇窗口對印關閉。

       印度軍事實力恐難支撐多線作戰

       印度膨脹的自信主要來源於近些年軍事力量建設取得的成就,美、俄、法等國家的先進武器不斷裝備印軍。在軍方評估與中巴同時開戰的情景時,特別看重“蘇-30MKI”和“布拉莫斯”巡航導彈,認為它們是改變戰爭勝負天平的“大殺器”,前者能實現兩線間的奔襲作戰,後者的飛行速度和威力則足以讓敵方目標只能坐以待斃,而印度正在着手讓這兩大王牌裝備實現彈機結合。不過,這為數不多的亮點並不足以掩飾印度龐大的軍隊存在的諸多問題。就拿印度空軍來講,目前雖然印度空軍有35個戰鬥機中隊,但仍然少於政府計劃的42個中隊,而空軍自己估計實際需要45個中隊。在現役戰鬥機中,近半數將在未來9年裡退役。根據印度國會最新的國防報告,空軍戰鬥機中隊的實際數量可能下降到25個,而這25個中隊當中,有14個裝備了“米格-21”、“米格-27”戰機,它們將在2015到2024年間退役,等到了2024年,印空軍戰鬥機中隊數量可能進一步下降到11個。印度購買的272架“蘇-30MKI”戰機,雖能形成13個中隊,但要等到2020年才能全部列裝完畢。至於曾被寄予了厚望的國產“光輝”戰機,用印度軍事評論員的話來說,經過30年的努力,印度基本上生產出了一種“21世紀的‘米格-21’”。目前,印度的當務之急是將現有“米格-29”、“幻影-2000”、“美洲豹”等戰機進行升級。此外,印軍的戰備水平也備受質疑。“印度主審計長公署”的一份報告稱,一旦開戰,印軍彈藥庫存撐不到一周時間。印軍的“老朋友”俄羅斯也認為,在激烈現代化作戰條件下,印軍目前的彈藥儲備恐怕只能維持4天,根本談不上支撐打贏兩場半戰爭。

      儘管印度軍方在多線作戰問題上逞了口舌之快,但是一個如拉沃特般過於輕率的軍隊指揮官,加上一個如莫迪這樣在對華問題上較為莽撞的政治領導人,一旦產生化學反應,很可能讓地區局勢推向混亂,而印度則恐掉入自己親手挖出的泥潭。莫迪在近期也曾提醒軍方,“在過去40年時間裡,中印邊界上並沒有射出過一顆子彈”。誠然,中印之間存在着短期內難以調和的邊界爭端,但這種爭端並不是一定要使用軍事手段才能解決,對兩國來說,和平穩定的雙邊關係才是確保國家戰略順利實施的基本保證。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美軍三款令我軍非常擔心的炸彈
2016: 中國開始聲索琉球列島主權
2015: 中國上證指數大跌6.12%及其影響
2015: 長征五號取得多項突破 技術指標世界前
2014: 歐美傻眼:中國蔑視歐盟禁令對俄出口苹
2014: 大家談中國:“千人計劃”中假海歸現象
2013: 韓軍組建蘇岩特混艦隊,TG東海艦隊出海
2013: 毛澤東在韓戰中犯了那些重大錯誤
2012: 中國政府和軍隊情何以堪!日本人登釣魚
2012: 堅持“坐”在中國頭上 米鬼將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