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忠王不終”的林彪
送交者: 香椿樹1 2017年09月18日19:34:35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我好奇的是這兩篇文章能存活多久, 算是存檔吧, 也與網友分享


郭松民|“忠王不終”的林彪


1963年,在中國學術界,針對太平天國晚期重要將領李秀成的評價問題,發生了一場激烈爭論。

  李秀成(1823—1864)出身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在金田起義參加太平軍後,他作戰機智勇敢,很快從一名普通士兵晉升為青年將領。天京之變後,他與英王陳玉成力撐危局,取得了二破江北大營、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營等勝利。被天王洪秀封為忠王,稱“萬古忠義”。

  

  1864年6月,湘軍攻陷天京,李秀成被俘後在獄中寫下數萬字的自述,追述自己的經歷和太平天國歷史,其中也有對曾國藩阿諛和求饒的內容。8月7日,李秀成被曾國藩殺害,年僅四十二歲。

  關於李秀成的爭論,源自戚本禹發表於1963年第四期《歷史研究》的一篇文章《評李秀成自述——並同羅爾綱、梁岵廬、呂集義等先生商榷》。在此之前,羅爾綱等太平天國史的研究“大家”多認為李秀成寫下自述是“偽降”,委曲求全的敘述是保存實力的一種手段。而戚本禹則認為“自述”完全是一份背叛太平天國事業的自白書:“詩詞化為長江的波濤,也洗不淨這一頁投降變節的可恥記錄”。

  戚本禹的文章敢於挑戰學術權威、著名教授,在當年“一石激起千層浪”。時任萱萱掌門人的周揚以及史學界由范文瀾、翦伯贊、侯外廬、鄧拓等著名專家組成的研討會,都對文章持批判態度,戚本禹一時壓力極大。

  逆轉形勢的是毛主席對於李秀成是否投降變節的十六字批語:“白紙黑字,鐵證如山;忠王不終,不足為訓。”戚本禹開始聽到口頭傳達時還以為是“忠王不忠”,後來才知道是“忠王不終”,意為晚節不保。

  

  現在看來,毛主席確實是文章大家,遣詞造句具有極高的準確性,用“終”而非“忠”,等於只否定了李秀成被俘後的階段,並沒有否定李秀成的一生,這種評價完全符合歷史唯物論。

  之所以想起這場公案,是因為在剛剛過去的“九一三”前後,關於如何評價林彪,又出現了激烈爭論。總有一些人想重新全面肯定林彪,或者用各種離奇的猜想,把林彪說成是某種陰謀的犧牲品。

  我認為這些說法都不準確,還是用毛主席評價李秀成的四個字“忠王不終”來評價林彪比較準確。

  

  林彪的人生軌跡和李秀成有驚人相似。在新中國成立之前,林彪曾為革命做出過重大貢獻,新中國成立後也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但在最後的社會主義革命階段,他卻出了嚴重問題,最終晚節不保,是為“不終”!

  在烽火連天的戰爭年代,林彪表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這一點很少有人質疑。紅軍時期,他在四年左右的時間裡從連長晉升為軍團長不是偶然的,確實是“能打勝仗”的結果。同時,林彪的迅速成長也和毛主席耐心細緻的輔導分不開。毛主席在1930年1月5日撰寫的論述中國革命的名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是寫給林彪的函授教材。這份教材公開發表後,也教育、鼓舞了無數革命者。在解放戰爭時期,許多在林彪身邊工作過的人或他麾下的將領如吳法憲、李作鵬等,都描述過這樣一個細節:林彪隨身帶着一個挎包,裡面裝滿了毛主席著作的各種單行本,很多都被林彪反覆閱讀過,上面滿是圈圈點點。

  林彪能打仗,也和他善於總結經驗教訓有關。比如在平型關戰役之後,他連日軍的鞋底硬,不利於爬山都注意到了。解放戰爭開始後,他到東北指揮大兵團作戰,很快就總結出了“六項戰術原則”,包括“一點兩面”、“四快一慢”、“三猛戰術”、“三三制”、“四組一隊”、“三種情況三種打法”,這些戰術原則非常實用,是毛主席的軍事哲學思想在戰術領域的具體體現。被推廣之後,東北我軍的戰術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使經過美軍教官訓練的、前身為“中國遠征軍”的國民黨王牌部隊新一軍、新六軍、71軍等都瞠乎其後,先後被全殲。

  

  新中國成立後,林彪長期養病,但也有不少亮點。比如林彪1962年在七千人大會上的講話,毛主席當時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九一三事件之後,多認為這是林彪的政治投機之作,現在看來,這未免是因人廢言。

  林彪的這篇講話,正確總結了黨的歷史經驗,充滿了辯證法精神,扭轉了大會前期瀰漫的失敗主義情緒,增強了黨的團結,對團結全黨戰勝困難起到了重要作用。更為重要的是,林彪的這篇講話並不僅僅是林彪個人的看法,也代表了黨內許多高級幹部和軍隊高級將領的看法。

  1959年廬山會議後,林彪接任國防部長,成為主持軍委日常工作的第一副主席,開始狠抓政治工作,提倡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軍隊建設進入了我軍最好的歷史時期之一。我軍影響力最大英模雷鋒,就出現在這個時期。其中林彪歸納總結的“四個第一”,即人的因素第一 ,政治工作第一 ,思想工作第一 ,活的思想第一 。體現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規律,在今天也有很強的借鑑意義。

  

  1963年11月16日,毛主席提出:“自從林彪同志提出四個第一、三八作風之後,軍隊的軍事、政治工作都有一個新的發展。”翌年2月又提出“四個第一好,這是個創造”。接着毛主席又說:“我們以前是靠解放軍,以後仍然要靠解放軍。”並發出了“全國人民學解放軍”的號召。

  但遺憾的是,林彪未能善始善終,像周恩來總理那樣時刻提醒自己“保持革命晚節”,終於在文革中走到了自己的反面。

  現在一些庸俗的、甚或別有用心的歷史研究者,總是希望把毛林之間的鬥爭描繪成無原則的政治鬥爭,這是差之毫厘謬之千里。

  

  毛主席和林彪之間的鬥爭,根本上是路線鬥爭、政治鬥爭。路線鬥爭、政治鬥爭往往包含了權力鬥爭,有時甚至體現為權力鬥爭,但權力鬥爭並不等於政治鬥爭。比如今天西方的選舉,雙方並無本質的政治分歧,甚至相互抄襲政策論述,這種選舉其實已經淪為無原則的權力鬥爭。

  毛林之間的分歧,主要是關於文革的看法。關於毛主席的文革理念,我曾經有專文論述【點擊閱讀】,概括起來說,毛主席是希望通過“人民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的方式,實現社會主義的升級換代,建立一個能夠落實“人民最大的權利是管理國家”原則的人民社會主義。

  而在林彪看來,文革的意義就在於奪權,這一觀點在他著名的“五一八講話”中體現的十分明顯。既然被他視為奪權主要對象的劉鄧在文革中已經出局,自己的接班人地位已經確立,那麼文革就應該結束了,所以在準備九大時,他授意陳伯達搞了一篇核心觀點是“唯生產力論”的政治報告,但被毛主席否決。

  考慮到社會主義革命的艱巨性、複雜性,所以毛主席對那些跟不上自己的腳步,不理解文革的老幹部是寬容的,基本上採取了批評、教育、等待的態度,比如對待小平同志和捲入“二月逆流”的老帥們都是這樣。

  林彪反對文革,如果他能夠公開亮明自己的觀點,毛主席應該也會像對待小平同志那樣對待他,林彪的歷史定位也會和現在截然不同。但問題在於林彪選擇了用搞陰謀的方式搞政治,這就犯了政治大忌。

  

  林彪在九屆二中全會上以堅持“稱天才”的方式挑起爭論,目的是要用清君側的方式先清除文革的骨幹力量,再達到否定文革的目的。換句話說,張春橋不是林彪的目標,文革才是林彪的目標。

  毛主席對這一切明察秋毫,洞若觀火。在毛主席看來,你有不同的政治主張,如果提出來公開辯論是可以的,但用搞陰謀的手段來推行,這就證明你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所以問題是嚴重的,原則性的。而毛主席“對原則問題一向抓住不放”。

  在戰爭中使用謀略,兵不厭詐、借刀殺人、假途伐虢等都沒有什麼問題,因為是欺騙敵人。但在政治鬥爭使用這類謀略,就是在欺騙那些信任你的人。

  林彪沒有意識到,政治必須是光明正大的,必須是陽謀,不能是陰謀。一切策略手段都只能在亮出自己政治旗號的前提下才能使用,而政治旗號本身是不能作為謀略手段來使用的,否則就等於蓄意欺騙黨和人民,等於自證自己是政治騙子,等於公開宣布自己政治人格的破產。

  一九七一年八月中旬至九月十二日,毛主席在南巡途中提出著名的“三要三不要”,即“要搞馬克思主義、不要搞修正主義;要團結、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陰謀詭計”,就是針對林彪在廬山搞陰謀講的。

  

  儘管林彪已經暴露出了如此嚴重的問題,但毛主席在處理林彪時仍然表現出了驚人的耐心和寬容,從九屆二中全會到南巡,整整等了他一年,希望他能夠覺醒並主動檢討,主動下台階,但林彪始終採取了抗拒的態度。被他寵愛、信任的“老虎”林立果,反而試圖通過暗殺——一種更加極端惡劣的陰謀來解決問題,最終導致在溫都爾汗折戟沉沙。一代名將,暴屍荒野。

  

  林彪為什麼不肯走下毛主席為他設好的台階,通過主動檢討來擺脫政治困境?這讓很多人感到困惑。在我看來也很簡單,因為林彪是用搞陰謀的方式搞政治,承認自己的錯誤,等於承認自己在搞陰謀,這等於政治自殺。

  毛林之間的矛盾,本質是路線鬥爭,任何其他解讀都是錯誤的。在九屆二中全會上,黨內所有反文革的力量都站在林彪身後,所以毛主席可謂力挽狂瀾,林彪集團的失敗,標誌着文革的繼續深化。

  作為一個政治人物,“忠王不終”的林彪留下的最大歷史教訓,就是毛主席概括的“三要三不要”,林彪違反了這三條原則,導致了他最後的失敗。



 昨天寫了《新中國人物論之:“忠王不終”話林彪》一文,網友反應很熱烈,也提了不少問題,我盡己所能,嘗試回答一下。


  一問:林彪對文革的態度究竟如何?

  答:林彪對文革的反感,不亞於黨內其他老幹部,實際上也不亞於劉鄧。這從他私下裡稱“文化大革命”為“文化大要命”就可以看得出來。最近這些年來,林彪的“四大金剛”中的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等都出版了回憶錄,都證明在1966年底批判資反路線,劉鄧出局之後,以林彪為首的軍人集團成為抗拒文革的主要力量。


  二問:既然如此,為什麼林彪給人以支持文革的強烈印象呢?

  答:這是因為文革初期的主要目標,是“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林彪的軍人集團並不處於地方上的“當權派”位置,所以不是造反派衝擊的主要目標。並且,隨着地方“走資派”的相繼垮台,軍隊開始“三支兩軍”,反而獲得了接管地方政權的機會,成為文革的受益者,這也是林彪在文革初期高調支持文革的深層次原因。

  但林彪表現出對文革的支持,並不等於他真正理解、認同文革的目標(如前文所述,這就埋下了後來分裂、失敗的種子。


  三問:毛主席是不是從文革一開始就是利用林彪,準備在打到劉鄧後再打到林彪?

  答:許多秉持反毛立場的陰謀論者,在這個問題上製造了大量謠言,實際情況當然不是這樣。

  雖然從林彪1966年的“五一八講話”之後,毛主席就明白林彪理解的文革和他的本意有差距(在致江青的一封信中寫的很清楚,並且這封信也給林彪看過),但並不認為這是無法克服的問題。

  1967年武漢“七二0事件”之後,毛主席意識到文革的全部目標不可能一蹴而就,以後可能還要進行多次,九大最重要的功能是要肯定文革的意義並鞏固文革的成果,所以毛主席確定的主題是“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誰和誰的團結呢?從廣義上說,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從狹義的角度說,就是林彪及軍委辦事組和中央文革小組的團結,如果林彪堅決執行了九大方針,當然不存在打到他的問題。

  九大通過的黨章,以白紙黑字的方式寫上了林彪接班人的地位,這在黨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從現在披露的資料看,這一條是康生、江青、張春橋力主寫上,毛主席同意的。寫上這一條,是中央文革小組希望和林彪集團加強團結的重要表示,只有從鞏固文化大革命成果的角度,才能明白為什麼要寫上這一條。

  但在這種情況下,林彪性格的狹隘性,以及反文革的政治本能頑強的表現出來了,他不僅沒有主動採取措施加強團結,反而在選舉時默許軍委辦事組成員故意不投江青的票,把分裂暴露在全黨面前。後來在九屆二中全會上,更是率先發難,要揪張春橋,迫使毛主席不得不反擊,最終導致了林彪自身的覆滅。


  1970年10月14日,毛主席在吳法憲的檢討上用痛切的語氣批示:“(軍委)辦事組各同志(除個別同志如李德生外)忘記了九大通過的黨章”,“又找什麼天才問題,不過是一個藉口。”

  1970年4月15日毛主席在葉群的檢討上批評葉群:“當上了中央委員不得了了,要上天了,把九大路線拋到九霄雲外。反九大的陳伯達路線在一些同志中占了上風”。“不聽我的話,陳伯達一吹就上勁了,軍委辦事組好些同志都是如此。黨的政策是懲前毖後,治病救人,除了陳待審查外,凡上當者都適用。”

  毛主席這裡指的就是他們破壞團結的行為。最後一段講政策的話,是毛主席當時的指導思想,後來的事實證明,毛主席主要是要讓他們認識錯誤,仍然希望挽救他們。

  縱觀歷次黨內鬥爭,我們會發現一個基本規律:毛主席從來都是後發制人,從來沒有主動的去“整”什麼人。

  以作為林彪命運轉折點的九屆二中全會為例,如果不是林彪率先發難,一度搞得像是要“炸平廬山,停止地球轉動”,那麼一切也就風平浪靜的過去了。所以毛主席經常感慨樹欲靜而風不止,“他們為自己的階級本性所決定,非跳出來不可”。


  四問:林立果的出現意味着什麼?

  答:林立果的問題,有一個發展的過程。當時的空軍司令員吳法憲,在林彪的授意下對林立果採取了極不負責的態度,把林立果捧為“超天才”,1969年10月18日,在任命林立果擔任空軍作戰部副部長兼空軍司令部辦公室副主任時,又擅自把空軍的指揮權交給林立果(即:今後空軍的一切都要向立果同志匯報,都可以由立果同志調動、指揮),把林立果推上了自我毀滅的快車道。林立果身邊的人也吹噓說,“林立果的出現,解決了我們黨第三代接班人的問題”,林彪要培養自己的兒子當“太子”的意圖昭然若揭。


  九屆二中全會之後,林立果的問題逐漸暴露,這也迫使毛主席必須重新考慮接班人問題。試想,中國革命付出了如此重大犧牲,如今又搞了文化大革命,難道最終竟然是為了建立一個林家世襲王朝嗎?這個結果是毛主席和人民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的。所以林立果的出現是林彪最終出局的重要因素。

  林立果在林彪集團內被捧為“太子”,也表明這個集團是一個帶有法西斯色彩的軍事-封建集團,毛主席粉碎了這個集團,避免了中國歷史的大倒退,這是毛主席對中華民族的偉大貢獻。現在一些反毛反的發昏的人,把林立果捧為改革開放的先驅,那只能說是貽笑大方了。


  至於林立果組織“聯合艦隊”,陰謀暗殺毛主席。這個陰謀是不是來自林彪直接授意,目前沒有看到更有力的材料,這裡不多談了。但林立果之所以如此有“能量”,當然是和林彪長期縱容、扶持分不開的,作為回報,林立果則親自把林彪送上了那架飛往地獄的256號三叉戟飛機。這對林彪而言,也算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吧。

——————

老郭對林彪的軍事才能與貢獻都評價過高。 林彪的軍事長處是戰術總結和戰術練兵, 短處是缺乏大視野, 是共軍將帥中唯一不能大規模作戰以弱勝強的元帥。 原因可能是因為他缺席抗戰。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5: 918日本強行通過安保法兒皇帝沈默無聲
2015: 中國生產美國消費:匯率操縱與華盛頓共
2014: 中印邊界“烽煙再起”真相何在?
2014: 越南即將採購印度超音速巡航導彈威懾中
2013: 中國正告日本:攻擊中國赴釣島無人機
2013: 英媒稱中國研世界最快無人機 能無限騷
2012: 這種嚇唬對小日本有沒有用?組圖
2012: 潤濤鹽暴露他的淺薄,不知道不戰而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