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美國重建陸基核力量:新洲際導彈或採用機動部署
送交者: 一劍破天 2017年10月12日21:13:56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近期,美國下一代“三位一體”核力量建設接連取得重要進展:8月,美國空軍先後授出下一代遠程空射巡航導彈(LRSO)和下一代陸基洲際導彈項目(GSBD)的重要合同;9月,美國國防部宣布和通用動力電船公司簽訂了一份價值51億美元的合同,要求後者完成新一代“哥倫比亞”級彈道導彈核潛艇的詳細設計。

  這三份重要合同的授出,標誌着繼2015年B-21新型轟炸機進入工程研製階段之後,美國新型“三位一體”核力量建設涉及的所有戰略武器的研製工作進入高潮。

  目前,美國計劃投入約3500億美元的巨資完成“三位一體”核力量的更新換代工作,一個龐大、立體、全新的戰略核力量將在不遠的將來出現在地球上,這勢必對國際核態勢,乃至國際格局造成深遠的影響。為此,澎湃新聞將推出“美國‘核重建’”系列文章,全面解讀美國下一代“三位一體”核力量。

  8月21日,美國防部、美空軍全球打擊司令部均宣布,美空軍核武器中心(AFNWC)設在猶他州希爾空軍基地的分部授予波音公司、諾·格公司各一份為期三年、總金額3億多美元的“陸基戰略威懾”(GBSD)項目“技術成熟與風險降低”(TMRR)階段合同。這份合同的授予表明美國下一代陸基彈道導彈取得了新的進展。

  據《華盛頓郵報》此前報道,波音公司獲得的合同總金額約為3.49億美元,諾·格公司獲得的合同金額約為3.28億美元。兩家公司都將按合同開展研發工作,以分別提供一種技術風險低、經濟上可承受的方案,然後由美空軍選擇一種進入“工程與製造發展”(EMD)階段,最終取代在20世紀70年代製造、已服役45年的LGM-30G“民兵”-3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按照合同,兩家公司的工作都將需要在2020年8月20日之前完成,美國空軍的選型也會在2020年完成。

  “通俗地講,進入這個階段就是波音公司和諾·格公司分別提出自己的設計方案進行競爭。選出勝出者之後,GBSD導彈系統進入工程研製階段,製造出導彈進行試驗,定型之後就可以批量生產並裝備部隊。”導彈專家李文盛解釋說。

  根據美國空軍的消息,GBSD導彈計劃從2027年開始交付,2029年形成初始作戰能力。從本世紀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該導彈將每年生產60~80枚,逐步替代現役的“民兵”-3導彈。根據美國《原子科學家公報》公布的信息,美國空軍2016年擁有450枚“民兵”-3導彈,其中 200枚導彈採用分導式多彈頭,剩下的250枚採用單彈頭。不過,由於受到軍控條約限制,美軍不少“民兵”-3導彈的多彈頭載具上只安裝了一個核彈頭,並未滿載。目前,美國陸基核力量總共部署了470枚核彈頭,其數量占美國“三位一體”核力量的24.5%,僅次於美國海基核力量(1152枚核彈頭,占60%)。

  由於“民兵”-3洲際導彈是目前美國陸基核力量裝備的唯一一種洲際導彈,因此從90年代起美軍就一直非常重視該導彈系統的升級改造。而且其升級不僅針對導彈本身,連導彈的指揮控制系統等配套設施也進行了升級。據美方當時估算,“民兵”-3導彈改進計劃的總額高達70億美元,升級後的導彈可服役至2030年以後。

  但是,當時間推進至現在,美軍的“民兵”-3導彈大多已服役了30多年,有些導彈的服役時間甚至超過了40年。即使再採用先進技術對現有導彈進行改進,其彈體壽命也無法有效延長。為了維繫陸基戰略威懾力量,美國在2011年啟動了GBSD導彈項目。

  據悉,未來GBSD導彈計劃採購642枚,其中400枚導彈用於部署,242枚用於飛行試驗或備份,以維持50年的壽命預期。美國空軍官員稱,未來30年“陸基戰略威懾系統”初步採購成本估算達623億美元,其中485億美元用於導彈,69億美元用於指揮控制系統,69億美元用於翻新發射控制中心和發射設施。

  據美國《防務新聞》網報道,GBSD導彈目前的方案主要有兩種:一是對“民兵”-3導彈進行現代化改進,繼續服役;二是研發一種全新的洲際導彈,部署方式可能採用固定發射井或機動部署。

  報道稱,一位國會軍事專家表示,美國空軍對第二種方案更感興趣,考慮發展的新型導彈將以井射型為基礎,但具備改為機動部署的潛力。美國空軍已經與軌道科學公司簽署了合約,對一種新型的固體火箭發動機進行地面測試,準備將其用於新型洲際導彈。

  “在陸基洲際導彈部署中,採用發射井部署還是機動部署,一直是各國戰略核力量部署的重要課題之一。”李文盛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冷戰結束後,隨着天基偵察技術的發展和洲際導彈打擊精度的提高,美軍認為固定發射井的易損性正在增加,應研究其他部署方式。”

  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空軍就對陸基洲際導彈部署方式進行了大量的論證和試驗。當時的結論認為,經過嚴格加固的發射井具有很強的抗核攻擊能力,但美軍同時也認為,隨着對手核導彈技術和偵察技術的進步,需要一種機動部署的洲際導彈。上世紀80年代,美國在部署井射“民兵”-3洲際導彈和“和平衛士”導彈的同時,研製了“侏儒”公路機動發射導彈和鐵路機動發射的“和平衛士”導彈。

  美國擁有高質量且四通八達的公路網和鐵路網,無論是公路機動還是鐵路機動,美軍導彈發射車都可以在廣闊的交通網中進行巡邏發射。以鐵路機動發射為例,其最大的優勢是機動速度快,生存能力強。根據公開資料,導彈列車機動速度一般可超過100千米/小時,經過偽裝,在漫長的鐵路線上機動的發射車隱蔽性非常強,其生存能力居陸基部署導彈之首。根據美軍在冷戰時的研究,假如一列導彈列車一晝夜機動距離超過1000千米,那麼全程跟蹤這列導彈列車必須動用300顆左右的偵察衛星;而跟蹤多輛導彈列車,動用的衛星數量則成倍增加。

  此後,由於蘇聯突然解體,離服役僅一步之遙的鐵路機動發射“和平衛士”導彈系統和“侏儒”公路機動發射導彈相繼下馬,美國也就告別了到目前為止裝備陸基機動發射戰略導彈的最好機會,美軍唯一的陸基洲際導彈至今也只採用了發射井部署的方式。

  不過,如果美國GBSD導彈項目最終在選擇發射井部署的同時,再發展一種機動部署的導彈方案,那麼這可以說是上世紀80年代發射井部署(“民兵”-3+“和平衛士”)和機動部署(“侏儒”+鐵路機動“和平衛士”)方案的延續。而且,兩個方案出台的背景也有相似之處:上世紀80年代正值蘇聯大力發展新型洲際導彈系統,以SS-18、SS-24和SS-25為代表的新一代洲際導彈系統在隱蔽性、打擊精度等方面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對美國形成了極大的威脅。近年來,美國軍方對俄羅斯等國積極研製新型洲際導彈一事十分關注,擔心削弱了美國的核優勢。以俄羅斯為例,其在進入新世紀後提出了新型液體洲際導彈“薩爾馬特”,新型固體洲際導彈“突破”和重啟鐵路機動發射導彈系統“巴爾古津”,並已於2016年成功試射了“薩爾馬特”洲際導彈。

  除了在部署方式可能發生變化,GBSD導彈在通用性上較以往的洲際導彈有很大的提升。美國空軍研究所在2014年提出,GBSD導彈採用通用運載器,除實現發射導彈的功能外,還可以實現快速空間發射(發射偵察、通信等衛星),並用於彈道導彈防禦、反衛星作戰和快速常規打擊。

  “通用性是當下洲際導彈發展的一個探索方向,可以降低研製和採購成本,一舉多得。”李文盛指出。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為啥老牌帝國當中是英國第一個與中國建
2016: 解放軍殲-6無人機部署閩粵 鎖定台灣
2015: TPP暴露美日圍堵中國的真面目
2015: 張宏良:美國終於借鄧小平之手把中國推
2014: 美國高調介入中日爭端之後中國的對策(
2014: 《今日關注》20141012 俄發現新島欲擴
2013: 中美衝突新熱點:美軍將改變對中東石油
2013: 土耳其總理表態:中國紅旗-9最有優勢
2012: 中國東風25導彈:打航母、打衛星不在話
2012: 中國政府釣島爭議存在重大戰略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