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殲11D目前只是半成品 與蘇35融合或才能避免下馬
送交者: 三把刀 2017年11月07日22:17:13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001.jpg

早期蘇-27的雷達均十分笨重

  自從服役於我軍的蘇-35SK和正在密集測試的殲-11D曝光,關於這兩款“終極側衛”孰優孰劣以及諸如殲-11D停止研發、我軍增購蘇-35的傳聞就不絕於耳。按照不少人的意思,似乎是一定要在兩者之間分出個勝負,然而筆者卻認為,這兩款“終極側衛”也許可以在中國以一種新的形態進行融合,成為最強的“側衛”。除去惹人關注的117S矢量發動機之外,蘇霍伊對於加強結構方面的研究也許更值得相關單位學習。

  眾所周知,沈飛和601所是我國負責研製和改進殲-11系列的主要單位。在研製初期,由於我國當時還沒有重型戰鬥機的裝備、研製經驗,即便在俄羅斯資料的支持下,研發和製造的步伐也相當緩慢。在替換了部分國產子系統的殲-11A完成製造後,我國開始建造國產率更高、更先進的殲-11B,然而在這一過程中卻展現出了諸多各種各樣的問題,在此不贅述了。在此之後,儘管601所成功研製了殲-15、殲-16等戰機,但卻是以對結構進行極大的加強為代價的,嚴重影響了戰機性能。總而言之,601所直至如今距離真正“吃透”“側衛”系列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不過,就連蘇霍伊設計局自己,也很難說就“吃透”了蘇-27的設計。蘇-27在蘇聯階段的設計項目被稱為“反F-15”計劃,蘇聯軍方要求蘇-27在各種主要性能上都超過F-15百分之十。如果按照計劃,以標準三代機氣動布局的蘇-27平台,這個目標是可以做到的。然而在經歷了T-10到T-10S驗證機的脫胎換骨,在氣動上造就了一代經典後,囿於蘇聯薄弱的電子工業基礎,新一代雷達研製情況依然糟糕。為了保證研製進度,蘇霍伊設計局只能死馬當活馬醫,裝上了重達數百千克的雷達,而對結構部分大量削減、打孔來改善飛機受力,對氣動設計也產生了很大影響,不得已,蘇聯軍方在當時的使用中只能對飛行員嚴格限制過載,而經過削弱後的結構也降低了飛機的壽命。可以說,蘇-27的“軟骨病”是天生的,而“軟骨病”的根源實際上是因為蘇-27笨重的“原配”雷達。

  當然,蘇聯解體後隨着大批軍購訂單和西方先進技術的到來,俄羅斯在機載雷達的減重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俄羅斯逐漸在各個蘇-27改型中嘗試增強結構,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其實分辨蘇-27結構是否加強的簡單方法就是觀察戰機的翼根上有無重載掛架,早期的蘇-27由於結構減重和氣動原因無法在翼根掛架上掛載重型武器,浪費了寶貴的空間,而蘇霍伊設計局在九十年代末的新產品則解決了這個問題,增加了翼下掛載空間。

  而作為蘇霍伊在蘇-27機體技術的集大成者,新蘇-35的結構加強可以說都用在了“最有用”的地方,蘇-35具備了強大的掛載能力和矢量發動機帶來的超機動性,在此基礎上還繼續增加了航程,而實現這三者的一個基礎條件就是牢固卻不重的機體結構設計,蘇霍伊在強化結構方面的思路是非常值得我們吸收的。相對於同宗的蘇-35而言,殲-11D的定位更傾向於優化中遠距離的交戰,在航電、雷達等子系統上,殲-11D都有着相當高的水準,但是在氣動布局上相較於基本型的蘇-27幾乎沒有任何改變。更難能可貴的是,這兩款“終極側衛”的優勢基本上是可以互補的。

  儘管目前空戰已經進入到了隱身時代,但我國周邊裝備四代機的國家非常少,因此我國對三代半戰機仍然有一定的需求。從各種角度上來說,殲-11D都更像是一個半成品,或者說更類似於“側衛”系列中期升級的一個模板,除去大量使用的先進複合材料之外,更多的是依靠先進的子系統。但是倘若能將殲-11D的綜合航電探測系統和蘇-35的結構、超機動技術融為一體,那麼無論是在國內外的市場競爭和真正的戰場上,這樣的“側衛”也許才是最強的存在。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大家緊急動員起來用選票去挺上帝背着的
2016: T-50 比超級大玩具J20強的不是一點半點
2015: 凡事都有正負兩面:蔡英文一旦執政搞台
2015: 賣國的零售與批發:國民黨與假共產黨的
2014: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4
2014: 美海軍的最新DDG-1000已經過時了?
2013: 解放軍於10日將在東海海域實彈射擊(圖
2013: 日媒:中國巨浪2射程有限 核打擊美國是
2012: 關於沈飛粽子機的綜合評論[好文]
2012: 解放軍殲-20戰機進行新實驗 場面十分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