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六代戰機硬殺傷技術將徹底改變空戰面貌 配備激光炮
送交者: 力挽狂瀾 2017年11月08日21:20:06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001.jpg

  2017年11月6日,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AFRL)宣布授予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一份價值2630萬美元的合同,設計、研製和生產一種戰鬥機載高功率光纖激光武器。AFRL計劃於2021年在戰術戰鬥機上開始測試激光武器。

  該合同是AFRL自衛高能激光驗證武器(SHiELD)項目的一部分,該項目旨在促進機載自衛激光系統的成熟。在洛馬公司隨新聞公布的想象圖中,一架無尾布局的六代機正使用顎下激光炮塔擊毀一枚來襲導彈。

  我們從這則新聞中可以看出一個趨勢,硬殺傷自衛能力將是未來第六代戰鬥機的一個重要特點,將徹底改變未來空戰的面貌。

  現有戰鬥機面對紅外製導和主導雷達制導空空導彈來襲時的自衛手段乏善可陳,無非就是箔條和熱焰彈干擾彈,或者更先進的拖曳式無線電誘餌,這些都屬於被動干擾手段,存在很大局限性。隨着空空導彈引導頭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雷達/紅外複合引導頭的出現,這些干擾手段也越來越難以對抗未來先進空空導彈,增加了載機被擊落的風險。

  目前唯一裝備主動的定向紅外干擾系統的戰鬥機是俄羅斯的蘇-57戰鬥機,在機背和前機身下方各布置一個101KS-O小型激光照射轉塔,通過激光照射來襲紅外成像空空導彈的引導頭使其致盲,然後偏離目標。激光定向干擾系統以前一般都安裝在大型飛機和低空直升機上,主要用於干擾便攜式防空導彈,蘇-57是第一種裝備該系統的戰鬥機。

  激光定向干擾系統由於功率低,只能起到致盲引導頭的作用,對雷達或複合制導體制的導彈無效。所以在現有六代機規劃中,主動干擾系統就進化成了主動殺傷系統,使用高能激光或動能攔截彈對來襲導彈實施硬殺傷,試圖徹底改變未來空戰的面貌。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早在2013年就展示了為F-35和F-22戰鬥機設計的CUDA小型空空導彈概念,這是一種小型高性能、中距動能殺傷空空導彈,彈長近1.77米,F-35彈艙可內置12枚。CUDA通過布置在頭部的密集側推器實現高機動性,可攻擊敵方飛機、無人機甚至是空空導彈。

  可能是受到了CUDA的啟發,AFRL在2016年1月27授予雷神公司一份價值1400萬美元的預研合同,為美國空軍研究下一代空空導彈。其中包括小型先進能力導彈(SACM)和微型自衛彈藥(MSDM)概念,SACM是一種類似於CUDA的小型空空導彈,旨在提高隱身戰鬥機的空空導彈載彈量。MSDM是首次正式提出的自衛動能攔截彈概念,是一種可以取代箔條彈、熱焰彈和定向紅外干擾系統的動能殺傷武器,通過直接碰撞來摧毀來襲導彈,從根本上改變戰機自衛手段。

  在SACM和MSDM競爭中失利的洛馬公司這次獲得了AFRL的自衛高能激光驗證武器合同,證明AFRL在未來六代機主動殺傷自衛系統上採用兩條腿走路的方式。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擁有40多年的激光武器系統開發經驗,其“雅典娜”陸基激光武器系統已經進行過多次成功測試,曾經一次擊落5架無人機,驗證了光纖激光炮的成熟度。

  洛馬需要為SHiELD項目完成四個關鍵研究,第一個是SHiELD轉塔(STRAFE),也就是研製氣動阻力儘可能小的激光束轉塔;第二個是目標瞄準吊艙(LPRD),第三個是為激光炮提供能量和製冷的新一代緊湊型環境激光技術((LANCE),第四個是光纖激光炮本身。

  結構緊湊的戰鬥機機載激光武器的研製難度要大於衛星動能攔截彈,不管是哪一種主動殺傷系統首先研製成功並裝備六代機,都堪稱未來空戰的遊戲顛覆者,能極大改變空戰殺傷比,成為牢牢掌握制空權的利器。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當上齊王的韓信選擇劉邦還是項羽
2016: 邵雲環、許杏虎、朱穎
2015: 促成馬習會談背後的軍事因素曝光
2015: 毫不猶豫地反對兩岸統一
2014: 嫦娥五號T1成功“漂回”讓國人對美國登
2014: 世界震驚:伊朗總統為中國說話
2013: 日本陷戰略性困境 解放軍枕戈待旦可不
2013: 新導彈專打隱身機 13發12中[圖]
2012: 美狂想2020年中國奪島:福特航母不敢來
2012: qqwertie66 的帖子很下流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