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從戰機隱身原理分析:為何鴨翼影響殲20隱身仍要採用
送交者: 力挽狂瀾 2018年03月21日00:53:50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007.jpg

  近日,針對殲-20服役與蘇-57快閃敘利亞的新聞,美國《商業內幕》網站邀請軍事專家談論對兩款戰機的看法。其中一個重點是談論蘇-57和殲-20的隱身性能,專家認為,殲-20體型“巨大”,構型有太多的“面”,且許多看起來是“良好反射體”。

  這裡雖然沒有明說,但顯然是在隱射殲-20前翼影響隱身的“傳統話題”。那麼,前翼這真的會影響殲-20的隱身嗎?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隱身這個事兒。

  要討論這個問題,首先要對隱身外型理論有基本認識。這個理論在上世紀70年代後期才被美國完善,內容相當地複雜,且仍有部分因為機密因素被“馬賽克”,不過從相關教科書中我們仍可了解到隱身理論最主要是要消減兩種雷達波的散射現象:

      面散射:當雷達波照射到物體表面時,大部分能量會依“入射角=反射角”的原則朝表面形狀的反角度散射出去。這種散射是3D的,也就是說表面不論在垂直軸或水平X-Y軸方向傾斜都可偏折反射能量的角度。在F-117的年代由於計算機只能計算平面形狀的散射,因此它被設計得奇形怪狀,但等到 “沉默彩虹”就掌握了預測曲面反射的運算技術,使隱身飛機能在隱身與氣動之間做出平衡。

       邊緣散射:當雷達波照射到兩個以上的 “面”交界產生的邊線時,大部分能量依 “入射角=反射角”的原則會散射形成 “凱勒錐”。這種散射就會變成2D的,也就是邊緣對於雷達波方向的垂直軸傾斜是沒有用的,只有水平X-Y軸的傾斜可以偏折 “凱勒錐”的方向,因此隱身飛機外型上最明顯的特徵就是簡化邊緣角度來限制邊緣散射的方向。

       近日央視對我軍東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特級飛行員李松柏的事跡進行了報道,罕見披露了我軍蘇30MKK戰機攔截國外多型軍機的鏡頭。中國空軍航空兵在東海方向長期面臨美日優勢空中兵力的圍堵和挑釁,曾長期擔當東海主力的蘇30MKK戰機來華已近十八年,而在日本加快部署F35隱身戰機、東海空中對抗即將步入隱身時代的背景下,我軍哪款新型戰機能繼續擔當守疆保土的重任?本期出鞘帶您關注。

  邊緣散射又可分成兩種主要現象:

       前緣散射:意即直接面對雷達波的邊緣產生的散射,由於戰機通常對前方發射武器,因此前緣散射方向的控制通常是最首要的課題。以F-117為例,其機翼與機身採取了高達67.5度的後掠角不是為了超音速,而是為了確保前半球45度角內有極低的回波。

       後緣散射:當雷達波照射到邊緣,部分能量會繼續沿着表面爬行,直到碰上下一道邊緣才散射出來,爬行波難以預測的特性是早期工程師無法做出隱身飛機的主因之一。而要注意的是,後緣散射一樣是2D的,其部分能量甚至可以繞着垂直軸180度轉嚮往前散射回去。

  後緣散射遠比前緣散射微弱,但仍然存在,所以要不要處理就看客戶對隱身的要求程度。例如像“陣風”戰機將回波減為1/10,被探測距離將縮短47%,使其能發射中遠程制導武器;但F-22/35則要求將回波減至1/10000以下,使其能在防空系統頭上投下炸彈。

  除了垂直尾翼以外,機翼大都在水平面上,對前方遠距離雷達的面散射都會以很大角度偏折(這也就是為何垂直尾翼要儘量傾斜)而不產生威脅,因此其外型主要處理的是邊緣散射的角度。而不論前翼、主翼或尾翼,一樣都有邊緣散射現象,也都可以透過控制角度以及安裝吸波結構來削弱前緣散射與後緣散射,為什麼只有前翼會特別對隱身性有影響呢?首先,主翼是飛機的主體,再怎麼破壞隱身也得承受,所以能檢討的只有前翼與尾翼。但前翼比尾翼更不利隱身的原因有2個:

  1、前翼在主翼的前方,而尾翼在主翼的後方,因此面對前方雷達波,前翼不但有前緣散射,也會有後緣散射。相較之下,只將尾翼保持在主翼的同一平面(例如F-22、F-35與蘇-57),尾翼就被主翼遮蔽,其前緣散射其實是來自主翼後緣散射的部分能量,而尾翼的後緣散射又更加微弱。

  2、當雷達波長增加時,邊緣散射會更加明顯,更不受偏折角度影響,這就是米波雷達反隱身的原理。而由於前翼邊緣長度比主翼短,所以米波雷達的波長又相對更長了,更加強了米波雷達,甚至 “半米波”雷達的探測效果。

  評估隱身效果主要有兩個維度,一個維度是雷達截面積,也就是回波反射能量的功率,另一個維度則是有效的頻率。對於B-2戰略轟炸機而言,對低頻的米波雷達與高頻的火控雷達都要保持極低的雷達截面積,才能讓敵人 “看不到也打不到”;但對於F-22/35戰機而言,則先要求高頻隱身,其次才追求低頻隱身,也就是 “可能看得到,但是打不到”,因為它們可以主動把派上來的攔截機打下來。殲-20的前翼即便透過吸波材料減弱前緣與後緣散射,但回波仍無可避免地會比隱身處理過的尾翼來的大,因而更加削弱了低頻隱身效果。

  如前所述,由於機密因素我們很難從公開數據找到前翼影響隱身的明確資料,但仍可發現一些蛛絲馬跡。例如麥道公司在上世紀90年代與NASA聯合進行一項未來戰機的研究計劃,方向主要是在取消垂直尾翼的前提下,如何維持相同,甚至更高的機動性與高攻角的敏捷性。雖然研究重心不是 “提高隱身性”,但為了符合F-22出現後的主流需求,其定義隱身性必須滿足 “低可見度”或 “可見度尚可”的要求:前者指的隱身強度與頻率範圍都相當於B-2,後者則是隱身強度與頻率範圍都略差,而相當於F-22的程度。從研究結果(NASA-CR-195079)可以發現,前翼機雖然提高機敏性,卻付出了 “可見度尚可”的代價,也就是前翼抵銷了拿掉垂直尾翼的隱身紅利。

  如果前翼對隱身可能有影響,那為什麼殲-20要採用前翼呢?可能也是兩個原因:

  1、殲-20後機身的腹鰭、圓形噴嘴。。。等 “複雜”形狀也會增強後緣散射,相較於這些部位,可能前翼的回波還不算強,自然不需因噎廢食

  2、戰機的設計需求有許多面向,隱身只是其中之一,不一定要追求100分,因此麥道和NASA最後共同設計出的X-36實驗機還是有前翼。

  殲-20總師楊偉在最近也說過: “殲-20的成功,標誌着在戰鬥機的研究領域,我們已經進入了‘自由王國’。所謂的‘自由王國’,就是不用再按照別人的規則辦事,而是用創新的思維,按照中國自己的戰略目標和博弈方式去做研究。”雖然前翼對隱身有所影響,這中間或許有發動機等因素的限制,但前翼本身還是有其好處的。這個問題,我們後面具體再說。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溫雲超,
2016: 9個數據說明中國經濟有多危險
2016: 美國會武力進攻朝鮮嗎?
2015: 猜猜最希望中國崩潰的都是那些東西:
2015: 紐約時報:美國窮人的日子不好過(圖)
2014: 美稱中國強大但無強人 退居俄後成美次
2014: 美擔憂高超音速武器研發落後中國 不想
2013: 賀龍被整死源於寫給蔣介石的兩封密信?
2013: 美國媒曝中國新型潛艇 靜音性能比基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