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為什麼說印度會變成一個軍事大國而不會成長為經濟大國?
送交者: 力挽狂瀾 2018年06月19日22:15:21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001.jpg

      從去年的洞朗對峙到今年的武漢會晤再到青島的上合會談,中國和印度的龍象之爭也成為熱點話題,印度這個潛力無限的大國,能否發展成為一個與中美相匹敵的現代化超級強權?新加坡已故建國總理李光耀早已給出了答案。李光耀在《令人窒息的國家:印度的未來》一文中指出,印度會變成一個軍事大國,但經濟不會繁榮,印度不能僅僅憑藉服務業就成長為一個經濟大國。自工業革命以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在成為工業強國之前就變成了經濟大國。自英國工業革命後,世界範圍內都無法找到相反的例子。最為年幼的經濟大國——中國同樣是用農產品換技術,創作於上世紀50年代的《採茶舞曲》最開始的歌詞就有“多快好省來採茶呀,好換機器好換鋼”之句。而運氣好的是,當時的蘇聯願意向中國出口技術。在這兩個因素結合之下,中國先是走上工業化道路,才能在鄧小平時代走上改革開放之路。

       儘管莫迪之前的領導人痴迷於蘇聯快速的增長和工業化,然而資本積累率高、密集上馬大型項目、大力發展鋼鐵事業、製造農業機械等等在印度沒有發展起來。李光耀指出,印度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家。在英國殖民統治開始之前,印度這片土地上原本有32個小國,這些小國恰巧都位於英國人修建的鐵路的沿線地區。後來英國人來了,就把這些小國聯合起來,建立了殖民統治,把眾多小王國納入其統治之下。印度各邦僅僅是在名義上統一於的中央政府旗下,印度農村經濟落後,種姓制度保留度非常高,每一個村莊都宛若一個小王國,等級森嚴,堡壘堅固。印度也曾進行過土地改革,但很不徹底。具有社會主義傾向的政府想把大地主的土地分給農民,但一直遇到巨大阻力。

       英國人給印度留下的法律包括了私有財產不可侵犯的法律。擁有土地的大地主都強調土地改革是違法行為,這些人還可以通過各種手段,競相成為各級議會的議員,阻擾政府出台任何土改方案。這導致國家無法用強制力把農民控制在集體農莊中,讓他們竭力生產糧食卻以低價以致無償的方式賣給國家,以賺取剪刀差,換回工業化。英國的殖民統治依賴的是1,000名英國人和數萬名印度人,這些印度人在成長過程中都養成了英國人的行為方式。但李光耀稱他們無法消除印度的種姓制度,無法擺脫印度根深蒂固的舊習。如果印度人無法擺脫固有的思維模式,就會喪失發展機遇……印度必須建設高速公路、引進高鐵,並修建更大、更好的機場,還必須接受這樣一個事實:要成為發達國家,印度必須像中國那樣,將其人口從農村遷移到城市。

       但印度的在野黨不希望執政黨獲得政績和與之相應而來的民心,他們運用規則上的漏洞,不斷干擾連通各地的公路。很多貧民被政治化動員起來反對公路的修建,儘管公路修好後所帶來的財富有他們的一份。印度如果要發展就必須處理國內複雜的利益糾葛,讓既得利益者心甘情願或不得不讓出利益。 莫迪上台以來藉助民族主義實現上述目標,這也就不難理解,在中印邊境對峙消息爆出的同時,莫迪雄心勃勃地統一全國稅收的稅改計劃蓄勢待發。稅收的統一,將使印度向國內統一市場的形成邁出一大步。不過民族主義是把雙刃劍,而且不斷的摩擦可能會引發一場真正的戰爭,雖然李光耀認為中國並不會與印度開戰,但戰爭的風險難以避免,這就足以嚇跑外國投資。李光耀強調,腐敗、官僚主義、基礎教育、種姓制度等都在制約着印度的發展。不過,李光耀認為,比起中國,印度的政治體制更為靈活,如果中國的政治架構不進行調整以適應高增長率引發的社會變化,那麼印度就會憑藉民主與法治體制占據優勢。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伊朗對IS發飆了!
2017: 鼓動沙特等圍攻卡塔爾, 然後再簽120億
2016: 吳建民:準確認識今天的世界
2016: 陸學者張笑天:陸在理論上將失去台灣
2015: 因為美國要的不是“航行自由”,要的是
2015: 朝鮮指責美國細菌戰,朴槿惠推遲訪問美
2014: 美國佬自己釀的苦酒自己喝啊,這個時候
2014: 中日如爆發戰爭,PLA可能首先攻擊神戶
2013: 印度網友咆哮:我們到底落後了中國多少
2013: 文革中被揭發的共軍開國上將陳再道荒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