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俄蘇57在進氣道底部加裝吊艙 隱身性能幾乎全部喪失
送交者: 一劍破天 2018年08月21日23:23:09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001.jpg

  在風波不斷,飽受爭議,甚至傳出要被俄羅斯空天軍打入冷宮之後,俄羅斯第五代戰鬥機蘇-57終於又在近日由官方放出了部分試飛照片,以示其研發項目仍在進展當中。但其中的一張照片旋即引來了外界更大的爭議:在這張照片當中,機號為55的蘇-57原型機於進氣道下方掛有一個切角圓錐形吊艙。根據相關資料判讀,該吊艙為101KS“環礁”整合式光電系統的一部分,代號為101KS-N,專用於引導載機對地面目標發起攻擊。

  一直以來,蘇-57不夠“乾淨”的下半部機身就令其飽受詬病,而原因是顯而易見的:相比美國F-22A和中國殲-20“平坦”的機腹設計,“凹凸有致”的蘇-57機腹顯然會帶來更多的雷達反射回波,令蘇-57的下視和側視雷達隱身性能遠遜於中美機型。

  但在加掛光學瞄準吊艙之後,進一步惡化的不僅僅是蘇-57的下方及側面隱身性能,就連機體正面的截面也被改變了。

  從圖上看,為確保瞄準吊艙光學窗口的良好視野,蘇-57選擇用進氣道底部,而不是機翼掛點來掛載吊艙,這誠然對於光學瞄準吊艙而言是最好的掛點,但掛載於此處的吊艙,在對手的雷達顯示屏上簡直無異於“龍勃透鏡”,將蘇-57本就薄弱的隱身性能盡數毀於一旦。而必須要指出的是,圓弧形的吊艙和垂直於機體表面的掛架帶來的雷達波反射強度可能要更甚於龍勃透鏡。

  那麼,中國和美國的第四代戰機難道就不需要光學瞄準吊艙來執行對地任務嗎?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中國的殲-20和美國的F-35一樣,都在機體上應用了最先進的“分布式光學孔徑系統”技術,也就是將激光/紅外威脅探測器、紅外搜索和跟蹤傳感器(IRST)、紫外導彈告警系統、瞄準吊艙等部件打散到機身內部各處,令其在隱身戰機的機體蒙皮下工作。

  而早於後兩者定型的F-22A沒有“分布式光學孔徑系統”可用,但美國空軍對數量稀少(不到200架),且嬌貴無比的F-22A有“踹門制空戰機”的獨特定位,不能遂行常規對地作戰任務,那也大差不差。

  很顯然,在敘利亞投放了KH-59M2隱身巡航導彈之後,俄羅斯對蘇-57的期望絕不僅僅是一款“制空截擊機”那麼簡單。換句話說,在F-35產量足以將俄羅斯整個戰鬥機工業淹沒的眼下,俄羅斯人更想要一款“隱身戰鬥轟炸機”,而不是當初的“隱身截擊機”。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要想具備完整的對地攻擊能力,蘇-57必須要加裝用於瞄準的吊艙,代價就是破壞該機的隱身性,簡直可以說是脫褲子放屁了。

  要知道,蘇聯/俄羅斯可是將“分布式光學孔徑系統”的前身,也就是上文提到的IRST首先整合到機身上的國家。但是現如今,在蘇聯解體短短不到三十年之後,曾經的優勢已經成了俄羅斯軍機研發業務的絕對劣勢,甚至說可以給蘇-57拖了後腿——拜這個吊艙所賜,蘇-57很有可能從此被“踢出”四代戰鬥機交流群,與韓國KF-X、日本“DMU”系列武器外掛、畫風清奇的機型為伍,這實在是令人哭笑不得。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誰是贏家?中印開戰的戰略評估
2017: 中國FC31戰機前途黯淡 艦載化能否成其
2016: 退休制度,任期制度絕對不能變
2016: 中國量子通信被批不靠譜 專家有話說
2015: 解析美國最新反艦導彈 中國航母恐遭飽
2015: 1970年毛澤東怒斥汪東興:你想改換門庭
2014: 英國:中日徹底翻臉!日本從中國大規模
2014: 《今日關注》20140821斬首事件激怒美國
2013: 韓採購全世界最強三代機 傳我研製殲11D
2013: 俄媒:遼寧艦全球最廉價 幾無自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