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日本軍費保持增長 為何其軍工企業卻快無法生存下去
送交者: 三把刀 2018年08月23日22:52:57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001.jpg

  不出意外,2019年度日本的國防預算依舊保持着增長勢頭,除卻預算額度再創史上新高之外,日本政府還計劃將國防預算增長率再上調0.2個百分點,達到1%。相較歐盟國家的國防預算疲軟情況而言,日本的防務投入已經可以說是很“豪邁”了。

  但相對於走好的預算情況,日本的國防工業卻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困境:看似數量龐大的國防預算,分潤到日本本土企業手裡的份額已經越來越少了。

  有減必有增,造成日本國防工業急劇萎縮的原因很簡單:“外來因素”占日本國防預算的比例急劇增加。

  舉個實際例子,2019年日本防衛預算為5.3萬億日元,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人員和活動經費,以及駐日美軍的補助費用。而在剩餘的一部分裝備預算中,單單是購置2套地上型“宙斯盾”攔截系統就需要2000億日元,航空自衛隊需要的10架F-35A戰鬥機也需要約1500億日元。除此之外,陸上自衛隊將要從美國的V-22“魚鷹”傾轉翼運輸機也不是什麼便宜貨色。而這些自衛隊採購的美制先進武器,都有一個統一的名稱,即“有償軍事援助”(FMS)。

  在過去的五年裡,日本提出或接受“有償軍事援助”的資金份額已經翻了整整十倍。在此之前,自衛隊應用“有償軍事援助”的方針主要是獲得美方提供的子系統,結合自身的自主研發能力來開發或建造新的武器裝備,比方說海上自衛隊的現役艦艇從武器、電子、動力上都有美式裝備的身影,但這並不妨礙它們都是日本國內企業建造的船艦。

  但在近年以來,日本從“有償軍事援助”中獲得的技術以及完備子系統已經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整件:從F-35A戰鬥機到AAV7兩棲突擊車,再到V-22“魚鷹”傾轉翼機和EA-18G電子戰機,無一不是齊裝整件運抵日本的“純正美產”裝備。

  隨着美制軍備在自衛隊裝備序列中不斷擴張版圖,得不到資金和預期訂單的日本工業界只能紛紛撤出防衛產業,比方說在F-2A戰鬥機的生產訂單完成之後,由於沒有長期內的新大宗訂單,橫濱橡膠公司只能選擇關閉戰鬥機輪胎的生產線,這致使航空自衛隊在消耗完F-2A輪胎的庫存之後,只能另找其它企業再尋辦法。

  而最為致命的是,橫濱橡膠的選擇並不是個例:在日本防衛省對日本國內所有防衛企業的調查當中,有七成企業表示下游零件供應鏈已經出現問題,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由於下游企業破產導致的供應緊張。

  破產無疑是最糟糕的情況。為清償企業的債務,構成生產線的設備會被轉賣,專利也會流失,組成密切協作的技術工人則會各尋出路,甚至轉業,這對日本的防務工業,甚至重工業而言都是極大的傷害。

  而日本防務企業曾一度非常熱衷的“軍備出口”,也在相同的大環境下急劇轉冷。現任美國政府已經擺出了用政治手段來打壓日本政府“多買美國軍工產品”的架勢,以挽救美國多年來累積的貿易逆差,那哪裡還有空間讓日本人在狹縫中求生?

  須知從“蒼龍”潛艇到P-1反潛機,技術和規模都完備的美國防務企業輕而易舉就能拿出價格更低,性能不遜的競品。如此之下,日本的國防工業實則已經站在了危機的懸崖邊上。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紫光國芯又有動作 下一代DRAM產品開發
2017: 殲11演練曾不敵泰國鷹獅戰機 這次換殲1
2016: 捏造假賬,美軍深陷腐敗醜聞
2016: 中國在美軍僅8英里處建基地 顛覆秩序
2015: 李登輝再發妄言,引發國民黨連日痛批
2015: 為什麼說台灣民進黨是日本的天皇黨,是
2014: 蒙古精英對中國的態度:親歷烏蘭巴托學
2014: 1949年:失敗的何止只是一個國民黨
2013: 空軍一架強-5墜毀 飛行員壯烈犧牲
2013: 台媒:大陸提交換條件逼美在對台軍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