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美俄爭研高超音速飛行器 竟都是錢學森大膽設想產物
送交者: 力挽狂瀾 2018年10月06日00:00:01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001.jpg

  近年來,高超聲速飛行器成為各國爭先試驗的明星兵器,有軍事專家稱這種武器一旦服役,將會讓各國現有防空體系“歸零”,為搶占這個新技術高地,美俄等國都在積極從事高超聲速武器研究和試驗,譬如美國有HTV-2、X-51A,俄羅斯有GELA、4202飛行器,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美俄如此尖端的新概念武器,原來竟是中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大膽設想推理的產物!

  高超聲速飛行器有四條特徵:是否具有飛行全程可控性、是否彈道位於臨近空間而非太空、是否採用類飛行器氣動布局、是否飛行馬赫數大於5?

  很多人覺得,高超聲速飛行器是最近幾年才暫露頭角的新銳武器,其實它的研究歷史已經很早,1883年奧地利科學家歐根·桑格爾提出了在臨近空間使用火箭助推滑翔飛行器製造環球轟炸機的方案,即設計為一種底部平坦的類飛機式結構,在100噸火箭助推器推動下,將該結構投送至太空獲得一定的速度矢量,在大氣層和太空的交界處利用重力和空氣升力的聯合作用下,以“打水漂”的方式實現洲際飛行和突防,這種高超聲速飛行器彈道被稱為桑格爾彈道。

  然而,桑格爾在太空與大氣層交界面“打水漂”的設想實際上只是一種假想,實際操作性不強。真正將高超聲速飛行器從概念演化為具體實踐的突破性創想來自於中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

  作為火箭控制學專家的中國科學家錢學森設計了一種更為科學、易於實現的彈道——“錢學森彈道”,取消了而是讓火箭助推器先將飛行器推出大氣層,而後在重力的作用下重返臨近空間,利用自身操控翼面產生的“激波浮力”滑翔於臨空空間。如今美俄等國搞的高超聲速飛行器幾乎都採用了“錢學森彈道”。

  以美國為例,美國從上世紀40年代開始實施X計劃,並於1947年研製了飛行速度為3馬赫的X-2飛行器,而後連續製造30多款高超聲速飛行器,X-15和X-20成為里程碑式的作品。其中X-15由B-52轟炸機攜帶至高空後釋放,飛行器自帶的XLR-99火箭發動機工作加速至6馬赫以上,由衝壓發動機接替工作,創造了6.72馬赫飛行速度、108千米飛行高度的世界紀錄。而X-20則是採取火箭助推器助推至臨近空間後脫離,依賴飛行器翼面滑翔的無動力方案。

  蘇聯在瞄準競爭對手發展的同時,利用自身超燃衝壓發動機技術優勢,提出了“冷”計劃和“針”計劃。其中“冷”高超聲速飛行器用火箭將飛行器助推至一定高度(不出大氣層)後啟動超燃衝壓發動機接替工作。“針”高超聲速飛行器則將飛行器送入太空後重返大氣層並進入滑翔狀態,待飛行器到距目標一定距離、高度時啟動超燃衝壓發動機實施衝刺。

  進入21世紀,美俄等國在高超聲速飛行器發展逐漸形成兩條技術路線並行格局。一是在美國的技術積累之上發展出了助推—滑翔式高超聲速飛行器。一般由火箭助推發射,重返大氣層後無動力滑翔,美軍的HTV-1和HTV-2、俄羅斯的4202飛行器都屬此類。二是在蘇聯的技術積累之上發展出了以超燃衝壓發動機為動力系統的吸氣式高超聲速飛行器,一般由轟炸機、水面艦艇攜帶發射,美國的X-51A、俄羅斯的GELA飛行器、KH-90高超聲速巡航導彈都屬此類。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美國海軍與空軍裝備兩次失誤導致其喪失
2017: 轟炸北朝鮮核武的暴風雨來臨之前的寧靜
2016: 《血壯山河》之3094 六路合圍 2
2015: 我們不在乎什麼鳥諾貝爾獎
2015: 屠得諾獎成假共禍國殃民賣國自肥鐵證!
2014: 俄稱台灣新戰艦想打遼寧艦雷達指揮系統
2014: 《致敬!國家工程師》系列報道之五:中
2013: 看俄羅斯人怎麼對待日本!
2013: 美國想打誰就打誰的時代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