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中美兩級新格局下,將不再只按意識形態站隊
送交者: 力挽狂瀾 2018年12月20日22:46:57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001.jpg

   【中美關係將會何去何從?國際格局將會發生何種變化?新的國際秩序又將如何建立?帶着這些問題,2018年11月,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閻學通在頂級外交政策期刊《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雜誌上,發表了旨在探討未來國際政治走向以及國際秩序構想的主題文章。】

   2018年10月初,美國副總統邁克•彭斯在華盛頓的一家智庫發表了一次觀點尖銳的演說,他從多方面對中國進行批評判。從南海問題到其聲稱的干預美國大選問題,彭斯都批評中國破壞國際規範且傷害了美國利益,其尖銳程度異乎尋常,以至於有人將其視為中美新冷戰開始的標誌。

   將如今的中美衝突比喻為歷史上曾經發生的冷戰非常流行,其誤導作用也很大。儘管這種比喻有誤導作用,但這種比較還是反映了一個核心性的事實:後冷戰時代形成的美國單極霸權已經終結,隨着中國這個新興超級大國的崛起,兩極格局正在形成。這種轉變將十分曲折,其過程可能十分激烈。中國的崛起可能導致中美關係進入對撞軌道,兩國具有發生諸多利益衝突的風險。雖然華盛頓正在逐漸減少介入國際上的軍事和外交事務,但是北京並未因此提出明確填補美國領導權真空的計劃,且無建立全新國際規範的方案。

    我們即將面對的是個什麼樣的國際秩序?與那些聒噪者的悲觀論調相比,也許事實恰恰相反,中美兩國共同塑造的世界將是一個兩極世界,這個世界不大可能爆發世界大戰。形成這一局面很大程度是因為中國並不懷有西方外交界所認為的巨大野心。中國目前並不覬覦美國世界第一的超級大國地位,因為未來數十年內,中國仍將全力聚焦其維持現有地位的必要條件——保持經濟持續增長。中國為了維持這一態勢將會避免全面對抗美國及其盟友。

    隨之而來的兩極化時代將是一個夾在中美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時代,一個令人不安的和平時代。處於這樣一個時代,兩方加緊強化軍備,但又小心管控衝突以免陷入直接對抗。雙方不會為了爭奪全球領導地位而結成互相對立的兩大同盟陣營,而是加大投入,在科學技術和經濟領域進行競爭。與此同時,儘管經濟領域除外,中美兩極格局很有可能終結現行多邊主義機制,這是西方民粹主義以及中國強調國家主權兩大因素的共同結果,國際政治一體化的機會很小;建立國際規範曾是自由主義的重要標誌,如今建成新規範的機會也不太大。

   中國國際影響力在目前的上升,與其說是源自中國自身經濟快速發展,不如說是源自美國主動放棄世界領導權力。就物質層面而言,兩國差距近年並未有實質縮小:2015年以來,中國GDP增長已經不到7%,同時美國經濟增長據估超過3%。在此期間,相對美元而言,人民幣的貶值已經超過10%,這削弱了中國進口能力,同時削弱了人民幣在世界上的力量。儘管如此,此次兩極格局仍然不同以往,因為此次美國反應與過去相比大有不同——美國過去往往通過外交,如有必要,甚至通過武力達到目的——沒有出來維護目前總體基於自由主義基本原則的國際秩序。特朗普治下,美國一反常規,不再珍視自由貿易原則,並且支持某種極端民族主義。在其任內,美國核武器將全面進行現代化改造,美國對其敵人甚至包括盟友採取強硬策略,退出國際協定以及國際機制。就2018年而言,美國已經宣布退出中導條約,伊朗核協定以及聯合國人權組織。

   就目前而言,尚不清楚美國這一舉動是否出於權宜之計——短暫違反國際規範——還是因為美國新的外交政策範式即將誕生。總之這些變化已經造成諸多影響,並且這些影響極有可能超越特朗普任期。無論如何,特朗普主義已經波及全球,許多國家政策已經開始傾向中國,這在數年之前是不可能的。受到這一因素影響,日本開始大力改善對華關係,2018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完成對中國的國事訪問,雙方一改完全敵對態勢,開始探討合作議程,簽署50多個合作協議。與此同時,受到結構因素制約,中美兩大全球大國仍在不斷和世界其他國家拉開差距。中美兩國國防開支使得其他國家相形見絀。截至2023年,美國國防預算可能高達8000多億美元,中國軍費則有可能超過3000多億美元,除此之外,沒有任何世界大國軍費會超過800億美元。就此而言,問題不是是否可能形成一個中美兩國主導的世界秩序,而是這種秩序將會表現為何種形式。

   建立一個支持自由貿易的自由主義經濟秩序將是北京的頭等大事。通過幾十年來的經濟轉型,中國已由農業社會變為全球經濟重地——同時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一成就得益於中國的出口規模。中國已經逐漸融入世界產業價值鏈上游,其出口產品甚至開始與其它發達國家競爭。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出口對於中國經濟發展影響巨大:維持穩定貿易盈餘,創造就業機會,這些對於國內社會穩定至關重要。沒有跡象表明這種模式會在未來數十年內發生改變。儘管中美貿易關繫緊張,2018年的中國貿易出口總量仍保持了增長。儘管中國經濟可能受到美國關稅的影響,但是這一因素不會改變中國維持現有模式的根本動力,同時不會導致中國脫離世界自由貿易體系。

   恰恰相反,由於出口經濟地位舉止輕重,它將決定中國未來的經濟和政治成就。因此我們沒有理由懷疑中國努力擴大國際市場份額以及維持市場運行穩定的決心,中國大力提倡的“一帶一路”的重要目的也是為了推動這一目標的實現。中國希望藉此建立一個龐大的陸路、海路網絡,將其出口樞紐與遙遠的市場連接起來。截至2018年8月,全球約有70個國家和組織參與“一帶一路”,他們簽署有關項目合同,這一數字預計今後幾年之內仍會有所增加。在2017年的全國代表大會上,中國共產黨甚至將“一帶一路”寫入黨章,這一重要信號表明,基礎設施建設已經遠非常規的外交政策。中國同樣願意加大國內市場開放力度,以此換取更多的海外貿易市場。2018年11月,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舉行——這一活動旨在展示中國巨大潛力,吸引外國商品進入中國市場。同時,中國關稅從10.5%下調至7.8%。

   鑑於國際社會對於全球經濟的熱情,許多西方國家認為,中國已經成為一個國際體系中的修正主義國家,這種認識誤導了大眾。中國需要藉助全球貿易網絡發展自身經濟,中國無意針對美國進行直接對抗。中國領導層的擔憂不無道理,全面對抗可能切斷中國進入美國市場的渠道,中國希望美國的盟友保持中立,而非聯合起來與華對抗,任何對抗都有可能斷送中國重要經濟夥伴以及來之不易的外交關係。由此可見,未來幾年中國外交政策仍將保持審慎,不會過分武斷或是咄咄逼人。即使中國繼續進行擴軍以及進行軍事武器現代化建設,中國仍將保持小心謹慎,避免觸發包括南海問題、網絡安全以及太空軍事化在內的衝突,因為這些問題可能導致中美開戰。

   新的規則?

   誠然,儘管中國領導層方面希望能與美國同行平分秋色,但是他們仍對這種中美兩極秩序的戰略影響持擔憂態度。美方領導人仍不願放棄全球政治食物鏈的頂端地位,他們極有可能努力製造麻煩,阻礙中國崛起進程。於此同時,中國政府官員並不願意即刻成為美國唯一戰略標靶,考慮到美方現有的巨大恐懼和蔑視,中國更加願意看到一個多極世界,在這個世界裡,眾多全球挑戰——以及挑戰者們——將會迫使美國對華進行合作。

   實際上,美國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期開始崛起,這為權力過渡如何展開提供了某種模式。作為當時毫無爭議的世界霸主,英國一心想要打敗其周邊重要挑戰者——德國——這一態勢使得英國不願費心且無力遏制大洋彼岸正在崛起的那個潛在對手,它的體量更加龐大。中國現在希望出現類似局面,種種歷史表明,這一局面確實曾經出現,但是已經走到盡頭。例如在小布什上台最初數月,北京和華盛頓關係因為南海問題而不斷惡化。2001年4月,南海撞機事件使得這一關係達到沸點。然而,數月之後9.11事件爆發,美國開始視中國為全球反恐鬥爭中的重要戰略夥伴,在小布什總統的兩個任期之內,兩國關係得到了顯著改善。

   然而不幸的是,如今可以促使中美合作的共同威脅少之又少。經過十七年的全球反恐,圍繞這一問題產生的共同威脅已經不大,促使兩國進行合作的緊迫性已不復存在。氣候變化威脅短期之內仍然無法促使兩國進行合作。未來幾年之內,最有可能促使中美兩國進行合作的場景將是共同應對新一輪的全球經濟危機,這場危機可能迫使中美兩國暫時擱置分歧,避免經濟災難——不過這個機會也僅是個假設。

   更為糟糕的是,一些潛在的衝突熱點將繼續存在——其中台灣問題最為凸顯。本已緊張的兩岸關係近年每況愈下。2016年當選的現任台灣領導公然質疑大陸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觀念,這一觀念也稱 “一中”原則。台灣地區的未來政府很有可能繼續推動法理台獨。“獨立公投”很可能就是北京方面最後的紅線,這將迫使北京方面採取軍事行動。如果美國決定援助台灣,北京的軍事干預就有可能演變成中美兩國的全面戰爭。為了避免新的危機,北京方面決心通過政治、經濟手段遏制台灣分裂勢力於萌芽狀態。中國將會繼續敦促其他國家切斷與台“外交關係”,一些拉美國家已經這樣做了。

   不管謹慎與否,中國對於支撐當今國際秩序的國際規範持有不同看法。隨着國力日益強大,中國將會強化主權原則在國際法中的地位。最近幾年,許多專家在解讀中國領導人的公開聲明時,認為中國試圖將其自身打造成為全球自由秩序的新守護者,他們將此視為中國支持全球化的重要信號。然而這些解讀有些一廂情願:中國儘管表達其對自由經濟秩序的支持態度,然而這種態度並不包括支持日益增強的政治一體化趨勢。北京仍然擔憂外部勢力干涉,尤其擔憂這些勢力染指包括香港、台灣、西藏和新疆在內的地區,指責新聞自由以及網絡規則等問題。在中國看來,國家主權才是國際秩序所應依據的基本原則,而非國際責任或國際規範。可以預見,即使未來10年之內,作為一個新興超級大國,中國的外交仍將不太可能採取干涉主義的政策,這與處於權力巔峰時期美國形成反差。以阿富汗為例:美國期望中國在其軍隊撤離之後承擔部分責任,維持阿富汗地區的形勢穩定,儘管這已不是什麼秘密,但是中國政府對此沒有興趣。

    中國影響力的持續增強還將可能帶來有關世界秩序觀念方面的變化,例如汲取中國古代的哲學傳統和治國之道。如今“王道”或者“仁政”的概念正在北京流行,這個概念表明了中國人民認為世界領導需要開明、仁慈的觀點,這種領導合法性的源泉正是基於它滿足其它國家安全和經濟需求的能力——其結果是其它國家默認中國為領導。

   考慮到核軍備競賽的長期影響,即使中美之間的軍事、技術和經濟競爭加劇,中美之間發生直接戰爭的風險仍將保持在最低限度。雙方建立更為有效的反導防禦系統的努力不太可能改變這一態勢,因為中美兩國無法將其反導彈系統提升到使該國完全不受核報復影響的程度。如果有影響,那就是美國退出《中程核力量條約》將會導致雙方增強核力量以及提高二次打擊能力,這樣反而可以確保任何一方都無信心先發制人打擊之後不會遭受對方毀滅性的報復。核威懾也將使得中國與印度等其他核武大國的緊張關係不至於升級為全面戰爭。

   儘管如此,發生代理戰爭的風險仍然不能排除,較小國家之間的軍事衝突仍然在所難免。事實上,後者極有可能變得更加頻繁,儘管兩個超級大國保持克制可以預防大國戰爭,但是這將使得一些實力較弱國家行動更加激進,它們因此更有可能通過武力解決局部衝突。在這方面俄羅斯的表現最為明顯。由於試圖努力恢復超級大國地位,與此同時保持其在東歐以及中東影響力,俄羅斯也許不會迴避使用戰爭手段。面對要求改革聯合國安理會的呼聲,實力正在衰落的英法等國極有可能尋求對外軍事干預,他們通過這種作法支撐他們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地位。與此同時,中東地區伊朗、土耳其和沙特阿拉伯爭奪地區主導權的鬥爭將會日益激烈。在全球範圍內,中美競爭將會導致兩國反恐領域的合作減少,分裂主義導致的衝突和恐怖襲擊將會有增無減。

    在經濟領域,無論美國未來何去何從,中國、德國、日本等出口導向型經濟體都將努力確保現行全球自由貿易體制的正常運行,這一體制仍將建立在自由貿易協定以及世貿組織成員國資格的基礎之上。然而一旦涉及全球治理等其他問題,上述國家合作可能就會停滯不前。即使美國政府未來想要重新建立多邊主義國際規範,由於中國已經成為事實上的超級大國,美國也將難以保持和以往一樣的領導地位。意識形態分歧以及安全利益衝突將會阻礙中美兩國聯合領導世界,然而雙方又都不具備獨自領導世界能力。就這點而言,即使多邊主義仍能持續運行,那麼它的作用也將限於中美各自的勢力範圍之內。

    中國強調國家主權原則,西方社會背離全球主義,兩者將使多邊主義受挫。歐盟開始變得鬆散,一些歐洲國家重新實行邊境管制。未來十年,其他領域也將出現類似現象。隨着技術創新成為財富主要來源,各國日益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許多國家開始收緊針對資本流動的控制,準備應對新一輪的全球經濟衰退的來臨。隨着大眾對於移民以及失業問題的擔憂與日俱增,西方政府的合法性開始削弱,越來越多的國家將會增加對外來勞工的簽證限制。

    中美兩極格局的國際秩序將與冷戰時期有所不同,世界各國將會根據具體問題在中美兩國間形成靈活的問題性聯盟,這種模式完全不同於按照明確的意識形態劃線的穩固對立集團。由於兩國直接開戰的風險不斷縮小,中美似乎都無意建立龐大聯盟,因為維持這種同盟成本高昂。中國仍不願建立明確的同盟,美國則不斷抱怨盟友的“搭便車”之舉。此外,目前兩國都無力提供吸引本國大眾的全球願景,更何況要爭取世界多數國家的認同。

   由此可見,未來的一段時間內的中美兩極格局不大可能受到意識形態對抗所左右,也不大可能導致有關全球秩序變革的根本性衝突;相反,這場競爭將是一場爭奪消費市場和技術優勢的競爭,這場競爭將表現在有關貿易、投資、就業、匯率以及知識產權的國際規範和規則制定權方面。大多數國家不會形成涇渭分明的軍事或者經濟集團,而是採取雙軌外交政策,在某些問題上站在美國一邊,而在另外一些問題上站在中國一邊。例如,在北約內部,美國的西方盟友與美國保持緊密的同盟關係;澳大利亞、印度和日本將支持美國的印太戰略。與此同時,這些國家將與中國保持着密切貿易和投資往來,其中一些國家甚至會與北京向共同攜手改革世界貿易組織。

   這種雙軌戰略表明兩極格局正在形成之中。而這一進程的根本動力——來自美國以及實力日益增長的中國的軍事以及經濟影響——將進一步鞏固中美兩國在未來十年作為世界全球超級大國的地位。無論美國是否能夠從“特朗普熱”中恢復過來,也無論美國是否能夠能重新領導重建自由主義國際秩序,這些因素並不能對當下秩序的形成產生實質性的影響。中美雙方戰略利益是對立的,但是雙方實力處於勢均力敵狀態,雙方皆無把握直接戰勝對方,雙方亦無法決出最終的勝負。和冷戰期時期一樣,雙方的核武器將確保代理人戰爭不會輕易升級為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直接戰爭。更為重要一點是,中國領導層已意識到中國受益於現有的國際地位,就目前而言,這種地位是中國持續經濟增長和軟實力擴張的首要條件之一。就未來而言,短期內中國不會為這些利益攤牌,除非中國的核心利益牽扯其中。基於上述原因,中國領導人將努力避免為本已緊張不安的西方國家敲響警鐘,因為這些國家的外交政策很有可能對於上述狀況做出反應。我們可以預見,緊張局勢將會反覆出現,激烈競爭將會愈演愈烈。儘管激烈競爭將會導致麻煩不斷,但是全球不會輕易陷入混亂。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中國確實面臨戰爭危險, 但不在朝鮮半
2017: 得失之間
2016: 軍官制度將進行體系重塑:建立軍銜主導
2016: 兩岸動盪和國民黨衰敗過在馬英九九
2015: 走狗的悲哀:美國再次拋棄土耳其
2015: 陷中東泥潭普京敗落開始
2014: 這輪貨幣戰爭,美國想幹啥?
2014: 兩大漢奸現身英國,組建新八國聯軍侵華
2013: 英媒揭秘中歐軍事技術貿易
2013: 就這麼樣的爛民族還想做吸屁魷?我早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