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北洋水師經遠艦檔案現身德國 間接揭示甲午海戰敗因
送交者: 嵐少爺 2018年12月28日23:25:59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001.jpg

“以夷制夷”的國際招標

  近日,新華社記者走訪德國多家檔案館,發現了一批“經遠艦”等清末參與甲午海戰的北洋軍艦檔案。

  這些檔案展現了清政府在武器裝備採購方面“以夷制夷”的決策思路。同時也表明,清政府對迅速增長的日本軍力有所戒備並開始尋求先進的武器裝備。

  但檔案中也透露出一些細節,或許可以間接揭示甲午海戰北洋海軍的敗因……

  1887年1月,德國伏爾鏗船廠碼頭,獵獵龍旗在寒風中飄揚,“經遠”號裝甲巡洋艦正式完工下水。

  這是當時的新式戰艦。它的買主,來自萬里之外的中國。

  在那裡,一場“師夷長技”的運動正在進行。面對外敵入侵的壓力,清政府希望通過引進西方的先進裝備和技術自救。

  伏爾鏗船廠坐落於彼時德國波羅的海南岸城市斯德丁。1885年,由這座船廠建造的“定遠艦”“鎮遠艦”“濟遠艦”運抵中國。同一年,清政府決定再向西方採購四艘“鐵甲快船”。

  這是德國聯邦檔案館向記者提供的德國外交檔案,泛黃文件封皮上用哥特字體寫着“貿易、船舶”。檔案內包含若干中國與德國間圍繞購艦合同的通信、文件。(新華社記者張遠攝)

  史料記載,當年,籌劃海軍事務的李鴻章反覆權衡,最終決定從德國購買“經遠”“來遠”兩艦、從英國購買“致遠”“靖遠”兩艦,以讓兩國“利益均沾”。

  德國杜塞爾多夫大學孔子學院德方院長、中德晚清軍事交流史專家培高德說,清政府採購這四艘軍艦時,有意作出在英國和德國兩方中搖擺的姿態,促使“兩夷競標”,這體現出當時李鴻章“以夷制夷”的策略。

  德國聯邦檔案館保存的一些信函和簡報顯示,當時,德、英爭相向清政府推銷本國最新設計的軍艦,兩國媒體也圍繞孰優孰劣相互攻訐。

  培高德說,就裝備設計而言,清政府“以夷制夷”的策略迫使兩國拿出可謂彼時最先進的方案。相較而言,德國“經遠”級方案為裝甲巡洋艦,防護略優,航速稍慢,生存能力更強;英國“致遠”級方案則為穹甲巡洋艦,火力足,相對航速較快。

  記者翻開一些函件看到,當時德方圍繞購艦合同的細節部分與時任清駐德公使李鳳苞、許景澄往來書信、電報繁多,檔案中也記載李鳳苞曾親赴船廠考察。

  培高德說,這表明清政府不再如以前那樣通過洋行或是海關總稅務司等“中介機構”購艦,而是通過駐外使節直接聯繫造船廠家比價比貨,以一線體驗提供決策參考。

  史料記載,雖然清政府決定從德英兩國分別購艦,但在艦上重炮的選擇上,李鴻章堅持採用彼時知名的德制克虜伯火炮。

  如今,德國克虜伯基金會檔案館仍然保存着為“經遠”“來遠”“致遠”“靖遠”四艘軍艦供貨的記錄。

  克虜伯基金會歷史檔案學者丹尼爾·德羅斯特告訴記者,克虜伯重炮在當時是世界先進火炮,裝備船體的裝甲鋼板也是世界一流。晚清洋務運動以來,中國已是克虜伯在歐洲之外的最大客戶。

  德國魯爾工業區城市埃森市郊有座許格爾莊園,是德國鋼鐵、軍工業大亨克虜伯家族的私人山莊。莊園主樓內有一處牆體朱紅、雕梁畫棟的“中國廳”,已有約100年歷史。

  德羅斯特選在這裡為記者呈現克虜伯與中國相關的文件檔案。

  一份名為“1847年至1912年製造火炮清單”的灰色封皮檔案夾中,保存了向中國出口各口徑的岸防炮和野戰炮記錄。德羅斯特指出,“艦船”供貨一欄中“15厘米35倍徑的火炮”,就是供“經遠”“來遠”“致遠”“靖遠”裝備。

  另一件文物是光緒十四年,即1888年,“經遠”“來遠”兩艦入列服役後,清政府為嘉獎當時的克虜伯掌門人阿爾弗雷德·克虜伯“造艦有功”,授予他本人“二等第三寶星”勳章的證書。

  證書上寫道:“大德克虜伯廠主二品商務議員克虜伯效忠出力,無分畛域。”

  還有一封信件則顯示在軍事準備方面,日本引進的步伐已超過了清政府。克虜伯工廠在一封1887年3月16日發往德國外交部的信函中提到,中國曾向克虜伯求購一種日本使用的炮彈火藥,這種火藥可以增強大口徑火炮威力。

  克虜伯向中方提及,日方尋求自產這種火藥,但沒有支付技術轉讓費。日本為赴日德國火藥專家提供兩至三年食宿薪俸,以火藥製成品運回德國沖抵這項費用,建議中方仿效辦理。

  德國聯邦檔案館研究員拉爾夫·恩格爾告訴記者,這封信表明北洋海軍當時已感受到日本海軍的威脅,也體現出中國當時對先進裝備的觀察與需求已經相當細緻。

  19世紀末,海軍技術正飛速變革。清政府購買的艦船均應用前沿設計理念,但這些理念尚未在大規模實戰中檢驗。所以,德國軍事觀察員對這些“先驅型、實驗型”的艦船表現也倍加關注。

  在位於德國南部城市弗萊堡的德國聯邦檔案館分館儲存的軍事歷史檔案中,有不少是關於北洋海軍艦艇的觀察報告。

  培高德從檔案館找到的一份資料寫道,“經遠”“來遠”在清軍官兵接艦返航前,曾行駛至波羅的海海試。一名德國海軍中層軍官記述,當時“經遠”主炮備彈只購有大約50枚,他很詫異,因為一般情況下德國艦艇備彈數量是其三倍。

  培高德解讀,這或許為北洋海軍在甲午黃海海戰中戰敗是因為“缺少炮彈”這個猜想提供了佐證,至少是缺乏“德國原裝炮彈”。

  從一些材料中也可看出,清軍當時的訓練與歐洲海軍尚有差距。

  1887年1月,伏爾鏗船廠發給德國外交部的電文中提到,清軍官兵訓練不足,先前交付的“定遠”“鎮遠”接艦返航途中遭遇不少狀況,本次“經遠”“來遠”接艦應派“經驗豐富的官兵”。

  清軍官兵接艦回國時,德方在多封函件中堅持要求由德海軍軍官指揮,清軍官兵作為見習駛回中國。

  1890年,一封由德國駐北京公使巴蘭德發給德國時任首相萊奧·馮·卡普里維的信函中寫道,北洋海軍總教習英國人琅威理當年與艦隊產生矛盾,辭職返英,致使北洋海軍整體訓練水平下降。他提到“定遠艦”在朝鮮海岸巡航時曾出險受傷,認為事故或是訓練鬆懈所致。

  1894年,甲午海戰爆發,北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經遠艦”在管帶林永升指揮下,隨“致遠艦”奮勇沖向日本艦隊,遭日艦圍攻沉沒,全艦200多名官兵捐軀殉國。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國產矢量發動機或助殲20壓倒F22 成全球
2017: 2017年眾多中國“撒手鐧”武器裝備令世
2016: 漢人小孩兒生出來屁股上有沒有蒙古斑?
2016: 毛澤東是文殊菩薩轉世化身
2015: 緬甸遠征軍是中國恥辱
2015: 齊澤克 | 論毛澤東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
2014: 七七事變真實經過 和教科書上的差特遠
2014: 這麼說吧,中國到現在就根本沒有設計過
2013: 美軍一千公里射程四倍音速反艦導彈宣布
2013: 兔子4馬赫導彈打擊半徑兩千公里 美新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