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中國人在月球栽的嫩芽已經“死了”?這次外媒沒亂說
送交者: 嵐少爺 2019年01月17日22:15:53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1月15日,中國完成了航天史上的一次創舉:嫦娥四號上搭載的棉花種子長出了嫩芽。這是人類首次在月球表面培養植物並生長出第一片綠葉。

  這株小小的嫩芽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那麼如今這株嫩芽怎麼樣了?

  這兩天,外媒卻紛紛以“中國在月球上的植物已死”為標題,報道了這株月球上“唯一植物”的命運。

    CNN:死了

  《商業周刊》:死了

  Space.com:死了

  《獨立報》:死了

  死了?回想起以往部分外媒不公正評價中國航天成就,一般人恐怕都會自然而然產生一個疑問:這是不是他們又在帶節奏?

  然而這回真不是。

  外媒引述的消息來自科普載荷項目組前幾天所做的情況介紹。

  項目總指揮劉漢龍的原話是這樣的:

  “目前,生物科普試驗載荷已進入斷電狀態,載荷內部在月夜溫度零下52℃的情況下,所攜帶的六種生物將結束本次科普試驗使命,處於冷凍狀態。待下一個月晝期溫度上升後,在全封閉狀態的生物科普試驗載荷罐中,六種生物將被慢慢分解成無害的有機物,並將被永久封存在生物科普試驗載荷內部。”

  “目前處於冷凍狀態……將被慢慢分解成無害的有機物。”簡而言之,的確是“死了”。這些外媒並沒有亂說。

  眾所周知,月球晝夜溫差極大。連我們的玉兔二號月球車都一度休眠,以“熬過”月球上酷熱的白晝。而載荷總設計師謝更新介紹:“這個載荷沒有帶電池上去,沒有帶保溫的上去。”發芽已屬不易,客觀條件上並不能保障嫩芽繼續生長。

  但儘管如此,中國的確驗證了人類是能夠在荒蕪的月球表面培養植物並生長出第一片綠葉。這次的實驗通過研究生物在月球低重力、強輻射、自然光照條件下動植物的生長發育狀態,為人類今後建立月球基地提供研究基礎和經驗。

  如劉漢龍所說:“科普,是本次載荷項目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使命。”中國本次發射“嫦娥四號”,再一次把全世界的注意力拉回到月球,實現了人類多個第一次。

  外媒高度關注這一株小小的嫩芽,可以說在正是中國航天事業處於世界前列的例證。

  畢竟,只有第一名才能收穫最多的關注。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發布會 ——月球上的嫩芽現在咋樣了?

  1月15日,重慶市政府舉行發布會,邀請重慶大學副校長、科普載荷項目總指揮劉漢龍介紹了相關情況。

  劉漢龍:6種生物首次登上月球背面

  劉漢龍:科普,是本次載荷項目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使命。項目團隊通過研究生物在月球低重力、強輻射、自然光照條件下動植物的生長發育狀態,為人類今後建立月球基地提供研究基礎和經驗。該載荷由結構模塊、熱控模塊、控制模塊、導光模塊、生物模塊等組成,搭載有馬鈴薯、擬南芥、油菜、棉花、果蠅、酵母6種生物。載荷總重量2.6kg,此外,還有18毫升水,以及土壤、空氣、熱控以及兩個記錄生物生長狀態的相機,總重量為2.608公斤,生物生長空間為1升左右。

  載荷內搭載的6種生物構成一個含有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的微型生態系統。其中,植物生產氧氣和食物,供所有生物“消費”;作為消費者的果蠅和分解者的酵母,通過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供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此外,酵母可以分解植物和果蠅廢棄物而生長,酵母又可以作為果蠅的食物。  

  劉漢龍:生物物種篩選有着非常嚴苛的要求

  劉漢龍:看似簡單的6種生物,最終能成為首次登上月球背面的幸運兒卻經歷了上百次物種篩選和無數次生物實驗。

  本次搭載的生物物種篩選有着非常嚴苛的要求。因為“罐子”里資源有限,要求裡面的動植物不能占用過多空間。哪些“旅客”能登上月球,首要條件就是“個子小”。其次,由於月球表面低重力、強輻射、高溫差等極端條件限制,因此要求動植物能耐高溫、耐凍,而且能抗輻射和抗干擾。本次載荷生物種類的篩選除了實現在月球表面環境下植物種子發芽或幼蟲成長的最低目標,更重要的是基於未來進一步開展太空生物學研究的長遠考量,而這也是為以後人類進入月球乃至地外星球生存提供保障。

  為了給載荷內生物營造一個適宜生存的環境,載荷罐體分別裝置了“空調系統”、光導管和水倉室。罐子的保溫層,能經受月表面劇烈溫差的考驗;內部裝有自動調節溫度的“空調系統”,通過溫度傳感器保證環境在25攝氏度左右。罐體內,植物可通過載荷頂部蓋板上的光導管吸收月面自然光,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水倉室攜帶了一個裝有18ml生物專用水的水袋和電磁泵,着陸器落月並加電後,接到地面指令讓電磁泵工作,將水袋中的水通過水管釋放到生物艙表面,為生物生長提供水分。

  劉漢龍:人類首次在月球表面培養植物並生長出第一片綠葉

  劉漢龍:科普載荷隨嫦娥四號登陸月球的第一天(1月3日)23:18分加電開機後,載荷內微型生態系統開始進入生物月面生長發育模式。從開機到1月12日20點地面發送了生物科普試驗載荷斷電指令,載荷正常關機,生物科普試驗載荷在軌工作狀態良好,累計工作時間長達212.75小時,主副相機累計拍照34次,下傳照片170多幅,傳回的照片顯示,載荷內的種子發芽,實現了人類首次在荒蕪的月球表面培養植物並生長出第一片綠葉,這將為人類今後建立月球基地提供研究基礎和經驗。

  劉漢龍:生物科普試驗載荷已進入斷電狀態

  劉漢龍:載荷在月面注水進行發芽和生長實驗以後,經過9天時間進入月夜期。目前,生物科普試驗載荷已進入斷電狀態,載荷內部在月夜溫度零下52℃的情況下,所攜帶的六種生物將結束本次科普試驗使命,處於冷凍狀態。待下一個月晝期溫度上升後,在全封閉狀態的生物科普試驗載荷罐中,六種生物將被慢慢分解成無害的有機物,並將被永久封存在生物科普試驗載荷內部。

  本次試驗的主要意義是什麼?

  記者:在月球背面進行生物生長試驗的主要意義是什麼?

  劉漢龍:我們這次科普載荷的意義,是希望通過生物科普試驗載荷的實施,推動生物學知識的普及,加深普通民眾對生物學原理的了解;宣傳我國探月工程成果,激發人們對宇宙探索和科學研究的興趣,提高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

  究竟哪幾種植物發芽了?現在什麼狀態?

  記者:請專家詳細介紹一下,在月球表面的試驗當中,到底是哪幾種植物發芽了,到現在試驗結束是什麼狀態,果蠅怎麼樣?動物是什麼樣的狀態?

  教育部深空探測聯合研究中心副主任、生物科普試驗載荷總設計師、重慶大學先進科技研究院院長謝更新:我們現在公布的是6種生物,微生物、果蠅等,目前的結果已經宣布了,發布了人類在月球上的第一顆芽,是棉花芽,其他的物種不確定,我們上面有兩個相機都是不能調焦的,受重量限制,不可能調焦。我們現在發現了已經確認了棉花的種子發芽,其他是不是發芽?一方面是我們相機,沒有看到明顯的變化。果蠅是比較懶的動物,不一定出來,與此同時我們分析了一下,我們下去連續將近6天,我們月球上大概10點半左右,月球上溫度比較高,我們裡面兩片冷熱片,再怎麼控制溫度也是超過30度了,大家知道,超過30度很多植物發不了芽,不適合發芽,所以另一方面就是我們剛剛講的,我們這個載荷沒有帶電池上去,沒有帶保溫的上去,現在大家都知道是很多動不了,我們裡面的溫度要達到零下負50度以下,植物就凍壞了,就分解成了有機物,永遠在罐子裡面了。

0%(0)
0%(0)
  技術還是不夠,Matt Damon 早在火星收穫土豆了,呵呵  /無內容 - slinkyone 01/19/19 (239)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8: 日本也響起導彈警報, 三胖參加奧運會
2018: 十三勇士歸玉門
2017: 以戰止戰:中國需要10萬枚核彈,10萬艘
2017: 從科索沃戰爭到我駐南使館被炸:美國的
2016: 去他的假共賣國跪台辦(國台辦)
2016: 假共喉舌新華社關於蔡英文當選後的哀鳴
2015: 宣傳F35超強B2沒有敵手,美國為啥憂心
2015: 說好的“平等,人權,耶穌”普世價值呢
2014: 港媒:中國海軍迎造艦高潮 2年全面超越
2014: 周末了,這個有點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