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中國空空導彈能打700公里?從動力上看就不靠譜
送交者: 一劍破天 2019年03月19日00:33:06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001.jpg

  圖註:俄羅斯研製的KS-172遠程空空導彈,它彈長7.41米,彈徑400毫米,是現役空空導彈中的龐然大物

  隨着中國空軍力量的快速進步,中國新型武器的發展動向也愈發受到外國媒體的關注,中國空軍曾舉行了代號為“紅劍2016”的大規模演習,包括英國《每日郵報》在內多家外媒紛紛報道中國新型超遠程空空導彈隨殲-11B型戰鬥機參加此次軍演,而且具有700千米的超遠射程。這一消息的確頗有爆炸性,因為當今世界射程最遠的空空導彈,最遠不過只能打300千米遠。那麼,中國遠程空空導彈真的能打這麼遠嗎?

  空空導彈要飛700千米那麼遠,首要是發動機得夠給力。

  現役的遠程空空導彈,有的採用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比如美制AIM-120D,射程超過100千米;有的採用固體衝壓火箭發動機,比如歐洲“流星”,由於它採用吸氣式衝壓技術結合固體燃料,因此比沖比AIM-120D更高,通俗地講就是更省油,因此在尺寸稍大的前提下,“流星”射程超過150千米,大大高於AIM-120D。

  要想用現有的兩種推進方案打得更遠,就得把導彈做得更粗、更長,攜帶更多的燃料。最鮮明的例子是現役射程最遠的空空導彈(射程300千米),俄制KS-172導彈,它採用固體火箭發動機,導彈全長達到7.41米(助推器1.4米),比“流星”長一倍多,彈徑400毫米,比203毫米的標準中遠程空空導彈粗一倍,發射重量高達748千克,是現役第三、四代中遠程空空導彈的6~7倍。由此可見,要進一步把射程從300千米提高到700千米,採用現有動力方案的話,預計導彈長度超過10米,彈徑將近1米,彈重估計4~5噸左右,這顯然是不可接受的。

  要想在可接受的導彈尺寸下達到700千米射程,只能使用比沖更高、油耗率更低的超燃衝壓發動機方案。美國在研製採用超燃衝壓發動機的X-51A超高聲速驗證機的時候,曾在其基礎上設想過一種射程400海里(740千米)的導彈方案。而X-51A加助推器全長7.42米(其中彈長4.27米),全重1.8噸。因此我們可以估算,採用超燃衝壓發動機,射程要達到700千米的空空導彈,彈長起碼7米左右,彈重1.5噸,比現役空空彈大得多。然而超燃衝壓發動機的技術方案目前並不成熟,超燃衝壓發動機穩定燃燒時間僅有100多秒。

  然而從外媒公布的殲-11B攜帶所謂PL-1X遠程空空導彈的圖像來看,該導彈長度不超過6米,彈徑不超過300毫米,比KS-172還要小半圈。即便用超燃衝壓方案,射程也不會超過400~500千米。估計其很可能採用固體衝壓發動機,實際射程超過300千米,比KS-172稍遠。

  單從動力裝置技術看,700千米射程的空空彈,不靠譜。

  現役的空空導彈,發射階段和飛行中段採用本機機載雷達制導,飛行末段主動雷達導引頭開機制導。而對於射程700千米的空空導彈而言,這樣就遠遠不夠了。因為本機機載雷達導引距離不超過400千米,導引頭自身制導距離不超過100千米。加起來飛行中段起碼有200多千米處於制導空檔期,再加上700千米的射程大大超過了地球曲率限制。因此勢必要有其他中繼平台提供中繼制導。目前無論是預警機還是中繼衛星,要提供這樣精確、目標更新速率這麼快的制導服務,在技術上難度很大,遠未成熟。

  結語

  除了動力裝置和制導技術,實際上空空導彈射程要達到700千米這麼遠,要跨越的技術門檻還有許多,比如導彈那麼大,如果保證高機動性、如何實現彈體控制等,短期內是很難解決的。近年來外國媒體反覆炒作中國威脅論和中國崩潰論,存在過度誇大或貶低中國武器性能的現象,要麼吹得天花亂墜,要麼貶得一無是處。面對外媒的捧殺或棒殺,我們不必隨之起舞,只要踏踏實實走自己的路就行。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8: 美軍最新攻擊型核潛艇服役 遊戲手柄成
2018: 美軍試驗無人機群送補給:年內實現一次
2017: 韓國不會允許美國隊朝鮮發動先發制人的
2017: 美國對台軍售為何或加碼:台灣又成美遏
2016: 關於朝鮮問題的評論
2016: 實拍中國南沙第二機場建成 可起降殲 11
2015: 雅典民主為何沒能拯救雅典?
2015: 台灣:若受邀願意加入亞投行
2014: 看來M370真是被美軍劫持了,中國政府是
2014: 俄對烏亮劍 美重返亞洲成21世紀最大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