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殲20或將採用23毫米6管航炮 射速可達每分鐘6000發
送交者: 三把刀 2019年05月15日02:38:24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隨着殲-20亮相越來越頻繁,它身上的秘密也就越來越少。要說除了在一些地方永遠吵不明白的發動機,殲-20以後用啥炮也是一個經常出現的話題,兩大主要候選人——我軍三代機使用的兩型航炮23-3型和30-4型,都有不少支持者。

001.jpg

  2018年珠海航展上的23L型航炮(直-10系列的PX-10A炮塔使用),30-4型航炮,23-2G型航炮和23-3A型航炮(從遠到近)

  1978年9月,作為羅馬尼亞提供的米格-21МФ技術資料和實物的一部分,中國首次得到了ГШ-23型航炮的完整樣品。847廠(崑崙機械廠)負責測繪仿製這門航炮,型號跟着殲-5系列和部分殲-6系列使用的23-1型(仿НР-23)和強-5等型飛機使用的23-2系列(仿АМ-23)延續下來,成為了一直打到今天的23-3型。

  順便說一句,很多人曾經誤以為國產航炮型號後半部分的數字代表管數,但實際上並無此關係;比如我軍大型機使用的航炮炮塔,均為並聯兩門23-2系列航炮而成。相比23-1,23-2的射速從800發/分提升到1200發/分,初速也終於提升到了700m/s以上,另有炮口裝置較長的23-2H型(用於大型機)和炮口裝置較短的23-2K型(用於強擊機)這倆衍生型號。

 

002.jpg

 大型機的航炮備彈普遍比較充足,以轟-6為例,尾炮塔備彈1000發,上炮塔備彈500發,下炮塔備彈700發。圖里是轟-6早期型號保留的前炮(原設計用於俯衝攻擊),然而顯然誰也不會去練這個當初在定型後還很是折騰了一番的項目

  總之到了80年代,23-2的性能,無論是糊弄自己還是糊弄外國客戶都不夠用了。比如曾在印巴戰爭中多次使用殲-6(裝備3門30-1航炮)對地攻擊的巴基斯坦空軍,就對後來引進的強-5Ⅲ的兩門23-2K的火力感到不滿——畢竟30-1航炮初速更高,彈道更好,金屬威力係數更高,數量還多一門。

  所以23-3仿製成功之後,不僅裝備在殲-7Ⅲ/ⅢA(即殲-7C/D)上,殲-8Ⅰ也藉機“鳥槍換炮”,算是給沒等着搞不定的30-2轉膛炮,還得用30-1暫時湊合的殲-8系列飛機配上了一門性能過得去的傢伙——而且還是兩門。後來的殲-8Ⅱ系列則使用一門同款航炮(關於為啥少了一門炮的事兒,之前我們也說過一嘴),在殲-7Ⅲ和殲-8Ⅱ定型的1988年首飛的“飛豹”,也用上了23-3。

  雖然23-3廣泛裝備在八九十年代的國產殲擊機上,然而和殲-7ⅢA同期生產的殲-7E仍然使用30-1型航炮;主要目標是提升掛載能力和機載設備性能的強-5D,也不打算費心換掉23-2K;這就使得847廠在上世紀90年代要同時生產23-2、23-3和30-1三個系列的航炮,也是個讓人無奈的場景。

  等到跨時代的“十號工程”的時候,每種設備裝機之前在重量上都要斤斤計較,航炮也不例外。為此847廠又對23-3的消焰器等部件進行了優化,最終改進後的23-3A型航炮減重1.5千克,射速稍有提升,金屬威力係數從43提升到46,其餘性能保持不變,算是把ГШ-23老師的技術給挖到頭了。

  射速3000-3400發/分的23-3A,裝備在除表演機之外的所有殲-10系列飛機上,殲轟-7A、“梟龍”和“山鷹”也使用同型航炮。洪都的教練-8和教練-10則沒有固定航炮,使用23-2G型單管航炮吊艙,備彈量260發,重218千克。

  教練-10上的23-2G,外形經過修形處理。這款吊艙早在1988年就開始研製,但由於研製吊艙的106所和空工院更改了火炮緩衝器,並將其首發裝彈方案由冷氣式改為火藥彈式,更改了炮箱部分,導致型號售後管理是否仍由火炮生產廠家負責成了問題,直到很多年後才重新上馬

  殲-20航炮的另一大“候選人”則是除了殲-15/16電子戰型之外,所有國產“側衛”戰機的標配30-4型(研製早期也有新30-1型的說法)航炮。該炮是847廠測仿ГШ-301航炮的產物,作為俄國人一直沿用至今的航炮,ГШ-301設計水平非常高,重量僅為44千克,比23-3A還要輕6.5千克,金屬威力係數達88;除了後座力大,不適合輕型飛機使用,壽命不足之外,沒啥可挑的。

  如果按照三代機的標準,殲-20使用23-3A/30-4航炮都沒有什麼問題。然而隱身戰機對機炮的考慮確實也要比三代機複雜一些,就算炮口焰對隱身塗料的燒蝕可以靠改良炮口設備,以及機務部隊勤加維護(又是這招)解決,裸露的炮口設計對隱身性的影響還是不能忽略的。而增加下面這些額外的遮擋設計,就意味着額外的重量。

  蘇-57的解決方式騷一點,將炮口裝置和整流錐一體化,平時整流錐露在外面,需要射擊時,整流錐向機體內側旋轉,露出炮口裝置

  另外,現代格鬥空戰中,機炮的射擊窗口被進一步壓縮,所以傳統觀念里非常重要的金屬威力係數此時就遭遇了挑戰——威力再高砸不着那也白扯,射速的意義反而更加重要了。對重量的斤斤計較,對燒蝕/隱身問題的影響,以及對“潑水”密度的要求,這些都使得目前列裝的殲-20並沒有“湊合”現有航炮的意思。

  所以一直有說法稱,以後的“完全體”殲-20可能在國內首次應用採用轉管原理,射速達到6000發/分的新型機炮。不過其實追根溯源,這門當初代號為“623”的航炮,其研製反而比23-3和30-4還要早,甚至可以扯到抗美援越時期對美機殘骸上的M61“火神”航炮的分析,但那次並不算是徹底的測仿。

  相比23-3,“623”炮口初速提升了100m/s之多,達到815m/s,重110千克(比“火神”還輕了5千克),故障率千分之0.5(是23-3的1/4),壽命為15000發,總體指標與米格-31和蘇-24使用的ГШ-6-23型航炮相當(同樣受到了“火神”的影響)。

006.jpg

  左數第二門就是ГШ-6-23,相比右邊的ГШ-6-30和АО-18(АК-630的火炮系統),明顯可見小了一圈,在戰鬥機上使用並不困難

  雖然隨着當年一大票型號的先後下馬,沒有裝機對象的“623”轉為技術儲備;而且一般說來,某型號轉為“技術儲備”,以後其本體想“重出江湖”是很難的,然而。。。。。。

  雖然“623”還頑強地活着,而且是現有國產航炮中比較接近於殲-20要求的一款;但要想成為“718工程”的一部分,它至少還要經歷新的一輪調整改進,才有資格被列入“可選菜單”。而且如果用戶仍然把機炮的優先度往後放——畢竟上機炮就意味着又一輪麻煩的匹配試飛,那麼即使“623”能夠鳳凰涅槃,這個位置繼續空缺下去的可能性仍然很大。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8: 中興與大豆, 兩張無中生有的無理牌
2018: 印度航母比中國早10年開工還在泡水 我
2017: 各國學者對中國“一帶一路”的看法
2017: 中美之間的交接班可能是和平的
2016: 我就是文革餘孽 – 90後紀念文革50周年
2016: 戚本禹回憶文章披露誰製造了“浩劫”
2015: 美國進退失據,中國只會一招
2015: 瀕海艦其實是貧血艦
2014: 中共的形勢會作自由落體式的崩潰,甚至
2014: 台企發聲明痛批大陸非法在越南領海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