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八百壯士不需要神話與謊言來拔高
送交者: 香椿樹1 2019年06月21日08:30:25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八百壯士不需要神話與謊言來拔高

杜建國

電影《八佰》的臨近上映與大力宣傳,讓“四行倉庫保衛戰”與“八百壯士”成為熱點話題。“四行倉庫保衛戰”與“八百壯士”的英雄事跡,是中華民族神聖抗戰中極為重要的一頁,這是毫無疑問的,不過,我們也要注意,長期以來,國民黨方面對此役進行了大量片面的與誇大其詞的宣傳,甚至刻意編造了一些故事來人為拔高。這些片面、誇張與虛假的宣傳,一直沒有得到有力清理,貽害至今。

清理種種片面、誇張與虛假宣傳,恢復四行保衛戰的全貌與真相,這是對歷史的最大尊重,也是對謝晉元等八百壯士的最大尊重。
500


一、孤軍作戰但並非身陷“絕境”
長期以來,輿論都說四行倉庫的守衛者是一支深陷絕境的孤軍,電影《八佰》導演管虎也稱他們是“遭遇絕境”。事實上,四行倉庫八百壯士的確是孤懸敵後,但是也並沒有惡劣到四面被圍身陷絕境的地步。
國軍之所以選擇四行倉庫作為在上海最後的堅守陣地,第一,當然是因為四行倉庫異常堅固,是那個年代少有的大型鋼筋混凝土建築,易守難攻;第二,更為重要的,恰恰是守衛四行倉庫的位置使其可守可退,相對比較安全。
為什麼?因為四行倉庫緊挨着蘇州河,並不太寬闊的蘇州河對岸就是租界;倉庫一側就是橫跨蘇州河的鋼筋混凝土橋新垃圾橋,聯通倉庫與租界。
日寇當時尚不願與租界內英美諸列強發生糾紛,因此四行戰鬥期間,他們既沒有封鎖蘇州河,也沒有切斷新垃圾橋,自然無法對倉庫實施嚴密的全面包圍。四天的保衛戰期間,守衛倉庫的國軍通過新垃圾橋與對岸租界的各種聯繫(包括採訪、慰問)一直保持暢通,隨時可以通過新垃圾橋退往租界。
由此可見,八百壯士孤軍作戰身陷“絕境”的說法,至少是有所誇張的。當然,戰爭中種種不測皆會發生,守衛將士們當時是做了最壞的打算、下了最堅定的決心的。背靠租借可守可退,承認這一點,無損於八百壯士的形象。


二、悲壯而又窩囊的淞滬會戰
要想了解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全貌,首先要了解悲壯而又窩囊的淞滬會戰。
淞滬會戰,即使按照國軍自己公布的數字,傷亡人數也高達三十多萬。正規軍隊傷亡三十多萬是一個怎樣的概念?我們來做一個對比。
抗美援朝是一場極其慘烈的戰爭,在物質裝備遠遜於對手、自然條件又相對惡劣的情況下,志願軍為擊退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但是即便如此,持續三年,志願軍也總共只傷亡了三十多萬人。而僅僅持續三個月的淞滬會戰,國軍死傷人數就達到了三十多萬。再加上隨後的南京保衛戰(光死亡人數就有十萬上下),四個月兩場保衛戰就令國軍的死傷人數超過了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的傷亡。
傷亡如此之慘重,這一方面說明當時中國的參戰將士視死如歸,刀山火海面前仍一往無前,試圖以自己的血肉之軀來捍衛民族尊嚴,來血洗多年遭受日寇侵略欺凌卻沒能抵抗的恥辱,來撲滅肆無忌憚地欺凌中國人民的日寇的驕橫氣焰,另一方面則說明國軍的統帥與指揮者蔣介石,徹底不稱職。
蔣介石是靠偽造日本士官學校假學歷得以躋身軍界的,又靠暗殺陶成章而獲得政治上的第一塊基石。雖然我們不能按文憑來判斷一個人的軍事素養,但淞滬會戰便足以證明其難堪抗戰領袖的重任。
淞滬會戰,蔣介石本意主要就是打給美英等西方列強看的。一開始,蔣介石心存僥倖,企圖發動突襲,一舉殲滅日寇駐滬部隊的幾千人,可是,戰鬥自始至終一直沒有周密的計劃,亂糟糟一哄而上。
更荒唐的是,前線軍隊即將發起進攻的時候,蔣介石卻又寄希望於國際調停,下令暫停進攻,等調停失敗再發重新發起進攻,戰機已經喪失,日軍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

結果,苦戰近十日,占有絕對兵力優勢的國軍竟然殲滅不了幾千駐滬日軍。直至日軍援軍從本土趕來登陸增援,淞滬會戰已經毫無勝算。

如馮玉祥、李宗仁等人早就指出的,上海被江海包圍,有利於日本海空力量發揚機動與火力優勢,不利於以陸軍或步兵為主的國軍,此時國軍本應該避敵鋒芒,逐步後撤,加大防禦縱深,依託上海後方的國防防線等有利陣地來消耗日軍,可是,蔣介石為了“國際影響”不許部隊後撤。無數中國軍人的血肉之軀,填入日寇的炮山火海中瞬間就消失了。
如此苦撐兩月後,國軍已經無力繼續在上海堅守,若不撤退,即將全線崩潰。國軍本欲主動後撤,可是關鍵時刻,蔣介石卻再次寄希望於國際調停,嚴令前線軍隊不許後撤,再堅守數日,屆時國際調停就會成功,形勢就會發生有利於中國的變化。
結果,國際調停毫無結果,國軍則前線崩潰,後撤變成了潰敗,一瀉千里,日軍乘勝追擊馬不停蹄,一氣追到了南京城下。隨後就是南京慘案,不忍着筆。

因自己的指揮失誤導致軍隊遭受如此慘重的失敗與犧牲,蔣介石這個統帥當時應該被送上軍事法庭的,很不幸,這一點無法變成事實。
今天我們該如何講述淞滬會戰乃至整個國軍抗戰的歷史?我們應該遵循這樣的原則:第一,對廣大國軍士兵以及軍官的浴血奮戰、犧牲,我們是要肯定、懷念的,第二,對蔣介石集團的瀆職行徑是必須要予以揭露的。


只講其一不講其二,就是片面的解讀,而非全面的解讀。
蔣介石領導、指揮抗戰,最主要最突出的法子就是兩點:第一,讓士兵無謂流血白白送死;第二,打給洋人看,打給英美列強看,把一切寄托在國際調停、同情乃至援助上。
淞滬會戰全線潰敗後,蔣介石對國際調停與援助依舊心存幻想,希望上海留有部分部隊繼續打給國際上看,便把任務給了88師,88師則把任務交給了524團第一營,並選擇了最便於租界列強圍觀的四行倉庫作為堅守的陣地,這樣才有了四行倉庫保衛戰與“八百壯士”的故事。


三、戰鬥不像電影裡那樣激烈
在10月27日至10月31日四天的四行倉庫保衛戰中,發生過數次戰鬥,不過,真正大規模的激烈戰鬥並不多,至少從參戰者的回憶來看是如此。
守衛者們犧牲的很少(應該不超過10人),這一方面是因為四行倉庫建築牢固、易守難攻,同時守軍積極防禦,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日軍並沒有發動強有力的、志在必得的進攻。
為什麼日軍沒有那樣做?
第一,上海已經被占領,僅剩的一個四行倉庫並不具有必須在最短時間內拿下的戰略意義。
第二,更重要的是,日軍並不願與租界內列強發生糾葛乃至衝突。四行倉庫緊挨着租界,守軍又做好了充足的防禦準備,那麼要想奪占異常堅固防守嚴密的倉庫,必須得投入較多的兵力,並動用重型火炮,甚至需要派飛機轟炸,而重炮轟擊與飛機轟炸,很容易誤中僅有一河之隔的租界。
如前所述,蔣介石之所以讓孤軍堅守四行倉庫,就是為了打給租界內的列強看,以爭取同情、調停乃至援助,除此之外,還有不便明言但又不難猜到的一點,那就是蔣介石故意藉此吸引日軍進攻,好讓日軍在攻擊倉庫中犯下錯誤,炮火直接殃及租界,從而惹怒英美,讓英美替自己懲罰日軍。
很顯然,日軍也沒那麼傻,不會往蔣介石的套子裡鑽,不會主動惹怒美英。【蔣介石上海黑幫的小聰明搬到國際舞台上去玩,結果就是草菅人命, 用中國士兵的鮮血做表演】
電影《八佰》預告片裡的戰鬥場景極其激烈,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符合事實的。當然,僅憑這點也不能肯定說導演對歷史有多麼大的誤解,畢竟近年國內電影的戰爭場景包括煙、火等特效,本來大多都是浮誇之極,脫離歷史。
從當事人的回憶來看,日軍對倉庫發動過數次進攻,不過規模都不是太大,對倉庫的轟擊動用的也只是小口徑平射炮而非大口徑重炮。
《八佰》預告片裡,有日軍為了奪占倉庫而使用了毒氣彈與飛機掃射的內容。至少從八百壯士之一、時任524團第一營營長楊瑞符的回憶文章《孤軍奮鬥四日記》來看,上述情景在當時是沒有發生過的。
楊瑞符營長的文章《孤軍奮鬥四日記》,是我所看到的回憶文章中,相對最嚴謹、細緻的。楊營長在文末還專門強調:


“本篇所述,僅就瑞符個人所目擊者、所感想者而記。一言一語,不敢虛肴”。
《八佰》宣傳片裡,有士兵捆滿手榴彈,從樓上躍下與日軍同歸於盡的鏡頭,目前正史中也採信了這一點,我們倒不必為此過於批評劇組。
但筆者想要提醒的是,這一震撼人心的場景,無論是早期材料《孤軍奮鬥四日記》,還是一營士兵、八百壯士之一的陳德松的回憶文章《殊死報國的四行孤軍》裡面,都沒有記載。對於新出現的回憶材料,需要更為謹慎的考證。
對於參加這場戰鬥的國軍八百壯士,我沒有絲毫的不敬,他們頂天立地,本來就不需要謊言神話來拔高,他們經受得起我們的審視,理應得到我們的懷念。
承認戰鬥並沒有像電影裡宣傳的那樣激烈,並非是對八百壯士的貶低,畢竟這場保衛戰具體的戰鬥方式、過程以及結局,並不是由他們自己一方面所能決定的。


下面我們再來看一個傳播更廣的謊言:“楊惠敏泅水送國旗”。
500


四、“楊惠敏泅水獻國旗”是謊言
國民黨一直宣揚,四行倉庫保衛戰期間,上海女童子軍楊惠敏看到四行倉庫上空沒有中華民國國旗飄揚,便於夜間負國旗一面,冒着生命危險,游過蘇州河,將國旗送到守衛將士手中。長期以來,這一故事早已被當作事實接受了,1975年台灣方面拍攝的電影《八百壯士》就是如此講述的。據通過片方內部放映觀看過《八佰》的人士透露,《八佰》也照搬了這一情節。
這個故事流傳頗久頗廣,但一個小姑娘冒着日寇的槍林彈雨,游過蘇州河向守軍獻旗,其合理性與概率實在是太低了。一查資料,果不其然,的確是國軍編造的神話。楊惠敏向守軍送過國旗不假,但過程並沒有那樣驚心動魄。
獻旗事實過程大致如下:看到倉庫沒有國旗,守軍可能告知了88師;88師又告知了租界內的上海商會;上海商會便安排童子軍楊惠敏等人送旗;送旗時甚至是先乘車通過新垃圾橋,然後進入四行倉庫內的,而不是冒着槍林彈雨於夜間泅水送去的,而且,送旗那一天,楊惠敏往返倉庫有兩次,都很順利。
如前所述,因為日軍並沒有封鎖聯通租界與倉庫的新垃圾橋,保衛戰期間,守衛者與租界的聯繫一直保持暢通,根本沒有必要為了送一面國旗讓一個小姑娘冒着槍林彈雨“夜間泅水”。
與楊惠敏同乘一輛車去四行倉庫的曹聚仁曾明確說過:


“那位獻旗的楊惠敏女士在漢口對記者所說,如何游過蘇州河,從前門衝進去的謊言,原是十分可笑的。”(曹聚仁:《我與我的世界》,轉摘自胡現嶺:《凇滬會戰中楊惠敏獻旗真相》(《史學月刊》2009年05期)
關於獻旗真相的詳細考證,可參看胡現嶺《凇滬會戰中楊惠敏獻旗真相》(《史學月刊》2009年05期)一文。
如果你去上海建於原址內的四行倉庫紀念館,解說員也會為你澄清這段歷史。我想管虎作為一個敬業的電影人,拍《八佰》肯定去過那裡好幾次,2017年,還在紀念館前舉行過發布會。片方要獲得近在咫尺的真實信息一點都不難,仍然沿用流言,令人遺憾。
淞滬會戰以及中國人民在抗擊日寇的長期戰鬥中,可歌可泣的故事多得不可勝數,我們不需要編造“十分可笑”的故事來鼓舞人心。
有些人為什麼要編故事呢?無非是以下兩種情況:第一,宣傳人員對眼前發生的可歌可泣的事實視若無睹毫無感應,不得不編造一些貌似感人其實破綻百出不合邏輯的故事來應付交差;第二,仗打得一團糟,軍事統帥授意宣傳部門編造故事來為自己遮醜,並挽回士氣。
抗戰中國民黨宣傳部門最擅長的大概就是編造神話故事了,在他們看來,若是不靠一些與事實與邏輯都很難吻合的聳人聽聞的故事,就無法鼓舞中國人民的士氣。楊惠敏向守衛四行倉庫的將士們獻旗,本來就是一件鼓舞人心的事情,即使沒有冒着生命危險也是如此,可是,國民黨宣傳部門偏偏自作聰明,授意楊惠敏添枝加葉,結果畫蛇添足弄巧成拙,讓一場壯舉淪為鬧劇。


更令人遺憾的是,像《八佰》這樣,把國民黨編造的神話當作歷史事實並予以膜拜的做法,如今在大陸知識界文藝界並非個案,而是異常盛行。比如,2018年初上映的《無問西東》就是如此:
“令《無問西東》無比推崇的那支精英化的國軍空軍,其戰績也並不出色,對此最有力的證據就來自沈光耀的原型沈崇誨。沈崇誨‘駕機撞沉日艦出雲號’的故事,流傳已久,沈崇誨也是因此而被民政部於2015列入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名錄的,但是,這並非是真實的歷史,因為日艦出雲號直到1945年7月才被美軍炸沉。我沒有貶低沈崇誨烈士的意思,烈士就是烈士,無論是失事而犧牲還是被日寇擊落而犧牲,他永遠值得我們緬懷,我想批評的是國民黨自己打仗無能表現不佳,就靠編造情節極端的故事來‘鼓舞人心’的做法。
近年來,吹捧國軍空軍的神話很流行,老的如駕機撞沉出雲號,新的則有“我的學生都戰死了,現在該我這個老師上去了”的故事(類似的還有被寫進小說、搬上舞台的‘八百冷娃投黃河’之類的)。”(杜建國:《〈無問西東〉對清華傳統的片面呈現——兼論民國精神的凋零》)


還有,著名的“陳懷民駕機撞擊日機與日機同歸於盡”的故事,也是國軍編造的,這是沈崇誨駕機撞沉日艦出雲號之外的又一國軍抗戰神話:
“四大隊21隊飛行員陳懷民(1916-1938)在四二九空戰中犧牲。按傳統說法,他在戰鬥中撞擊了(日軍王牌飛行員)高橋憲一的飛機,與其同歸於盡。查中方原始戰報,對陳懷民犧牲的細節缺乏記載,撞機之說的源頭是當時記者的報道。”(顧劍:《重讀抗戰•武漢空戰真能躋身“二戰三大空戰”嗎》)
從“楊惠敏泅水獻國旗”到“沈崇誨駕機撞沉出雲號”,國軍編造的這些故事,看似英勇壯烈,實則荒誕無稽,是對抗日英雄與烈士們的玷污與褻瀆。
對於國軍抗戰,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過去一段歷史時期對其採取了有所貶低的態度,但是,到了今天,對於國軍抗戰,問題早已不是承認不承認宣傳不宣傳了,而是已經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那就是過分誇大國軍的作用,過分美化國軍的表現,包括通過使用刻意編造的謊言。


五、八百壯士的悲慘結局
正當八百壯士歷經四日戰鬥欲堅守到底時,蔣介石卻突然命令他們撤離!
如前所述,蔣介石之所以發起四行倉庫保衛戰,就是為了給租界內的列強“友邦人士”看的,一廂情願地期盼“友邦人士”能替他阻止日寇。而租界內的列強呢,尤其是在租界內勢力最大的英國,他們根本不同情、不在乎中國,他們最在乎的反倒是日軍的感受,很怕因四行倉庫背靠租界做抵抗而得罪日軍。
租界列強向蔣介石施加壓力,要求四行倉庫不能再打了。不出意外,蔣介石順從了,命令八百壯士放棄四行倉庫撤到租界。
接到命令時,謝晉元、楊瑞符“聲淚俱下”(張柏亭:《淞滬會戰紀要》),要求繼續堅守,但最後只能服從。於是,八百壯士於夜間全體跑步通過新垃圾橋撤到了租界。


這才是悲劇的開始。
本來,四行守軍與租界英軍達成口頭協議,守軍通過新垃圾橋撤到租界後,便立即穿越、離開租界,與自己的大部隊匯合。八百壯士們剛衝過新垃圾橋,英軍便勒令他們交出武器。國軍派來的上級軍官稱,英軍只是代為保管武器,離開租界時會如數交還,於是八百壯士向英軍交出了武器,結果,交出武器後,英軍言而無信,把他們視為俘虜,關進了俘虜營。
英軍為了不得罪日軍,不許八百壯士保持部隊建制全數撤離租界,只許士兵個人着便裝以平民身份離開租界。這遭到了謝晉元團長的拒絕,他堅持要求部隊保持建制一起離開租界。
謝晉元還揭露了租界英軍對華對日玩弄雙重標準:不久前,八一三淞滬會戰初期,有日軍曾撤到租界躲避中國軍隊,當時英軍讓他們保持建制撤離了租界,並歸還武器,而輪到中國軍隊,英軍就換了一套標準。
八百壯士在謝晉元的率領下,堅決捍衛軍人名譽,拒不以平民身份撤離,於是,英軍便長期將他們拘押起來。
八百壯士悲嘆:早知道遭到英軍拘押凌辱,還不如堅守四行倉庫死在戰場上。
從我掌握的不全面的資料來看,謝晉元可能算是那個年代比較罕見的軍人。大家都知道,民國時代軍閥習氣橫行,軍官並不珍惜自己的軍人榮譽,只要打了敗仗,面臨危險,在這種情況下軍官們穿上士兵衣服、甚至換上平民服裝,脫離部隊逃跑保命,是非常普遍的事情。
如謝晉元與八百壯士所在的88師,淞滬會戰後該師繼續參加了南京保衛戰。南京城破之時,88師師長孫元良便先是違抗命令擅自帶部隊逃跑,不成便偷偷拋棄部下,自己躲了起來,任由群龍無首的88師將士幾乎全軍被俘,然後被日軍盡數屠殺。更為荒唐的是,因為是蔣介石的親信,孫元良不僅沒有因此遭受軍法處置,避過風頭後反而繼續升官。
謝晉元,其實是臨時從88師部調到524團一營來監督四行保衛戰的,無論在四行倉庫戰場上,還是在租界身陷縲紲之時,他都沒有放棄指揮官的職責與榮譽,堅持維護所屬部隊的整體性,不讓大家為了活命與自由而一鬨而散。
租界當局為了討好日軍,希望八百壯士儘快以平民身份離開租界;謝晉元率八百壯士,只接受保持軍人尊嚴離開租界。雙方僵持不下,八百壯士令租界當局如鯁在喉。
從1937年到1941年,四年間租界英軍為了讓八百壯士屈服,多次藉故予以暴力打擊,並致數名士兵犧牲。
1941年4月,謝晉元在率八百壯士出操時,被四名士兵叛徒刺殺。
以往,都說是日寇或汪偽政府收買了這四名士兵,但是,恕我孤陋,我還從來沒有見到有人出示過相關的證據。
四名叛徒到底是被誰收買的?
為此,我專門詢問了一位對這段歷史比較熟悉的朋友,他說,他也早覺察到此案比較蹊蹺,日寇與汪偽政府行刺謝晉元的動力其實並不大,反倒是租界英國當局更恨謝晉元,因為謝晉元不按照他們的要求帶部隊離開租界,是他們的大麻煩。
我覺得這位朋友的猜測還是很有道理的。
我在網上查了下四名行刺謝晉元的兇手的結局,很奇怪,一點資料也找不到,包括租界當局對四名兇手實施了何種具體懲辦的證據。真相究竟如何,還請大方之家指點。
四行倉庫保衛戰的領導人,沒有犧牲在抗日疆場上,卻死於卑鄙小人之暗害,真是令人扼腕。
謝晉元被叛徒刺殺七個月後,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爆發,日軍占領租界,八百壯士被日軍全部掠走。


結語
綜上所述,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完整面目大致如下:
四行保衛戰是蔣介石打給租界列強看的;
租界列強不高興,蔣介石便趕忙令八百壯士停止抵抗,撤到租界;
以英國為首的租界當局,為了不得罪日軍,把八百壯士視為俘虜,拘押四年,施以各種凌辱、殘害,直至珍珠港事件。【最後被英國人交給了日本鬼子, 變成鬼子的奴隸,基本上沒有生還者】
1949年4月,四行倉庫保衛戰之後12年,謝晉元遇刺之後8年,面對在長江上前來挑釁的英國艦隊,解放軍炮兵在“紫石英號事件”中痛擊多艘英艦,“紫石英”號負傷困於長江中達3個多月。
這算是替謝晉元團長與八百壯士遭受英軍拘押殘害的舊怨,出了口惡氣吧。
期待有一天,炮擊、俘獲紫石英號的故事,也被拍成電影。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8: 空軍主力殲10戰力如何?美專家聲稱仍無
2018: 殲20還要走"近身肉搏"路線?
2017: 敘利亞戰機在自己國家境內被擊落, 北
2017: 中國轟20轟炸機研發已進入最後階段 今
2016: 天下網商前執行主編財經記者胡采苹被曝
2016: 《血壯山河》之3004 李宗仁縱火 2
2015: 中國高鐵海外簽第一單:全長770公里 設
2015: 滑鐵盧戰役200周年紀念大戰(圖)
2014: 最近馬甲數量直線上升。反正是不自律就
2014: 多維:俄羅斯在中越南海爭端中明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