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印度人統治硅谷,中國人淪為打工仔?看看他們的後院吧
送交者: 力挽狂瀾 2019年10月23日23:42:14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印度人統治硅谷,中國人淪為打工仔?看看他們的後院吧
送交者:  2019年10月23日05:42:32 於 [世界軍事論壇] 發送悄悄話

印度人統治硅谷,中國人淪為打工仔?看看他們的後院吧

                                      2019-10-22 13:46:43                                                                                                                                                      創事記                                        微博                                                                                    作者:                                            正解局                                                                                                                                                      我有話說(955人參與)                                
                                                                                                                                                   

                                                                                                               

  歡迎關注“創事記”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硅谷是印度的,而印度是中國的。

  文/正解局

  來源:正解局(ID:zhengjieclub)

  網上有一類文章,標題很吸引人,比如,“印度CEO霸占硅谷,中國人淪為打工仔”“印度輸出CEO,中國輸出廉價勞動力”……

  文章往往焦慮地說道:在谷歌、微軟、Adobe等等這樣頂級科技公司,它們CEO級別的高管居然都被印度人給拿下了!

  在硅谷,有1/3的工程師是印度人;硅谷中高層管理者15%是印度人:印度人正在統治硅谷。

  相比之下,在硅谷的華人很努力,沉默寡言,一直埋頭苦幹,但就是得不到高層賞識。前段時間浙大學霸在Facebook總部跳樓,就被懷疑是遭受了印度裔上司的壓榨。

  所以,有人抱怨:一向被視為高智商種族的華裔精英們,為什麼在硅谷占不了上風,反而要在印度人手下幹活?

  那麼,事實真是如此嗎?

(部分印度裔CEO)(部分印度裔CEO)

  1. 印度人的確在硅谷崛起,

  但背後是印度的人才流失

  比如,Google首席執行官Sundar Pichai出生於印度泰米爾納德邦,微軟首席執行官Satya Nadella出生於印度特蘭加納邦,Adobe首席執行官Shantanu Narayen也出生在印度特蘭加納邦,美光首席執行官Sanjay Mehrotra也是印度人……

  甚至有美國媒體說,10個印度裔CEO正在統治世界。

  幾年前,有一個數據:在美國500強企業中,外籍CEO有75位,其中排名第1的就是印度裔(籍)10位,比英國裔(籍)還多(9 位)。而中國香港、台灣華裔(籍)分別有1位,大陸則無一人上榜。

  這10位印度裔的CEO有兩個共同點,一是土生土長的印度人,到美國留學後出人頭地。

  二是他們大多都在同一所大學接受教育。而培養他們的這所大學,叫做印度理工學院,被稱為全世界最難考的大學,錄取率只有3%。

  2018年,印度理工學院的報考人數高達450000人,但錄取的人數只有13000(錄取率2.8%),毫不誇張地說:

  全印度的學生都去考印度理工,考上的都是整個印度的精英。

  甚至有一個流傳已久的段子:

  “在麻省理工學院,老教授遇到了一個優秀的印度學生。

  老教授感慨:“你們國家明明有印度理工這麼好的學校,為什麼你還會選擇我們麻省理工呢?”

  印度學生回答道:“我就是因為考不上印度理工,才來麻省理工的。””

  印度理工學院從誕生起,定位就是要培育精英。而為了培養他們,印度政府完全是不惜代價。印度理工學院學生不到全國大學生的1%,但卻拿到了15%的高等教育預算。

  印度政府傾其所有培養這些精英,但印度理工2/3的畢業生卻選擇到美國留學,闖蕩硅谷。

  這些人中的相當一部分通過努力,從底層一步步奮鬥,成為硅谷高管。但他們幾乎很少再返回印度,以至於印度的人力資源部部長大聲疾呼:

  “我們希望看到人才增長,而不是人才流失。”

  2. 中國精英也曾闖蕩硅谷,

  如今正在中國建設自己的硅谷

  其實在硅谷,中國人也有很多做到了高管的位置。比如,臉書的技術副總裁魏曉亮,Google人工智能/機器學習首席科學家李飛飛,Microsoft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等等。

  甚至像雅虎聯合創始人楊致遠、英偉達(NVIDIA)創始人黃仁勛,以及YouTube聯合創始人陳士駿都是華人。

  但和印度精英遠赴美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很多中國人在硅谷闖蕩一番後又回到中國。

  張朝陽看到美國硅谷突飛猛進,回國創辦了第一家中文門戶網站搜狐;1998年他去硅谷挖人,回來了一個名叫李彥宏的年輕人,他後來創立了百度……最近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黃錚,在美國拿到計算機碩士學位後加入Google,不久離職創業,後來就有了拼多多。

(引發微軟Google爭搶的李開復最後選擇在大陸創業)(引發微軟Google爭搶的李開復最後選擇在大陸創業)

  而最為不同的是,今天年輕的中國精英更喜歡扎堆於中國本土科技企業。

  今年4月,領英(LinkedIn)一份調查顯示,在中國排名前25位的“最理想的雇主”中,近60%都是中國本土企業,其中有13家是互聯網公司。阿里巴巴、百度等成了畢業生找工作的“爆款首選”。

  以往名校畢業生趨之若鶩的亞馬遜、蘋果、谷歌、微軟等美國的科技巨頭們,並未成為新一代中國精英們的最理想選擇。

  南華早報報道過兩代人的求職故事,直接展現了這種變遷。

  上個世紀90年代,Molly Liu離開北京,在美國拿到碩士學位後,進入美國一家諮詢公司。

  20多年過去了,Molly Liu的獨生子在著名的卡耐基梅隆大學獲得計算機碩士學位後,放棄了連美國人都夢寐以求的波音公司工作機會,投奔小米。

  他做出這樣選擇的原因很簡單,“去了波音公司,可能每2-3年才有機會接觸另一款產品。但在小米,幾乎是每隔3個月,我們就可以推出一款新產品。”

  報道中提到的另一個求職者也表示,“在美國硅谷工作時,我的任務就是不斷優化同一款產品的性能。而回中國之後,短短3年,我就被提拔為我們公司的首席科學家,帶領着數千人的團隊。”

  同時,即便是那些留在硅谷的中國科技精英,也有了一個新選擇:

  在硅谷,為中國公司工作。

  TikTok在硅谷開設了辦事處,並開始從臉書等巨頭那裡搶人,提供的薪酬最多能夠高出20%。有統計,2018年以來,臉書超過24名員工被中國公司挖走。

(大量中國科技公司已經在硅谷設立分支機構)(大量中國科技公司已經在硅谷設立分支機構)

  在國外知名問答社區有個問題“是不是在美國的印度移民比中國移民來得更成功”引發了很多討論。

  其中一位網友的回答得到了很多贊同,他說:

  “最聰明的印度人移民到了西方,但移民去西方的中國人未必是最聰明的中國人 。”

  因為,中國現在的確能為中國科技精英提供更多選擇。

  3. 印度精英在硅谷打工,

  中國科技公司拿下印度市場

  再換個角度來看“印度裔CEO統治硅谷”這個現象。

  先從CEO的職權說起,CEO全稱是Chief Executive Officer,翻譯過來的中文名稱就是“首席執行官”,對現代企業制度稍有了解的人就會知道:

  一家公司,做什麼不做什麼,不是由CEO決定的,而是由董事會決定的,CEO是負責執行董事會決議的。說白了,CEO也是打工的。

  印度CEO只是美國人搭建的企業平台上的一顆螺絲釘,他既不能擁有企業,也不能提升印度本土的IT水平,它們的標籤仍然是“美國公司”“硅谷企業”,而不是“印度公司”。

  事實上,全球範圍內創新能力最強的企業,很少有印度人一手創建的,印度精英階層幾乎都在為歐美資本家打工。

(印度一處城市景象)(印度一處城市景象)

  印度有着接近中國的龐大人口,還有着眾多的IT人才,難道他們不想回去創業,把硅谷公司成功的模式Copy to Indian嗎?

  他們當然想,但印度目前的商業環境還遠遠沒有成熟。

  印度人均GDP目前2000美元出頭,是中國的1/5,相當於中國2006年水平,2006年的中國人會消費什麼?印度現在的消費能力可想而知。

  印度互聯網在整個人口中的普及率低於10%,13多億人口中有近1億人用不上電,還有兩三億文盲。

  印度的一些法律政策對商業發展也不夠友好,印度商業項目落地就很難。印度首條高鐵本來去年底就該完成徵地,由於有農民反對,至今只完成30%多。印度行政效率低也是舉世聞名的。

  另外,光印度聯邦官方語言就有18種,這也增加了溝通成本。

  這些營商環境問題,最終制約着印度創新甚至經濟發展。一個例證就是,今年年初印度鐵路系統招聘搬運工、清潔工、看門員等6萬多個低級別職位,應聘者卻高達1900萬,而且很多都擁有大學學歷。

  印度不是沒有人才,而是人才沒有用武之地。

(印度高學歷人才失業十分普遍)(印度高學歷人才失業十分普遍)

  反觀中國,這幾十年來成了創業熱土,在阿里巴巴、騰訊、華為、小米、網易、百度、360等IT巨頭之外,還有眾多垂直領域的佼佼者,比如美團、餓了麼、滴滴、京東、大疆等,細分起來有成百上千個,如雨後春筍般還在不停湧出。

  創辦這些企業的,不就是真正的中國精英階層麼?

  而現在,印度本土也正在被中國科技巨頭慢慢占據。

  印度智能手機市場半壁江山被中國公司收入囊中,在品牌排行榜前五名中,有三個品牌來自中國,分別是小米、vivo和OPPO。

(小米高居印度智能手機榜首)(小米高居印度智能手機榜首)

  除此之外,滴滴投資了印度打車軟件Ola;頭條母公司領投了印度最大新聞聚合平台Dailyhunt,攜程投資了印度最大在線旅遊公司MakeMyTrip和印度B2B旅遊平台Travstarz Global Group……

  有如此多的中國互聯網企業正在搶灘印度,我們完全沒必要妄自菲薄,不能看到有幾位印度人做了歐美跨國企業的CEO,就產生了“不如人”的感慨。

  其實,硅谷不應該成為評價標準。

  與其盯着中國、印度精英在美國硅谷幹得好不好,不如看看我們身邊每時每刻、實實在在發生的事。

  最聰明的印度人去了美國,而有眼光的中國人卻悄悄進入了印度。

  時代站在那邊,顯而易見。


0%(0)
0%(0)
  學歷越高越失業, 這是印度的國際分工  /無內容 - 香椿樹1 10/24/19 (296)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8: 我國海軍艦隻穿越台灣海峽 引中共嚴重
2018: 美媒妄稱:如果中國加入中導條約 95%導
2017: 江青評傳(二十三) 嚴峻的一課
2017: 說好的油紙包呢?因缺少備件德國海軍潛
2016: 唐閒扯:為啥自由航行去西沙不去南沙
2016: 印度想把空射博拉莫斯導彈改成灌頂攻擊
2015: 老田:抗美援朝戰爭與中國的威懾信用
2015: 葉勁松:二戰法國比利時被占領及對中朝
2014: 罕見一幕:美參議院全票通過與中國攤牌
2014: 失事死的法國CEO的事情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