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與美談軍控中國不妨更具進攻性:禁止轟炸機部署關島
送交者: 嵐少爺 2019年12月01日20:49:02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本周,俄外交部發表聲明將向一組美國專家展示其“先鋒”高超聲速洲際導彈,稱這是為了挽救“新START“條約的努力,表示俄羅斯方面的誠意。

  近年來裁軍、軍控是一個熱點問題,特朗普已經通過退出《中導條約》向世界展示了他敢於做一些其他政客所害怕而不敢做的事情——即使這件事情會引發連鎖反應也在所不惜。而美國和俄羅斯近年來又經常在各種軍控談判中試圖將中國拉入其中,我國在這其中雖然有參與,卻拒絕加入美國所說的“三邊談判“,這是為什麼?維持冷戰後世界體系的“軍控”體制,究竟現在面臨何種危機?本周筆者嘗試理清一下思路。

  首先還是要說一下當代的“核政策”,首先得說,目前世界上的五個核大國中,只有中國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而美俄英法都是在滿足某些條件時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這不僅僅是一個“道義高地”的問題,而是涉及到更多因素,這決定了我們不可能加入類似START條約這樣的軍控談判。

  讓我們來解釋一下這個問題。

  美俄英法的核理論,是建立在核威懾與訛詐基礎上的,即宣稱在對手沒有使用核武器,但在常規戰爭中己方遭到災難性打擊的存亡關頭,就會首先使用核武器。

  但是這個“使用核武器”是怎麼個使用法,一上來就對敵方大城市、核武器基地等目標進行全面襲擊?還是將十幾枚核彈扔到正在突破富爾達谷地的蘇聯坦克集群頭上?還是先扔戰術核武器,然後互相用戰略核武器摧毀一兩個大城市?

  這方面沒有人做過詳細的說明——只有從各國核武器裝備的數量和投送工具來推測。

  冷戰期間,美蘇因為投送工具、彈頭數量和當量都已經多得難以進行這樣的推測了,但英法還是可以推測一下的。

  比如,法國被認為會採取逐步升級策略,因為他們擁有比較多樣化的核投送手段。即先使用飛機投射的戰術核武器(法國稱之為“准戰略”武器),如果對方報復,可能會摧毀法國的陸基中程導彈(法國的陸基中程導彈總共就30發,其作用基本就是吸引蘇聯彈頭,冷戰後乾脆退役了),那麼法國就會採取最後的報復措施,向敵方城市發射海基戰略導彈。這是個簡單的升級策略(美蘇的升級策略因為投送手段更多,也就會複雜得多)。

  法國的空射核武器被稱為“准戰略”導彈,其任務就是對敵方進行“最後警告”

  法國的陸基導彈發射井一看就不像很認真的樣子……冷戰結束後不久就全部廢棄了

  而英國就簡單得多,因為英國的核力量(在冷戰結束前)就是核潛艇上的“三叉戟”導彈,所以英國首相唯一能做的就是決定是不是“Press the button?”而它的目標不用說,就是蘇聯的大城市目標了。他們就沒什麼升級策略好考慮的。

  中國的核武器使用策略,在冷戰時期也一樣簡單——首先中國聲明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意味着中國不認為常規戰爭能夠威脅到我國的生死存亡。同時中國的常規軍力也不會(說得不好聽點,在冷戰時期至少對美蘇,更多是不能)主動發起進攻,把其他四個核大國打到要考慮發射核武器的程度。因此只有在其他核大國首先對我國使用核武器的情況下,我國才會使用核武器進行報復,而這種報復,沒得說,就是直接向所有我們夠得到的敵國城市發射核武器。

  因此中國的核彈頭數量不多,投射工具也相對簡單——就是各種彈道導彈。雖然我國研製的一些核彈頭在其他國家被作為戰術核武器——例如中子彈——但實際上它只是我國核武器研製的一環,確保我國不會落後於其他五個核國家,掌握第三代核武器技術——中子彈是核彈頭小型化技術的前置科技,所以我國的中子彈雖然研製了,但並未實際生產裝備。

  “按鈕”比常規軍力便宜多了……所有國家都懂這道理

  通過上述情況,我們也可以看出另一個問題,核政策的複雜程度與核武器投送手段的複雜程度是相關的,更豐富的核武器投送手段,意味着更複雜的核戰爭計劃,同樣也意味着對手的對應手段必須更加複雜。

  美蘇在冷戰期間的核對峙之所以危險,不僅僅是他們採用“落地前反擊”,更是因為他們的投送手段都十分豐富,其中不乏隱身轟炸機、巡航導彈、短程戰術核導彈、核深彈、核水雷、核地雷、核防空導彈、核空空火箭這類在爆炸前很難預警(在當時技術條件下)的攻擊方式。

  舉個例子,如果蘇聯某個導彈預警基地突然被摧毀了,導致蘇聯失去向一個方向上的核導彈預警能力,那麼這時候,蘇聯如何界定這個襲擊的來源?是美國的陸基“戰斧”導彈(在當時條件下幾乎可以做到全程難以發現)突襲,然後從這個方向發射全部導彈?

  這是一種可行的策略——如果蘇聯不能“落地前反擊”,那麼其幾乎全部陸基發射井可能會被美國的導彈摧毀。接下來,雙方核交換,各自把大城市炸個底兒朝天,但戰後可能倖存下來的美國政府(或者《輻射》遊戲裡的地下政府“英克雷”)手裡還有幾百枚潛射洲際導彈,而蘇聯什麼也沒了——這時候即使戰後蘇聯政府得以倖存,也只能宣布投降。

  這就是冷戰時期“取得核戰爭勝利”的基本邏輯——在敵人核彈打光,雙方都無法繼續生產核武器之後,我還有剩的——這也是冷戰中美蘇都拼命造核武器的基本邏輯所在。

  (至於核戰爭是不是能摧毀生態圈把地球變得不適合生存——這是戰略家們沒法考慮進來的問題)

  核戰爭以後的世界會變成啥樣我不知道,但變成這個模樣只怕是太“浪漫”了點

  這種邏輯之下,蘇聯可能選擇是不管這個基地究竟是被戰斧核襲擊摧毀,還是恐怖分子摧毀,還是什麼別的,把自己手裡的核導彈全部發射出去,至少是發射井裡註定會在敵方第一輪襲擊中被摧毀的這些,全發射出去,反正就是同歸於盡嘛。那麼這時候美國除了也馬上全部發射,別無選擇。

  不用說,這是一種極其危險的態勢。

  所以說美國的“星球大戰”戰略在當時是一招妙棋,儘管星球大戰計劃距離成功可能遙遙無期,但它給了蘇聯一個信息——十幾年或幾十年後,如果你在這方面無法跟上美國的腳步,不能建立起自己的反洲際導彈攔截體系,那麼美國將可以用星球大戰系統抵消大部分蘇聯的核攻擊,到那時無論如何蘇聯也不可能取得核戰爭勝利。

  這當然是一個戰略欺騙,但它成功了,一方面和當時蘇聯最高領導層的判斷力不足有關,另一方面則是美國成功營造了在太空領域比蘇聯大幅度領先的印象。

  SDI計劃中的天基激光武器啥的是真正的戰略欺騙

  但中段反導技術卻是在80年代確實試驗成功的

  除了“星球大戰”,美國的新一代核武器部署計劃也不能不提,這就是“和平保衛者”導彈增強生存力計劃和“侏儒”機動式洲際導彈。這其中“和平保衛者”增強生存力方案包括,類似中國“地下長城“的”末日地鐵“方案,也有在數量巨大的加固式堡壘當中隨機部署導彈的方案。而同時“侏儒”導彈則將美國的實際優勢發揮到極致,造出了一種與蘇聯的中程導彈尺寸差不多的洲際導彈,並採用特殊拖車機動,在美國中西部荒原上疾馳。

  這套東西決定了蘇聯不論是“先發制人”還是“核彈落地前反擊”,都要浪費大量的彈頭,與發射井式部署相比,這種方式可以讓雙方不能“公平”地“交換”核彈頭。無論如何蘇聯都沒辦法確保美國的導彈全部發射出來的情況下,自己還有剩餘的彈頭,而反過來美國卻有這個可能。

  蘇聯應對美國新一代核武器部署方案還算是有辦法,這就是研製蘇聯自己的機動式洲際導彈,於是就有了“白楊”。

  但是面對“星球大戰”,蘇聯是沒有應付手段的——方案也許有,但由於蘇聯當時經濟的不景氣,沒有足夠的資金來搞——哪怕是象徵性搞一下都很困難——直到今天俄羅斯仍在中段攔截方面落後於美國——以及後來的中國。(用核武器攔截核武器的原理是依靠中子射流而不是衝擊波,在各國都部署三相彈後,其實效果已經近乎於沒有,如果它有效的話俄羅斯就不會讓它退役了)因此雖然在“可預見的將來”,“星球大戰”系統也許不會對蘇聯的核威懾產生實質性影響,但未來它的影響會是非常巨大的。

  蘇聯預計自己在這一輪軍備競賽中將無力跟隨——這是蘇聯與美國展開軍控條約談判的基本前提。

  縱觀人類歷史,軍控談判的主要因素都是其中一方或幾方發現自己如果繼續在無條約前提下隨便“競賽”,無論如何贏不了對手。比如倫敦和華盛頓海軍條約時的英國、日本。在這種情況下,談判可以限制占優勢一方,以期自身渡過難關再謀求翻盤。而對於優勢方來說,它也不急於通過軍備競賽來獲勝,更傾向於“和平本身就是勝利”。

  華盛頓海軍條約中規定英美和日本的海軍噸位比例為5:5:3,為此日本民間還不滿意,但其實日本沒實力造那麼多艦

  在這種前提背景之下,我們就能理解為何蘇聯在《中導條約》和START條約談判中頗有些“委曲求全“的意思,主動放棄了一些原本已經占了便宜的能力,比如停止了中短程和中遠程導彈的發展,銷毀陸基巡航導彈(當時蘇聯也覺得自己可以很快發展出海基和空射巡航導彈來制衡美國這方面的優勢,但實際上俄羅斯搞定海基巡航導彈已經是2010年後的事情了)等等……

  我們也可以看出,條約體系本身,對蘇聯有好處(在當時戈爾巴喬夫的思考中),一方面,拖住美國繼續發展“星球大戰”的腳步,因為核威脅大大降低了,美國繼續向該計劃增大投入的動機也就降低了,可以降低其發展速度;另一方面,避免美國採取“末日地鐵”等方式部署MX導彈,而繼續使用發射井,讓雙方的平衡不至於打破,蘇聯也就可以不必跟進這一步(地下長城式的工事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尤其是如果要部署美蘇那麼多數量的導彈的話);第三是通過退讓,降低了雙方核武庫的複雜程度,提高了核武器使用的門檻。

  當然,START條約生效的時候,其執行者已經變成了美俄——不論如何吧——但這也意味着這兩個國家的核政策“降格”,從冷戰時期耗資巨大,十分危險的“扳機扣到二道火”狀態,退到了“打開保險,但把槍捏在手裡”的狀態。

  從總體來看,美國現在在START條約框架下對俄羅斯占了相當的便宜。

  一方面,由於俄羅斯經濟上的頹勢,其能夠維持的核武器數量有限,目前俄羅斯的核彈頭和導彈數量都已經低於START條約規定的數字,而美國方面的核彈頭和導彈數量則略高於規定數字。同時,在條約規定之中,處於“儲備”狀態的彈頭的作戰能力保持方面,美國目前也肯定要好於俄羅斯。

  冷戰結束後在START框架下,俄羅斯造了200枚“白楊”導彈,形成了較為可靠的反擊力量

  俄羅斯海基核力量技術水平一直不如美國

  另一方面,美國2001年撕毀《反導條約》,開始正式部署(此前利用條約漏洞,1981年宣布可以進行反導系統原型研究)NMD反導系統。在START條約規定下,雙方導彈和彈頭數量大幅度減少後,如果美國成功先發制人,那麼這一系統將可以部分抵消俄羅斯的彈頭。這就迫使俄羅斯更新其核反擊武器(白楊),提高其突防能力(亞爾斯),實際上等於迫使俄羅斯要換代導彈,增加了俄羅斯的軍備競賽成本。

  美國在冷戰後不論核武器還是常規力量方面都已經壓倒俄羅斯,所以在戰術核武器方面實際上也削減不少。除了作為政治工具保留的在北約、土耳其、日本等國部署的B61核炸彈外,包括海基戰斧核導彈,AGM-129隱身巡航導彈等核武器都陸續退役。

  目前美國方面宣稱保留的戰術核武器總共230件,均為B61型核炸彈。

  但儘管如此,俄羅斯仍然願意維持START條約——也許在戈爾巴喬夫剛開始和美國進行START條約談判的時候,是想着讓蘇聯度過最困難的“改革陣痛期”,期待以後的恢復,但不管他當年怎麼想,蘇聯再也恢復不了了。而如今俄羅斯的經濟也不像是能夠大干快上的狀態,美國儘管如今也有些小問題,但總體而言比俄羅斯還是強太多了,在核武器這方面,美國的投入近年來力度不減反增,尤其是特朗普上台後,替換民兵3導彈的GBSD,替換AGM-86空射巡航導彈的LRSO導彈項目開始;對應這兩種導彈,也要研製新型的核彈頭。

  目前美國核工業界有不少呼聲要求恢復生產鈈核心,或者恢復進行亞臨界核試驗——他們找的理由是說中俄都沒有中斷亞臨界試驗,甚至還在進行低當量試驗,只不過因為目前監測地下核試驗的主要方法是靠地震監測網,而低當量核試驗當量完全可以小於100噸,但也足以驗證新一代核彈的設計。關於這種說法目前中俄當然堅決否認,但美國如果以此為理由恢復進行亞臨界或者偷偷進行低當量核試驗,那實際上也沒有有效的監測方法。

  當然,對美國的優勢,俄羅斯也採取了一些對抗措施,首先是在START條約中並未規定“戰術核武器”問題。

  美國“核態勢報告”2019版稱,俄羅斯目前擁有約2000-2500枚戰術核武器,包括魚雷、反艦導彈、戰術導彈、空射巡航導彈等武器的戰鬥部。

  根據START條約規定的雙方核武器數量,最下方為“非部署狀態的戰略彈頭以及部署與非部署狀態的戰術彈頭”總數,美國現在聲稱俄國將他們的這個數字全部都利用了起來,而美國的庫存彈頭很多已經年久失效,因此俄國占了便宜

  這個數字明顯大於美國的210枚B61核航彈。

  這也是特朗普當局近年來推進“低當量核武器”計劃的一個主要動力,按照美國人的看法,俄羅斯擁有數量如此多的戰術核武器,因此美國也需要類似的武器來威懾俄羅斯。

  不過應該說美國的低當量核武器計劃並未違反START條約,事實上美國方面已經表示這些改為100噸級當量的W76-2彈頭仍然可以算在美國START條約框架規定內的彈頭數字之內。

  而這件事本身也表明,美俄雖然各自有一些圍繞START條約的“小動作“,但其核計劃大體上還是按照條約框架在運轉,雙方都並不願意回到無條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雖然美國當然可以憑着更多的經費,最終占到上風,但這種優勢在雙方並不打算來一場”最終攤牌“的前提下,並沒有實質意義。

  而另一方面,美俄在拉中國加入START條約問題上的態度發生了一個微妙的轉變。

  幾年前,俄羅斯當時想要把中國拉進START條約,來制衡美國,而美國方面則不願意讓中國加入START條約,而是希望與中國進行關於削減中國常規中程導彈的談判。

  但是這個談判大家都能看得出來,美國手中沒有合適的籌碼,中國不會搭理他。同樣,俄羅斯當時是希望談出一個中國與俄羅斯為一方,美國為一方的平衡格局,實際上也是要中國火中取栗,對我們更是毫無好處,不會有人理會。

  而到了近一兩年,一方面俄羅斯不再提起中國的問題,而是靠公開新型彈道導彈、核魚雷、核動力巡航導彈等匪夷所思的新武器的方式,來形成對美國的談判壓力——目前俄羅斯引用美國當年搞“星球大戰”時候的說辭,說這些武器尚未形成實際戰鬥力,仍屬於“原型”系統,所以不在START條約規定之內。另一方面,美國已經確定更新核武庫,但這個昂貴的計劃在特朗普喊了一年多後,經費問題仍然困難重重,再加上隨着中俄在高超聲速武器領域,地面、海上常規軍事力量領域的進展,美國要在這幾個多年來投入較少的領域重新進行投入——換句話來說,美國需要補一下之前幾十年欠下的費——就導致這些都要和核武器爭奪經費,而美國的財政已經捉襟見肘。這讓美國有了新的通過軍控談判來限制中俄相關發展的想法——這也是特朗普拉中國加入START條約想法的重要因素。

  我們也可以看出,今天,中國成為了美國與俄羅斯繼續留在START條約內的一個重要因素,卻並未成為任何一邊的砝碼,這種轉圜餘地對我們明顯有利。所以我們當然不需要加入START條約。

  在東風-31A、東風-41導彈入役後,我國具備了可靠的陸基反擊能力,擁有強大的能力而不參合美國人的談判這是對中國有利的

  據美國原子科學家聯盟的《2019年的戰術核武器》稱,美國中央情報局認為,中國在90年代進行了多種與戰術核武器有關的試驗,包括短程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和核炮彈,當然這並非核試驗,但是中國卻並沒有裝備這些武器,目前中國的戰術導彈武器也都是使用常規戰鬥部。

  2019年國慶閱兵式,我國也已經宣布了最新的東風-17高超聲速滑翔導彈為常規導彈。

  中國不裝備戰術核武器,是因為我國堅持不首先使用原則,這個原則受到考驗最多的或許正是90年代中期。當時中國東風-31導彈尚未服役,能夠對美國進行戰略報復的導彈只有東風-5A,而該導彈均為發射井部署,當時美國是有能力先發制人,摧毀我國大部分對美國核報復手段的——我國那個時期進行與戰術核武器有關試驗也就很可以理解了。

  但是現在我國已經擁有可靠的報復手段,現在的問題只是讓報復手段更加有效。而同時,如果中國主動發起自衛反擊,那麼也不要找什麼“美國無法確保中國發射的導彈是不是核導彈”的藉口,中國是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的。美國這幾年有些人以此為藉口說中國的戰術導彈可能錯誤引發中美核戰爭的說法,本身其實是一種核訛詐,借這空口幾句話要讓中國廢掉對美國最有力的常規打擊手段,實在是太低估中國領導層的智商了。

  在中國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框架下,我國的核武器數量和性質是不宜公開的,更談不上像美俄START條約那樣,還要讓美國來對我們進行觀察了。

  因為不首先使用原則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通過保密,確保對方無法準確估計摧毀我方核武器所需的代價。

  今年5月14日,中國全權裁軍事務大使李松在日內瓦裁軍談判會議上表示:“建立在首先使用核武器基礎上的核威懾政策,其本身就是對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最大威脅之一……中國堅定奉行自衛防禦的核戰略……核力量始終維持在國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與美俄相比不在一個數量級,情況完全不同。中國反對任何國家在軍控問題上拿中國說事,無意也沒有必要加入美俄兩國的核裁軍談判……美俄……應……為其他核武器國家加入多邊核裁軍進程創造條件和環境。“

  美國仍然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核武庫,除非他們把核武器削減到和我們同一數量級,否則沒啥好談的

  這番話我們應該這樣解讀:

  第一, 中國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沒有變化,儘管中國的核力量有了長足的發展,但這不是為了軍備競賽,或者贏得核戰爭,我們不會成為美俄任何一邊的“砝碼”。

  第二, 美俄如果一定要把中國拉入核軍控談判,那很簡單,繼續大幅度削減核武器,削減到和中英法“一個數量級”(數百枚水平),然後咱們5個常任理事國要談一起談。

  最後,說說美國在亞太部署中程導彈的問題,這也是近年來“民間軍控愛好者”們經常吵吵的一個點,認為美國可以借這些導彈抵消掉我們的常規精確打擊武器的威力。這事兒從軍事地理、技術的角度咱們說過好幾次,就不再重複了。這次咱們從軍控談判角度說,這其實就和當年的“星球大戰”,普京的什麼核動力魚雷、核動力導彈之類的東西一樣,也是屬於訛詐,用“預期中會出現的”東西來給對方製造一種“止損”的假象罷了。

  當然,訛詐這事兒也有高下之分,當年裡根借美國經濟上、科技上的總體優勢營造“星球大戰”這個假像,就可以算是“陽謀”,讓對方不得不跟進。


  特朗普面臨的財政壓力巨大,恐怕難以支撐其軍事野心,圖中是美國國債,紅線是特朗普的減稅方案導致的國債增長曲線,綠色是自然增長曲線

  而美國如今這個中程導彈就顯得非常被動,怎麼看都不像是能成功的樣子。倒是中國的高超導彈已經搞得美國心緒不寧——畢竟美國的攤子太大,新一代核導彈、新一代戰略核潛艇是必須死保的關鍵項目,還有龐大的常規軍力的現代化升級計劃……而現在特朗普的減稅又導致了新一輪的財政危機——美國至少未來多年內可能都沒有足夠的錢來完成所有這些宏偉計劃。所以他們的中程導彈也好,高超計劃也罷,很大程度上都是打算在軍控談判方面當牌打——但可惜這牌有點小,“管不住”啊。

  總體來說呢,我國在軍控談判等問題上,完全可以底氣更足一些,更有“進攻性“一些——舉例而言,我們何妨主動提出要美國禁止部署遠程潛射常規導彈、禁止將戰略轟炸機部署到關島?

  畢竟,前段時間一位國內軍控領域專家跟我說了一句話:“美國從未和工業產值遠超過自己的對手進行過競爭,他們現在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呢。”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8: 頭髮長見識短, 美女除外!
2018: 美軍又開始轟炸曾經的非洲首富利比亞,
2017: 戰爭近在咫尺
2017: J11降落南海島礁與印度駐軍新加坡染指
2016: 日本的拉麵和しなちく
2016: 窮國的人都是窮命,拼死拼活掙錢都當了
2015: 問個問題:塗作潮是老牌特務吧?他的口
2014: 轉:為什麼台灣人普遍討厭馬英九
2014: 日刊:美應攻擊一絕佳目標 中國將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