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中國或研新型空射彈道導彈替換鷹擊12 殲16也可掛載
送交者: 嵐少爺 2020年01月21日19:21:37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1月15日,印度空軍南部司令部參謀長蒂瓦里中將表示,印度國防部長拉傑特·辛格將於20日出席第222中隊的蘇-30MKI入役儀式,儀式將在印度南部泰米爾納德邦的坦賈武爾空軍基地舉行。在該基地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蒂瓦里說,作為印度空軍在南線的第二支前線戰鬥機中隊,重新組建的第222中隊,其蘇-30MKI可以掛載“布拉莫斯”超聲速反艦導彈。

  ▲從坦賈武爾基地起飛的蘇-30MKI,在掛載1枚布拉莫斯和少量自衛武器時,高空作戰半徑加上布拉莫斯本身的射程,足以威脅在安達曼群島附近的水面艦艇 

  像印度這種地緣條件比較占便宜的國家,通過給岸基戰鬥機搭配遠程空艦導彈,就能夠有效控制周邊的重要水道。守在第一島鏈上的日本,研發ASM-3其實也是本着類似的原則,只不過長期不達標的ASM-3距離服役還得繼續折騰很久,而傳統的亞燃衝壓超聲速反艦導彈能夠壓榨的潛力也確實不多了。

  ▲日本不僅做着攔截高超的夢,自家的高超夢也在做着;只是放在周邊環境的壓力下,夾在中間的ASM-3系列到底該發展到什麼程度,才不至於陷入“雞肋”命運就很難講了

  在去年12月26日,對岸也進行了增程(岸艦)型雄風-3試射,從禁航區設置來看,這次試射可能達到了370千米左右的射程。按照他們的規劃,2021年之後投產的增程型雄風-3將只裝備在機動發射車上,企圖在更遠距離上威脅我水面艦艇和船團。而由於這種發射方式對於導彈體積和重量的增加並不敏感,因此導彈只需採用最基本的“面多加水”式改進就能實現較大幅度的增程。

  ▲雖然一體化布局什麼的還是洗洗睡吧,更不要指望空射型,但需求明確的“雄三飛彈”好歹在實用化程度上走在了日本的前面

  相比周遭這一圈折騰,已經實現了空艦/艦艦/岸艦平台發展的鷹擊-12家族,倒沒有傳出太多後續改進的消息。這事兒也不難理解,在這個“不懼強敵敢較量”的年代,既然“小馬彈”(指導彈類似“馬彈”——現代級使用的P-270“馬斯基特”的縮小版)的突防性能,仍然難保在美國海軍花樣翻新的攔截手段面前一錘定音,自然要把更多精力放在下一代導彈的發展上。

  ▲掛載鷹擊-91超聲速空艦/反輻射導彈的殲-15,目前看,即使是其彈射改進型,把鷹擊-12帶上航母甲板也都不是最為迫切的任務

  不過就跟當年空艦導彈進入超聲速時代一樣,空艦導彈要想進入高超時代同樣得跨過小型化這個門檻。參照外軍目前較為成熟的類似型號——俄羅斯Kh-47M2“匕首”空射彈道導彈,由改裝後的米格-31搭載;該彈長約8米,直徑約為1米,比“伊斯坎德爾”要稍大一些,“導彈威脅”網站據此認為其重量達到了4300千克。

  ▲2018年紅場閱兵上亮相的“匕首”,該彈還計劃掛在改進後的圖-22M3上,據稱最多可掛載4枚(機腹並列2枚,兩側翼下各1枚)

  這個重量,其實跟一款我們很熟悉的空艦導彈差不多,它就是曾出現在蘇-33機腹掛點下的空射型“馬彈”——Kh-41(出口型也稱ASM-MSS),是個0.8米直徑、4噸出頭的大傢伙,所以跟蘇-30掛“布拉莫斯”一樣,都只能掛載1枚。而且蘇-33畢竟是滑躍起飛的艦載機,掛上一枚這東西基本上就告別短點起飛了,長點起飛也掛不了多少自衛武器,實用性並不高,所以一沒賣出去二來俄軍也沒有採購。

  ▲把機腹兩個串列掛點並成一個掛載超大型外掛物的掛點,也是“側衛”經常宣傳的一項能力,殲-16理論上可以這樣掛載長劍-20空射巡航導彈,但同樣沒什麼實際意義

  不過相比“側衛”,米格-31雖然也只能掛1枚“匕首”,但其高空高速性能遠勝前者,更有利於高超武器的投放。某種意義上說,這就是冷戰超級大國的好處:當新型武器需要測試時,總會有些性能恰好適合的現成平台可供改進,至少能幫着把武器測試成熟,還不必為此花錢研發新平台。

  ▲有時不僅是幫着測試,像“先鋒”高超聲速彈頭這樣,直接用UR-100N(SS-19)洲際彈道導彈作為推進級,實現測試與部署二合一的例子也有不少

  我們顯然就沒這條件,畢竟當年面對俄羅斯兜售圖-22M3時,在備戰打仗的壓力下,誰也不可能為了當時最多處於預研、十多年後才出現的高超武器掛載試驗需求,去引進一款並不具備投放精確制導彈藥能力,價格又不便宜的大型轟炸機;所以儘管機體掛載條件和飛行性能上都不如圖-22M3,但轟-6K平台仍然是現如今國內進行類似試驗最好的選擇。

  ▲“和平使命-2005”演習後,對我軍公開展示的圖-22M3,掛載2枚重5.8噸的Kh-22“廚房”重型超聲速空艦導彈。當時海航對圖-22M3倒是更感興趣,但顯然也更加支付不起

  通過轟-6N的研發裝備,國內在遠比“匕首”更大的空射中遠程導彈領域已經率先完成了實用化,但該彈屬於戰略武器,平時不可輕用;而且由於新彈體積較大,也就只能掛這麼一枚,無法充分利用轟-6N相比圖-22M3更好的翼下掛載條件。所以研製一款突防能力較強、尺寸適中的空射彈道導彈,無論是從打擊防禦能力更強的對手的戰術要求,還是從充分利用現有平台資源的角度上說,都是比較合適的。

  ▲2019年閱兵前集訓的轟-6N,該機保留了和轟-6K相同的翼下外掛能力

  參考“匕首”的情況,我們可以把與“伊斯坎德爾”同等級,目前已經非常成熟的國產M20型外貿戰術彈道導彈作為技術參考原型。該彈最早曝光於2011年,當時宣傳其重量是4010千克。從近十年來國內在固體燃料彈道導彈各領域的技術進步來看,如果需要研發指標較高的自用型號,完全可以進一步控制這一等級的導彈的尺寸和重量,使其能夠實現在轟-6等級的平台上外掛2-3枚的目標,甚至可以嘗試在殲-16的機腹中線外掛1枚。

  ▲2018年珠海航展上,和其他型號共同展示的M20B反艦彈道導彈,可見其容納雷達天線和戰鬥部的頭部雙錐體布局

  相比目前轟-6K改進型平台最多可外掛4-6枚鷹擊-12的載彈量,轟-6掛載新型導彈時的火力密度確實將至少減半,但新彈的射程和突防能力等指標也是鷹擊-12所遠遠不及的;如果能夠在殲-16上乃至未來的殲-15改進型上使用,其平台生存性和打擊靈活性也將更強。

  ▲雖然暫時還沒有達到“萬物皆可(水)漂”的地步,但採用不同突防方式的多種新型反艦導彈逐步列裝部隊,仍然能夠顯著增加對手的攔截成本,提升其介入難度

  可能對於在大閱兵後習慣了眼裡只有東風-17,甚至把它作為國產新型導彈的“下限”的朋友們來說,雙錐體再入段設計已經是一種“第三世界”級別的技術了。不過看着氣動外形大差不差的各國“雙錐體”導彈,由於應用材料和控制技術等領域的差距,它們之間在打擊精度和突防性能等方面也有着巨大的、甚至可以達到跨代等級的差距,再說了,誰說中國不是第三世界國家啦?

  ▲東風-12這個在博物館裡沉睡已久的自用型號,會以新的形式重生嗎?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9: 世界大國五十年來唯一沒在外國動武的國
2019: 中國自救:毛周60年代弱勢時期定出之核
2018: 白雲先生:台灣可能會提前回歸
2018: 從大汗英雄李陵看中國當時的科技水平和
2017: 版主將敢說真話的k777封口了,剩下就只
2017: 川普下一步
2016: 中越戰爭的意義(上)
2016: 毛澤東跟周恩來代表文革的兩個極端
2015: 揭秘空警-500與空警200、空警2000的區
2015: 中國能否在泰國海軍潛艇競標中擊敗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