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中國增加核彈也無法一勞永逸 還需海陸空軍齊頭並進
送交者: 一劍破天 2020年05月11日20:41:26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在中美關係處於戰略競爭的背景下,尋求競爭與和平的平衡點考驗雙方決策者的政治智慧。之所以提到和平,是因為競爭思維驅動下,大國之間相對容易在敏感問題上發生誤判,雙方都存在誇大對方威脅進而採取相應措施致使敵意不斷累積的知覺傾向。大國之間彼此利益交錯複雜,旁支問題處理不當可能上升為主要問題,核心議題處置不當更容易擦槍走火,因此雙方通過一段時間的博弈和互動達成一種既競爭又不失控的狀態是非常必要的。

  遺憾的是,受到新冠疫情影響,美國國內催生出“甩鍋、找替罪羊”的荒謬情緒,再次衝擊了已然十分脆弱的中美互信。美國的出格舉動在中國國內引發了幾乎同樣的情緒反彈。近日,國內某知名報紙和媒體人連續刊發社論,警告美國不得輕舉妄動,並提出中國應大幅擴大核武庫規模,將核彈頭數量增加至1000枚。該言論引起巨大爭議,幾乎受到國內核專家與軍控專家的一致批評。那麼,中國有無必要將核彈頭數量增至1000枚呢?它能起到社論所期待的效果嗎?

  為了打破超級大國的核壟斷與核訛詐,中國克服重重困難於上世紀60年代跨過核門檻進入有核國家俱樂部,從那時起老一輩革命家就制定了清晰而明確的核政策。自衛防禦的核政策有以下幾項要點:中國發展核武器是為了最終消滅核武器,不參加任何形式的核軍備競賽,不為別國提供核保護傘,不在別國部署核武器;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對無核武器國家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中國將核力量維持在國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不與核大國比數量比規模,也不參加個別核大國主導的核裁軍談判。

  基於防禦性核戰略,中國在核武器運用上主要採取後發制人,防守反擊的策略,所謂“有限核威懾”指的是通過核報復,也就是可靠的二次核反擊實現“摧毀敵人”的目標,進而打消潛在對手和敵人對我發動核打擊的冒險衝動。簡而言之,它需要對敵我雙方的進攻-生存,核反擊-攔截能力的精確計算,兼顧維護自身安全之所需與成本投入的平衡。實踐層面,中國控制核武庫規模,保有核彈頭數量維持在三位數,同時注重核彈頭、載具(導彈)的質量提升,以及核潛力(必要條件下開足馬力生產製造)的維持,實現平戰狀態的快速轉換。

  用筆者敬重的戰略專家楊承軍的觀點表達就是,我國的核戰略是“精幹有效”,所謂精幹,是指核武器數量、部隊規模精幹;有效則指的是在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前提下,能扛得住敵人的第一波核打擊,還能有效進行反擊。假如美國對中國發起核打擊,雖然中國核武器數量比美國少,但已有的核武器能夠在反擊中把美國“打亡國”。中國核武器質量絲毫不遜色於美俄,在個別方面還有超越,如果有國家膽敢對中國動使用核武器的念頭,我們有充分的自信讓它受到滅頂之災的核報復,基本上能把這個國家掃平。

  此外,我國歷來高度重視核力量的建設與發展,縝密組織了對我核力量在數量及規模上的研究、論證和計算。綜合考慮了中國核武器的發展數量、生存能力、發射成功概率、突防能力、成爆概率、服役有效期、運載工具、基本火力單位數量規模、生產能力及發展潛力等多種因素。

  基於此,圍繞“中國是否有必要將核彈頭數量增加到1000枚”的爭論,基本邏輯就變成了“如果300枚核彈頭能掃平美國,是否還要搞1000枚?我們能毀滅敵人一次,還要不要再多毀滅幾次?”

  胡總編在《特朗普敬重超級核大國俄羅斯的啟示》《加強戰略核力量,中國不可患得患失》《美國加強核優勢,中國不可等閒視之》等社論中提及,“特朗普突然轉變美國對俄強硬政策,這首先是因為俄羅斯是個核大國。美國對華傲慢甚於對俄傲慢,根本原因是中國核威懾遠遠弱於俄羅斯。“華盛頓希望自己的核力量轉化為日常競爭優勢,兌現為外交和經濟紅利”。“中國核武器必須夠用到美國對華展現強硬軍事姿態時有嚴重顧忌,夠用到美國一旦對華搞軍事挑釁,解放軍會毫不猶豫進行反制。美國及其盟友還要相信,如果哪個亞太軍事基地被用來支持對中國的進攻,那麼這些基地就會遭到毀滅性報復。”

  這些觀點總結起來有三條,分別是:核力量=尊重,核力量=日常競爭優勢,核力量=嚇阻任何軍事恫嚇和挑釁。真的是這樣嗎?

  對付美國航母/兩棲艦,戰略轟炸機的挑釁,我們做到對等還擊就能起到很好效果。

  作為當今世界兩個主要核大國,美國和蘇聯在冷戰時期保有大量核武器,在冷戰高潮時期雙方各自擁有上萬枚核彈頭,這些核武器不僅足夠毀滅對方無次數,也足以讓人類文明歸零。上世紀 60 年代蘇聯核力量基本追平美國,代表事件就是 1962 年的古巴導彈危機,此次事件雖然以蘇聯撤出在古巴中程導彈為結局,但展現了蘇聯在核領域與美國平起平坐的實力,為了安撫蘇聯,美國相應撤出在土耳其的部分軍事部署。當美蘇擁有讓對方確信的確保相互摧毀能力之後,核武器就不再是一種單純的軍事裝備而變成了大國地位象徵和政治博弈的工具,它的軍事屬性讓位於政治屬性。於是,美蘇開啟了削減戰略武器談判,以及對導彈防禦系統的約束。

  在取得美國承認的平等地位後,蘇聯逐步調整核武器使用政策,曾在上世紀 60 年代提出“不使用核武器”的承諾,這使蘇聯在與不結盟運動國家就《核不擴散條約》的談判中處於道德制高點,雖然美國不相信蘇聯的承諾,但也被迫在政治上調整姿態,將原有的“大規模報復”戰略調整為“靈活反應”戰略。1982 年,勃列日涅夫正式宣布蘇聯“將在軍事衝突中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到了 80 年代末特別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後,蘇聯領導人相信使用核武器將導致災難性後果。

  冷戰結束後,俄羅斯根據當時自身軍事實力和國際環境調整核學說,於 1993 年放棄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諾,部分原因是俄羅斯常規力量薄弱,以及俄羅斯面臨嚴峻的北約東擴的安全挑戰。上世紀 90 年代到 2010 前,俄羅斯軍事學說都明確提及核武器的可能使用條件,這些觸發條件包括俄聯邦生存受到威脅,俄羅斯及其盟國遭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攻擊或者常規武器的大規模侵略等。2009 年俄羅斯官員甚至暗示說,俄方可以在全面、區域或者局部的常規戰爭中,對侵略者發動先發制人核打擊。不過,2010 年之後幾個版本的軍事學說並未提及首先使用核武器,僅保留了俄聯邦及其盟友的主權安全以及核心利益受到重大威脅時的使用,偶爾還把阻止北約東擴納入到觸發條件里。

  在 2018 年 3 月的演講中,普京肯定了核武器的廣泛作用,他說“俄羅斯軍事學說保留俄羅斯使用核武器的權利,這些權利僅用於應對其他國家針對俄聯邦及其盟國的核攻擊或其他大規模常規武器打擊。任何短程、中程和其他射程的核武器攻擊都將立即招致俄羅斯的核報復。”但他對核武器的作用保持着較為克制的觀點,他曾經表示,動用核武器是最後一件事,我不歡迎(動輒使用核武器)的有害言論。他還駁斥了俄羅斯主動使用核武器的說法,“核威懾是確保全球和平與安全的因素,不應將其視為任何潛在侵略的工具,俄羅斯的核學說沒有預防性打擊的規定,我們的理念是報復性反擊,我們不能成為災難的發起者。”

  對比蘇聯與俄羅斯的核學說,不難發現即使是核大國也不願輕易動用核武器,而將其作為戰爭狀態下的最後保底手段以及和平時期的政治籌碼。且不提俄羅斯優先發展核武器的無奈,畢竟軍費和國力有限的情況下,俄方不具備在常規武器方面與美國全面競爭的能力,只能通過發展核威脅能力確保自身安全與核心利益,單看前蘇聯的核學說變化,我們可以看出超級大國之所以願意放棄使用核武器,正是因為綜合實力足夠強大,僅動用常規軍力也能在歐洲戰場上對北約不落下風。綜合實力的強大賦予其自信,進而做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諾。故而,天天把動用核武器掛在嘴上的,通常不是“瘋子”就是“懦夫”,它背後反映的不是自信,而是“一勞永逸式的懶政”。

  其次,鼓吹大規模擴充核武庫將大國之間複雜的戰略競爭簡單化,設想通過少數“殺手鐧”來解決所有問題。殺手鐧思維通常是敵強我弱態勢下的被迫之舉,例如東風21D等反介入手段雖然確保我國在近海地區的行動安全,但仍是一種非對稱作戰的成果,歸根結底是防禦性策略,畢竟家門口的安全只是一種止戰懾戰的手段,只有足夠強大的遠洋作戰力量才能讓對手真正讓敬重的力量。同樣道理,中國目前已經擁有“在戰時核平對方一次”的能力,即使再把敵人蕩平幾次,也不會取得實質性進展,相反,在本國安全擁有戰略基石的前提下,補齊我們在常規裝備上的短板,才能獲得真正強大的綜合實力。況且,常規軍力應用在維護國家安全與自身利益方面,靈活性更大手段也更豐富。

  寄希望於1000枚核彈就能獲得日常競爭優勢,這等不是在變相承認其他手段失效無法與對手較量嗎?這顯然不符合當下中國海陸空各領域齊頭並進,百花齊放的現實。

  俄羅斯在核武器上的投入占到每年軍費開支的 13%以上

  第三,核力量不太能起到嚇阻任何軍事挑釁的作用。參考美蘇冷戰時期以及今天的美俄博弈,核武器保證了雙方不爆發熱戰,但避免不了兩國在各個領域激烈較量,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美國在冷戰時期以及冷戰後不斷侵蝕俄羅斯“傳統勢力範圍”,壓減其生存空間,如今不僅通過北約東擴將常規地面力量推到了俄羅斯家門口,而且軍艦、偵察機高頻率抵近偵察,克里米亞半島之外30公里空域幾乎成了美國偵察機的常態化飛行地帶,核武器嚇倒敵人了嗎?來自西方的孤立制裁少了嗎?為了反擊美軍艦機的挑釁,俄羅斯做的是以牙還牙對等還擊,將本國轟炸機和軍艦派到對方家門口,而不是揮舞核大棒“打嘴炮”。

  此外,中國至今仍然堅定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和不對無核國家使用核武器的承諾,在亞太地區的“刺頭”國家裡,日本、澳大利亞、越南都沒有核武器,那麼它們收斂了嗎?如果寄希望於擴大核武庫進而改變上述國家的行為方式,那麼前提是中國需放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諾,這意味着中國防禦性國防政策和核政策的根本改變。

  也就是說,胡總編所提到的核武器=日常競爭優勢+阻止軍事挑釁完全不成立,只有贏得尊重有一定道理。

  說完似是而非的收益,再說成本。大幅擴充核武庫需要長期的巨額投入,這種投入應當基於切實可信的預期回報。中國曾經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研製核武器,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與核訛詐,是富有遠見卓識的壯舉。在中國擁有核武器後,採取了克制、務實的核政策,如今中國還遠沒有闊到“為了一個似是而非的理由,隨意揮霍國防開支”的地步。從戰略上說,一旦大幅擴充核武庫勢必改變核軍控領域美俄“互掐”的局面,可能引發俄羅斯的戰略猜疑,會思考中國在對美核反擊之外的核武器是用來對付誰的?其次,它將損害中國數十年營造的國際形象,大幅增加核彈頭數量從本質上與我們批判的美國有何區別呢?莫非屠龍的勇士也變成了惡龍?最後,核領域的過多投入勢必會壓減常規裝備的投入,除了核彈頭之外,核材料生產製造、儲存,發射平台、載具的技術革新和體系建設都需要長期持續資金投入,目前俄羅斯在核武器的軍費開支占據每年國防開支的 13%-15%,其後果是俄海空軍第三代裝備現代化更新始終步履蹣跚。

  核武器不是萬能靈藥,如果是,今天的俄羅斯不應當處於戰略守勢地位,也無需主動釋放善意,願意延長“新削減戰略核武器”條約。核武器在軍事上起到懾止戰爭的作用,這個作用中國現有核武庫和核政策已經能實現。如果為了應對潛在的風險例如美國推行核武器現代化的威脅,中國當然有必要適當擴充核武規模。但不經論證,張口就要擴充幾倍這種事情,除了授人以柄,徒增敵意,不會取得任何預期效果。

  中國需不需要擴大核武庫是政治議題,需要增加多少卻是個技術問題。1973 年,彼時這個正面臨來自北方超級大國嚴重核威脅的情況下,毛主席在會見澳大利亞政治家惠特拉姆時斷言,“核武器這種東西沒啥用,真正打仗還是常規武器。”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9: 誰該為南京大屠殺負責?
2019: ▲某些國人對六四’反應&認識呈現
2018: 從朱鎔基兒子年薪一億多看國內貪官衙內
2018: 紐約時報:科米:特朗普是連環騙子,把
2017: 雜評: 朝鮮人搞個核彈惹着誰了?
2017: 蔡英文上台1年把兩岸關係歸零 遭諷“通
2016: 毛澤東的文革是思想革命,靈魂革命!
2016: 520前夕 國產“野牛”登陸艦演練搶灘登
2015: 法國拒賣給俄國的航空母艦可能專賣給中
2015: “中國間諜竊取美大壩信息案”收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