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準確認識西方內部的複雜局面
送交者: 三把刀 2022年05月30日19:38:35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近日,俄羅斯總統府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表示,一些西方國家正對俄羅斯進行一場“混合戰爭”,但對俄羅斯來說,只有美英才是“敵對國家”。聯想到近日德法意等歐洲國家在能源禁運問題上對俄“暗送秋波”,歐洲拱火美國打造印太版的“北約”實施對華遏制,以及俄印、俄越關係的持續升溫等現象,大有局面紛亂之感。理解這些複雜關係,是準確判斷國際變局走勢和中國戰略處境的前提,對此需要豐富當下國際地緣政治關係的構想。

第一,準確認識西方內部的複雜地緣政治格局。佩斯科夫提出英美二國徹底變成俄羅斯的“敵對國家”,潛台詞為德法不是俄羅斯的“敵對國家”,在俄羅斯那裡根本不存在所謂西方這個“敵對國家聯盟”的群體概念。如果說俄羅斯的戰略核武器進入戰備狀態,目標也只是針對英國美國。這表明俄羅斯對於法德被迫加入制裁,表示了某種忍讓與理解。

而在歐洲內部,德法唱了一出絕妙“雙簧”,利用了歐盟內部頗為巧妙的各種民主決策機制,一次次杯葛了英美試圖將戰火引向歐洲本土的意圖,遏制了東歐部分國家的幻想和野心,意大利等南歐國家更是在處理俄羅斯問題上保持了高度的獨立與靈活。在某種意義上,俄羅斯同德法擁有比較一致的地緣政治利益,一系列現實恰恰反映了德法俄的交流深度與外交默契。

第二,歐洲正在上演“指東打西”的戰略圖謀。當美國提出要升級“印太戰略”,並加強對中國的戰略圍堵和對南亞的控制,德法反覆向美國表示決心和忠心,稱一定緊跟美國打造“亞洲版北約”,去亞洲維護所謂西方秩序及世界和平。可以設想一下,如果這一“禍水東引”的戰略構想逐漸演化成為現實,德法會不會留在歐洲,藉機實現一個自主的歐洲。就像蘇東劇變前夕,德國的政治家抓住歷史賦予的瞬間機遇,實現兩德統一,從撒切爾以來的英國政治家對此無不如鯁在喉。

從長歷史視角看,對於德法而言,它們所主導的包括俄羅斯在內的歐洲大陸文明的團結和自主,是否遠高於美英主導的現行“西方”秩序?在某種意義上,俄烏衝突可以被視為俄羅斯在代表德法驅逐美國在歐洲的影響力。

近期羅馬天主教教皇和英國聖公會主教先後針對俄烏衝突作出演講,不約而同把矛頭指向美國,是否意味着美英主導的現行秩序或許只是一個極為短暫的歷史片段。儘管美英善於運用歷史敘述和外交話語塑造“西方”,甚至不惜以二戰後的道德原罪綁架歐洲,試圖牽着歐洲盟友的鼻子走,但是俄烏衝突開啟後,各種貌合神離的分散決策與複雜詭異關係的重組,使美英所要的“團結”碎了一地。

第三,美國或因缺乏深遠戰略構思致中美關係走向不確定性。對當今德法主導的歐洲來說,最擔憂的潛在戰略對手並非俄羅斯。在此意義上,當下地緣政治中的最大風險或許並不是俄烏衝突,而是美中對抗的意外和不確定性。

如果美國意識不到俄羅斯同德法之間的曖昧關係,不能意識到中美衝突升級對歐洲、俄羅斯和中美共同戰略利益的深遠影響,考慮到美國國內暫時無法擺脫對華競爭遏制戰略的混亂特徵,不排除美國的外交決策可能走向極端化。近日俄羅斯針對“敵對國家”發出強烈信號後,英國、日本對俄羅斯的攻擊開始降低音量,中國亦捕捉到其中蘊含的玄機,美國政客卻表現出一頭霧水。當前情勢下,美國需要深遠地構思,如果俄烏衝突之後歐洲的獨立和崛起是不可阻擋的,那麼美國在對付中國的時候,是否不應用力過猛。

第四,中國需保持好戰略穩健與靈活博弈能力。縱觀當前國際形勢,中國存在面臨着雙重的重大戰略風險,既要考慮中美關係的走向,亦要考慮俄烏衝突對中國地緣戰略環境的影響。

至於歐洲,如果俄烏衝突繼續下去,再疊加中美衝突的升級,那麼歐洲將為其自主尋求機會,德國和日本也會為改變自己的特殊國家地位尋求機會。當前情勢下,日本甚至也在決意要“賭一把”,在亞洲大搞“小圈子”,挑動陣營對立謀求擴軍修憲,實現“自我鬆綁”。屆時,俄羅斯的勢力也將大概率重新回到亞洲,俄印關係和俄越關係的鞏固更像是俄在東亞和南亞地區施加其作為歐亞強國影響力的歷史再現。這些走勢不管在多大程度上成為現實,將不僅深度改變中國的戰略處境,對美國來說也必將付出實實在在的政治代價。

綜上,中國需要保持好自身的戰略定力,同時要對局勢發展保持好靈活自主的戰略博弈能力,要對俄與歐洲各國以及印、越的關係變化有更加清晰準確的把握。對於中美來說,兩國都要留意上述政治背景並將之作為可能變成現實的戰略假想,不要留下歷史遺憾。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1: 為什麼台灣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比大陸多,
2021: 禪:躺平即奮鬥
2020: 世界200多年來億萬種創新產品沒有一件
2020: SARS與腦控武器功能之人造影像 ——人
2019: 汪濤很逗:美國通訊產業都沒了,你跟他
2019: 盟友紛紛倒戈,白宮突然轉變態度
2018: 新華社言猶在耳 - “劉鶴:中美達成共
2018: 劉鶴跟美國簽訂的一紙聲明掩蓋了多少不
2017: 俄“風暴”級十萬噸核航母:滑躍起飛怪
2017: 渦扇15還難擔殲20動力大任:現階段用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