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冷眼看殲10—江湖上最後一型截擊機zt
送交者: 鐵血 2007年02月05日16:24:47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殲10解密已有近一個月,關於它的各項性能和整體技術水平,在超大已經有了不少高水平的分析。但是我認為,所有對殲10的分析和評判,如果脫離其產生的時代背景、戰術需求和在整個空軍作戰體系中的定位,都難免會有一些偏頗之處。

譬如,有人取笑殲10是“米格21終極版”,並以殲10在空重、載油係數、格鬥中穩定盤旋能力、爬升率等某些方面性能與F-16尚且存在的差距來作為它尚未達到30年前美國人設計水平的佐證;而殲10相對出色的高空高速性能和瞬時機動性能卻被認為是“落後的戰術思想”下的產物。這樣的看法儘管建立在正確的數據論據基礎上,但是卻未必導出客觀的結論。原因很簡單,僅僅因為它們尺寸接近,就把兩種設計初衷和指導思想完全不同的飛機拿到一起做比較,本身就不可能得出合理的結論——干的活兒不一樣,又怎麼能判斷誰幹得更好呢?牛耕地和馬拉車的功效之間怎麼建立一種合理的量化比較?

最近得到機會與某空版大佬私下交流,套料的結果是10號最近在空版爭吵得沸沸揚揚的某些數據的確是不太出色,比聲稱的還不出色——當然,也有些數據比聲稱的還出色——但是這並不能成為我們貶低或者抬高殲10的理由,不論是作戰效能方面還是航空工業的發展方面。站在航空愛好者的層面上,拿殲10與F16“PK”一下無可厚非,但是以這種虛擬PK的結果作為評判兩種飛機成功與否的標準顯然並不適宜(並不是說PK殲10就一定會落下風),而如果進而以這種PK結果為依據來評判這18年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成就,那就更不客觀了。殲10也好,F16也好,都是兩國空軍體系中的一個齒輪,而且是兩部工作方式完全不同的機器中兩個不同位置上的齒輪,把這樣的兩個齒輪從體系中拆出來比較優劣,意義真的不大。

611的工程師們在設計殲10的時候並不會單純地以搞一個“壓倒F16”的戰鬥機為出發點,這是航空愛好者的思維方式,不是軍工人員的。國家軍事工業的任務是儘可能為軍隊提供“滿足作戰需要”的飛機,而不是PK台上的王者。脫離實戰需要評價作戰思想和武器的先進與否是荒謬的——如果現在美國未來20年需要對付的是中國那麼大的阿富汗和俄羅斯那麼大的伊拉克,以及數以百萬計的塔利班武裝,那麼先進得掉渣的F35的採購計劃會全部取消,取而代之的是訂購數千架加強版A10C和AC130,並立即將相關後續研發任務提上日程。前衛新鮮的網絡中心戰概念也暫且靠邊站,山地戰與反游擊戰術將成為最緊迫的研究課題。一句話,評價武器和設計思想的唯一標準就是能夠更好地滿足實際作戰需要,而不是架空的“先進”與否。

現在來看殲10的產生背景,殲10於1988年上馬,98年首飛,03年底試裝備部隊,從時間上看,它的整體設計思路應該仍然源於我國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對空中威脅的判斷和當時空軍的指導作戰思想,也就是說,它總體上是一架以滿足國土防空需要為首要任務的飛機——說得更直接一點,按照嚴格分類,殲10實際上仍然是一架截擊機,江湖最後一種截擊機。當然,一方面作為90年代技術的產物,它還是融合了一些更先進的設計思想和技術,另外一方面,由於中國國力所限,沒有那個能力設計專門飛機為它分擔其他作戰任務,這才使殲10在強調截擊能力的同時,也具備了相對米格31之類來說更全面的的作戰能力。但是我認為不管怎樣,殲10骨子裡的截擊機本色是抹不掉的。從現在掌握的技術數據來看,對出色的高空高速性能和瞬時機動性能的追求,並不惜為此犧牲掉了另外一些對多用途戰鬥機來說相當重要的性能,顯示出殲10設計時強調截擊能力的初衷。

從殲10的生產型黃皮機的狀態來看,複合材料的用量不大,再加上比F16略大的尺寸和翼面積,更複雜的多波系進氣道,9噸空重的數字應該說還是比較符合實際的,雖然這個數字會讓大家很不開心。但是我們沒有必要在這個數字上揪住不放,而要看看到底為什麼付出這樣的重量代價,付出的重量代價又是否換來了某方面性能的提升。據絕對可靠的信息來源,殲10目前能飛出的最大低空錶速遠不止公開的1450公里/小時(這也證明了**公開的數字往往還是打了折扣的),達到了相當驚人的數字,但為了達到這個水平付出的代價就是這個9噸左右的空重。F15一類的大型戰機有更大的設計余度來讓它兼顧各種性能,而單發輕型戰機就只能強調某一方面性能,儘量減小其他性能的損失。殲10強調了某一方面的性能,就必定要犧牲另外一方面的性能,不考慮這一點而苛求殲10在各個方面都達到高水平,高空高速和F15比,低空格鬥和F16比,這對殲10這種級別的飛機並不公平。 實際上,如果611所在設計殲10時接到空軍的要求就是“弄個比F16好的出來”,那麼放棄2.0馬赫以上的高速性能,棄用複雜沉重的多波系進氣道、降低在機體強度上的要求、使用更多強度較低但質量更輕的材料、用面積較小的垂尾等等,完全可以大幅度減輕重量,並同時增加載油係數。某大佬在交流時也認為我們如果真要把殲10搞成終極版的空優型F16,應用上面提到的各種減重手段,完全有能力把殲10的重量現在就減輕一噸左右,進而在飛行性能上全面壓倒F16,但是這樣的飛機,並不是我們所需要的。

比照同時期上馬的各國先進戰鬥機,殲10仍然以高速截擊性能作為首要的設計指標似乎讓人感覺“太過時了”,然而聯繫中國面對的實際威脅——北邊和東南,全世界最強大的兩支空中力量——以及中國空軍相對孱弱的能力,照搬美國的“控制——打擊”式進攻思想下的裝備思路實在是不明智,中國沒有那個基礎,沒有那個能力,短期內也沒有那個需求。中國空軍從建軍之初直到現在,所有的主戰飛機首先要儘量滿足 “反控制——反打擊”的要求,只能指望最大限度地減弱來自空中的敵方打擊力度。防禦性的作戰態勢要求中國空軍的主戰飛機必須首先滿足對呼嘯而來的敵攻擊機群的攔截要求,面對圖22M3之類高速突防的目標必須具備起飛後拍馬趕到當頭截殺的能力。從殲7、殲8系列到殲9、殲10,我們可以看到空軍對高速截擊能力的強調是一脈相承的,這也顯示了國土防空思想在空軍裝備體系上的深遠影響。對當前的中國空軍來說,國土防空是必須承擔的任務任務,而台海戰爭或者航母的需求都是尚不確定的事,因此衝到台海上空爭奪制空權,或者作為艦載機進行空中防禦巡邏,對於殲10來說最多只是兼顧的性能,不可能作為主要的設計目標,如果在兼顧的性能上都能超越F16/F18這樣的經典機型,那只能說611實在太牛X了。

對於殲10這樣一種截擊機,我們應該給予公正的評價。首先它滿足了中國空軍的需求,有能力完成當初準備賦予它的使命,除了F22這樣的怪物外,它能有效地截擊目前中國周邊任何可能的空中來襲者,是一型戰鬥力和成本之間相當平衡的單發截擊機,從這個角度來說,殲10無疑是成功的,611的工程師也是稱職的。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說,儘管它也盡了一切努力取得均衡的性能,它9噸的空重、2900千克機內油量、推比僅6.97的發動機等等決定了它某些飛行性能的確有所不足,也並不是中國空軍未來攻防兼備戰略的最佳承載者,甚至某種意義上,並不十分適宜在台海上空與F16C/F18E爭奪制空權。因此對殲10在未來的大陸以外空域的制空能力,目前還沒有理由盲目樂觀。至於殲10一次次以壓倒性優勢在演習中擊敗蘇27/30,我認為必須理性看待這個結果。首先,殲10在航電和武器上對老式的27家族占有絕對優勢,僅憑藉能打主動彈的優勢就足以打殲11A個懸殊的比分;其次演習的背景設定並不清楚,到底是殲10對扮演入侵者的殲11進行攔截,還是兩者進行空中格鬥,這也是影響結果的重要因素。總之,目前並沒有證據表明殲10的格鬥機動性高於殲11或者F16,也不說明殲10制空作戰中的效能達到了F15C這個檔次,至於說和兩風相比,實在是有點太高看殲10了。

殲10與F16都必須放在各自的系統中才能實現其價值。F16在技術上的確是一架經典的單發飛機,但是它的經典也要建立在美國空軍整體體系基礎上,如果美國空軍體系中沒有F15這樣的飛機,那麼F16能有效攔截對付阿拉斯加方向高速進擊的逆火和海盜旗麼?如果不能,那麼它連合格都談不上,又談何經典?空有出色的格鬥能力又怎樣?殲10也是一樣,到底能否在格鬥PK中壓倒F16C並不重要,即使不能,只要它完成了設計時的設定任務,它就是中國空軍體系中有效的一個環節,是一架好飛機。

承認殲10的成功不需要建立在將其神化的基礎上,一架輕型單發截擊機能夠在完成其主要使命之餘還有相當不錯的制空能力,大家已經應該滿意了(比照下米格31),既不應該奢望它在不擅長的領域壓倒F16,也不用為此而失望。對於中國的航空工業而言,殲10的確是一個里程碑,但這個裡程碑並不意味着我們從此達到了多麼高的水平,而是意味着我們終於有了一個追趕真正先進水平的基礎和開端,用某總師的話說,就是終於從“望塵莫及”到了可以“望其項背”的地步而已。航空工業是以整個國家的工業水平為基礎的,在國家整體工業水平還有待提高的時候,就期待611的工程師能拿出一型可與兩風媲美的飛機,這個態度並不理性。工業基礎水平的影響表現在方方面面,例如說到戰鬥機上的複合材料應用時,某大佬說,目前最好的航空復材是日本貨,英國意大利次之,人家一是只賣你一點,二是就算人家願意大量賣,這樣不可靠的來源,你敢大量往飛機上用麼?再說發動機,如果給殲10用上F100-PW-229A這種水準的發動機,殲10還會把F16放在眼裡?自己工業水平不夠,目前就只能老老實實吃癟。我們應該做的努力發展,以後不吃癟,而不是現在吃了癟不認帳。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6: 美國對中國的“新”遏制戰略更具體化
2006: 中美全球搏弈,棋到中局
2005: 台灣政府是非法的嗎?
2005: 士兵眼中的朝鮮戰爭
2004: 中美會為石油爆發衝突嗎?
2004: 20年後的“鼎足三分”
2003: 進駐中東――美伊之戰的戰略背景分析和
2003: 國慶游北朝鮮2
2002: 中國海軍力量作戰配屬詳細數量 (轉載)
2002: 台軍港易遭致命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