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为了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千余美国军人战死在中国云南
送交者: 三把刀 2009年09月21日22:24:42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很多美国人到过中国,但不一定到过云南。就是对中国有兴趣的今天的美国人,也不一定对云南的昆明知道多少。

可是,我却认识很多曾经到过昆明,对昆明怀有特殊感情的美国人,他们均已年过八旬。60多年前,昆明曾是他们远离家乡时的“家”,在那里度过了他们认为是自己生命中最值得骄傲和值得珍惜的时光。他们中有神勇的飞虎队员,有飞越驼峰数百次的机组人员,有滇西战役中的野战医院救护人员,有在印度兰姆迦训练营手把手教授中国军人如何使用汤姆式步枪的步兵教官,有在缅甸为修筑利多公路伐木的森林工兵、还有将输油管道从印度铺设到昆明的工程兵……,这些白发苍苍的老人就是当年二战中前往中国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法西斯的美国军人,今天的飞虎队老兵、驼峰老兵、中缅印老兵……,他们仍然记得“顶好”、“好不好”、“顶刮刮”等等中国话,还会同时伸出大拇指比划着。

60多年前,一场世界大战将憨厚朴实的云南人和高鼻子蓝眼睛的美国大兵彼时彼地地安排在一起。当他们面对面互相看着时,也许彼此想努力了解对方,可他们之间太多的差异使人感到宛若咫尺天涯。60多年后,我想认识那些当年远涉重洋去往地球另一端的我的家乡参战的美国军人。

十多年前,美国国家广播公司著名主播汤姆·布洛卡写了一本名叫“最伟大的一代”(The Greatest Generation),讲述了1984年他到法国西北著名小镇诺曼底拍摄纪念盟军登陆40周年的记录片期间,与重访故地的美国老兵行走在当年登陆的海滩,听他们讲述自己的经历时,如何被深深地打动,对这些人当年所做的事情充满了感激。10年后,他再次来到诺曼底。这一次,他理解了这一代美国人对历史意味着什么,他认为他们是任何社会能够造就的最伟大的一代。在这本书里,布洛卡讲述了许多人的经历和故事,既有普通人,也有名人,包括美国前总统布什。然而,这本十分畅销和颇受好评的书里,竟然没有提及“中缅印战区”,讲的只是那些参加了欧洲战区和太平洋战区战事的人的故事,没有任何关于到过中缅印战区军人的内容。

其实,那许许多多的曾经前往中缅印战区的美国军人,也同样地响应了时代的召唤,在另一个战场上英勇地参与着世界人民共同的抗击法西斯的战斗,他们同样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困难,浴血奋战,直至胜利。战后回到家园的中缅印军人们,短暂地欢庆了胜利,便成家立业,建设国家。他们和去往欧洲战区、太平洋战区的其他军人一道,共同创造了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科学、文学、艺术、工业、经济上的强盛。今天,他们已是80开外的老人,荣辱不惊。

史料记载了抗战时发生在云南很多事件的原因、时间、地点、统计数字,可是它们却无从告诉那战争亲历者的经历和感受。就拿人们熟知的 “驼峰”运输来说,几十万吨的战争物资经过这条世界上最艰难的空中运输线路运到中国,有6百多架飞机坠毁,1千余名机组成员未能生还。然而,用生命创造了这些惊人数字的美国军人,于我们却很陌生。而我到后来才知道,除了飞虎队和驼峰,在与滇缅公路联结成举世闻名的史迪威公路的利多公路上有闻名的“一英里一个墓碑”,埋的是把生命贡献给修筑这条路的美国工程兵,其中大部分是黑人,而这条路长度为1070英里,也就是说有1千多名美国工程兵把生命抛洒在这里。还有,在中国牺牲的美军最高军衔的军官威廉姆·麦姆瑞少校,是在1944年的滇西怒江战役中的最前沿被敌人的炮火不幸击中。在这场战役中,为了给在海拔4千米高山鏖战的中国军队空投弹药和食品,好几个不到20岁的美国小伙子由于飞机的突然和剧烈摇晃而被甩出,旺盛的年轻生命骤然消逝在离家乡万里之遥的大山里。

抗战中很长时间里,凶残的敌人把平民目标当作训练靶子来轰炸昆明。老实的昆明人曾天真地举着报纸、接着戴上草帽,后来钻到桌子下面躲避日本飞机的轰炸。我明白了在1941年12月10日,当美国志愿队第一次在昆明上空与日本人的激战中大获全胜,致使敌人在志愿队在昆明期间没敢再来过,对昆明人意味着什么。

美国老兵们对我说,当年他们看到饱受战争痛苦的中国人十分勤劳,也非常友好,遇到美国军人时常常露出微笑。可我知道,我的同胞其实并不常常微笑,尤其在日子不好过的时候。没有一个美国老兵对我讲过中国的乞丐,哪怕在他们的回忆文章里亦鲜见提及,这与他们对在印度的所见所闻完全不同,我听过读过不少人讲如何刚到孟买时就被当地人围住索要钱物的。我想,那时昆明的街上肯定有要饭的,但他们没有向美国人伸手,云南人虽然又穷又土,但他们有尊严。

几乎每一位美国老兵都向我描述成百上千的中国人如何用他们的肩膀拉动修机场用的石碾子,有的还亲眼见到妇女们背上背着小孩,为修复被炸毁的跑道而敲石块。当然,于1941年底到昆明的美国志愿队员们,最初也曾被我的昆明老乡们走到哪里跟到哪里,美国人只要一回头,跟着的昆明人就停下来或是跑开;美国人进了商店就更热闹了,马上就挤满了人。这也难怪昆明人,世世代代的小农生活,一下子见到这些长相迥异于自己的人类,无法不好奇。可没多久,他们就见怪不怪了。当1944年到昆明的美国军医米勒特端着照像机到处拍照时,昆明人已对此不再惊讶。

今天,连好莱坞几年前出的电影还没得着看呢,国内媒体就时时报道它每周的最新排名了,中国无数的体育迷对美国职业篮球明星亦是了如指掌。但是,我们对那些当年曾经来华援助中国人民抗战的美国军人几乎是一无所知。他们的人数越来越少,许多激动人心的故事还没有机会讲出来,就离开了人世。

    2002年10月,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阿灵顿国家公墓,中国人和美国人一起聚在这里,缅怀当年援华牺牲的美国军人。美方发言者是当年美国志愿队的飞行员查理·莫特先生,他讲述了当时志愿队最初的战斗和队里第一位阵亡人员阿姆斯特朗的牺牲和安葬,最后他说,死者当时一瞬间就离开了人世,而留给家人的却是无尽的悲伤。这番十分伤感的话语,可惜因中方翻译没有听懂许多飞行战斗的术语,未能抓住其真正含义,只是不知所云地翻译了一通,美国志愿队是最早到中国参战的队伍,恐怕也是二战中美国军人最早投入战事的队伍之一,对于这些20岁出头的青年人来说,此时他们对战争的残酷还一无所知,更没有想到会对他们的影响是什么。第一次的人员牺牲,对他们心理冲击相当巨大,以至今天仍不能忘怀。而这人类共通的感受,却失落在语言的障碍之中,令人惋惜,也因为语言的限制,使得我们对这段历史知之甚少,交流就更谈不上了,我开始感到自己有一份责任。

这里是我所认识的一些美国二战援华老兵用口头和文字的方式,向我讲述的他们为中国而战的部分经历和故事,以及它们后面的部分史实。

这里是我所认识的一些美国二战援华老兵用口头和文字的方式,向我讲述的他们为中国而战的部分经历和故事,以及它们后面的部分史实。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8: 封历历不打针不吃药肺癌撕心裂肺的呼喊
2008: 李敖: 强大的祖国与无耻的社会“精英”
2006: 北约战术顾问:看解放军训练就是一场噩
2006: 陈水扁下台势在必行
2005: 印度誓用登月赶超中国 美国有意助印度
2005: 百余艘中国渔船被扣印尼!我天下第一牛
2004: 一个小国能攻打一个大国三次,为什么?
2004: 对台军事工作的政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