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中國為什麼沒有侵略性[原創]
送交者: haodong 2004年07月16日18:55:00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大概絕大多數人都不否認,中國雖然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但卻是最愛好和平的國家。這個特點從來就被中國人自詡為是一大優點,並成為教育他們下一代的必然內容,使之成為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遺傳基因而代代相傳。連一枝獨秀的中華武術,都僅被稱之為是一種個人強身健體之道,而不會去提及它更高的社會意義。沒有侵略性,固然是一種民族美德,但在當今競爭激烈的世界上,必須清醒,它也同時是導致該民族被世界漠視的一種民族習性。

沒有侵略性的中國和中國人,在近代不乏飽受列強欺辱和歧視的歷史記憶,甚至在綜合國力強大如斯的今天,都無法解決似乎早就應該解決了的“台灣問題”這種家門前的小狀況,這能讓世界人類真正發自內心來尊重你們中華民族嗎?你能真正承擔起與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而應該負有的責任嗎?強調絕不侵略別人,雖然是一種與世界其它民族取得平衡生存的方式,但在與強權共處的時代,那絕不會是公平合理的方式、絕不是一種在相互尊重基礎上的平衡。必須認識到,中國以強勢的姿態進入世界,不但同樣也是可以取得平衡生存的、而且應該是必須的歷史要求。如果說哪個國家更應該主導世界發展進程的話,中國巨大的人口資源和悠久的歷史文化,使得它比之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應該有着這種主導的資格和理由。

中國雖然有着18,000公里的海岸線,但從來都被別人和自己認為是屬於內陸型國家而不是海洋國家。在中國歷史的記憶上,還從來沒有過由海洋帶來的榮耀;所帶來的只有屈辱。海岸線,對中國而言,唯一的意義似乎只是外來強權入侵的通道。這種觀念甚至直至今天仍然在我們的國人和世界列強的腦袋中殘存不去。可以說中國是面對寬廣的海洋資源無法正常使用而偏安的唯一的世界大國。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智慧的民族,開創了早於世界其它民族數百年的天文學之先河。這一成就,使得中華民族成為了世界上唯一一個不是依賴於海洋、而僅依賴於內陸河流繁衍出了經久不衰的燦爛文明的民族,因為農業這種強烈依靠氣象和天象的生產活動,沒有發達的天文學支撐是絕不可能的。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中,中國人一直延用着中間帶有方孔的錢幣,這是對老祖宗最早使用的觀天象所用的器具--璇璣的一種紀念。它代表了中國人對天文學和以農為本思想的獨衷,同時也表現了華夏文明內陸型的內斂保守、忽略海權的特徵。由此,古老的天文學解決了“天時”問題,內陸的大江、大河解決了“地利”問題,因此中華民族依賴着長江、黃河聚斂了他們的財富、造就了華夏文明的“人和”。於是中國人常用近乎迷信的虔誠讚美着他們的母親河。其實,在世界大格局中而言,內陸河流應該是民族起源的父親,海洋才是孕育民族成長壯大的母親。忽視海權的中國,是不可能在世界大格局中占有應有地位的。

開放,首先意味着對海權的控制,沒有台灣的中國就沒有海權、就沒有國家的安全。關於這一點,中華民族是有着切膚之痛的體會的。縱觀世界歷史,一個國家海權的獲得,幾乎沒有不是通過戰爭手段的。甚至可以發現,一個發達的國家對外侵略性的大小,與它的海岸線的長度呈正比。海岸線的功能,絕不僅僅象中國的海岸線那樣,是所謂國防的薄弱環節、是禍水的入口,而應該是前進世界的最佳途徑。收復了台灣,中國才有了前進世界的真正出口,中華民族才有了不會淪為世界末等民族之保障。一個沒有控制台灣的中國,是永遠無法真正獲得世界的尊重的。這就是“我們一定要解放台灣”的根本原因!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潑冷水--告訴你中國人為什麼不行!
2003: 朱德之死另類內幕
2002: 亞洲,全球最危險地區
2002: 金門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