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台海何時一戰? 三個新指標
送交者: 石齊平 2004年07月29日18:49:46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北京對台政策的演變

關於台灣問題,鄧小平曾經表示,台灣問題就留到下一代再說吧,所以那個時候,基本上一個感覺就是大陸方面已經基本放棄,或者至少把武力解決台灣問題放在後面,而優先以一種和平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而且,鄧小平特別在國家發展大戰略上認為,國防建設必須要服從於國家的經濟建設,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但是1994年以後,由於台灣政局發生變動,李登輝慢慢開始背離,甚至模糊一個中國政策之後,兩岸形勢就出現了一些戲劇性的變化。

李登輝執政之後,甚至到陳水扁執政之後,中國大陸以和平優先的對台灣政策基本上都沒有改變,但是,1995年李登輝訪問美國,觸發了兩岸緊張形勢,1996年,海峽兩岸的形勢都沒有緩解,一直到96年3月,台灣領導人大選之前,美國派了兩個航空母艦群進來,北京因而也再一次體驗到美國因素在處理兩岸問題上的一個關鍵的作用,但是即使那個時候,北京對台灣政策還提出兩個寄希望,第一個就是寄希望於台灣當局,第二是寄希望於台灣人民。

但是這種寄希望隨着李登輝最後提出了“兩國論”,“兩國論”之後陳水扁又提出了“一邊一國論”,到前年又提出06年公投,08年實施“新憲”,這一連串動作,北京終於沒有辦法再寄希望於台灣當局了,換句話說,兩個寄希望當中已經少掉了一個,他最後只能寄希望於台灣人民了。

三個動武條件已經不存在

現在的問題是,原來寄兩個希望,現在只寄一個希望了,這樣大家就會關心,兩岸之間的和戰氣氛是不是因此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過去中國大陸對於台灣問題要不要用武力解決曾經提出過三個條件,一個是外國勢力介入的時候,第二個是台灣走上台獨的時候,第三個條件有一點變化,比較早的時候好象說台灣有內亂的時候。但是幾年以前有一個對台政策白皮書,對於三個條件有不同的說法,台灣當局如果是久拖不談,也成為一個用武力解決的理由。

但是,現在仔細去分析,這三個條件實際上都已經存在了,外國勢力介入,從某個角度來講,今天美國對台灣的內政也好,對於台灣的軍事上的一種合作關係也好,實際上都已經在介入了,這次“漢光演習”很多美軍顧問實際上都已經參與其中了,甚至可以說都不掩人耳目了、明目張胆,這個條件已經出現;

第二,台灣是不是走上台獨了,許多人的看法可能不會有太大的分歧,過去還是口頭上,現在都已經變成一個行動了;

第三,是不是久拖不談,兩岸之間談判有一個共同比較重要的基礎,一個誠信、一個互信,一個中國原則,現在台灣已經公然說沒有一個中國原則,應該說已經把談判的基礎都去掉了,根本不是拖不拖的問題,而是台灣當局根本就不願意在這個基礎上和大陸談。

為何沒有動武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中國大陸曾經說,如果有任何一個條件發生的時候都要用武力解決,但實際上如果我們從這個角度來講,都存在了,今天中國大陸為什麼還沒有採取武力動作,應該只有下面三個解釋,第一個就是兵學上有一個說法,兵者凶業,打仗畢竟是非同小可的大事情,不能隨便輕舉妄動;

第二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80年代中期的時候,當時鄧小平制定了一個很重要的中國國家發展戰略,是把經濟建設放在首位,一切以經濟為中心,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而且國防建設要服從國家基本經濟建設,這個思路基本上並沒有改變;

第三個很重要的是大陸還有希望可寄。雖然台灣當局慢慢已經讓北京失望了,但是台灣老百姓還被大陸寄於希望,同時還有一個寄希望,口頭上沒有講,但實際上是這樣的,最近這幾年,北京迂迴通過美國對台灣產生一種影響力,換句話說,也寄希望於美國當局,所以北京還是有兩個寄希望,一個是美國當局,一個是台灣人民。

兩個“寄望”發生變化

現在的問題就是,這樣一個形勢會不會出現變化,而值得注意的,是有變化了。

首先看美國當局,小布什執政當局上去以後,實際上就把中國大陸看成是一個潛在的敵人,今天是因為“911”,而在戰術上不得不把中國大陸當做是一個合作的夥伴來共同對付反恐問題,即便是如此,美國對台灣當局的默許“台獨”、慫恿“台獨”、增加台灣軍事實力的做法,這是公開的事實,美國在這個方向繼續怎麼走,大陸方面會怎麼評估,能不能再寄希望這一個問題?

第二個,就是台灣《商業周刊》的調查數據(該調查顯示,有34.7%的台灣人贊成和大陸打仗),這個調查顯示出來,台灣人也在出現一些變化。過去台灣民眾,在更早期的調查中,更多是主張統一,然後是主張維持現狀,現在有更多的出現這種趨勢的話,當然,這個趨勢現在還不是太明顯,還沒有超過50%,如果繼續往這個方向走,對北京來講,兩個寄希望都開始出現問題的時候,對中國大陸會構成什麼樣的挑戰,這是需要關心的一個問題。

面對這種情勢變化,北京到底應該怎麼辦?北京在長期以來,基本上是希望局勢能夠穩下來的,同時基於整個大陸的發展需要,始終把和平放在武力之前,但是這裡面都有幾個重要的基本假定,但現在問題是這些基本假定都在開始動搖了,包括台灣當局現在已經沒有辦法再寄希望了,美國當局現在對於是否真的遵守包括三個公報,從大陸方面的解釋,根本就是虛晃一招。

而台灣如果再出現所謂民調裡面所看到的趨勢的話,這對於北京來講,則是提供了很多很重要的一些訊息。

三個動武新指標

在上個星期周末的時候,中共中央高層在進行第15次集體學習時,找到了兩位軍方專家,談到一個重要主題,就是國防建設與國家經濟建設之間要怎樣能夠均衡協調發展的問題。其中的語氣當然非常含蓄,但是從目前的背景里分析,在80年代到90年代一貫是鄧小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也就是國家經濟建設基本上是優先於國防建設,國防建設要服從於經濟建設,但是現在已經傳達出一個非常清楚的信息,就是對於以前的戰略是不是要做一定程度的修正,這或許是北京正在思考的問題,也許北京已經隱隱約約感覺到已經有這這種需要了。

過去的對台灣採取武力動作的那三個條件已經沒有太大意義了,因為這些條件現實上已經不存在了,現在的關鍵是三個指標,第一個是台灣內地老百姓人民的動向,如果北京對於台灣老百姓終於在兩岸之間的統獨問題上或者戰與不戰的問題上真正徹底失望,表示沒有挽回餘地的時候,這是一個指標;

第二個指標,中國大陸的軍事現代化發展到一個什麼程度,能不能跟美國的軍力,特別是太平洋軍力一搏的地步;

第三個指標,如果中國大陸一旦決定要採取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話,當武力解決告一個段落之後,台灣後面的政局要怎麼安定、怎麼管理、怎麼發展的問題。

在這三個指標中,台灣民眾贊成說要與大陸打一仗的比例,會否因時間而人數會增加,這個因素又跟美國在對台的政策上產生一種互動的關係。

中國大陸過去或許沒有認真思考這個問題,但是在今天整個大形勢情況之下,未嘗不會去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無意義之戰:誰為禍首?
2003: 朝鮮戰爭是平局,抗美援朝戰爭卻是勝利
2002: 八百壯士”倖存者:從戰士到戰俘從未屈
2002: 驚天動地的松滬大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