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3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為印度總理辛格訪華舉行歡迎儀式。新華社圖片
|
印度總理辛格已於22日晚抵達北京,開始對中國進行為期三天的正式訪問。他曾在臨行前表示,和中國簽署邊界合作協議是此次出訪的首要議題。另有媒體報道稱,這份協議將規定,中印軍隊在邊境爭議地區巡邏時,應該事先通報且不尾隨對方,以降低發生衝突的可能性,其重點是維持邊界地區的和平與安寧。
雖然中印兩國在今年4月發生了“帳篷對峙”事件,但自上世紀90年代雙邊簽署有關邊境和平安寧及軍事建立信任的兩份協議後,兩國邊境爭議地區總體太平。有專家表示,辛格此次來訪以及簽署邊界協議就是中印關係進一步加強的體現。不過,日本《外交家》雜誌網站發表的評論文章卻認為,印度在兩國邊境問題上居於劣勢,辛格此行既難修複印方在“帳篷對峙”事件中的損失,也難通過新協議尋回印度在邊境問題上的主動。全文編譯如下:
印度總理辛格素以發言輕聲細語及輕描淡寫着稱。他在本周出訪中國前說的一句話就是實例:“印度和中國有歷史問題,有些方面值得關注。”
辛格所說的歷史問題肯定包括中印兩國間發生的三大軍事事件,即1962年的邊境戰爭、1967年的“疇拉事件(Chola Incident,指當年在錫金髮生的小衝突)”,及1987年的邊境衝突。進入2013年,兩國間又差點在阿克賽欽附近的拉達克地區爆發第四次此類事件,印媒此前報道稱,中國士兵越過“實際控制線”,在印度領土上安營紮寨。印度一直聲稱,中國境內的阿克賽欽地區是其查謨和克什米爾(Jammu and Kashmir)地區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但對中國來說,阿克賽欽一直是連接新疆和西藏的戰略要點。
上世紀90年代,中印兩國曾經簽署多項協議,為應對中印邊界問題提出以“實際控制線(LoAC)”為概念的暫行架構。兩國在1993年簽訂的邊境協議中提到,“任何一方的行動都不得超越實際控制線。”在那之後,印度方面聲稱,中國軍隊跨入實際控制線以南的非法巡邏行動多達每年數百次,但因為中國士兵每次都會後撤,中印兩國間也便沒有爆發過重大的雙邊危機。
在提到“有些方面值得關注”時,辛格也提到了今年4月中印兩軍的“帳篷對峙”事件。印度在1962年邊境戰爭中的潰敗本就一直是該國一眾戰略思想家的心頭痛,在某種意義上,4月這起事件等於是在他們的傷口上又撒了把鹽。加之印度軍隊一直把連接拉達克與“維吾爾斯坦”(Uyghuristan,即中國新疆)地區的斗拉特別奧里地地區(Daulat Beg Oldi)視為戰略要地,這樣的感覺尤甚。
也正因為如此,當印度的“印藏邊境警察部隊”發現中國士兵於4月15日晚間“越界”進入印度紮營時,印度政府將之視為對實際控制線相關協定的嚴重侵犯。
在接觸相關中國部隊時,印度方面試圖引導對方保持絕對克制,希望避免事件升級。最終,中印兩軍並未爆發武力衝突,印度方面也試圖通過外交渠道與中方協商,希望中國士兵撤出。但是,根據印度一方的說法,北京反在阿克賽欽地區增派兵力,以圖脅迫新德里。
此前,在回應《今日印度》雜誌關於“印度面對中國‘越界’事件的反應過於膽小”的質疑時,印度外長薩爾曼•庫爾希德兜起了圈子,“不能用膽小、強硬或相稱來形容印度對此事件的反應。這(“帳篷對峙”)有悖於我方利益。他們出現在我們不想他們出現的地方已經是既定事實。我們並不希望他們在那裡出現。”
不過,即便在外交手段上使出了渾身解數,庫爾希德最終還是沒能僅靠“希望”就讓中國士兵後撤。實際上,直到印度同意拆除在中印邊界實際控制線附近的碉堡/掩體之後,中國部隊才最終回撤。在整個事件中,中方始終否認印方對中方違反實際控制線相關協定的指控,並且一直否認曾經跨越兩國邊境、進入印度領土。
|
印度總理辛格將於明年結束總理任期,此次訪華預計將是他的最後一次。
|
辛格本周對中國的訪問幾乎肯定將是他總理任內的最後一次,期間,除了會見中國總理李克強及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共進晚餐之外,他還將與中方簽署一項邊境防務合作協議。對此,印度媒體已經開始造勢,認為這將是兩個同等強大的國家的領導人之間的勝利會面(triumphant meeting),它們還指出,習近平的晚宴邀請是“印度領導人的一項罕見殊榮”。
不過,即將簽署的這份協議恐怕不會成為最終解決中印邊境問題的靈丹妙藥。印度著名戰略分析家切拉尼(Brahma Chellaney)就指出,該項決議將會成為中國方面的一次重大戰略勝利,他認為,印度“處於一種被征服的地位,不僅只能唯唯諾諾地對中國施加的草案提供意見和建議,還讓自己的國家安全顧問和國防部長前腳接後腳地趕往北京進行承諾。”
辛格此次訪華恐怕也將難以修複印度在“帳篷對持”事件中蒙受的損失。即便有的話,今年四月的這場“鬧劇”也將成為印度奉行“強制外交(coercive diplomacy)”政策的一大教訓,但願下屆印度政府能夠明智地學到經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