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中國海軍藍海航圖中國海軍還應該走多遠
送交者: fangemin 2014年01月13日19:40:13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中國人不應該因航母下水、052D海試,或者海航轟炸機飛越第一島鏈等沾沾自喜

  2013年,中國海軍的遠海訓練、演習一直是國內外媒體關注的焦點,所謂“突破第一島鏈”等說法不斷被做成媒體報道的大標題。

  向前追溯到2012年,這其實是一個穩步連續的過程。而中國軍隊越來越開放、透明的態度,也引發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雖然存在不正常的惡意炒作,但這些遠海訓練、演習還是基於中國傳統的防禦性國防政策之下。現在都在講中國海軍正在走向遠海、走向深藍,但是它的基點依然還是大陸、沿海。

  遠海訓練、演習肯定會成為中國海軍的常態,而去遠海不僅是一個大船的問題,它還涉及通訊、導航等等領域,比如如何在遠海得到航空兵的掩護。

  中國海軍這些年都是在做這種很基礎的工作:造艦,然後航行、訓練、演習。中國海軍面臨的也並非短板效應,而是目前哪一塊木板剛剛高出來一些。

  應該說,到遠海去航行、訓練、演習,還只是中國海軍剛剛完成的第一步。

  海軍走出去的三個層面

  2012年至2013年,解放軍海軍的遠海訓練已經成為常態化的趨勢。

  解放軍海上作戰能力、遠海作戰能力到底能達到何種程度?

  海軍的遠海作戰能力不是單一艦種、單一機種甚至單一兵種,需要綜合、合成的作戰能力。

  海軍能走多遠,按照過去海軍通行的量化標準,就是綜合作戰半徑有多大。這個綜合作戰半徑,包括情報通訊保障範圍,包括各種兵力如航空兵、水面艦艇等能在多大範圍內執行合同作戰行動。它在海軍術語中就被稱為綜合作戰半徑。

  受到岸基航空兵的制約,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海軍的綜合作戰半徑是200海里。現在中國海軍已經有能力到更遠的海域執行合同作戰任務,也就是說綜合作戰半徑有了一個很大的提升。

  第二個問題是,中國海軍要走多遠?這要看一下中國的現實需要。

  從最近的一層來說,海軍應該能夠有效維護海上主權和相應的海上權益。就這一層來說,已經對海軍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

  中國的海洋國土向東延伸到釣魚島附近,向南一直覆蓋整個南海。廣州離南沙的曾母暗沙距離為2000公里。

  這個要求已經不低,但對海軍來說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連自己的海上島嶼主權、領海和海上經濟區的海上航行都無法保障,顯然是不達標的。

  從更深遠的意義上說,海軍要為國家安全提供一個更全面、更有效的保障。

  目前最直觀的問題是,中國的能源安全挑戰相當突出。現在中國相當大一部分能源從國外進口,而且大部分都是從海上通道進入國內。

  從南海通過馬六甲海峽、經過印度洋,然後到達中東海灣地區的漫長海上通道,也就是被稱為“海上生命線”的能源通道,完全暴露在一些國家的軍事力量的威脅面前。要保障“海上生命線”的安全,海軍的遠洋作戰能力是不是要與之相匹配?

  這不是說在哪一個階段能保障到什麼程度,而是整個“海上生命線”的任何一點有軟肋、有弱點、有空白,都會對中國的能源安全形成一個巨大的威脅。所以僅從這一點來看,對中國海軍需要走多遠這樣一個問題就有一個相當高的要求。

  如果從更大的範圍來講說,中國的經濟對海上的交通線、海外貿易的依賴程度相當高。

  那麼,海軍能不能為海外貿易提供有效的保護?如果商船被劫持了,當用外交手段無法解決的時候,海軍有沒有能力解救被劫持的商船和人質,這需要一個多遠的海上作戰能力?

  另外,中國在海外有大量的投資和建設項目。這些項目受到當地政局動盪影響的時候,需要保障海外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需要撤僑、需要保衛海外資產。這種情況下,也需要海軍的遠洋作戰能力與海外投資、海外建設、海外貿易情況相匹配。

  按照傳統來說,一國的商船走多遠,海軍就應該能夠走多遠。也就是說經濟的發展是需要在國防力量、軍隊力量保障之下。現在看,這一塊仍然是脫節的:中國的經濟早已經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各地,但國防能力特別是海軍的遠洋作戰能力與這樣的需要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新演習的新動向

  從2013年的新聞報道當中可以看到,中國海軍進行了多次大規模、長時間、高對抗強度的演習。但它們依然是基於本土和近海防禦的作戰背景下進行的。

  這些演習的參演兵力包括水面艦艇、岸導、岸基航空兵,以及導彈快艇部隊。岸防部隊和近海作戰兵力的參與,體現了這樣的演習背景---基於本土安全和近海領土、領海主權乃至海上權益受到侵犯。

  從戰略背景上來看,中國海軍演練的基本方式和美軍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僅僅用演習規模大、時間長、強度高來判斷中國是否也要在大洋爭霸,顯然與實際情況相背離。

  2013年的“機動5號”演習,從新聞報道中可以看到着眼於海戰全過程。一般的演習往往重點演練海戰的某一個關鍵階段。南海艦艇編隊舉行駐地防禦戰鬥演練,編隊在出航過程當中首先是模擬藍方艦艇與航線附近的掃雷艦、岸防導彈、導彈艇等部隊展開不同形勢的對抗。

  也就是說,參演主力編隊一出航,就在和近岸、近海的各種兵力實行對抗。所以,這次演練不僅僅是針對某一個關鍵動作、某一個海戰的關鍵環節,它實際上是着眼於海戰全過程。

  從這次演習中還可以發現,在演練中藍軍的設置是比較強的。比如新聞報道中專門強調了南海艦隊艦艇編隊在出航過程中模擬藍方艦艇。

  南海艦隊的主力裝備、特別是水面艦艇裝備在中國海軍中是比較先進的。“中華神盾”驅逐艦最早就裝備南海艦隊,而且現在裝備最多的依然是南海艦隊。

  用這樣一支艦隊的兵力模擬藍方,後者設定是比較強的。從這個角度來說,演練體現了貼近實戰的高標準、嚴要求。

  目前的新聞報道中也體現了未來中國海軍沿海作戰可能使用的一種方式。

  “機動5號”強調了三大艦隊一起參演。從具體的編組來說,應該是三大艦隊的主力艦艇在某種程度和某種意義上混編進行,形成一個整體。

  這樣的形式今後會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中國海軍的演習、演練當中。它也體現了中國未來所面臨的海上作戰環境,對中國海軍編制體制也是個要求。

  任何一個海軍的編制體制,都是從歷史沿革而來的。中國海軍三大艦隊的編制體制,和國外海軍艦隊的劃分方式有所不同。國外海軍的艦隊劃分方式基本上是基於割裂海區來進行的。

  但中國的北海、東海、南海實際上是連通的沿海海域,艦隊的區分並不是按照地理分割情況來設置的。應該說,這種編制體制是在以往中國面對大規模外部入侵、強調各個方向獨立作戰的背景下形成的。

  未來中國所面對的是來自遠洋、遠海的威脅,如果單純地依靠三大艦隊分兵把口作戰,顯然會力量分散。現在三大艦隊合練,相當於把有限的遠海作戰兵力攥成了一個拳頭。

  也就是說,未來如果有人想從遠海對中國大陸、海洋國土進行攻擊,它將面對的是三大艦隊主要機動兵力攥成拳頭進行的反擊和打擊。

  三大艦隊合練可能會在今後形成常態,同時也體現了未來所面臨的海戰形勢,也對中國海軍現有的編制體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中共十八大報告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相關文件中,專門提到了應對未來世界新軍事變革的主要舉措,其中包括深入推進軍隊組織形態的現代化,這恰恰就體現在編制體制的調整上。

  三大艦隊的合練,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在這一方面作出了努力和嘗試,也是在這種新要求基礎上所作出的對應性舉措。

  海軍遠洋需要軟硬件保障

  中國幅員遼闊,再加上現在經濟發展的需要,海軍要承擔更多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但中國海軍遠海、遠洋的作戰能力,從現實來講差距還是相當大的。

  要具備這樣的能力,不是單艦、單機到達某個海域就能夠實現的,必須具備能夠執行相應任務的綜合作戰能力。

  從硬件上來說,比如到亞丁灣護航,一旦出現衝突的情況,如果航空兵到達不了,提供不了空中掩護,那麼水面艦艇的生存能力就很有限。從這個角度來說,就不能形成戰鬥力,實際上也不能稱作是綜合作戰能力。

  軟件的需求更多,包括訓練保障能不能到達、後勤的保障能不能為在遠洋作戰的海軍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持,包括對作戰海域的水文氣象條件掌握多少,等等。

  所以,要真正實現海軍遠洋作戰能夠與國家戰略需求相匹配,目前的差距還是相當之大,需要付出相當長的時間和艱苦的努力。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人不應該因航母下水、052D海試,或者海航轟炸機飛越第一島鏈等沾沾自喜。實際上,這些離中國的國家戰略需求、對海軍的戰略需求差距還很遠。海軍遠海、遠洋保障支持的體系建設,甚至包括心理適應和形成,還是一個艱巨而漫長的過程。

  2013年,有俄羅斯專家評價說,中國要成為一個海上大國和海軍強國還需要再等20年。這種看法和評價,應該是更加客觀和反映具體情況的。

 對於中國國防建設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民眾都抱有期待的心態,但是這種心態應該放到冷靜、客觀的角度去看待。從某種意義上說,對於國防現代化和軍隊 現代化的建設,多講一點困難,多提一點問題,多指出一點不足,多講講危機感,可能對中國的軍隊建設、國防建設有更多好處。

  中國實現未來發展目標的主要手段仍然是經濟發展。中國的軍事力量或者說國防力量發展,實際上僅僅是一個保障,並不是中國實現目標的核心手段。

  換句話說,中國軍隊是用來為經濟建設、為實現中國夢起保駕護航作用的。中國實現戰略目標的手段,不是武力征服、軍事威脅。

  歷史可以印證,中國執行國防政策、執行戰略政策、外交政策,歷來是說話算數的。從這個角度來說,全世界對中國海軍遠海、遠洋作戰能力的發展,應該吃下一顆定心丸。

- See more at: http://www.wforum.com/news/china/newsViewer.php?nid=86818&id=106907#sthash.P2UoQLhV.dpuf
中國人不應該因航母下水、052D海試,或者海航轟炸機飛越第一島鏈等沾沾自喜

  2013年,中國海軍的遠海訓練、演習一直是國內外媒體關注的焦點,所謂“突破第一島鏈”等說法不斷被做成媒體報道的大標題。

  向前追溯到2012年,這其實是一個穩步連續的過程。而中國軍隊越來越開放、透明的態度,也引發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雖然存在不正常的惡意炒作,但這些遠海訓練、演習還是基於中國傳統的防禦性國防政策之下。現在都在講中國海軍正在走向遠海、走向深藍,但是它的基點依然還是大陸、沿海。

  遠海訓練、演習肯定會成為中國海軍的常態,而去遠海不僅是一個大船的問題,它還涉及通訊、導航等等領域,比如如何在遠海得到航空兵的掩護。

  中國海軍這些年都是在做這種很基礎的工作:造艦,然後航行、訓練、演習。中國海軍面臨的也並非短板效應,而是目前哪一塊木板剛剛高出來一些。

  應該說,到遠海去航行、訓練、演習,還只是中國海軍剛剛完成的第一步。

  海軍走出去的三個層面

  2012年至2013年,解放軍海軍的遠海訓練已經成為常態化的趨勢。

  解放軍海上作戰能力、遠海作戰能力到底能達到何種程度?

  海軍的遠海作戰能力不是單一艦種、單一機種甚至單一兵種,需要綜合、合成的作戰能力。

  海軍能走多遠,按照過去海軍通行的量化標準,就是綜合作戰半徑有多大。這個綜合作戰半徑,包括情報通訊保障範圍,包括各種兵力如航空兵、水面艦艇等能在多大範圍內執行合同作戰行動。它在海軍術語中就被稱為綜合作戰半徑。

  受到岸基航空兵的制約,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海軍的綜合作戰半徑是200海里。現在中國海軍已經有能力到更遠的海域執行合同作戰任務,也就是說綜合作戰半徑有了一個很大的提升。

  第二個問題是,中國海軍要走多遠?這要看一下中國的現實需要。

  從最近的一層來說,海軍應該能夠有效維護海上主權和相應的海上權益。就這一層來說,已經對海軍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

  中國的海洋國土向東延伸到釣魚島附近,向南一直覆蓋整個南海。廣州離南沙的曾母暗沙距離為2000公里。

  這個要求已經不低,但對海軍來說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連自己的海上島嶼主權、領海和海上經濟區的海上航行都無法保障,顯然是不達標的。

  從更深遠的意義上說,海軍要為國家安全提供一個更全面、更有效的保障。

  目前最直觀的問題是,中國的能源安全挑戰相當突出。現在中國相當大一部分能源從國外進口,而且大部分都是從海上通道進入國內。

  從南海通過馬六甲海峽、經過印度洋,然後到達中東海灣地區的漫長海上通道,也就是被稱為“海上生命線”的能源通道,完全暴露在一些國家的軍事力量的威脅面前。要保障“海上生命線”的安全,海軍的遠洋作戰能力是不是要與之相匹配?

  這不是說在哪一個階段能保障到什麼程度,而是整個“海上生命線”的任何一點有軟肋、有弱點、有空白,都會對中國的能源安全形成一個巨大的威脅。所以僅從這一點來看,對中國海軍需要走多遠這樣一個問題就有一個相當高的要求。

  如果從更大的範圍來講說,中國的經濟對海上的交通線、海外貿易的依賴程度相當高。

  那麼,海軍能不能為海外貿易提供有效的保護?如果商船被劫持了,當用外交手段無法解決的時候,海軍有沒有能力解救被劫持的商船和人質,這需要一個多遠的海上作戰能力?

  另外,中國在海外有大量的投資和建設項目。這些項目受到當地政局動盪影響的時候,需要保障海外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需要撤僑、需要保衛海外資產。這種情況下,也需要海軍的遠洋作戰能力與海外投資、海外建設、海外貿易情況相匹配。

  按照傳統來說,一國的商船走多遠,海軍就應該能夠走多遠。也就是說經濟的發展是需要在國防力量、軍隊力量保障之下。現在看,這一塊仍然是脫節的:中國的經濟早已經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各地,但國防能力特別是海軍的遠洋作戰能力與這樣的需要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新演習的新動向

  從2013年的新聞報道當中可以看到,中國海軍進行了多次大規模、長時間、高對抗強度的演習。但它們依然是基於本土和近海防禦的作戰背景下進行的。

  這些演習的參演兵力包括水面艦艇、岸導、岸基航空兵,以及導彈快艇部隊。岸防部隊和近海作戰兵力的參與,體現了這樣的演習背景---基於本土安全和近海領土、領海主權乃至海上權益受到侵犯。

  從戰略背景上來看,中國海軍演練的基本方式和美軍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僅僅用演習規模大、時間長、強度高來判斷中國是否也要在大洋爭霸,顯然與實際情況相背離。

  2013年的“機動5號”演習,從新聞報道中可以看到着眼於海戰全過程。一般的演習往往重點演練海戰的某一個關鍵階段。南海艦艇編隊舉行駐地防禦戰鬥演練,編隊在出航過程當中首先是模擬藍方艦艇與航線附近的掃雷艦、岸防導彈、導彈艇等部隊展開不同形勢的對抗。

  也就是說,參演主力編隊一出航,就在和近岸、近海的各種兵力實行對抗。所以,這次演練不僅僅是針對某一個關鍵動作、某一個海戰的關鍵環節,它實際上是着眼於海戰全過程。

  從這次演習中還可以發現,在演練中藍軍的設置是比較強的。比如新聞報道中專門強調了南海艦隊艦艇編隊在出航過程中模擬藍方艦艇。

  南海艦隊的主力裝備、特別是水面艦艇裝備在中國海軍中是比較先進的。“中華神盾”驅逐艦最早就裝備南海艦隊,而且現在裝備最多的依然是南海艦隊。

  用這樣一支艦隊的兵力模擬藍方,後者設定是比較強的。從這個角度來說,演練體現了貼近實戰的高標準、嚴要求。

  目前的新聞報道中也體現了未來中國海軍沿海作戰可能使用的一種方式。

  “機動5號”強調了三大艦隊一起參演。從具體的編組來說,應該是三大艦隊的主力艦艇在某種程度和某種意義上混編進行,形成一個整體。

  這樣的形式今後會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中國海軍的演習、演練當中。它也體現了中國未來所面臨的海上作戰環境,對中國海軍編制體制也是個要求。

  任何一個海軍的編制體制,都是從歷史沿革而來的。中國海軍三大艦隊的編制體制,和國外海軍艦隊的劃分方式有所不同。國外海軍的艦隊劃分方式基本上是基於割裂海區來進行的。

  但中國的北海、東海、南海實際上是連通的沿海海域,艦隊的區分並不是按照地理分割情況來設置的。應該說,這種編制體制是在以往中國面對大規模外部入侵、強調各個方向獨立作戰的背景下形成的。

  未來中國所面對的是來自遠洋、遠海的威脅,如果單純地依靠三大艦隊分兵把口作戰,顯然會力量分散。現在三大艦隊合練,相當於把有限的遠海作戰兵力攥成了一個拳頭。

  也就是說,未來如果有人想從遠海對中國大陸、海洋國土進行攻擊,它將面對的是三大艦隊主要機動兵力攥成拳頭進行的反擊和打擊。

  三大艦隊合練可能會在今後形成常態,同時也體現了未來所面臨的海戰形勢,也對中國海軍現有的編制體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中共十八大報告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相關文件中,專門提到了應對未來世界新軍事變革的主要舉措,其中包括深入推進軍隊組織形態的現代化,這恰恰就體現在編制體制的調整上。

  三大艦隊的合練,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在這一方面作出了努力和嘗試,也是在這種新要求基礎上所作出的對應性舉措。

  海軍遠洋需要軟硬件保障

  中國幅員遼闊,再加上現在經濟發展的需要,海軍要承擔更多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但中國海軍遠海、遠洋的作戰能力,從現實來講差距還是相當大的。

  要具備這樣的能力,不是單艦、單機到達某個海域就能夠實現的,必須具備能夠執行相應任務的綜合作戰能力。

  從硬件上來說,比如到亞丁灣護航,一旦出現衝突的情況,如果航空兵到達不了,提供不了空中掩護,那麼水面艦艇的生存能力就很有限。從這個角度來說,就不能形成戰鬥力,實際上也不能稱作是綜合作戰能力。

  軟件的需求更多,包括訓練保障能不能到達、後勤的保障能不能為在遠洋作戰的海軍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持,包括對作戰海域的水文氣象條件掌握多少,等等。

  所以,要真正實現海軍遠洋作戰能夠與國家戰略需求相匹配,目前的差距還是相當之大,需要付出相當長的時間和艱苦的努力。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人不應該因航母下水、052D海試,或者海航轟炸機飛越第一島鏈等沾沾自喜。實際上,這些離中國的國家戰略需求、對海軍的戰略需求差距還很遠。海軍遠海、遠洋保障支持的體系建設,甚至包括心理適應和形成,還是一個艱巨而漫長的過程。

  2013年,有俄羅斯專家評價說,中國要成為一個海上大國和海軍強國還需要再等20年。這種看法和評價,應該是更加客觀和反映具體情況的。

 對於中國國防建設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民眾都抱有期待的心態,但是這種心態應該放到冷靜、客觀的角度去看待。從某種意義上說,對於國防現代化和軍隊 現代化的建設,多講一點困難,多提一點問題,多指出一點不足,多講講危機感,可能對中國的軍隊建設、國防建設有更多好處。

  中國實現未來發展目標的主要手段仍然是經濟發展。中國的軍事力量或者說國防力量發展,實際上僅僅是一個保障,並不是中國實現目標的核心手段。

  換句話說,中國軍隊是用來為經濟建設、為實現中國夢起保駕護航作用的。中國實現戰略目標的手段,不是武力征服、軍事威脅。

  歷史可以印證,中國執行國防政策、執行戰略政策、外交政策,歷來是說話算數的。從這個角度來說,全世界對中國海軍遠海、遠洋作戰能力的發展,應該吃下一顆定心丸。

- See more at: http://www.wforum.com/news/china/newsViewer.php?nid=86818&id=106907#sthash.P2UoQLhV.dpuf

中國人不應該因航母下水、052D海試,或者海航轟炸機飛越第一島鏈等沾沾自喜


  2013年,中國海軍的遠海訓練、演習一直是國內外媒體關注的焦點,所謂“突破第一島鏈”等說法不斷被做成媒體報道的大標題。

  向前追溯到2012年,這其實是一個穩步連續的過程。而中國軍隊越來越開放、透明的態度,也引發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雖然存在不正常的惡意炒作,但這些遠海訓練、演習還是基於中國傳統的防禦性國防政策之下。現在都在講中國海軍正在走向遠海、走向深藍,但是它的基點依然還是大陸、沿海。

  遠海訓練、演習肯定會成為中國海軍的常態,而去遠海不僅是一個大船的問題,它還涉及通訊、導航等等領域,比如如何在遠海得到航空兵的掩護。

  中國海軍這些年都是在做這種很基礎的工作:造艦,然後航行、訓練、演習。中國海軍面臨的也並非短板效應,而是目前哪一塊木板剛剛高出來一些。

  應該說,到遠海去航行、訓練、演習,還只是中國海軍剛剛完成的第一步。

  海軍走出去的三個層面

  2012年至2013年,解放軍海軍的遠海訓練已經成為常態化的趨勢。

  解放軍海上作戰能力、遠海作戰能力到底能達到何種程度?

  海軍的遠海作戰能力不是單一艦種、單一機種甚至單一兵種,需要綜合、合成的作戰能力。

  海軍能走多遠,按照過去海軍通行的量化標準,就是綜合作戰半徑有多大。這個綜合作戰半徑,包括情報通訊保障範圍,包括各種兵力如航空兵、水面艦艇等能在多大範圍內執行合同作戰行動。它在海軍術語中就被稱為綜合作戰半徑。

  受到岸基航空兵的制約,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海軍的綜合作戰半徑是200海里。現在中國海軍已經有能力到更遠的海域執行合同作戰任務,也就是說綜合作戰半徑有了一個很大的提升。

  第二個問題是,中國海軍要走多遠?這要看一下中國的現實需要。

  從最近的一層來說,海軍應該能夠有效維護海上主權和相應的海上權益。就這一層來說,已經對海軍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

  中國的海洋國土向東延伸到釣魚島附近,向南一直覆蓋整個南海。廣州離南沙的曾母暗沙距離為2000公里。

  這個要求已經不低,但對海軍來說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連自己的海上島嶼主權、領海和海上經濟區的海上航行都無法保障,顯然是不達標的。

  從更深遠的意義上說,海軍要為國家安全提供一個更全面、更有效的保障。

  目前最直觀的問題是,中國的能源安全挑戰相當突出。現在中國相當大一部分能源從國外進口,而且大部分都是從海上通道進入國內。

  從南海通過馬六甲海峽、經過印度洋,然後到達中東海灣地區的漫長海上通道,也就是被稱為“海上生命線”的能源通道,完全暴露在一些國家的軍事力量的威脅面前。要保障“海上生命線”的安全,海軍的遠洋作戰能力是不是要與之相匹配?

  這不是說在哪一個階段能保障到什麼程度,而是整個“海上生命線”的任何一點有軟肋、有弱點、有空白,都會對中國的能源安全形成一個巨大的威脅。所以僅從這一點來看,對中國海軍需要走多遠這樣一個問題就有一個相當高的要求。

  如果從更大的範圍來講說,中國的經濟對海上的交通線、海外貿易的依賴程度相當高。

  那麼,海軍能不能為海外貿易提供有效的保護?如果商船被劫持了,當用外交手段無法解決的時候,海軍有沒有能力解救被劫持的商船和人質,這需要一個多遠的海上作戰能力?

  另外,中國在海外有大量的投資和建設項目。這些項目受到當地政局動盪影響的時候,需要保障海外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需要撤僑、需要保衛海外資產。這種情況下,也需要海軍的遠洋作戰能力與海外投資、海外建設、海外貿易情況相匹配。

  按照傳統來說,一國的商船走多遠,海軍就應該能夠走多遠。也就是說經濟的發展是需要在國防力量、軍隊力量保障之下。現在看,這一塊仍然是脫節的:中國的經濟早已經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各地,但國防能力特別是海軍的遠洋作戰能力與這樣的需要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新演習的新動向

  從2013年的新聞報道當中可以看到,中國海軍進行了多次大規模、長時間、高對抗強度的演習。但它們依然是基於本土和近海防禦的作戰背景下進行的。

  這些演習的參演兵力包括水面艦艇、岸導、岸基航空兵,以及導彈快艇部隊。岸防部隊和近海作戰兵力的參與,體現了這樣的演習背景---基於本土安全和近海領土、領海主權乃至海上權益受到侵犯。

  從戰略背景上來看,中國海軍演練的基本方式和美軍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僅僅用演習規模大、時間長、強度高來判斷中國是否也要在大洋爭霸,顯然與實際情況相背離。

  2013年的“機動5號”演習,從新聞報道中可以看到着眼於海戰全過程。一般的演習往往重點演練海戰的某一個關鍵階段。南海艦艇編隊舉行駐地防禦戰鬥演練,編隊在出航過程當中首先是模擬藍方艦艇與航線附近的掃雷艦、岸防導彈、導彈艇等部隊展開不同形勢的對抗。

  也就是說,參演主力編隊一出航,就在和近岸、近海的各種兵力實行對抗。所以,這次演練不僅僅是針對某一個關鍵動作、某一個海戰的關鍵環節,它實際上是着眼於海戰全過程。

  從這次演習中還可以發現,在演練中藍軍的設置是比較強的。比如新聞報道中專門強調了南海艦隊艦艇編隊在出航過程中模擬藍方艦艇。

  南海艦隊的主力裝備、特別是水面艦艇裝備在中國海軍中是比較先進的。“中華神盾”驅逐艦最早就裝備南海艦隊,而且現在裝備最多的依然是南海艦隊。

  用這樣一支艦隊的兵力模擬藍方,後者設定是比較強的。從這個角度來說,演練體現了貼近實戰的高標準、嚴要求。

  目前的新聞報道中也體現了未來中國海軍沿海作戰可能使用的一種方式。

  “機動5號”強調了三大艦隊一起參演。從具體的編組來說,應該是三大艦隊的主力艦艇在某種程度和某種意義上混編進行,形成一個整體。

  這樣的形式今後會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中國海軍的演習、演練當中。它也體現了中國未來所面臨的海上作戰環境,對中國海軍編制體制也是個要求。

  任何一個海軍的編制體制,都是從歷史沿革而來的。中國海軍三大艦隊的編制體制,和國外海軍艦隊的劃分方式有所不同。國外海軍的艦隊劃分方式基本上是基於割裂海區來進行的。

  但中國的北海、東海、南海實際上是連通的沿海海域,艦隊的區分並不是按照地理分割情況來設置的。應該說,這種編制體制是在以往中國面對大規模外部入侵、強調各個方向獨立作戰的背景下形成的。

  未來中國所面對的是來自遠洋、遠海的威脅,如果單純地依靠三大艦隊分兵把口作戰,顯然會力量分散。現在三大艦隊合練,相當於把有限的遠海作戰兵力攥成了一個拳頭。

  也就是說,未來如果有人想從遠海對中國大陸、海洋國土進行攻擊,它將面對的是三大艦隊主要機動兵力攥成拳頭進行的反擊和打擊。

  三大艦隊合練可能會在今後形成常態,同時也體現了未來所面臨的海戰形勢,也對中國海軍現有的編制體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中共十八大報告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相關文件中,專門提到了應對未來世界新軍事變革的主要舉措,其中包括深入推進軍隊組織形態的現代化,這恰恰就體現在編制體制的調整上。

  三大艦隊的合練,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在這一方面作出了努力和嘗試,也是在這種新要求基礎上所作出的對應性舉措。

  海軍遠洋需要軟硬件保障

  中國幅員遼闊,再加上現在經濟發展的需要,海軍要承擔更多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但中國海軍遠海、遠洋的作戰能力,從現實來講差距還是相當大的。

  要具備這樣的能力,不是單艦、單機到達某個海域就能夠實現的,必須具備能夠執行相應任務的綜合作戰能力。

  從硬件上來說,比如到亞丁灣護航,一旦出現衝突的情況,如果航空兵到達不了,提供不了空中掩護,那麼水面艦艇的生存能力就很有限。從這個角度來說,就不能形成戰鬥力,實際上也不能稱作是綜合作戰能力。

  軟件的需求更多,包括訓練保障能不能到達、後勤的保障能不能為在遠洋作戰的海軍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持,包括對作戰海域的水文氣象條件掌握多少,等等。

  所以,要真正實現海軍遠洋作戰能夠與國家戰略需求相匹配,目前的差距還是相當之大,需要付出相當長的時間和艱苦的努力。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人不應該因航母下水、052D海試,或者海航轟炸機飛越第一島鏈等沾沾自喜。實際上,這些離中國的國家戰略需求、對海軍的戰略需求差距還很遠。海軍遠海、遠洋保障支持的體系建設,甚至包括心理適應和形成,還是一個艱巨而漫長的過程。

  2013年,有俄羅斯專家評價說,中國要成為一個海上大國和海軍強國還需要再等20年。這種看法和評價,應該是更加客觀和反映具體情況的。

 對於中國國防建設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民眾都抱有期待的心態,但是這種心態應該放到冷靜、客觀的角度去看待。從某種意義上說,對於國防現代化和軍隊 現代化的建設,多講一點困難,多提一點問題,多指出一點不足,多講講危機感,可能對中國的軍隊建設、國防建設有更多好處。

  中國實現未來發展目標的主要手段仍然是經濟發展。中國的軍事力量或者說國防力量發展,實際上僅僅是一個保障,並不是中國實現目標的核心手段。

  換句話說,中國軍隊是用來為經濟建設、為實現中國夢起保駕護航作用的。中國實現戰略目標的手段,不是武力征服、軍事威脅。

  歷史可以印證,中國執行國防政策、執行戰略政策、外交政策,歷來是說話算數的。從這個角度來說,全世界對中國海軍遠海、遠洋作戰能力的發展,應該吃下一顆定心丸。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儲昭根: 釣魚島,中國千萬不要戰略誤判
2013: 中國拿什麼超越美國?
2012: 看軍隊伙食你也想當兵
2012: (組圖)外刊:紅旗-9導彈專制F-22
2011: 江夏:南韓傳媒鼓吹聯日抗中國
2011: 朝鮮的二十個真相--寫給侮辱朝鮮戰爭的
2010: 美國踐踏中國紅線:全世界看中國怎麼接
2010: Google 退出中國不過是自取其辱!
2009: 只要“霸主”有行動,中國的“小跟班”
2009: 美國之音報道中國毛澤東誕辰115年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