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中國超算之路:美國人總是震驚 被外國賺很多錢
送交者: 嵐少爺 2014年07月15日00:39:57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資料圖:銀河超級計算機

  中國超級計算機:國運與國策

  微電子為主推動信息技術發展的時代眼看就要到頭了,而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這一強勁勢頭沒有減退,國家的發展戰略需要非常認真地考慮這些變化

  2014年6月下旬,國際TOP500組織公布2014年最新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來自中國的“天河二號”再次擊敗美國的“泰坦”,位居榜首,至此達成“三連冠”。

  由於超級計算機涉及國防等領域的應用,這一成績再次引發外媒熱議。

  所謂超級計算機,也稱高性能計算機。中國的超級計算機家族是一個以“銀河一號”為始祖,包括“銀河”、“天河”、“星雲”、“神威”等系列產品在內的譜系。

  就神秘的中國超級計算機,《瞭望東方周刊》日前專訪了中科院院士周興銘。

  周興銘曾是“銀河一號”的主機系統負責人,此後相繼以總負責人、總設計師的身份主持了“銀河仿真機”、“銀河二號”的研製。

  此次專訪中,他回顧了自“銀河一號”開始的中國高性能計算機研發歷程和經驗,以及那些當年因此而英年早逝的同事們。

  他強調,中國超級計算機的未來發展,要綜合、協調、高效、務實,不要片面追求某些方面的高指標。作為一種產業,要大力加強應用技術的研究和發展。

  性能提升100倍

  《瞭望東方周刊》:中國高性能計算機如何起步?

  周興銘:高性能計算機起源於大型計算機。70年代,我國有幾家單位研製成功了大型機,主要有北京大學的150機、國防科技大學的151機、電子部15所的DJS機等。151機是為遠望號測量船研製的,後來成為“遠望一號”的中心計算機。

  因為都是在電子部738廠生產,在他們的序列里排序,北京大學的機器是150,國防科技大學是151。華東計算技術研究所也研製成功大型機,還援助出口給朝鮮等國家。當時大型機的指標是每秒鐘計算100萬次。

  70年代中,國外成功發展超級計算機,在此背景下,慈雲桂教授於1977年向國家提出研製每秒計算一億次的超級計算機,理由是它對國防、產業、技術的發展都很重要。這是性能提升100倍的跨越,是國家行為。

  在慈雲桂教授的帶領下,我們於1976年就開始醞釀超級計算機。1977年,鄧小平恢復工作,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國家還是下決心做。主管部門是國防科委,當時主任是張愛萍,由副主任張震寰主管。目標是軍民兩用為國家的發展服務,當時張愛萍還給我們下了軍令狀。

  1978年5月召開了方案論證會,通過專家評審,開始立項、研究,命名為“785超級計算機”。後來,張愛萍為其命名為“銀河”。

  最初國家為這項任務安排了2億元人民幣,慈雲桂教授帶領我們精打細算,只花了5000萬元,還包括建科研樓、“銀河”機房的費用。1983年“銀河一號”做成後產生巨大影響,中國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後第三個能研製超級計算機的國家。

  《瞭望東方周刊》:“銀河”研製過程中的特點是什麼?

  周興銘:“銀河”的研製與之前自力更生的路子有所不同,我們瞄準最先進的技術,充分利用改革開放的條件,國外沒有的或封鎖的,我們自主創新,國外有又不限制的就採用“拿來主義”。

  直到現在的“天河”系列,都是按這條道路發展的。沒有改革開放,不會有“銀河”、“天河”。

  5年時間,當時技術骨幹月工資只有七八十元,幾乎每天晚上都要加班。“銀河一號”做成後,骨幹人員每人發了幾百元獎金,最後大家都沒要,都捐了出去。

  在那些加班的日子,最好的待遇就是每晚12點之後食堂里的免費水餃。吃餃子的待遇一直持續到“銀河二號”完成。

  從70年代開始到90年代初,因工作強度大、伙食太差、營養不足、醫療條件落後,“銀河”科研團隊有一批年輕人因肝炎、癌、肺病等去世,他們值得我們永遠懷念。

  美國人總是震驚

  《瞭望東方周刊》:為什麼要研發“銀河二號”?

  周興銘:“銀河二號”非常具有戲劇性。“銀河一號”後,國家沒有繼續部署新的研究計劃。1986年,國家氣象局給中央寫報告,說要做5至7天以上的中長期天氣預報,需要10億次級的計算機做數值計算。

  當時他們和美國人談判時,對方答應賣機器,但是要在機房建監控中心,派美國人監督使用,中國還要花很多錢支付報酬,並提供生活、居住條件。國家氣象局出於無奈,向中央提出了購買申請。

  我們聽說後,聯名向中央寫信,說我們自己可以做10億次計算機,得到了中央領導的批准。這樣,國家氣象局和我們簽訂了購機合同,購買經費是3000萬元。

  但是,當時資金少——遠少於“銀河一號”,性能要求高——“銀河一號”的10倍,技術難度大——元器件水平只比“銀河一號”提高4倍,任務艱巨。所以,“銀河二號”是做得最艱苦的。

  20世紀80年代,航天部的導彈、火箭、衛星等飛行控制系統設計是否達標需要地面計算機模擬,美國首先做成全數字仿真計算機。航天部把這個消息帶到了國內,希望我們用“銀河”的技術,實現與美國仿真計算機相當的功能。於是就有了1982年到1985年研製的“銀河仿真機”。

  美國原來賣給中國每台機器一百二三十萬美元,配置也很低。我們做成後,每台100多萬元人民幣,配置很高。研製成功後,美國人看到報道,非常驚詫。

  而之前在1983年國慶節天安門遊行時,圓筒狀的“銀河一號”模型走過天安門廣場,也引起了美國的震驚。他們認為圓筒狀說明是抄襲他們的,實際上我們沒有他們任何圖紙,只是根據他們的廣告宣傳,學習了圓形連線短的設計思想。“銀河一號”許多關鍵技術是我們自主創新的,美國沒有。

  還是被外國人賺了很多錢

  《瞭望東方周刊》:你如何看當前中國高性能計算機的發展情況,以及產業化、高精尖發展的兩條道路?

  周興銘:經過“銀河”問世至今的30年發展歷程,現在我國呈現出國防科技大學“銀河”“天河”、北京“曙光”“星雲”、無錫“神威”三箭齊發的格局。

  我們的一個重要變化是實現了產業化。高性能計算機普遍使用,動力來源於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需求。流體力學計算、天氣預報、影視製作、汽車設計、生命科學信息處理、新藥研究等重大應用,都需要高性能計算。隨着網絡快速擴張發展及惠及民眾的廣泛應用,更多的計算中心、更多的網站需要更多服務器支持,也需要更多的高性能計算機。

  國內產業化的標誌性事件是成立曙光公司,通過OEM降低了機器的價格,切入市場。另外,華為通過通信系統的銷售應用,實際上也成為服務器生產大戶。浪潮集團服務器產業化做得也很好。不過,我們要認識到我國的服務器產品在國際上占有量很少,國內市場占有率也不高。

  對於“普及型高性能計算機”的產業化,我認為應該是公司主導,由市場競爭去發展。但“高端高性能計算機”應由政府主導。從世界範圍看,包括美國在高端機器研製、運行都是政府出資。

  高端機器必須高投入地支持研究,但也不能說高端機器就不能產業化。比如我們的“銀河”、“天河”系列產品,已賣出50多套,最近兩三年就賣出了近20套,銷售資金達20億。主要用戶是科研部門、企業、軍隊。國外來講,CRAY公司、IBM公司的產業化程度也非常高。

  我國高性能計算機的發展,近年來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863”計劃中的“天河”系列產品的問世,是我國攀上世界高峰的標誌性成果。

  不過,可以明顯看到,我國使用的領域還是比較窄,許多領域的應用軟件是從美國買的,美國賺了我們很多錢。在應用上和國外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不能只重視研製、裝備機器,要大力支持“應用”的開發和廣泛的實用,國家“863”計劃應該多投些錢。

  《瞭望東方周刊》:2015年度的“863”計劃,首要提出發展超級計算機,着力發展高效能計算機三期。如何看這個國家計劃?

  周興銘:三期的指標是做到“天河二號”的三倍,做好、用好的難度都很大。

  目前,國內像“天河”這種“跨躍式”的創新發展不是很多。高性能計算發展如何從大到強,迎接新挑戰,攀登新高度,正面臨一個重要的轉折。所以,國家在高性能計算技術和產業的發展方面,長遠規劃和可行的長遠務實目標,是持續發展的關鍵。

  不管是普及型的還是高端的,我國占世界市場的比例都很小。要想把整體水平提上去,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注意關鍵技術的全面協調發展,不要片面追求某些方面某些指標的提高。

  其次,要學會處理好市場調節與政府指導的關係。只靠市場,發展難度很大,太強調政府的指導作用,就會影響市場良性發展及與國外的開放合作。

  科學家不要誤導政治家

  《瞭望東方周刊》:對中國高性能計算機領域的發展,你有何總體性的意見和建議?

  周興銘:我國高性能計算機的裝備和使用水平,大體上與我國的經濟實力及國際地位相當,已經排到世界第二。但總體上看,儘管“天河”系列性能做到世界第一,國防科大仍認為有三個沒變:首先,西方國家在信息技術領域的巨大優勢地位沒有變;其次,美國在超級計算機的研製和應用上的主導地位沒有變;第三,世界各國在超級計算機領域加大競爭的態勢沒有變。

  關於我國今後在高性能計算方面的發展,第一,應該更加注重綜合、協調、高效、務實發展,不要因為在某些方面的指標較為突出,就翹尾巴。

  第二,要大力發展應用。我國在研製、裝備機器方面投入很多錢,但面向各個領域的正在運行的應用程序大多購自美國,應把相當部分的投入花在應用上,做這種應用軟件,必須是既懂得領域計算又懂得高性能機的複合型人才。

  “銀河二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國家氣象中心從歐洲合作獲得氣象預報軟件,但直接運行不盡如人意。我們專門組織一個團隊研究改造這個軟件,使其計算性能提高了許多倍,比在美國機器上的還要快很多。

  第三,我國要慎重研究微電子的發展戰略。國內現在投入很大,期盼很高,但沒有找到成功的路子,原因在於工藝線和許多知識產權都是國外的,市場與軟件是國外產品統治。我國自主開發高性能CPU做了許多年,沒有滿意的成績。有的媒體宣傳我國做成了“完全自主”的高性能中央處理機,可能會把相關領導給忽悠了,科學家不要去誤導政治家。

  Intel在2012年初推出22納米的先進工藝線,到現在已經兩年多了,沒有新的工藝線跟進。這已經打破了微電子每18個月性能提高一倍成本下降一倍的摩爾定律。

  現在是不是已經進入了“後摩爾時代”?我認為,以微電子為主推動信息技術發展的時代眼看就要到頭了,而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的強勁勢頭沒有減退。國家的發展戰略需要非常認真地考慮這些變化。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辛馬門無罪釋放,美國擁槍民眾準備好擊
2013: 美軍首架航母無人機試飛 專家稱三個顛
2012: 看毛主席多厲害:難怪美國如此害怕毛澤
2012: 跟我來,我給你們帶路!
2011: 中國向美軍展示克敵制勝殺手鐧
2011: 猛:馬倫參觀元級AIP潛艇內部圖曝光
2010: 關門打狗還是該關門拒狗?(黃海航母危
2010: 慘烈現場!墨西哥緝毒警察被悍匪打爆
2009: 美國專家稱美軍比所有國家加起來還強
2009: 中國海外統戰工作失敗,華僑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