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院士:中國潛艇部分落後日本 但老虎也怕群狼
送交者: 力挽狂瀾 2014年07月21日22:49:59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資料圖:中國海軍039B型常規潛艇。

  楊士莪:水聲、潛艇和南海

  水聲是一個國家海軍最重要的秘密。即使在蘇聯科學聲學研究所,四個實驗室中的兩個也一直沒有向楊士莪等中國學員開放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姬小梅/哈爾濱報道

  自稱知識分子的楊士莪,會電工、水暖工、鉗工,偶爾也能當小木工,只是已經80多歲的他,如今已沒有多少力氣去推刨子。但他指向屋頂上的六排節能燈座說:“那個就是我自己做的。”

  除了這些愛好,楊士莪的主業是水聲科學。

  “現在講海洋開發和海疆保衛,海洋開發要知道海里有什麼好東西,在哪兒;海疆保衛要知道海洋哪裡有敵人,怎麼去消滅。這樣的信息就要依靠聲波去探測,就是水聲科技。”楊士莪向《瞭望東方周刊》解釋說。

  這位中國工程院院士,被稱為中國水聲科學的奠基人。當他50多年前投身於這項事業時,中國人對於自己廣闊海疆水面之下的認識幾乎是一片空白。

  後來,他領導了中國首次獨立的深遠海水聲考察,使中國的軍艦和潛艇能夠真正在“主場”作戰。

  楊士莪也曾為中國最具震懾力的核潛艇部隊解決噪音問題。這種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武器,只有“神出鬼沒”才能發揮效用,使別人不敢覬覦中國的海洋和陸地。

  保家衛國,這個樸素的目標,是楊士莪和他的家族幾代人的夢想。

  “因為祖國需要他”

  楊士莪的故事,總是要從他祖父楊鶴汀說起。

  楊鶴汀是同盟會成員,曾在1911年革命軍光復南陽時因發動民眾立有大功,被任命為南陽知府。南北議和之後,他因不滿袁世凱竊國,憤而辭官。

  此後,如諸多辛亥革命後的職業革命者一樣,他轉向實業救國與教育救國。

  作為一位老知識分子,楊鶴汀在1928 年參加創辦了南陽女校。那時讓婦女受教育,是比較開明的想法。“所以我的一些姑姑都是上過學的。”楊士莪回憶說,祖父後來又創辦了南陽公學,相當於現在的中學。

  晚年時,楊鶴汀研究中醫,後人按照他的手稿整理出版了一本《傷寒論淺歌》,這本書是楊鶴汀用白話歌謠的形式,重譯了張仲景的《傷寒論》。

  在楊氏家族,最低的學歷是中學,這在20世紀上半葉的動盪年代相當不易。即使逃難,一家人也沒忘記帶着沉甸甸的書箱。

  楊鶴汀長子楊廷寶,是中國科學院的第一批學部委員,被稱為“近現代建築第一人”。

  這位與梁思成並稱“南楊北梁”的大師,14歲便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京清華留美預備學校,即後來的清華大學。

  他在美國留學時,受到古典主義大師保爾·克芮等人的關注,力邀他到自己的建築事務所工作。而楊廷寶最終回國,“因為祖國需要他。”楊士莪說。

  如今,南京中山路還被稱作“楊廷寶一條街”。

  楊士莪想起父親楊廷寶當年的情狀:整天工作,很少管子女,也很少對子女有過多的職業要求和規劃。只是希望他們好好學習,不要讓家裡操心。

  平津抗戰開始後,他們全家回到老家南陽鄉下。為了不耽誤子女教育,楊士莪的母親在家中辦起了學堂,他從二年級到四年級的課程都由母親教授。

  後來,楊家幾個孩子都被送到楊廷寶教書的重慶上中學。

  那正是重慶大轟炸最密集的日子,楊士莪所在的南開中學也被轟炸過,所幸正值暑期,師生都不在學校。

  楊士莪一家與其他民眾都住在歌樂山上,可以看到日軍飛機從頭頂呼嘯掠過,炸彈畫出拋物線,紛紛下墜。

  目睹此景,年幼的楊士莪雖然並不懂得死亡的真正意義,甚至少有恐懼,但是“有一種很樸素的愛國之心,唯一始終有印象的,就是對日本人很恨,認為國家應該強盛起來”。

  1947年,楊士莪考入父親曾經學習過的清華大學,入讀物理系。

  在抗美援朝的激勵下參軍

  楊士莪在清華印象最深的是中國近代力學奠基人周培源。

  這位大師曾在美國被邀請參加空投魚雷的研究。當時他提出,只擔任臨時研究職務,不加入美國國籍,可以自願離去。最終他於1947年歸國。

  楊士莪是周培源的課代表,深深受益於老師的學習方法。以至於現在他給學生上課時,也會常常宣傳這種學習方法:“只要學會查字典,不用字典里每個字都認識。”

  楊士莪考取物理系是自願的,他打心底覺得物理很有意思。“不過後來參軍之後,究竟幹什麼工作,變成了組織安排。”楊士莪說。

  而參軍也是知識青年楊士莪的主動選擇。

  大四時,他本來準備做X光管的畢業設計。正值抗美援朝,年輕的楊士莪被朝鮮前線志願軍的壯烈事跡打動。正巧那時成立大連海校,急需大批教員,楊士莪就被抽調到海校當教員。就此開始自己奉獻於中國海洋的生命旅程。

  大連海校分為一分校和二分校,一分校就是現在的大連海軍艦艇學院,二分校則是今天的海軍工程大學。

  穿上海軍軍裝,楊士莪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嚴格的生活要求,“自然不習慣,也只能是說大面上過得去”。

  以前他在重慶上學軍訓時,也很難在疊被的評比中贏得一顆代表“疊得好”的金星。

  楊士莪說:“榮譽這件事情,是一種身外之物。但是作為一個人,總得規規矩矩,做事總得認認真真。”

  進入軍隊,就此改變了楊士莪:“你是當兵的,就應該服從組織紀律。當兵沒有那麼多值得考慮的事情,打仗讓你衝鋒你就要去,哪有那麼多為什麼。”

  1952年,國家為了籌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在全軍抽調人才。大連海校雖然不大情願放人,但楊士莪還是被選中去了這所後來被習慣稱為哈軍工的學校。

  他開始在物理教研室,後來輾轉到了海軍工程系,從事天文測量教學。

  朝鮮戰爭後,中國海軍在蘇聯援助下開始了快速的現代化進程。1954年6月,中央軍委批准成立海軍潛艇獨立大隊。

  面對莫測的大洋,中國人需要了解更多信息。

  楊士莪如此形容後來自己幹了一輩子的工作:“你需要知道海洋里有什麼東西,海水與海底有什麼特性。要獲得海洋方方面面的信息,唯一的辦法是依靠聲波。因為電磁波、光等,海水的吸收衰減非常強,所以,聲波是人類目前掌握的唯一有效進行海水內部遠程信息傳遞的手段,能夠了解海洋中的所有有關信息。”

  水聲應用的最突出例子就是聲吶。它通過聲波及其轉換和處理,完成水下探測和通訊任務。

  聲吶技術還可以用於魚群探測、海洋石油勘探、船舶導航、水下作業、水文測量和海底地質地貌勘測等。蘇聯曾經專門將一艘核潛艇改為聲吶探測專用艇。

  1956年,中國開始第一個“十二年科技發展計劃”。這年秋天,學校領導找到楊士莪,讓他努力學好俄語,準備改行研究水聲專業。他的“水聲生涯”自此開啟。

  次年,在該領域一片空白的情況下,楊士莪作為“拔青苗”選出的人才之一,被派去蘇聯。

  從物理到水聲,楊士莪從頭學起。

  35年等來中國人自己的南海考察

  如今想起這次改行,楊士莪告訴本刊記者,要說當時一點想法都沒有“也不實際”。

  為了學習新專業,楊士莪曾用三個月就能基本看懂俄文教學大綱和參考書。

  水聲是一個國家海軍最重要的秘密。即使在蘇聯科學聲學研究所,四個實驗室中的兩個也一直沒有向楊士莪等中國學員開放。

  水聲科學本身除了進行探測,也涉及艦艇的降噪問題,即減少被聲波探測到的幾率。

  1959年,歸國的楊士莪以中方副隊長的身份第一次參加了水聲項目:中蘇聯合南海考察。那一年,他只有28歲。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水聲考察,也就是用聲波描述這片蔚藍的海洋。

  這次考察以蘇方為主導,依靠蘇聯設備,“因為當時我方人員對水聲都不熟悉,第一次算是初步了解,多了點知識。”楊士莪說。

  興奮之餘,他也曾站在船頭沉思,何時中國人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進行這樣的考察。

  一直等了35年,楊士莪終於以首席科學家和考察隊隊長的身份,主導了中國人自己對南海的水聲考察。

  他們從海南島直抵南沙,一度淡水用盡,只好把船艙里漂着油花的水煮開飲用。

  這次在業內著名的航行,使中國人掌握了自己國家典型海域的水聲環境特點及主要參數規律。

  “由於海區水文條件不一樣,會觀察到沒有接觸過的現象。第一次到一個新的地區,不能全都研究,抓點主要的。”楊士莪回憶說。

  紡織廠改造成水聲廠

  考察結果的最直接應用,就是海軍的作戰訓練和未來海戰戰場準備。

  就像陸地作戰要了解地形、地貌、氣候等因素一樣,海戰也受到海洋環境的限制,特別是潛艇水下作戰,需要了解海域的噪聲情況、海底地形對聲吶反射的影響,以及潛艇深潛的線路,等等。

  當一艘潛艇進入陌生海域作戰,不僅很難利用海底地形、海水反射等隱藏自己,也很難首先發現敵人,或是準確測定敵人方位並用魚雷攻擊。

  通過南海水聲考察,中國海軍艦艇得以真正熟悉屬於自己的這片海洋。

  要了解自己的海洋,當時中國人手中一無所有。

  楊士莪主導,將一間紡織廠改造成為中國第一間水聲設備製造廠,包括建立中國第一個綜合性水聲工程專業、出版專著以及組建水聲研究所。

  1970年,作為當時中國水聲研究的最大成果之一,在“東風五號”洲際導彈試射過程中,楊士莪支持設計了海上靶場水聲測量系統,使試射得到理想結果。

  事實上,1994年的這次南海水聲考察,早在10年前就得到了批准。此後歷經十年,研發了一系列水聲裝備,才使這次考察得以實現。

  而隨着中國提升海軍實力,更加艱巨的水聲科學研究也漸成現實。

  特別是核潛艇成為中國海軍的主要威懾力量之後,水聲成為核潛艇生存的第一要素。

  上世紀80年代,楊士莪主持建造了中國第一個重力式低噪聲水洞,也就是在實驗室的有限空間裡,獲得在開闊海域的環境結果,被稱為“國際級成就”。

  依靠這一實驗室,可以進行艦艇的減噪設計和實驗。

  此外,楊士莪還開闢和指導了多種水聲識別、探測技術和裝備研發。

  這些一般讀者感到陌生的技術,很多都用來裝備中國強大的潛艇部隊。

  “我們國家海軍的主戰兵器是潛艇,它要發現海底航行中的障礙或者水面有什麼東西,要靠水聲,離開水聲潛艇就變成了瞎子、聾子。在空中發現海底的潛艇也要靠水聲。它相當於海軍的眼睛、耳朵。”楊士莪說。

  楊士莪認為,中國潛艇的許多單項指標與日本相比還有提升空間,但中國畢竟擁有更大規模的潛艇部隊,“老虎也怕群狼”。

  “美國為了掌握我們的海洋情況,不僅靠衛星、勘測船,光每年投到海里的浮標淺表都有上百個。”楊士莪說。

  “世界主要海軍國家對水聲都很關注,現在美國和俄羅斯比較厲害,我們國家和其他國家相比差不多。海洋環境非常苛刻,要取得突破進展不是那麼容易,最後要靠投入大量經費。這兩年對海軍才開始有所投入,時間並不長。”

  直到今天,楊士莪最欽佩的人是錢學森,這個為中國國防奉獻了一生的人。

  “他是一個科學家,考慮問題是從科技的角度,實事求是。你可以跟他討論問題,甚至可以爭論,只要你的觀點是對的。”楊士莪說。

0%(0)
0%(0)
  老虎怕了也要老虎自己說吧,輪到你狼替他說嗎?  /無內容 - J66 07/22/14 (111)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空天作戰時代來臨,僅美國做好準備
2013: 美稱中國最新型常規潛艇下水 比元級大
2012: 【美國近十年重大槍擊案】7.20.蝙蝠俠
2012: 應該搞個競猜:再過多久可以看到巴沙爾
2011: 歷史中真實的新疆三區革命(1944-1945
2011: 港媒 南海成冒險家樂園:中國做縮頭烏龜
2010: 林曉: 魂兮孟良崮
2010: 鹿鍾麟的抗日部隊是如何被八路軍消滅的
2009: 有誰能告訴我從380000公里的地方怎麼搞
2009: 我是怎麼知道衡陽保衛戰震驚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