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深度:運-20設計初析 水平超過伊爾-76接近C-17
送交者: 力挽狂瀾 2014年07月25日21:26:32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新浪軍事編者:為了更好的為讀者呈現多樣軍事內容,滿足讀者不同閱讀需求,共同探討國內國際戰略動態,新浪軍事獨家推出《深度軍情》版塊,深度解讀軍事新聞背後的隱藏態勢,立體呈現中國面臨的複雜軍事戰略環境,歡迎關注。

資料圖:各國運輸機同比例側視圖。

資料圖:各國運輸機同比例側視圖。

  運-20是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種大型運輸機,也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大型運輸機之一。一般認為,運-20的機長47米,翼展45米,機高15 米,最大起飛重量220噸,最大載重量66噸。相比之下,伊爾-76(以最新版本伊爾-76TD-90為例)的機長46.59米,翼展50.5米,機高 14.76米,最大起飛重量195噸,最大載重量50噸;C-17的機長53米,翼展51.75米,機高16.8米,最大起飛重量265噸,最大載重量 77.5噸;空客A-400M的機長45.1米,翼展42.4米,機高14.7米,最大起飛重量141噸,最大載重量37噸;安-70的機長40.7米, 翼展44.06米,機高16.38米,最大起飛重量145噸,最大載重量47噸。

  運-20的基本布局符合當代大型運輸機的主流,採用上單翼、高平尾、機腹多輪起落架和翼下發動機布局。但飛機和人一樣,單純羅列主要身體特徵,那所有的人都是一樣的。運-20也一樣,在外觀上和C-17、伊爾-76很相似,但有一些關鍵的不同。

資料圖:高山繪製的大運、伊爾-76、A400M 對比圖。

資料圖:高山繪製的大運、伊爾-76、A400M 對比圖。

  運-20的中央翼盒不穿過桶形機體,而在外部和桶形機體連接,這造成了“駝背”的外觀。外置翼盒的好處是保持機體內徑的完整,整個機艙長度里 機艙高度都是一致的,有利於按照最大高度裝載單件的長大貨物。但外置翼盒的壞處也是明顯的,增加了阻力。不光暴露的翼盒本身增加阻力,用於和機體圓滑過渡的整流罩也加大,增加了重量和阻力。伊爾-76對中央翼盒的位置是和運-20一樣的。相比之下,C-17的中央翼盒穿過桶形機體的頂部,從機艙內部看,可 以看到翼盒明顯“侵入”中段機艙的頂部,局部降低了機艙高度,使得按照前段和後段的最大高度裝載單件的長大貨物不可能。但埋入機體的中央翼盒大大降低了阻力,整流罩較小則進一步降低了阻力。

  外置還是內置中央翼盒的做法不能簡單地說好還是不好,或者哪一個技術水平更高。現代民航客機都採用內置中央翼盒,中國的C-919也不例外,盡 管和世界上其他同類客機一樣是下單翼,而不是C-17那樣的上單翼。就結構而言,上置還是下置的內置翼盒沒有原則差別,軍用運輸機的機翼受力情況比較惡劣,但民航客機的翼盒還是主起落架的安裝點,受力情況同樣嚴峻。外置還是內置翼盒的關鍵在於機艙內部尺寸。現代運輸機的主要任務不再是運送人員,從C- 130到C-17,運兵量的增加與起飛總重或者載重量的增加簡直不成比例,只要航程足夠,用C-17運兵比用C-130運兵一點優越性也沒有。但C-17 增加的不僅僅是載重量,也是運送長大尺寸貨物的能力。現代裝備不僅有坦克那樣沉重的實心大傢伙,也有雷達車、導彈發射車那樣龐大但並不特別沉重的空心大傢伙,而且後者越來越多,所以現代運輸機的機艙尺寸至少和載重量一樣重要,伊爾-476那樣載重量增加但機艙尺寸依然很受局限的“新型運輸機”不大受歡迎就 是這個道理。

資料圖:伊爾-76貨艙尺寸。

資料圖:伊爾-76貨艙尺寸。

  C-130的機艙寬度只有3米,高度2.74米;伊爾-76的機艙寬度也只有3.16米,高度稍高,達到3.26米;C-17的機艙寬度則達到5.49米,機艙最大高度4.5米,但翼下只有3.76米。這裡的寬度和高度都是最大可載貨物的寬度和高度,因為鼓出的機艙側壁實際上對於載貨沒有多少用處。運-20的機艙尺度還沒有可靠數據,應該在伊爾-76和C-17之間。比較數據容易看出,C-17的翼下機艙高度儘管降低了,但還是高於伊爾-76。 換句話說,並不低。對於C-17來說,機艙尺度用來運載低矮、沉重的坦克足夠了。對於特別高大的貨物,只要在長度上能在後艙容納下,並沒有必要達到全長全高。或者說,美國空軍對於全長全高沒有需求。雷達車高大,但並不長;美國沒有運送機動彈道導彈發射車的需求,加上還有C-5的存在,C-17的機艙高度並 不是一個問題。伊爾-76則不然,如果沿用C-17同樣的機艙高度損失數據,也就是0.74米,伊爾-76的機艙高度將在局部下降到可憐的2.52米,還 不到C-130的機艙高度。即使伊爾-76的中央翼盒沒有C-17那樣肥厚,機艙高度的損失也同樣是不可忍受的。對於運-20來說,也有同樣的問題,除非達到C-17相似的機艙寬度,否則採用內置翼盒的話最低機艙高度將不優於伊爾-76,中國可沒有C-5或者安-124幫忙運載運-20裝運不下的超尺寸貨物。如果不出意料,運-20的機艙寬度將在4-5米之間,高度也在4米左右,高於C-17的翼下段,但低於C-17的前段和後段,而與機艙寬度相適應。換句話說,起飛總重、推力、載重量等要求決定了機艙寬度,而機艙寬度一旦決定,外置翼盒還是內置翼盒是由機艙高度要求決定的。對於運-20的尺度來說,採用外置翼盒是唯一合理的選擇。

資料圖:C-17貨艙尺寸,可以看到翼盒的影響。

資料圖:C-17貨艙尺寸,可以看到翼盒的影響。

  如果固定機艙最低高度,但把機體直徑增加,使得中央翼盒內置,這可以降低中央翼盒導致的阻力,但將大幅度增加機體重量和阻力。假定機艙高度要求 4米、翼盒厚度0.7米的話,外置翼盒的機體直徑保持為4米,機體周長為12.56米;內置翼盒則機體直徑增加到4.7米,機體周長增加到14.76米。 這當然是簡單化的計算,沒有考慮艙壁厚度和其他因素,也沒有考慮增大直徑後保持機體強度所需要的額外加強,但僅僅基本的材料重量就要增加17.5%。較大 的機體直徑必然意味着拉長的機體,以保持合理的長細比,實際起飛總重將至少增加25-30%。增加的直徑使迎風面積也增加38%,增加的濕面積也意味着額 外的阻力。這一切都要求發動機推力相應增加。更大的運輸機當然具有更大的運載能力,但成本、油耗、技術風險也相應提高,更何況有需求問題。中國空軍並不需要C-17一級的運輸能力,或者說負擔不起這樣豪華的能力,運-20採用外置翼盒是必然的。

  資料圖:2012年,珠海航展展出的我國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據悉,該發動機具有四大特點:高效率,低燃油消耗;高可靠性,長使用壽命;低排放,低噪音;低維護成本,維修性佳,將用於國產大飛機。

  資料圖:2012年,珠海航展展出的我國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據悉,該發動機具有四大特點:高效率,低燃油消耗;高可靠性,長使用壽命;低排放,低噪音;低維護成本,維修性佳,將用於國產大飛機。

  外置翼盒需要較大的整流罩,不光縱向需要更大的整流罩以便向機體上表面平滑過渡,橫向也需要較大的整流罩,以便整合翼根和機體之間的空間。較大整流罩的重量、阻力都增加,但內部燃油空間也增加,所以並不是一邊倒的壞事。在載重量方面,已經透露的66噸也是合理的,這和運-20的尺度相匹配。現在 還不知道這是配用4台D30渦扇還是換用4台國產新型大推力高涵道比渦扇後的載重量。4台索洛維耶夫D30達到66噸的載重量似乎超過了通常認為可能達到的水平。另一方面,索洛維耶夫D30是俄羅斯的第一代渦扇,中國正在為C-919配套研製的CJ-1000是第三代渦扇,並有消息說中國還在用為殲 -10、殲-11配套的“太行”的核心發動機同步研製高涵道比渦扇,這些新型渦扇的推力和耗油都優於D30,有望使運-20的性能達到新的水平。

資料圖:運-20換裝國產發動機對比想象圖。

資料圖:運-20換裝國產發動機對比想象圖。

  運-20具有巨大的三縫襟翼,用於在起飛、降落時增升。有意思的是,運-20的襟翼設計和伊爾-76很相像,但不同於C-17。伊爾-76使用後退式三縫襟翼,其中第一道襟翼和第二道襟翼之間有明顯空隙。這是供翼下高壓氣流穿過去,對翼上氣流產生拉動作用,增加升力。這是一個比較傳統的設計,簡 單、有效。當然,簡單是原理上簡單,設計和製造上並不簡單,至少比非後退式的簡單襟翼複雜多了。但C-17採用雙縫的噴氣襟翼,不僅有同樣的縫隙,供下翼 面高壓氣流產生引射增升,還直接處於發動機噴流之中,極大地增強了增升作用,縮短起飛、降落距離。原理類似的吹氣襟翼在F-4“鬼怪”式戰鬥機上早就有應 用,但那是從發動機壓氣機引出氣流產生增升,C-17直接用發動機噴氣產生增升,增升效果強烈得多。

資料圖:運-20機翼上複雜的前後緣增升裝置以及擾流板。

資料圖:運-20機翼上複雜的前後緣增升裝置以及擾流板。

  運-20沒有採用噴氣襟翼可能有幾方面原因。除了噴氣襟翼本身的技術難度外,發動機推力不足可能是最大的障礙。噴氣襟翼放下後,接受發動機噴流的吹拂,將噴流部分向下偏轉,並通過縫隙引射增升,增升效果明顯。同時,噴氣襟翼要求發動機的推力軸線緊貼下翼面,這樣才能是襟翼處在噴流之中。但發動機 噴流緊貼下翼面可能影響噴流的發育。但另一方面,向下偏轉的推力軸線降低了實際向前的推力,在發動機推力不足的情況下,這是很要命的。噴流在噴出噴口之後,並不是像鉛筆一樣的直筒子,而是像喇叭口一樣散開,然後再形成捅形。這是因為高壓噴流在離開噴口之後,噴流中心的壓力使得噴流向壓力較低的環境空氣膨 脹出去,好像吹肥皂泡一樣。噴流的發育受到機翼下表面的阻礙的話,不光烘烤翼面結構,還會造成推力損失。考慮到要用推力不足的D30先飛起來,運-20不 能負擔這樣的推力損失。
  另外,結構上的要求可能也是一大障礙。噴氣襟翼要求發動機噴口的軸線緊貼下翼面,這樣發動機吊艙必須向前、向上,基本平伸,吊架成為直直前伸的懸臂,基本平伸的發動機吊架還有迎風阻力較小的好處,但 沉重的重量對機翼形成很大的扭轉力矩,極大地提高了機翼剛度的要求,對吊架的剛性要求也較高。另外,噴氣襟翼本身也需要極大地加強,否則被強力的噴流吹散了架就不妙了。發動機噴流緊貼機翼下表面也提高了結構耐高溫的要求。所以和噴氣襟翼相適應的發動機的位置很講究,太高了要影響噴流發育,太低了要錯過襟翼 的位置,極大地加寬襟翼的寬度可以補償較低的發動機位置,但襟翼的重量大大增加。考慮到種種複雜性和實際效益,運-20沒有採用噴氣襟翼是謹慎的。

資料圖:吹氣襟翼對材料的要求很高,圖為C-17在野外機場降落並打開反推。

資料圖:吹氣襟翼對材料的要求很高,圖為C-17在野外機場降落並打開反推。

  但運-20也沒有一味降低技術風險而放棄技術創新,運-20採用了超臨界翼。常規翼型大體上像為橫剖一半的水滴,前半部比較肥厚,後半部比較瘦削,後緣則是尖利的。氣流沿上表面加速,在接近音速時,儘管飛行速度尚未達到音速,但上表面局部速度已經達到甚至超過音速,形成強大的激波阻力。超臨界翼 是NASA氣動奇才理查德惠特康姆發明的,他還發明了導致超音速飛機蜂腰的面積律和眼下實行的翼尖小翼,對現代航空科技的影響無人可比。推遲激波產生的通常做法是採用很薄的翼型,並採用較大的後掠角,這不僅不利於低速飛行,也要為恢復結構剛性付出重量上的代價。超臨界翼一反常規機翼,上表面較為平坦,以減 少氣流加速,推遲和弱化激波的產生。這使得超臨界翼可以相對較厚,或者降低後掠角。較厚的機翼受力較好,結構重量較輕;較低的後掠角也降低機翼對翼根的扭矩,降低結構重量。超臨界翼的下表面前半段相對飽滿,後半段向上“挖掉”一塊,和上表面延伸過來的後緣下垂相對應,形成“鈎子”一樣的後緣。下表面壓力較 高,氣流貼附着挖出來的凹面流動,然後沿“鈎子”一樣的後緣向下流動,產生額外升力,補償上表面的升力損失。超臨界翼的前緣也比較鈍,迎面過來的氣流貼附較好,配合較低的後掠角,在低速時增加升力。超臨界翼已經成為現代客機和運輸機的典型翼型,不過從外觀上不容易看出端倪來。C-17也採用超臨界翼

  比較有意思的是運-20的翼展。相比於C-17的51.75米的翼展和伊爾-76的50.5米的翼展,運-20的翼展只有45米,只比起飛總重 少1/3的空客A-400M的42.4米或者安-70的44.06米略大。這說明運-20的超臨界翼達到了很高的設計水平。運-20機翼另一個飽受疑問的 地方是沒有C-17或者現代民航客機上常見的翼尖小翼。翼尖小翼的作用是降低翼尖繞流,間接降低阻力。由於機翼下表面壓力高於上表面,翼尖附近的氣流不僅從前向後流動產生升力,還繞過翼尖形成“短路”的側向流動。這不僅導致翼尖升力損失,還產生強烈的翼尖渦流。渦流的能量最終來自發動機的推力,但這部分消耗的能量對於升力和速度毫無用處,所以形成阻力。翼尖小翼降低了翼尖繞流,具有顯著的增升減阻作用,相當於延長翼展。但翼尖小翼除了本身的重量和阻力外, 還要求機翼結構額外加強,導致額外的重量。所以翼尖小翼在設計中要在得失之間仔細權衡,不是包賺不賠的買賣。如果發動機推力足夠,可以用額外的推力補償翼尖小翼的增重,而在翼展大體不變的情況下獲得有效的增升,以增加飛機的起飛總重。但對於現階段的運-20來說,更大推力的發動機一時還沒有就緒,現有機翼設計已經保證了足夠的升力和起飛總重,就不必急於加裝翼尖小翼。等到更大推力的新型發動機就緒的時候,具備了增加起飛總重的條件,那時再加裝不遲。事實 上,C-17的翼尖小翼也是“後加”的。按照原設計,C-17的最優翼展應該為53.4米,但美國空軍規定了野戰機場的占地要求,在90米x120米的停 機坪上要能夠停放3架C-17,所以翼展只有縮短到50.3米,加裝翼尖小翼以補償翼展損失。算入略微外傾的小翼後,翼展增加到51.75米。運-20可 以反過來,在增重條件成熟的時候,加裝翼尖小翼,實現更大的等效翼展、更大的起飛重量和載重量。

資料圖:運-20的起落架布局。

資料圖:運-20的起落架布局。

  運-20採用機腹起落架,每側三排,每排兩輪。這個安排是與空客A-400M和安-70相同的,與C-17的每側兩排、每排三輪不同。伊爾 -76更加極端,每側兩排、每排四輪,連前起落架都是單排四輪的,而所有其他主流運輸機都採用雙輪前起落架。多輪起落架的輪子越多,對地面的壓力越低,在簡易跑道上起飛、着陸的性能越好。另一方面,輪子橫排而不是縱排,後輪重蹈前輪胎跡的問題就越小。後輪重蹈前輪胎跡不僅在鬆軟地面可能造成後輪下陷,在硬 質跑道上也對同一表面反覆碾壓,增加跑道的損耗。但另一方面,輪子橫排不便於起落架的收藏,或者增大本來已經有很大鼓起的起落架艙,導致較大的重量和阻力;或者需要具有複雜的扭轉、摺疊機構的起落架,增加重量和降低可靠性。所以橫排輪子也不是只有優點、沒有缺點的。相對來說,運-20的三排六輪的重量、阻力和起落架複雜程度都較小,只要符合簡易跑道起落要求,還是不錯的選擇。

  現代運輸機的尾門對快速裝卸非常重要。尾門放下後,是車輛和人員迅速進出的跳板,或者是空中空投的平台;尾門收起後,成為機尾密封結構的一部分,尾門上還可以額外裝載貨物。通常尾門分上下兩半,下半向外放下,上半向內收起,形成高大的裝卸通道。C-17隻有上下兩半,結構簡潔,密封較好,但尾錐因此相對寬扁,機尾的渦流比較嚴重,為此增加了兩片斜向的腹鰭進行局部導流,降低渦流影響。伊爾-76的上半比較複雜,中間部分和常規的上半一樣向上收起,左右兩片向外下垂打開,同樣形成高大的裝卸通道。但在尾門全部關閉的時候,尾錐比較尖瘦,阻力較小,氣動上更加優美。在空投中尾門打開時,左右兩片還 對機尾渦流起一定的屏蔽作用,降低渦流影響,改善空投環境。但伊爾-76的尾門結構複雜,重量較大,密封難度也更高。運-20採用了伊爾-76形式的尾 門。

資料圖:運-20採用了伊爾-76形式的尾門。

資料圖:運-20採用了伊爾-76形式的尾門。

  運-20的尾翼和C-17十分相像,同樣採用兩段式雙鉸舵面。也就是說,對於垂尾方向舵來說,上下兩段舵面可以分別運動,每段舵面還有像兩節鞭一樣的前後兩部分,後半可以在前半的基礎上進一步偏轉。高平尾也一樣,每側平尾有內外兩段,每段有前後兩部分,可以分別偏轉,提高操縱效率,降低鉸鏈力 矩。相比之下,伊爾-76就是簡單的單片式方向舵和升降舵。

  作為中國第一架大型運輸機,運-20和世界上其他典型運輸機相比較是自然的。在現代運輸機中,C-17無疑代表了最高水平,或者說是豪華級的;伊爾-76已經有40年的歷史,但依然皮實、實用,代表了起碼水平,或者說是平民級的。運-20在載重量上介於兩者之間,在技術水平上也介於兩者之間,但 在很多方面更加靠近C-17。運-20的超臨界翼設計明顯比伊爾-76先進,翼身融合處的整流罩設計更為飽滿、精細,尾翼設計、起落架艙與機體的融合則和 C-17相近,但尾錐、尾門設計、襟翼設計和發動機吊掛方式則採取了伊爾-76的優點。和尺寸相近的空客A-400M或者安-70相比,運-20的起飛總重和載重量要大得多。在具體特徵上,運-20或許和世界上其他同類飛機有這樣那樣的相似之處,但就總體設計而言,運-20採用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設計取捨, 不是對任何一架飛機的簡單模仿。總體平衡下來,運-20離世界最高水平還有差距,但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技術水平。作為中國第一架大型運輸機,運-20的成就 是可喜可賀的。西飛幹得好!(作者署名:鼎盛 晨楓)

資料圖:運-20的尾翼和C-17十分相像,同樣採用兩段式雙鉸舵面。

資料圖:運-20的尾翼和C-17十分相像,同樣採用兩段式雙鉸舵面。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美B-1B轟戰機試射900公里射程反艦導彈
2013: 日本首艘航母悄悄下水 漢和稱戰力匹敵
2012: 近兩百名中外記者零距離觀摩武直9直升
2012: 被掩蓋的抗戰真相--蔣介石毛澤東在抗戰
2011: 零距離細看澳洲海軍軍艦
2011: 伊能靜公開質疑動車事故 網友贊其勇女
2010: 被八路軍活捉的日軍大隊長
2010: 和美軍相比,中國解放軍戰士的待遇太不
2009: 從中共叛徒看革命志士江青
2009: 難道,朝鮮是一個中等程度的發達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