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歐美專家評中國殲-20:完全沒有想象中的簡單
送交者: 嵐少爺 2014年07月29日01:03:08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歐美專家評中國殲-20:完全沒有想象中的簡單

卡巴防線

發表於:2014-07-28 16:25

   從J20第一次露面開始,多位歐美、俄羅斯的航空評論家就認為J20在中國航空工業界的地位是前所未有的,這是中國的設計師第一次立足於自己的頭腦、自己的技術、自己的作戰思想,完全獨立設計出的多用途戰鬥機。但是在國際上,平可夫不同意這一觀點。他認為J20毫無疑問地抄襲了米高揚設計局1.44項目的設計概念,甚至獲得了設計圖。來自俄羅斯的航空評論消息聲稱:他們毫無疑問地使用了1.44的數據和概念和外形。“看看巨大的腹鰭、相當大型化的前翼、全動式尾翼、修長的機身,J20完全與1.44相同”。在莫斯科有人持這一看法。


  獨立的航空評論人士馬卡什夫表示:中國能夠用金錢從米高揚獲得1.44的技術圖紙,尤其是垂尾的設計。針對這些評論,平可夫在2010年曾採訪米高揚設計局總設計師巴科夫斯基,他表示:米高揚從未在正式場合把1.44的技術交給中國,甚至沒有舉行過說明會,而且中國人要抄襲戰鬥機設計,必定需要更為先進的未來技術,為何仿製俄羅斯過去設計的戰鬥機?然而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若干歐洲航空專家消息來源對上述說法,持有疑問,不認同平可夫關於中國抄襲J20的說法。他看法歸納如下:


  第一、情況並不像米格設計局負責人所說那麼簡單,90年代初期,很多俄羅斯重要軍事工業圖紙、設計技術的流出,都是通過非正式渠道進行的,當時俄經濟十分困難,北朝鮮的彈道導彈設計事件就是典型。


  第二、因此不能說米格沒有正式在各種場合向中方傳授1.44,中國就絕對不會通過其他非正常方式取得。


  第三、 1.44被俄羅斯放棄,不是因為其設計思想落後,而是整個理念已經不能適應俄羅斯空軍的需要,至於局部的設計構想,依然擁有借鑑價值。中國使用被他國放棄的戰鬥機設計概念,已經不是第一次,以色列幼獅和J10戰鬥機的關係就是如此。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即J20的基本設計概念,與1.44非常接近,甚至相似。例如,米格當時的設計構想是要使1.44成為多用途的殲擊轟炸機,因此設計了比米格-29更長的機身(1.44:19米;MiG29:17.37米),這一點J20沿襲,甚至更長。1.44既要有比蘇-27殲擊機更強的對地攻擊能力,實現隱形突防。此外,又要兼顧高機動性,為此設計了前翼,J20近距耦合前翼的造型酷似1.44 ,甚至犧牲部分隱形。鑑於兩種飛機修長的機身,為了航向穩定性,不得不安裝腹鰭。J20也體現了這一設計理念。二者都採用了三角翼(I.44的前緣後退角度為52度、後緣後退角23度、雙垂尾外傾角15度)、前翼的後退角為58度。


  第五、兩種飛機與都採用機身融合的大邊條設計,再融入前翼,使J20更是酷似1.44。J20的基本尺寸從未公開過,但是從圖片對比的狀況看,上述設計概念與1.44相當接近。這也成為俄羅斯以及國際上眾多的航空評論家認定J20抄襲了1.44設計概念的主要依據。但事實上正好相反,中國人做了一個巧妙的改進。


  第六、專家們認為J20、1.44在整體結構上,依然存在區別,前者採用側翼進氣,而後者採用機腹進氣,與MiG29進氣結構相同。對此,諸多的俄航空評論家認為:這不足以說明J20就沒有抄襲1.44的整體設計構想,成都飛機公司是對於改變進氣口結構並不陌生,還在FC1戰鬥機設計時代,米高揚的專家就教會了中國人如何將MiG21的機頭進氣結構改成兩側進氣,因此改變1.44的進氣道結構,對於中國人而言,並不難。


  這些爭論的背後,實質的問題是J20到底是不是中國的獨立設計?還是又是概念借鑑(抄襲)?公正地說,即使是後者,平可夫認為也不需要採取什麼馬卡什夫所說的“金錢途徑”,因為90年代中期以後,1.44的圖片、設計模型、設計數據大量公開,中國的航空工程師,僅僅憑藉這些圖片,就可以了解到1.44的設計意圖,然後根據中國自己的作戰需求、航空技術現狀,借鑑1.44的某些設計概念是可能的。平可夫表示不想討論J20是抄襲還是獨立設計的問題,而近期關心的反而是俄空軍為何放棄米格1.44?這對於研究J20的未來歸宿,有所啟示。


  關於這一問題,俄航空評論界的觀點是眾所周知的,自從1.44公開亮相開始,批評聲就不斷,同樣被俄航空評論界稱作“不三不四”(既不是第三代、也不是第四代,俄式劃分法,應該是不四不五)。首先1.44關鍵問題是無法貫徹高隱形的能力,巨大的前翼、腹鰭,使1.44的隱形性能,相當不佳,這是最大的反對聲。近距耦合前翼的設計方式,很難對前翼進行類似Sukhoi T50那樣的前翼、主翼融合的修改。正如巴科夫斯基在回答平可夫關於J20設計前翼的意圖所指出的那樣:這樣的設計,有利於戰鬥機在高速、高空飛行條件下的穩定性和瞬間機動。


  而1.44依然被定義為多用途戰鬥機,MFI(Mnogofunksionalni Frontovoy Istrebitel),碩大的機身,並未使1.44驗證機具備很好的機動性。按照當初的目標,1.44要採用接近30%的複合材料,但是由於複雜的機身增加了大型化的前翼等因素,載重量低於7噸,對地攻擊能力達不到空軍要求,成為“都是半瓶醋的多用途”,這一點,極有可能是俄空軍徹底放棄1.44的根本原因。就這一意義而言,J20所面臨的問題,與當年的1.44是相似的。


  眾所周知,1.44也是驗證機,並不是原型機,與前兩架J20相同。停止研發的主要原因在KDR看來如下:隱形性並未達到俄空軍的要求,是主要的,因此責令Sukhoi繼續研製下一代戰鬥機。另一個主要原因可能是發動機,2000年亮相之初,並未有合適的高推重比發動機供1.44 ,當初計劃使用AL41F。平可夫並不認為是資金問題,因為2000年前後,俄已經度過了最困難時期。T50的研製進展當時順利。


  1.44和J20的氣動不足?


  有一點是可以提出來討論的,那就是1.44、J20在氣動外形的諸多方面相當近似,那麼1.44當年所存在的問題,是否會再度被J20繼承?主要的缺陷已經被“遺傳”,兩種飛機的隱形性,絕對不如T50、F22。既然是多用途戰鬥機,重視對地滲透功能,那麼,大尺寸的前翼,對於陸基雷達而言,是很好的“誘餌”。J20、1.44都設計腹鰭,意味着都存在航向控制能力弱的缺點,因此,雙垂尾的航向控制能力可能相當有限,這是2011增大雙垂尾面積的原因,這樣做,並不利於隱形。此外增加了飛機的重量。不過,在細部設計方面,J20似乎借鑑了1.44的設計失敗的一面。例如,所有的舵面,尤其是前翼、主翼的前後退角都保持相同,這樣所有舵面是平行的,類似F22,而1.44僅僅是前翼、主翼的舵面都不保持平行。1.44最終因為“都是半瓶醋”的巨大缺陷,被俄空軍拋棄,取而代之讓蘇霍伊獲得了研製五代機的機會。J20是否是“半瓶醋”?就要看2011試飛的結果了。目前來看一切都很順利!


  2011號殲-20是我國最新研製出的一款第四代戰鬥機,相比之前試飛的殲-20型號,2011號很不一樣,也因此備受關注。光從外表上看,就能很明顯地看出2011號殲-20的獨特之處:主翼動作筒縮小、進氣口形狀改變、機頭下方安裝有EOTS(光電瞄準系統)傳感器、垂直尾翼切尖、發動機尾噴管縮短、座艙蓋加裝加強框等等。


  近日,更多的2011號殲-20新圖曝光,軍迷們的關注點也從那些顯而易見的“大改”處轉移到了更為細節的地方。


  一張2011號殲-20進氣道外側的神秘六邊形裝置的圖片,就引起了不少軍迷的高度關注。從外形上看,這個裝置以規則的六邊形附着在進氣道外側,內部有類似網格的構造,一前一後共有兩個,如同兩扇小窗。那麼,這個神秘的六邊形裝置到底為何物?又有何功能?


  1、“高大上”的等離子隱身裝置?


  等離子隱身技術的名號聽起來就讓人倍感科幻,其實已經不是什麼新鮮概念。早在上世紀60年代,美蘇兩國就開始着手等離子體吸收電磁波的研究。其基本原理是將等離子體放電管作為天線元件,當放電管通電時就成為導體,能發射和接收無線電信號;當斷電時便成為絕緣體,基本不反射敵探測信號。


  目前我國在等離子隱身技術理論研究方面已經獲得突破。國內有關研究單位提出了將高氣壓強電離氣體放電方式產生的非平衡冷等離子體用於隱身。並展開了相應的研究,認為利用強電離氣體放電方法產生非平衡冷等離子體的實用型等離子體發生器,可望解決當前等離子體隱身技術普遍存在的一些主要問題。


  數年前的一篇關於等離子隱身技術的文章曾引起不小轟動,據說作者是西部某大學的博士生,該文章披露,2005年,大連海事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下屬的高氣壓強電離放電遼寧省重點實驗室,在高氣壓強電場電離放電理論及方法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強電離放電間隙中大多數電子具有的能量足以把氨、氧等作為空氣成分的氣體分子電離成高濃度等離子體。


  其等離子體濃度也可能達到1015/cm3左右(而用於隱身技術的臨界電子濃度在1012/cm3這個量級),遠高於弱電離放電7個數量級。


  文中寫道,大連海事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下屬的高氣壓強電離放電遼寧省重點實驗室,研製的等離子體產生器件是一種薄片式器件。外型尺寸為:厚0.15cm。寬 4cm,長5cm、10cm、20cm三種規格,根據要求選取,它可貼附在電磁波強散射部位或進氣壁上。


  從以上信息來看,殲-20採用等離子隱身技術並非是絕無可能的,至少有一定的理論基礎;而且從這個神秘六角形裝置的大小、安裝位置來看,也與我國目前製造出來的等離子隱身器件吻合。


  認為新一架殲-20採用等離子隱身技術的網友分析,從神秘六邊形裝置出現的位置來看,也可以得出是等離子隱身設備的結論。


  眾所周知,翼面的大幅扇動會造成隱身暴露,而這兩個“等離子貼片”的位置剛好位於殲-20鴨翼的前下方,可以在必要的時候開啟,用等離子層對鴨翼形成“包裹”以達到隱身的目的。


  不過,綜合來看,殲-20採用等離子隱身的說法有點太過於“浮誇”,作為我國第一款第四代隱形機,中國軍工走的還是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的路子。


  雖然等離子隱身技術在理論上已經實現,但畢竟沒有大規模使用的先例,殲-20採用此等超前技術的可能性不大。


  而且相比發動機尾噴口直接裸露造成的隱身性能下降,用等離子層包裹鴨翼得來的補償也是不足以對整體有大的影響。與其花費心思去做“高大上”的等離子隱身,還不如在發動機噴口的進一步改進上下功夫來得值。


  2、普通的進氣/排氣道?


  2011號殲-20進氣道側面的這兩塊神秘六邊形裝置,仔細觀察我們可以看到這是兩個被網格覆蓋的開口。對比F-22、F-117A、B-2等幾款機型可以發現,也有類似的設備,不過一些是做成網格狀,一些是可開閉的多邊形窗口。不同的開口都有着不同的功能,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1)進氣道輔助進氣門、放氣門;


  (2)機體附面層泄放口;


  (3)輔助動力裝置(APU);


  (4)環控系統散熱進、排氣口;


  (5)嵌入式大氣數據傳感器;


  從2011年1月11日殲-20的2001號機首飛,給來華訪問的美國國防部長蓋茨一個沉甸甸的“見面禮”之後,三年內,我們只見到了兩架殲-20——2001和2002號機。當軍迷們對2003、2004望穿秋水時,“黑絲”的編號卻直接跳到了2011。無疑,這是新批次殲-20的第一架飛機。軍事分析家普遍認同的觀點是,2011及其後繼者很可能是殲-20的原型機。看來,重中之重的“二十號工程”,或許邁進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前日有外媒稱,殲-20之所以採用2011這個編號,是因為201X表示殲-20原型機批次,而編號後面的11表示,第01批首架。而2001、2002號機為工程驗證機,是殲-20的第00批次。“在氣動外形和總體結構上,第01批次原型機只要不出重大問題,基本上就不會再有大的改動。所以,第01批次也可以理解為殲-20戰機的全狀態原型機批次。”軍事科普作家張明告訴記者。


  那麼,什麼叫驗證機、什麼叫原型機?記者請張明為錢報讀者做了一番科普。“驗證機分技術驗證機和工程驗證機。從技術驗證機、工程驗證機、原型機,再到最終的量產機,是型號研製過程中不同的階段。”技術驗證機是用於測試某項新技術可行性的飛機。“美國著名的X系列飛機,還有俄羅斯S-47‘金雕’,就是技術驗證機。”張明說,“J-10B、FC-1、J-11B這三種國產戰機,都有分別驗證殲-20的雷達航電、進氣道、發動機等子系統的實驗機型,就可以成為殲-20的技術驗證機。”


  而工程驗證機,是為驗證新機整個工程可行性而造的,其與技術驗證機的主要區別在於,工程驗證機試驗的是新產品,而技術驗證機只測試新技術。2001號就是這次殲-20的工程驗證機。經過工程驗證機檢驗可行後,就可以生產原型機。“原型機一部分用於地面靜力試驗和疲勞試驗,其餘用於飛行試驗。”


  為了幫助讀者們理解,李小健向記者打了一個精闢而生動的比方——


  “技術驗證機就像是女性朋友,而工程驗證機就是女朋友,原型機是未婚妻,等到量產機階段,當然是娶回家當老婆了。”他笑道:“可能一路到底,也有可能會中途換人。研發先進戰機,每一步都伴隨着巨大的風險與挑戰。”2014年3月2日,最新一架編號為2011的殲-20第四代戰鬥機成功首飛,標誌着我國殲-20戰鬥機的研製迎來一個全新的階段。這架全新的殲-20戰鬥機在外觀上就與之前出現的編號2001和2002的殲-20戰鬥機大不一樣,令廣大軍迷興奮不已。在2011號殲-20戰機的最新照片中,不少網友都注意到機頭下方有一個菱形的窗口,從窗口表面規則的多邊形分布形態和材質來看,應該是一個光學窗口。有分析認為,該裝置表明了殲-20戰鬥機可能採用了分布式光學孔徑系統。實際早在2001號殲-20戰鬥機試飛的時候,就有網友注意到機頭部位也有類似的窗口。在早期的殲-20照片中,機頭部分可以清晰看到有明顯的凹陷,這與F-35戰鬥機上的AN/AAQ-37分布式光學孔徑系統(EODAS)的探測頭十分相似。F-35戰鬥機的AN/AAQ-37探測系統由六個探測頭加處理機組成。起初不少人認為這只是一種普通雷達的報警裝置,但在隨後公開的數據資料里,令人大為吃驚。


  F-35戰鬥機所搭載的分布式光學孔徑系統不僅能在敵方導彈來襲時提供預警,還能探測到遠處的敵機位置,此外,還能作為導航攝像頭使用,為戰鬥機提供360度的視野圖像,呈現在F-35戰鬥機專用的全景式頭盔中。這種能力對於近距空中格鬥戰至關重要,能使空空格鬥導彈獲得越肩發射能力。有報道稱,F-35戰鬥機憑藉分布式光學孔徑系統,在雙方雷達都不開機的情況下可以在遠達90公里以外發現F-16戰機,甚至可以在近1300公里外發現敵方飛行中的彈道導彈。


  同時,這套系統還可以探測到敵方地面目標的紅外信號,鎖定然後攻擊。美國F-35戰鬥機所使用的光電跟蹤作戰系統(EOTS),該系統是AN/AAQ-37探測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另外一款第五代戰鬥機,俄羅斯的T-50,採用的仍舊是傳統的球形光電探測系統,採用這種系統可能是出於降低杭電系統綜合性能和成本的考慮,但同時也增加了雷達反射面積。


  從目前來看,以雷達為主要探測手段的超視距空戰系統在已經發展到頂峰,它已經發展成為包括預警機、機載火控雷達、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敵我識別、數據鏈、綜合電子對抗系統在內的綜合性系統,特別是相控陣雷達、射頻存儲等技術運用。讓超視距空戰系統的目標探測、電子對抗、多目標攻擊等能力得到飛躍性的提高,已經成為現代空戰主要形式,已經成為新世紀作戰飛機的標準配備。圖為編號2011殲-20四代機最新試飛照。不過雷達有一個缺點就是需要輻射電磁波,從而暴露自己的位置,這個缺點對於隱身飛機來說尤其敏感,另外雷達隱身技術也取得了明顯的進展,成功的讓戰鬥機的RCS下降了幾天個數量級。


  如果不採用突起的光電探測系統,就必須採用埋入式窗口,這樣每個光學窗口的視野受到限制,就需要多個光學窗口,如何把多個窗口的信息融合在一起就成為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分布式光學孔徑系統,則很好地解決了探測與隱身之間的矛盾問題。我國的殲-20戰鬥機採用分布式光學孔徑系統,在技術上並非是不可能的。因為殲-20戰鬥機研製的時候已經有第五代戰鬥機在使用這項技術,所以早期版本的殲-20很可能就留有這方面的餘地,以便後期升級改造,這也能解釋為什麼編號為2001的殲-20戰鬥機機頭位置會出現凹陷構造。


  從技術上而言,分布式光學孔徑系統有兩大關鍵問題。一是要解決紅外頭的高敏感性問題,讓它看得夠遠夠准;二是要配以高性能的計算機,要能把各個傳感器的信息集中處理。在這兩個問題上,中國的軍工企業都有自己的優勢。這是一個很令人振奮的消息,我們可以從中管窺到殲-20這種戰機起點之高。雖然國外評論很喜歡拿殲-20與美軍的F-22做比較,但我們可以看到,雖然殲-20戰鬥機的整體設計可能是為了與F-22相抗衡,但是其航電系統則是瞄準着更高一籌的F-35。


  殲-20四代機若採用了了分布式光學孔徑系統,不僅可以大大提高戰場感知能力和情報探測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在雷達隱身方面的性能也獲得空前提高。設想一下,如果殲-20與F-22正面對抗,在航空電子系統上殲-20占優;而在對付F-35的時候,飛機本身性能占優。這樣一來,殲-20在對付F-22和F-35的時候都能遊刃有餘。


  新殲20戰機首飛技術問題或全部解決


  據網友消息,中國最新版2011號殲20戰機成功首飛,伴飛的是1架殲10S戰機。12點30分左右2011號殲20戰機成功降落。中國四代機(俄制五代機)首架原型機J2011即將首飛,這是一個大快人心的消息。僅僅con個外形看,J2011已經脫胎換骨,更加犀利,也更加穩重、更加威猛。一是稜角更加分明,機翼如刀鋒。二是更加扁平。也就是說,雷達橫截面更小。三是隱身性能更好。黑灰雙色,被稱為空優型的隱身塗裝。四是顯而易見,厚重中透露出輕便。說明採用了更新型的複合材料,飛行性能更好。


  但是,J2011的脫胎換骨決不僅僅在表面,而在於內里,尤其是數據鏈系統的升級改進。聯想到日前的J31正式獲得“正式身份”,利劍無人攻擊機首飛成功;中國超高音速導彈試射成功,中國空天飛機自主着陸成功等等一系列利好消息聯袂出台,那麼,只要稍微發揮一下我們的想象力,我們會得出什麼樣的結論呢?我們的結論無疑是:J2011將是一個突防性快速打擊機群的“長機”。


  這個機群可能的編制是:一架J20;兩架J31;5架利劍無人攻擊機。這將使得中國空軍擁有強大的對空、對海、對地攻擊能力。一旦中國空天飛機投入使用,則有可能出現一個空天飛機指揮多個(比如說5個)J2011聯合打擊機群的前景。那時候,中國空軍將實現“空天一體”。對美空海一體形成強大的戰略壓制。


  由此,我們還可以得出另外一個結論,即J20在未來空戰中的位置相當於052D在未來海戰中的位置。052D作為中國新一代中華神盾,不論在隱身性能上,還是在打擊能力上,都力壓美軍“靠笨死”號宙斯盾。052D也具有雙重功能,即可以作為一個海軍作戰群的旗艦,也可以作為為航母配套的導彈驅逐艦,承擔區域防空、反潛、反艦等多種作戰任務。修改後的J20無疑是針對美國的F22去的,旨在取得 052D對“靠笨死”般的體系作戰優勢。


  中國兵法思想十分重“勢”。隨着中國科技研發能力不斷提高、裝備製造業能力不斷增強,中國的“勢戰”理念將越來越容易成為現實。千萬不要把“想象力”斥責為天方夜譚。戰爭勝利的天平總是青睞擁有超人的想象力的軍事家。中國嫦娥2號都已經遠離地球7000公里了,據說最遠將跑到3億公里以外,然後再回到距離地球700萬公里左右的地方,典型的火星一號嘛!這在過去不都是處於“想象”中嗎?中國玉兔號依然在月球工作着,雖然夫了點傷,但玉兔號是成功的,而且是創造歷史的成功,這在過去不也處於想象中嗎?青衫老祖堅信,作為第一製造業大國,第一專利申請大國、第一船舶製造業大國、第一汽車製造業大國,只要軍隊能夠想象得到,我們就能夠做到!


  有美國人稱,美國將進入激光炮時代。如果評全球最能意隱的國家的話,美國稱第二,大概沒有國家敢稱第一,或許除了印度之外。激光炮並不是美國的發明,就其科研水平言,也難稱全球第一。究竟誰是第一?大家想去。不過,有一點可以斷定:中國決不會在激光武器方面被美帝落下!要害在於,中國準備在多大程度上、在什麼平台上裝備激光武器!祝願中國J2011首飛成功、早日定型、早日列裝。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精闢分析:中日海軍實力將逆轉 我航母
2013: 志願軍外祖父和美軍外孫
2012: 我黨泡沫經濟暴煲,我軍廢銅爛鐵現形
2012: 颱風戰勝猛禽啟發PLA殲10對抗F22A
2011: 七萬噸級航母只配用來做訓練,中國胃口
2011: 再牛逼的肖邦,也彈不出中國的悲傷!!
2010: 美學者:美無力阻止中國兵力投射西太平
2010: 再論黃海軍演:美國摸底成功 接下來將
2009: 毛澤東崛起湘江-2
2009: 中國出口武器在世界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