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英豪big-apple
萬維讀者網 > 高山流水 > 帖子
ZT 我們能學會西方古典音樂嗎?
送交者: 老中關村 2005年06月13日08:48:14 於 [高山流水] 發送悄悄話

我們能學會西方古典音樂嗎?

我們能學會西方古典音樂嗎?
———奧斯卡最佳紀錄影片《從毛澤東到莫扎特》DVD賞析
楊維中

音樂家,並不是一種職業,也不是一件工作,更不可以是偶而為之,那是你的生命,是你深信不疑的奉獻,因此你要先相信這種熱誠奉獻,隨後人們也才會跟着相信你的熱誠。

———艾薩克·史坦———

這部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影片”的欣賞對象將是∶希望叩開西方古典音樂之門的人,正在音樂學院學習深造的青年學生,自以為很懂得音樂的音響發燒友,希望自己下一代在音樂方面有所造詣的家長們,以及所有熱愛音樂、熱愛生活、珍惜生命的人們。

以《從毛澤東到莫扎特》這樣的標題來命名,使得該影片似乎具有了某種政治上的含義。本片由《艾薩克·史坦在中國》、《音樂的交會–20年後重回中國》、《來自上海的紳士》三個部分組成,其中第一部分為本片主題,第二部分則可視為是主題的續集。由於前兩個部分的拍攝時間前後相隔了整整二十年,因此尤其顯得彌足珍貴而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2001年9月22日,素有“小提琴教父”之稱的艾薩克·史坦(lssac Stern),因心臟衰竭在美國紐約康乃爾醫學中心去世,享年81歲。這位曾經拯救卡內基音樂廳免遭拆除厄運的音樂大師,一生對於培養提拔樂壇年青新秀不遺餘力,他也是我國青年大提琴家馬友友、王健及著名小提琴家帕爾曼與祖克曼等人的啟蒙恩師。東西方冷戰時期,他率先嘗試破冰之旅推動中美兩國之間的藝術交流,從而享有“美國音樂大使”之稱。

《艾薩克·史坦在中國》記錄了剛剛結束十年動亂的中國音樂界真實狀況。1979年6月,史坦受中國外交部及美國駐華大使邀請出訪中國大陸,此舉使他有幸成為文化大革命後第一位進入中國的西方音樂家。在為期三個星期以琴會友的訪問中,由他所舉行的音樂會及專場講座和在各地的參觀行程被攝製成完整的紀錄片。其間,影片真實再現了中央音樂學院和上海音樂學院師生渴望獲得西方古典音樂藝術真諦的情景。尤其是在史坦的指導下,中國的小小音樂家們如王健(大提琴)、徐惟聆(小提琴)錢舟(小提琴)、黃英荷(小提琴)、潘淳(鋼琴)等,他們在未成名之前稚氣十足的神態以及對音樂執著追求的求知慾望,非常感人至深。

影片中還記錄有彭修文指揮中央廣播民族樂團演奏,李德倫指揮中央樂團與史坦首次合作排練《莫扎特協奏曲》以及在上海受到宋慶令歡迎接見等珍貴鏡頭。其間還插有一段史坦和李德倫談話的花絮,內容是對莫扎特音樂的探討,從兩人不同的見解里,我們能夠感受到中國在歷經多年的政治意識形態桎梏禁錮後,所遺留下來的明顯痕跡——

李德倫∶“我個人認為,莫扎特生活的年代正是歐洲從封建時代轉變為現代工業社會的時期,資本主義已經形成萌芽狀態。莫扎特至所以被視為偉大的音樂家,是在於他是從封建主義解脫出來的,然後進入了資本主義這個新的社會進程。我認為莫扎特因為封建社會而富有┅┅”

史坦∶“是這樣的嗎?我似乎並不太認同。當然,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見解,但我並不以為莫扎特的天份與當時的社會政治或經濟發展會有什麼某種特別的必然關係┅┅。”

本片中,史坦對中國人詮釋西方音樂存在的認識膚淺及小提琴演奏時習慣性錯誤作出了糾正。在中央樂團、中樂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他的即興示範往往令中國的音樂才子們茅塞頓開而受益非淺。同時,他對音樂學院學生忽視音樂的內在情感而單純追求演奏技巧的作法提出了批評。史坦發現,中國學生在演奏貝多芬和莫扎持的作品時,大多往往並不了解音樂在表達些什麼而只是將旋律音符簡單地演奏出來了而已。大部分學生只是渴想學習難度大的樂曲並一味追求快速及大音量,每個人都熱衷於演奏複雜快速的旋律以顯示自己的才華。

史坦還認為,中國培養音樂人才的學校里民族音樂和器樂演奏的培養很出色,西洋樂器中8–11歲的年幼學生基礎也都很不錯,但是17–21歲這一年令段的學生卻出現斷層問題(主要是受文化大革命的影響),並強調“音樂的本質將更勝於技巧的表現,所以僅僅注重技巧訓練是遠遠不夠的,而應該善於表達作曲家內心的感情色彩,以至於每一個音符都要注入生命的活力,就好像你是在用小提琴向別人娓娓傾述一樣┅┅。”

史坦對於正確學習小提琴演奏的闡述,語言形象生動和富於誘導性,如“對我來說,小提琴就是身體的一部分,就像是另一隻胳膊一樣!運弓的動作要連貫而且要用到全身,就像人們在隨手扔東西和打乒兵球時的動作一樣。” 、“要知道音樂是什麼?樂器在這裡並不是最主要的,換句話說它只是一個手段,我們不是用音樂演奏小提琴,而是用小提琴來演奏音樂。” 、“音樂的旋律是用小提琴唱出來的!”、“音樂不僅僅只是黑與白而是各種色彩的,有些甚至是連畫家都調不出來的顏色!”、“你演奏時,就想像着是在用音樂跳舞吧!”、“你一定要注意聆聽,然後思考如何將它們表現出來,先要用腦袋去想,爾後再從小提琴里唱出來┅┅。”這些充滿哲理性的精闢論述,對於東方人學習西方古典音樂具有極其深刻的現實指導意義。

《音樂的交會–20年後重回中國》一集中,記錄了史坦二十年後再次來到中國訪問的情景。此行之目的是史坦自以為有責任使命為下一個世紀發掘音樂人才,他同時也很想看一看過去曾經指導過的學生們現在所獲得的事業成就。

本集影片中,幾位當年受到過史坦先生淳淳教誨的青年人都已經在各自的專業領域確立了應有的地位,他們是∶王健–著名大提琴演奏家;潘淳–北京音樂學院教授;徐惟聆–香港愛樂樂團小提琴演奏家;黃英荷–小提琴演奏家。幾位音樂新秀此次會聚一堂追憶對史坦的個人印象和感受,以及對他們在音樂事業奮鬥所產生的動力和深遠影響。

令人感概萬千的是,李德倫這次是坐在輪椅上與史坦先生再次重逢,二十年前他們相互之間都對對方留下了很好的第一印象,老朋友一見如故,李德倫不顧年事已高欣然與史坦再度共同合作演奏了《莫扎特協奏曲》。史坦再次重返中央音樂學院故地並對新一代年輕學生作輔導示範講課,他所即興發表的激情洋溢講活再次激起了中國學子們的熱血沸騰–“如果我有吹毛求疵的地方,那也是為了你們分享我的信仰和我對音樂及年青人永遠的期望!”;“我期望在音樂和年青人的世界中是更美好的,如果你們也有這樣的想法,那將是我莫大的快樂!”;“室內樂的演奏,樂手要像大仲馬筆下的《三個火槍手》一樣,要有一種刀出鞘的感覺┅┅。”;“你們有女朋友嗎?那麼現在當你演奏這段音樂時,就像是要告訴你女朋友一件特別的事一樣,也就是說我想從你們的演奏中聆聽到感情的抒發,要能夠聽到激情┅,我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那就是–融入,我要聽到你們與音樂發生關係,每一個音符都是你的生命┅┅”

本集在攝製上由於大量採用了交替回顧的對比手法,如當年史坦首次與中央樂團排練《莫扎特協奏曲》及現場指導解說台詞,王健、潘淳、徐惟聆當年的個人演奏等,因而具有很強烈的視覺藝術感染力。其間,李德倫還就二十年前與史坦探討過莫扎特音樂一事作了深刻的反思,影片通過再現歷史鏡頭的倒述手法顯示了一個中國藝術家崇尚藝術真理和尊重客觀事實的博大胸懷。他對史坦先生坦陳∶“我那個時候講什麼話,都得要考慮到政治立場啊!是不是?但我所說的話和我個人內心的信仰是不相同的。當然,我的觀點也不全都是錯誤的,但我顯然只站在了一個角度看問題,現在回過頭再來看,應該說莫扎特是真正的音樂天才!┅┅”

《來自上海的紳士》,本集根據上海音樂學院副院長譚抒真先生的敘述而製成,影片展示了他從十歲以前在德國租界學習音樂,後獨自來到上海加入外國交響樂團,再經歷抗日戰爭、國共戰爭、文化大革命,乃至於到現在高齡九十餘歲,小提琴對他生命中每一階段的影響。這是一段以中國人的視角觀點,來看西方音樂在近代中國發展史的真實寫照。

縱觀紀錄片《從毛澤東到莫扎特》,我們不僅從中感悟到了東西方音樂家們的燦爛交會,也見證了中國從封閉邁向改革開放的歷史轉折點,而更重要的是通過西方人的獨特眼光觀察到中國人民的文化底蘊與無窮生命力。對於西方人和逐漸遠離舊時代的中國人來說,該影片所帶來的文化衝擊與心靈的震撼將是刻骨銘心和永恆的,人們將世世代代以此反思文化的昔路與前瞻,因此這部影片將伴隨着歲月的流逝而更加顯現出彌足珍貴。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