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英豪big-apple
萬維讀者網 > 高山流水 > 帖子
ZT 和聲音樂的來源 -全伊
送交者: mingcheng99 2010年11月12日13:50:57 於 [高山流水] 發送悄悄話

和聲音樂的來源

-全伊

喜歡音樂的人都知道,音樂如果離開了和聲的支持,只有單聲部的旋律,那麼我們今天的音樂幾乎所剩無幾了。因為從小的獨唱/獨奏的伴奏,到中型的重奏(室內樂作品),再到大的管弦樂/交響樂作品,都無一例外需要和聲的支持。即便你不喜歡附庸風雅地欣賞各種古典音樂,你也可以想象一下一部電影或電視劇的配樂,如果沒有和聲,而只有單調的單聲部的旋律,或者你唱卡拉OK時,沒有任何伴奏,只有你一個人拿着話筒扯着嗓子在那裡乾嚎,那將是一副什麼樣的場面。當然,有時為了營造某種特殊的氣氛,音樂作品中常常有較長時間的單聲部旋律出現,那也只能是整體音樂結構中某種特殊的表現方式而已,不可能成為音樂表現的主流。

當今世界所有文明國家,不管種族/民族,不管是印度還是中東阿拉伯國家或是東方國家,儘管其音樂五花八門,各具特色,但幾乎都早已將和聲融進其音樂作品中,即便是某些民族特色很濃郁的作品,也不例外。

那麼,和聲這個概念和運用的形成歷史上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呢?答案很簡單,除了中世紀的歐洲修道院,世界上所有民族的音樂原本都沒有和聲的概念,更談不上什麼和聲理論體系。而我們今天所用到的和聲體系都無一例外的是從歐洲中世紀的和聲音樂體系上發展而來的。更確切地說,和聲體系在世界個民族音樂的廣泛使用得助於一、二百年前歐洲的傳教士們將歐洲的音樂體系伴隨着各種西洋樂器帶進世界各個國家(沒錯,中國的第一架鋼琴和第一把小提琴等就是他們帶進來的)。因此,歐洲音樂的和聲體系及其理論,也就是現代文明世界通用的音樂理論體系。無論在哪個國家,今天你如果想修一門和音樂有關的課程,那麼你上的樂理課的主要內容無非就是這套東西

和聲的起源具體地說是來自9紀歐洲宗教音樂格列高利聖詠。在這之前,格列高利聖詠和各民族的地方音樂一樣,都是單聲部吟唱。只是聖詠大多是從希臘音樂中提煉出來的所謂“中古調式“或“教會調式”,如弗里幾亞調式、利底亞調式等。這些調式所採用的音律素材都是

                        dol re mi fa sol la si

這7聲音階中的自然音列(即沒有帶升降號的變化音),樸實而純淨,很適合當時修道院內莊嚴肅穆、清心寡欲的宗教氣氛。但這畢竟是單聲部音樂,沒有我們今天所聽到的帶有和聲結構的音樂作品那麼豐滿。到了9紀,一些通音律的神職教士在原來的單聲部下方加上平行四度(即各音保持等距離4度音程)和平行五度的獨立聲部,構成調音樂。"和聲"的概念也從此產生。這種復調音樂形式名叫奧爾加農(Organum).到了1213紀,奧爾加農變得逐步完善和複雜起來。除了同向平行聲部,還有反向逆行聲部甚至斜向交錯聲部。和聲的運用也變得更加靈活和聲動起來。逐步形成了一套不同聲部相互點對點、音對音、段落對段落,甚至節奏型對節奏型上的對位手法和技巧。到了巴洛克時代(17紀初到十八世紀中期),歐洲調音樂 (polyphonic music) 達到了頂峰。音樂的調式也由傳統的教會調式演變成現代人們所熟悉和習慣的大小調式。而和聲的運用也在這個階段更是達到了新的高峰。當然這個時期的重要作品都是以聖經為題材的基督教音樂。這個時期的主要音樂家,大家只要記住維瓦爾第、亨德爾以及大名頂頂的JS巴赫這三位音樂家就可以了。

這個時期音樂特點之一是和聲的各種不同功能不僅被廣泛地使用在復調音樂上,也被用在支持音樂主旋律,突出旋律調式特徵甚至色彩特徵的和弦上。

和弦就是由某個音為根音,在其上方疊加3度音和5度音構成一個完全3和弦。如果這個3度音和根音是大3度,則這個和弦叫做大三和弦。如果是小三度,則叫做小三和弦。大三和弦一般用在大調式音樂的主和弦(以主音do為根音的和弦,也稱I級和弦)),以及下屬和弦(以下屬音fa為根音的和弦,也稱IV級和弦)以及屬和弦(以屬音sol為根音的和弦。也稱V級和弦)這三個和弦構成的一個大調式的骨幹和弦。所以也被稱作一個調式體系中的正三和弦。其基本行進模式是

主和弦(I) … --->下屬和弦(IV)---->屬和弦(V)----->主和弦(結束)

其中最後三個和弦的行進模式:下屬和弦(IV)---->屬和弦(V)----->主和弦(結束)

構成一個調式和弦體系的典型的完全終止式(正格終止) 。而其中的屬和弦往往是加入7度音(不諧和音程) 的所謂屬7和弦。這種屬七和弦由於其根音上的大三度音具有強烈的趨向主音的導向性,以及由於新添加的7度音和主音之間的半音程關係,當樂曲以屬7和弦行進到主和弦而終止後,給人帶來一種樂曲因屬7和弦造成的緊張感由後面的主和弦解決後而產生的一種完滿感覺(即和弦的解決)

樣,小調式旋律也有自己的主和弦、下屬和弦和屬和弦系統。其行進模式和終止式和上述大調音樂相同。只是主和弦是以主音la為根音的小三和弦。下屬和弦是以re為根音的小三和弦。但屬和弦(即V級和弦)仍然是大三和弦(mi為根音),且往往在五度音上加上個不諧和的7度音程。

這套(被典型化了的)和聲體系在巴羅克時代已經定型,一直被後來的古典和浪漫派音樂使用。直到如今,隨着西方音樂在世界各地的普及和被接受,也成了全世界(除純民族原生態音樂外)各國所使用的和弦和聲體系。

1920紀的印象派、現代派音樂則又在此基礎上加進了其它音程(尤其是不諧和音程)的疊加,為和聲的各種色彩和力度特徵的豐富起到了一種別開生面的作用。德彪西的印象派作品是其中的傑出代表。它打破傳統古典音樂的調式體系,將音樂建立在全音音列體系上(即一個八度內全部用全音音程來排列),衝破了傳統的大小調式格局,使和聲的功能不僅僅局限在支持大小調式的調式特徵及各種調式/調性的轉換,而更多的是獨立於特定調式之外的色彩的表現及其瞬間的變化,斑駁陸離,如同一副色彩斑斕的印象派油畫作品。此是後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9: 國慶獻禮原創歌曲《中國狂想曲》海石版
2009: 【江河萬古流】 萬方
2008: 小安、江上風、子榮演唱京劇《沙家浜》
2008: 《望月》- 開心豆豆/時光無限
2007: 紅門:俺的追星匯報
2007: 陝北民歌《三十里舖》新竹演唱、小聲音
2006: 初戀女
2006: [高山快訊(五)]本報記者歌言志高山
2005: 艾昌永/廖昌永合唱:《喀秋莎》
2005: 紫荊園(翻唱)祖國啊, 我永遠熱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