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小玲:乞討的小女孩兒-- 回家隨感 (四)
送交者: 小玲 2005年05月20日17:14:17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乞討的小女孩兒
--- 回家隨感 (四)

小玲


年初五上午十點,我和爸媽坐在杭州火車站的候車室里。小弟家疊為我們買了從杭州直達上海的豪華客車票,大約五十元一張。離開車的時間還早,我便打量起周圍的環境。

我在加拿大坐過火車。比起多倫多的候車室來,這兒就顯得非常地擁擠和髒亂不堪了。首先,這兒的旅客的行李散亂不齊。那些行李袋大小不等,雜亂無章地隨意擺放在一排排橘黃色的硬塑料椅上。一個穿着頗為時髦的年輕少婦,目中無人的嗑着瓜子,並將瓜子殼吐得滿地都是。而我幾年前帶着國內剛出國的一個親戚到多倫多的候車室時,他還以為走進了一家高級購物商店,空曠而乾淨。大多數旅客像是事先都商量好似的,只背着一件行囊。這件行李可以大到將一個人壓沒了影兒,也可以小到只能裝個錢包。

就在我對加中的候車室作對比時,一個小女孩兒的頭冷不丁地突然闖進了我的視線。她五官端正,梳着兩條小羊角辮兒,大約六,七歲的模樣。那雙無神的,失去歡樂的眸子裡已全無天真爛漫,卻顯出了與年齡決不相符的詭異和警覺。正當我想同她說幾句什麼的時候,她的頭又竄到了我鄰座的旅客面前。她不說話,也沒有表情,但她的眼睛告訴了你她需要什麼。我愣在那兒,揪心地看着她機械地,重複地,順着座位挨個兒地乞討。

她讓我想起在上海南京路上的小南國飯店門口,坐着乞討的老人和孩子們;還讓我想起了我僅坐過一次的上海地鐵里的一張宣傳廣告,那意思是禁止在車廂里給行乞者錢。這倒和紐約地鐵里寫的標語不謀而合。說實在的,我很少對紐約的街頭流浪漢動惻隱之心,因為北美有完善的福利制度,政府給流浪漢提供了住所和食物,在街頭流浪只是他們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而已。我們剛到北美的頭幾年,所面臨的經濟和精神上的壓力是一般常人所無法體會的,但我們從來沒設想過到街上乞討。思進拉得一手好二胡,原本準備在萬不得已時到街頭賣藝,可最終也沒有“賣”過一次。我們在北美十五年了,甚至沒見過一個中國人坐在街上伸出乞討之手!只要肯付出勞動,總會換回麵包的。而面對眼前的這個小女孩兒,我卻動了惻隱之心。這個年齡的她,本應該是無憂無慮坐在課堂里聆聽老師講課的;這雙小手本應該是舉起來回答老師提問的,而絕不是用來接收施捨的。這樣的經歷會對她的一生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呢?!

我正要掏錢給這個小女孩兒時,爸爸阻止了我,“你現在給她錢,馬上會引來一大群和她一樣的小孩兒。”爸爸說,利用小孩出來乞討是有組織,有計劃的“專業團體”活動。有時好心會招來麻煩的。難怪我沒有看見有人給她錢,她也非常有經驗似的,例行公事般地,在每個旅客前停留一瞬間。

我最終也沒有掏出錢來給她,但它和我在國內一個月來所見的無數幢新起的高樓大廈,舉世無雙的磁懸浮鐵路,每餐進出的豪華酒店,整天乘坐的奔馳,寶馬一起,像電影裡的一個場景深深地印入了我的記憶,揮之不去。。。。。。

2005-3-20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ZT:世界上最愛我的人
2004: 胖球回國親歷記(3.97)
2003: 結 婚(2)
2003: 莫喲的麻風病人 (1)
2002: 北朝鮮見聞
2002: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折騰自己? 一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