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請不要作個老實人(1)
送交者: 佚名 2005年05月20日17:14:17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請不要作個老實人

老實人是窮命

  有一位神仙抱怨財神,說財神嫌貧愛富,光給富人送財而不給窮人送,使天下
的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財神說這不怪我,這都是命。有的人生來就是窮
命,我給他他也不要。那位神仙不信,說你把元寶送給窮人,我不信他不要。兩位
神仙正說着,兩個窮人走了過來。財神說我把兩個元寶放在小橋中間,你看他們拾
不拾。於是財神在小橋中間放了兩個元寶。那兩個人剛走到橋頭,一個窮人說,甭
看這橋窄,我閉着眼就能走過去。另一個窮人說,你能我也能。於是兩個人打賭,
都閉着眼過橋,誰也不准睜。誰睜眼誰輸。兩個都是老實人,誰也沒有睜眼。走到
橋中間時,一個元寶絆住了走在前面那個人的腳,他踢了一下說誰把石頭放在了橋
中間?財神把另一個元寶移到後面那個人腳前,他說哎呀,我也踩到了一塊石頭。這
樣,那位神仙才信了財神的話。

  做人老實到踩到元寶也不睜眼的份上,如何能發財呢。換了不老實的人來,一
定是睜着眼睛過橋了。即使是一個不會耍心眼的平常人,腳下踩到石頭,也會下意
識地睜開眼看一下,其實睜眼又怎麼樣,不過是輸了一場無關緊要的打賭而已。兩
個老實人卻硬是閉着眼睛,磕磕絆絆走過了窄橋,精神可嘉,兩個都沒輸,卻都丟
掉了發財的機會。況且,生活之中這種神仙白送的元寶到哪裡去找,每一樣利益都
是放在市場上公平競爭的,這樣迂腐的老實人如何爭得過,老實人就是窮命,也只
好認了。財神說這不怪我,這都是命,有的人生來就是窮命。

做人不要太老實

  這年頭,“老實”一詞很難說是褒義或者貶意了。說你這個人太老實,那無異
於罵你是個大笨蛋。因為事都是你忙的,可最後好處全都是人家的。所以常言道,
老實人吃虧,老實人無用。這裡的“老實”是貶意。

但若說你這個人很不老實,那無異於罵你是個大壞蛋了。因為事都是人家干的,可
最後的好處,卻全都是你的了。為人如此奸詐滑溜,已是走向了“老實”反面的極
端。這裡的“老實”是褒意。

這年頭,沒有人想當“笨蛋”,也沒有人想當“壞蛋”,因而既沒有人想讓人家說
自己“不老實”,也沒有人想讓人家說自己“太老實”。因此,既不要太老實,又
不要太不老實,實行中庸之道,便成了大多數人的人生選擇了。

沒有人想當“笨蛋”,也沒有人想當“壞蛋”,因此,實行中庸之道,便成了大多
數人的人生選擇了。

老實人被欺負

老實人一般膽小怕事,安分守己,對人對事謹小慎微,從不會隨便得罪別人,即使
別人得罪了自己,也不會記恨在心,更不會以牙還牙。對於別人的一點點恩惠,也
牢記心中找機會給予報答。這種人在單位里,一定是被欺壓的絕好對象,最苦最累
沒人肯干的工作必定是這種人去干,最有油水可撈的事,必定與這種人無緣。道理
很簡單,上司要你做和不給你做,全是工作的需要,從不帶一點私人恩怨。這種人
去到外面,遭遇也一樣。為什麼?因為社會上有的是壞人、惡人,以及不壞不惡卻專
門欺負老實人的人,這些人的本性就是大事幹不了,但欺負老實人卻十分內行。因
此,老實人被欺負,實在是順理成章的事。“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自古如
此,而且現在以至將來恐怕也莫不如此。

老實人不受重視

老實人在群體中基本上處於一種不受重視的地位,沒有什麼實際影響力,也很難出
類拔萃成為領導者。老實人的這種生存狀況與其本身所具有的一些基本特性是分不
開的。

首先,老實人不善於表現自己,自己的優點與能力常常不為人所知,給人的印象很
平常,所以很難引起他人的重視。其次,老實人不善於為自己的長遠發展謀劃和爭
取利益,實力跟不上。即使是有自己的看法也很難產生影響力,有多高實力就有多
大的發言權這是人類一切外交行為中最基本的一條定律。

再次,老實人不懂得運用也沒有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手腕,在處理各種關係上原則有
余、圓通不足,很難建立起自己的威信,也不容易使自己成為一個廣受歡迎的人。


最後,老實人不加入任何的利益團體,也缺乏給別人帶來實惠的能力,而給別人帶
不來好處的人在整個利益關係的鏈條中就要處於不被人重視的地位。老實人在群體
中沒有什麼地位,在利益分配過程中就沒有什麼發言權,只能被動地等待組織或其
他人的安排。現實利益畢竟是有限的,而人們對利益的需求又是層出不窮的.

所以,老實人常處於一種任人宰割的地位,別人吃肉他喝湯,甚至連湯都沒有。如
此循環往復,老實人便會陷入一種利益的惡性循環,實力越來越弱,地位也越來越
低。

那麼,什麼是提高自己群體地位的根本方法呢?根本方法只有一條,那就是要努力壯
大自己的實力。而實力不是靠恩賜所能得到的,它必須靠我們自己積極的努力去主
動爭取。

老實人要想在群體中確立起自己的地位,就必須使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處世方法實現
一個根本性的轉變。我們激勵老實人,就是要促成這種轉變的快速實現,使老實人
不再成為社會最底層也是最受忽視的人。

如此循環往復,老實人便會陷入一種利益的惡性循環,實力越來越弱,地位也越來
越低。

老實人軟弱可欺

老實人往往成為某一群體或某種關係中的受損者,他們就是我們通常聽說的那些“
受氣包”。老實人的一個最基本的特徵就是“怕”字當頭,不“敢”為先。害怕受
到傷害,害怕承擔責任,不敢突破常規,不敢表述情緒……做什麼事都瞻前顧後、
畏首畏尾。有良好的計劃不能實施,有正當的利益不敢維護,使自己始終處於一種
躲避退讓、被動挨打的地位,更助長了不良用心者得寸進尺、肆無忌憚的囂張氣焰
,而老實人自己本人呢,既在利益上受損又在心情上受折磨,可謂是飽受身心的雙
重磨難。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其實就是一個互相適應  的過程。這就像是一堆球放
在一起進行相互碰撞,球質不能太硬,太硬了就會傷人傷己,但也不能太軟,否則
就會被別人壓扁,喪失了基本的生存空間。老實人就屬於那種球質太軟的人,其交
際行為基本上是一種退縮、隱忍型的,主張“和”為貴,強調“忍”為上,結果往
往不能守住自己的最底限,不戰而降。說到底,這主要是因為老實人缺乏與別人爭
斗的決心、勇氣和信心的緣故。

老實人不敢爭,間接地是源於其觀念上的束縛。老實人想當然地認為,只要遵守原
則,就會自然而然地得到想要的結果,去爭奪、去鬥爭是對原則性的一種違背,因
而是不道德的也是不可取的。老實人以安分守己為美德,以爭權奪利為醜惡,以不
爭為高尚,以爭鬥為可恥。因此根本就從思想上失去了進行爭鬥的勇氣。老實人誤
以為,不爭不鬥是獲得利益的最好方式,最安全、最可靠也最合理,這在計劃經濟
下可能是對的,因為你即使是爭鬥也沒有效果,只能適得其反,但在市場經濟條件
下就大不相同了,不敢爭鬥、不去爭鬥就不會有機會送上門來,更不會有免費的午
餐供你享用。

老實人不敢爭,直接的原因就是害怕承擔後果。畢竟任何突破常規的行為都要冒一
定的風險,任何的鬥爭都可能會有流血犧牲,老實人被想象中的後果所震懾,從此
便變成了軟弱者。而人一旦在一件事情上變得軟弱,那麼就很可能會出現“多米諾
骨牌”效應,在接下來的一連串事情上繼續軟弱下去。

老實人朋友少

老實人的朋友通常不多,在關鍵時候能幫上忙的朋友就更少了。老實人的生活圈子
總是那麼大,他們不善於結交新朋友。老實人不會有目的地去主動接近一個人,如
果這樣做,他們會臉紅、結巴,被人家一眼洞空,老實人自己也會覺得沒用。老實
人不習慣於客套、不會應酬,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溢於言表。所以
,老實人認識的人不多,搭得上話的人不多,辦成的事也不多。於是,老實人心裡
便覺得很窩囊,常有感慨,連別人也不無可惜地議論:“哎,這人太老實了!”

為什麼老實人總是在事業上展不開手腳,為什麼老實人在緊要關頭總是無人相助?不
是老實人人緣不好,也不是老實人能力比別人差多少,關鍵在於老實人不善交際,
有價值的朋友太少之故。在現代社會,朋友少就好像路不通,不能四通八達、互通
有無,辦起事來自然就磕磕絆絆。俗話說的好,“多個朋友多條路”,正是這個道
理。

與其說老實人能力差,倒不如說其交際觀念存在着偏差更為合適。

說到底,一切有關人際關係方面的學問和技巧都來源於對“人”的本質的研究和體
察。準確地把握對方的個性特徵,及時地掌握其心理變化,並相機調整自己的應對
策略,這是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網絡的前提和基礎。而老實人恰恰是在認識“人”
這個問題上不能保持清醒和理智,說得更尖刻一點,就是缺乏必要的悟性;他們往
往以一種理想化的方式來看待和對待人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他們總是以一種“
以不變應萬變”的態度來處理自己與周圍世界的關係,因此總是消極被動、事與願
違。

簡單地說,就是老實人不能理解人的差異性和複雜性,不懂得靈活運用道德標準,
不是根據現實需要而是只憑藉主觀理念來思考和處理問題。

老實人存在着人際交往上的偏誤,導致了不善外交成為老實人最致命的弱點之一,
也是老實人事業無成的關鍵所在。

老實人孤立

老實人只與合得來的人交往。所謂的“合得來”,並不是指可以合作共事,而是指
基於性格、道德、習慣、趣味等的相似性而產生的感情相娛相悅。這種“合得來”
是以非功利化為指向的,它不看對方的身份和地位,也不指望對方給自己帶來什麼
實際利益,它只是出於一種精神的需要,帶有情緒化的特徵。許多老實人只交往合
得來的人,那麼,凡是不符合其標準的人就一概拒絕,不相往來,也不顧及其中的
利害關係。這種處世方式帶有很明顯的書生氣,但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係非
常濃厚,人際交往也不可避免地成為整個社會利益鏈條中的一環,以功利為取向的
交往地位提高了,這個時候,還抱着一副書呆子氣,自以為清高有境界,結果只能
是離群索居,被人孤立,處處吃虧。

老實人以道德感和主觀好惡作為自己行為的準則,鄙視人際交往過程中的利益動機
和利益行為,凡是與自己的道德觀念和主觀好惡不同的人,一概不與交往。許多老
實人還以清高脫俗自居,自認為有道德品質上的優越感,這更增強了其以主觀好惡
取人的行為模式。人生中有幾個知心的朋友,即使不多也是常事,但這決不是生活
的全部。人活着需要各種各樣的朋友,不同的朋友可以滿足人們不同層次、不同方
面的需求,我們固然需要品性相投的友人,但同樣也需要事業上的夥伴、利益上的
合作者,沒有這些人的幫助,我們的人生同樣的不完美。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
完人。以主觀好惡評判一個人,則天下沒有什麼人可以交往了。所以,以“合得來
”與否作為人際交往的唯一標準實在是一種偏誤,正確的做法是:既要交合得來的
朋友,也要能交合不來的朋友。

人類社會是一個人們因相互需要而結成的共同體,因此,人與人之間互有利益上的
需求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通過互利互惠、互通有無、取長補短、相互合作式的
人際交往,我們可以辦成一個人通常難以辦成的事,不斷地壯大自己的實力,從而
為自己遠大人生目標的實現奠定堅實的基礎。有些老實人也明白通過哪些交往能給
自己帶來哪些利益,但他們就是做不到。與合不來的人交往,他們會感到心理負擔
很重,情感上受不了,又不能得體地掩飾和控制自己的這種不適,結果感到自己很
累,很受壓抑,遠不如獨來獨往那般輕鬆自在,而跟他在一起的他會感到尷尬。老
實人最典型的一種心理就是,“跟你合不來,還要敷衍你,真是受不了”。這與老
實人的道德感過強有關,道德感過強者往往會走極端,即用道德來劃界線把人分成
黑白好壞兩種對立的類別,這往往會使他們缺乏理解和寬容,變得視角偏狹、心胸
狹窄,缺乏必要的容忍度。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老實人不容易當上領導,也不容
易團結一大批人干成大事業。

以能否合得來作為交友的唯一標準,危害是顯而易見的。最重要的一個後果就是,
你融不到別人的利益圈子裡去,因此,困難時也不會有人站出來維護你的利益。有
的時候,即使你甘於清貧淡泊、一心想做隱士也做不得,因為獨善其身者的自我防
衛能力也太差了,只要你惹得別人不高興,麻煩就會自動找上門來。所以老實人為
了開拓視野,增強生存能力,就必須放下架子,廣交朋友。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以主觀好惡評判一個人,則天下沒有什麼人可以交
往了。

為什麼賺錢很難

人都是生活在社會中的,沒有一點社會關係的人,幾乎是不存在的。關鍵的問題是
,我們到底擁有多少社會關係,並且是否認真思考過它對我們生存的重要意義,或
者說,從理論上誰都懂得關係的重要性,但是,面臨生存困境,很多人並未想到自
己的社會關係還能幫自己賺到金錢。

首先,很多人認為自己現有的關係對於賺錢沒有幫助,同時又認為要想賺錢,就必
須結  交經濟界的關係。這種看法不能說沒有道理,但是卻太浮淺,眼界也太狹
窄。只有經濟界的朋友才對自己賺錢有幫助嗎?下邊的例子也許不合適,但將說明
一些道理。

我們知道,在一些職能部門工作過的人,包括新聞記者,做起生意來總是容易得多
,成功率也高。他們是賺的腐敗錢嗎?其實他們也不過是妥善地利用了自己的關係而


為什麼老百姓賺錢總是那麼艱難?

第一, 確實社會關係太少。

第二, 不太懂得社會關係的重要和社會關係如何運作。

第三, 我想後一點也許更重要。

所以,為了追求更多的財富,我們首先得解決一個觀念問題,不能一談到關係,就
想到不正之風。其實,只要關係運用得得當、合法,多一些關係不是多一些生存的
幫手嗎?就是在最文明的國度里也是這樣。

人都是生活在社會中的,沒有一點社會關係的人,幾乎是不存在的。

老實人多抱怨

我們很難找到一個成功人士會對環境大發牢騷,抱怨不停,煩躁不安,儘管他可能
克服了天大的障礙才有他的成功。相對的,我們卻常常見到老實人不斷抱怨環境惡
劣,社會不公,因為他缺乏喜樂和富裕。真正的問題是:哪一個先行——態度或成
功?答案是,在所有的情況下,要先有勝利的、正面的態度,才會有終生的富裕。

你的環境本來就如此;從來就沒變。你被欺騙了,被占了便宜,或遇上破產——這
些因  素都無法改變。如果你的父母無法送你上大學,如果你必須半工半讀,或
者走十公里去上學——這些都是你的過去。抱怨是沒有用的,現在該是忘記他們,
繼續前進的時候了。

當你決定拋開你的抱怨時,你將會發現人生變得比較順利、有趣。它只會讓你可憐
自己——悲傷、憤怒、受害、多疑或自以為是。當你為你的局限辯論時,你的想法
和話語只會妨礙你,大大干擾了你的迸發能力。把抱怨掃除,你就可以創造出創造
力,和容許聰明才智爆發的空間。你將可以更專注地活在當下。不要專注在問題上
,你就會開始看見解決之道。

不要抱怨“我不行”,你就會對自己有一個比較正面的看法。

它所需要的只是一個簡單的決定,決定阻止自己掉入抱怨的老習慣。起初可能很困
難——甚至可笑。習慣是很難更改的。可是在這種情況下,卻值得努力。當藉口或
抱怨浮上心頭時,輕輕把它趕走,好比你趕走野餐上的蒼蠅一般。不要過於擔心。
你很快就會習慣沒有抱怨的生活所帶來的美好感覺,以及隨着你嶄新的勝利態度而
來的成功。

老實人被誤解

老實人經常感嘆,好心不得好報。他們的善意與好心腸往往被人誤解、曲解,他們
無私的奉獻、真誠的情感往往不為人知、沒有回報,而更糟糕的是,他們還常常以
莫名其妙的方式開罪了朋友、得罪了領導,搞得人際緊張,事業低迷。這其中的原
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老實人不善於合適地表現自己的善意往往是首因之一。

老實人的世界觀是直線式的,他們認為一個良好的動機必定會產生出一個良好的結
果。

老實人的世界觀往往又是十分機械的,他們認為真便是真,假便是假,真的假不了
,假的真不了,這固然是有一定道理的。然而在紛繁運動的世界中,“假作真時真
亦假,真作假時假亦真”的現象卻比比皆是。這都說明,世上萬事萬物在因與果、
表與里等方面,並不存在着一一對應的關係。如果我們理解這一點,我們就會明白
,僅僅有善意和真心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通過種種努力,來證明自己的善意和真
心,使別人能夠真正感受到這種善意和真心。

老實人總是強調自己問心無愧。但他們往往忘了,人的心意是誰也無法直接看到的
,別人只能從你的具體行為以及這些行為給自己和他人所帶來的影響中來推測。老
實人要是準確無誤地把自己的善意表現出來,為別人理解和領悟,就必須要藉助於
一定的手段和技巧。

老實人往往對手段與技巧持否定和排斥的態度,這是他們不能夠得體地表現自己的
善意的一個最直接的原因。其實,技巧和手段只是我們做事時所憑藉的一種工具,
它本身並無任何不道德的地方。從古到今,在政治、軍事、商業等各個領域,三十
六計都在被人們不同程度地運用着,而且這在敵對雙方的競爭中表現得特別明顯,
難道僅僅因為敵人也使用它,我們就應該否定它、拒絕它、排斥它嗎?答案是顯而易
見的。

合理、適當地使用技巧,對於真實表達自我、消除不必要的誤解和麻煩,有着舉足
輕重的作用。老實人恰恰在這一點上由於認識不清,行為無力而吃虧不淺。

知識的嶄新模樣

這個世界瞬息萬變,不僅對老實人,對所有人而言都是這樣。其中對社會生活起重
大指導作用的知識也發生着巨大的變化。老實人需要認識這種變化,適應這種變化


1. 知識商品化知識已經不僅僅是只能告訴我們一些理論和道理的那種簡單的學問了
,它已經成了特殊的商品,已經有了同貨幣一樣的支付和投資的功能,它已經成為
物質的一種,而且是一種最耀眼、最搶手的物質。

2. 知識資本化做生意賺錢需要資本,在人們陳舊的概念中,這個資本就是金錢。但
在現代社會,做生意的資本已不完全是金錢,而是又加上了知識,甚至知識變得比
金錢更重要。

3. 知識生活化

4. 關於知識的定義,對於一般人來說,現在已經不僅僅局限於探索世界,研究社會
的問題了,而是具備什麼實用知識的問題。在傳統的觀念中,我們只把書本上的文
史哲和數理化當作知識,而把一些社會的和生存的實用知識排擠在知識的門外。而
現代生存的需要,迫使我們不得不去參與一些實際的生存行為,賺錢謀生。我們忽
然發現自己不懂的東西竟那麼多,於是這些不懂的東西就成了急需了解的知識,因
為它們是我們的困惑。——知識不就是對困惑的解答嗎?有關社會的生存的知識能
進入知識殿堂,這並不是我們有意識地對它們進行“拔高”,而是生存的壓力造成
的一種嶄新的知識進化的景象。我們為此而喜悅還是憂愁,這並不重要,重要的只
是接受。

5. 知識現代化,這裡指的就是高科技化。

在漁獵時代,人類知識主要是對獵人、弓箭、獵物和人類狩獵行為的描述。

在農業時代,人類知識主要是對農民、耕畜、土地和人類農耕行為的描述。

在工業時代,人類知識主要是對工人、機器、產品和人類工業製造行為的描述。

而在高科技現代化時代呢?人類知識當然應該主要是對知識職員和高科技設施、高科
技產品和人類開發高科技行為的描述。

那麼,同以往的時代一樣,在這個嶄新的時代裡,我們經常遇到、經常談到、經常
討論、經常運用的知識,都會和高科技及商品經濟掛上關係。所以,我們熟悉的那
種知識體系便發生了傾斜和變化,我們看到高科技和商業化的語言充斥了新的知識
體系。所以,不管過去我們的文化基礎如何,但現在我們都站在一條新知識的起跑
線上。如果我們不重新學習,我們都將成為現代社會的文盲。不要一提到文盲,我
們就嘲笑那些沒上過學或識字不多的人。我們在知識經濟時代,應當改變這個觀念
,我們都應當具有知識匱乏的緊迫感。

過去掌握知識是為了擺脫體力勞動,現在掌握知識是為了更有效益地勞動;過去掌
握知識是為了進行腦力勞動,今天掌握知識主要是為了生存;過去掌握知識是為了
做精神貴族,今天掌握知識是為了追求富有和成功;過去掌握知識的過程在一定意
義上意味着走向貧困的過程,如今沒有任何人是為貧困而學知識的,也不可能再出
現知識掌握得越多越貧困的現象了——但這要看我們在哪個知識體系中勞其心志了
。如果我們的觀念還很迂腐,我們肯定要吃盡苦頭。

沒有人是為貧困而學習知識的,知識是解答困惑的導師,知識是改善生活的利器

老實人自我安慰

不管在別人的眼睛裡,老實人是可憐的,抑或是可笑的,但老實人自己常常是自我
感覺良好的。對於別人來講,沒有賺到便宜就是吃了大虧,而在老實人看來,沒有
吃大虧就是很大的便宜了。老實人最高的理想便是不吃虧,他最低的理想便是吃小
虧。所以老實人是很容易滿足的,因此他的生活常常充滿了幸福感。

老實人總是自我安慰,他們自認為把世事看得很透。那些精於世故,得了利益的人
,被他們看成是被私慾吞蝕了人格的人。追求正當的利益被他們看成喪失人格的事
,在爭不到的時候便擺出一副高姿態:“拿去吧,拿去吧,施捨給你……”老實人
常常使用精神勝利法來解脫自己。吃不到葡萄,也只好說葡萄酸了

有許多人生哲學都是為老實人準備的:難得糊塗;吃虧是福;與世無爭……這些人
生哲學被老實人拿過來,當成了自我麻痹的良藥,逐漸喪失鬥志、任人宰割,而且
在被宰割時,就猶如被打了麻藥一樣,割掉了腦袋,都不會覺得疼痛了。

老實人開拓精神不足

突破規則並不僅僅是一種意識和觀念,還是一種技巧和方法。在市場競爭中,要善
於打破常規,更要學會反其道而行之,獨闢蹊徑,出奇制勝。有些時候,為了一個
大目標的實現,就需要通過一些非規則、反規則的手段來掃清障礙、加快運作,從
而達到最好的辦事效果。商場如戰場,用兵之法同樣適用於商戰。被日本企業奉為
至寶的《三十六計》所提出的種種克敵制勝的計謀,其核心就是一條:不按常規行
事。

老實人機械、僵化地看待規則,不懂得規則本身所包含的不確定性和局限性,只知
道“守”規則,不懂得通過“破”的途徑去“立”規則,所以在人際交往中就會消
極被動、落後挨打,難以成事。

與突破規則問題緊密相聯的,就是冒險問題。因為突破規則本身就有着巨大的風險
。風險意味着,它既可能使你輸光老本兒,又可能贏回一座金山,風險越大,這些
可能性就越大。最保險的投資往往只能得到最一般的微薄利潤,這在市場競爭激烈
、近乎飽和的狀況下就表現得更為明顯。事實上,任何一件事情在沒發生之前,它
都處於一種不確定的狀態,因而我們在事前所作出的一切努力、所付出的一切代價
都會有風險存在。風險貫穿於人類的一切行為過程之中。企業經營就是一種風險經
營,再聰明的經營者也不可能完全掌握消費者的需求和心理,更無法預料對自己生
存有重大關係的哪些外部環境會發生變化。要想獲得某種收益,你必須就要首先進
行投入,而再審慎安全的投入也會面臨許多不確定性、面臨風險,你不敢承擔這種
風險,就不可能獲得預期的收益。

市場經濟為你提供了一個舞台,讓勇敢而精明的人去為自己的命運下注。這裡以成
敗輸贏論英雄,要想贏得成功首先必須輸得起,輸不起的心態便是一種不敢冒險的
心態。古往今來,一個人要做的事情越大,其所冒的風險也越大;而風險越大,其
可能獲得的收益也越高。能成大事者,都是有遠見、有魄力的冒險大王,在他們的
冒險精神中,既有勇氣的成份,又有智慧的光芒。

普遍而言,老實人比較膽怯,守成有餘而開拓不足,往往缺乏冒險精神,這使他們
的事業始終處於一種小格局、小境界和小發展之中,不能夠及時把握住機遇,使自
己的事業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境界之中。也有些老實人看似勇於冒險,實則是一種魯
莽,是一種缺乏明智認識的盲動,並不能算作是敢於冒險者。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ZT:世界上最愛我的人
2004: 胖球回國親歷記(3.97)
2003: 結 婚(2)
2003: 莫喲的麻風病人 (1)
2002: 北朝鮮見聞
2002: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折騰自己? 一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