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佛教與世界和平
送交者: 本性 2005年08月13日22:53:24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我們佛教徒與地球上有良知的所有人們一樣,渴望全球的和平和安全,就像小草渴望陽光,魚兒渴望水。但是,當我們站在地球上的任何一個支點上方,往下探望,我們會失望地發現:這個地球,充盈着躁動和不安。局部戰爭、軍備競賽、地區衝突、民族矛盾、教派紛爭、種族歧視、邪教猖獗、恐怖主義、販毒吸毒、環境惡化、資源短缺、貧富差距擴大、高科技犯罪、公職人員的腐化、艾滋病橫行等等人類社會的缺陷和病態,像黑色幽靈,直接間接、處處時時地向這地球上早已脆弱的和平和安全,發出了強勁的挑戰。

  佛教是一個和平並致力於和平的宗教。釋迦牟尼是一個和平的使者,他通過克服內在的躁動和不安、缺陷和病態,達到內在的和平,從而脫胎換骨,獲得解脫和自由,成為幸福的覺者。因此,和平之於人類的重要價值,佛陀有着深刻的體會。如何致力於人類的和平,佛陀有着深刻的認識。對和平的話題,佛陀有着充分的發言權。

  佛陀教導我們:世界是因緣和合而生的,是一個整體。各種關係,在時間上因果相續;在空間上,彼此互依。人、事、物面面相攝,層層相疊,互相牽扯,互為因果。個體的命運與全體的命運,緊密相連,生死攸關。維摩詰居士就說,自己與眾生一體,眾生病為己病,己病為眾生病。個體無法在孤立中生存,無法在不協調中發展,他只是重重無盡世界網裡的一個點。因此,世界的關係法則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只有共榮才能共生,共生才能共榮。

  佛陀還教導我們:所有眾生,皆有佛性,原本聖潔,一律平等。這平等不僅是指不同個人、不同群體、不同人種,而且超越人類,普及宇宙一切生命。

  為此,佛教要求我們:在與自然、社會、眾生的關係中,我們要相輔相成,和平共處;要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要愛人如己,勿相殘殺;要互相尊重,不可相互輕視;要互相信任,不要互相猜疑;要捐棄成見,握手言和;要破除自我,放棄自私;要有平等心,不要有分別心;要互相了解,不要各自封閉;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要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要莊嚴國土,利樂有情。

  佛教反對戰爭、提倡和平。因為戰爭意味着殺害。佛教強烈反對殺害生命,包括人類和低級動物。認為:眾生如我們一樣,都怕受到傷害,因此,要將心比心,給予廣泛慈悲,給予憐憫。宋陸游詩云:“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難伸。設身處地捫心想,誰肯將刀割自身。”《大智度論》說:“諸罪當中,殺罪最重;諸功德中,不殺第一;觸犯殺戒,滅絕人禽生命,自殺,教他殺,喜他殺,助他殺,同罪;死墮三惡道,及生人間,多病短命。”

  佛陀說:“殺動物作祭品,將導致世界的非正義。當殺動物時,神都會痛苦地吼叫。”認為戰勝者將被戰勝,殺人者終被殺。戰爭雖有正邪之分,但沒有值得稱讚的戰爭。他甚至認為,士兵戰死沙場,殺一人欠一命,殺十人欠十命,因其欠下的命債,將使之無法生天。

  佛陀拒絕任何形式的戰爭,因為無論何種形式的戰爭都摧毀了人類、眾生,摧毀了村鎮。他認為,戰爭是通向苦難之路。不會有戰勝者,只有戰敗者。所謂的戰勝者,徒增傲慢;所謂的戰敗者,沉溺於憂傷。而且,沒有永恆的所謂戰勝者,失敗緊跟着所謂的勝利。要想生活得安詳和平,必須放棄所謂的勝敗,放棄戰爭。

  佛陀常說:戰勝千人千次,不如戰勝自己一次。最偉大的戰勝就是戰勝自己。戰勝自己的殘酷心、不平等心、貪婪心。佛教以為,戰爭非戰爭所能制止,即使一時制止了,也將埋下另一場戰爭的種子,因為征服引發了仇恨,仇恨又引發戰爭,形成戰爭的輪迴。仇恨不能止息仇恨,仇恨要用善意才能化解。

  佛陀說:以柔勝剛,以善勝惡。所以,人生氣時,你要冷靜。

  強者忍弱者是了不起,弱者忍強者更了不起。中國禪僧寒山問拾得:世間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如何處治?禪僧拾得回答:只要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且去看他。這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佛陀說:真正的勝利,真正的伸張,不是戰爭上的征服。贏得戰爭,不能贏得和平;贏得和平恰恰是通過避免戰爭。他說:“非戰非暴力,引向勝利。”中國古語也說,自古知兵非好戰,不戰而屈人之兵最為上乘。

  佛教提倡:勝利要來自漂亮的語言,衝突要由語言—談判去協商解決。佛陀說:“言詞的說者,以舌頭為武器,創造了真正的和平。”

  基於戰爭、暴力的非理性,佛陀要求當權者和平治國、治世。他曾對波斯匿王說:“王者應愛民如子,勿以權勢壓人,生命平等,沒有什麼貴於生命者,要克制自己惡習,寬大待人,不把自己幸福築到別人的痛苦上,要幫助苦難者,安慰煩惱者,救濟有病者,王者為眾生謀福,非眾生為王服務。”又說:“王者以正法治世,不以刀杖,會得安穩。”據佛教的看法:“聖者不殺,常護眾生”,轉輪王也是不使武力,放棄武器,不傷眾生。

  佛陀不僅反對直接的戰爭,也反對從事武器製造、經營。他認為武器的增多,先進,眾生的受威脅也就增大。他認為,智慧、聖潔、超越戰爭才是最銳利的武器。他甚至要求其弟子們少談論戰爭、少談論武器,說那沒有意義,徒增暴力傾向,鼓勵了戰事。他說,你遇君王,別與他說什麼榮耀、軍隊,但說死亡。曾經佛陀一度反對僧人與軍人關係過於密切,認為僧人象徵和平,軍人象徵戰爭。和平的精神,也落實到了僧團中。他教導弟子,要“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認為和合、清淨,安樂為僧團三大美德。

  佛陀不僅在理論上,提倡和平,反對衝突、戰爭,在實踐上,也是身體力行的。佛陀出生於剎帝利種姓,該種姓屬武士階級,從軍、征戰,是他的義務。但是,佛陀拒絕了這種義務,出了家,成了一個非暴力的和平主義者。不僅如此,他成佛後,還回到家鄉宣傳非暴力主義,致使剎帝利種姓的許多人放棄暴力,追隨佛陀。

  曾經,琉璃王三次帶大軍要去攻打迦毗羅衛國,佛陀三次親勸琉璃王,要他罷兵和解。又有一次,拘利族與釋迦族人在爭奪水源,準備為水一戰,佛陀阻止他們說:“以血換水,請問水貴還是血貴?”兩族人聽後終於省悟,放下干戈。

  《普賢行願品》說:“眾生至愛身命,諸佛至愛眾生,能救眾生性命,則成就諸佛心願”。記得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阿爾貝特·施韋澤(1875一1965年)在其《敬畏生命》文中說:“善是保持生命,促進生命,使可發展的生命實現其最高的價值。惡是毀滅生命,傷害生命,壓制生命的發展。這是必然的、普遍的、絕對的倫理原則。”

  至此,我想到了印度聖雄莫漢達斯·甘地,他以佛教的慈悲力量,通過不傷害敵對者卻自甘受害的方法證實了真理,證實了慈悲的強大力量。他的忍耐和憐憫避免了敵對者犯更大的錯誤,他的不報復,最終感化了敵對者,他高度組織紀律性的非暴力抵抗運動,終於把外國殖民者趕出了印度。這是佛陀以善勝惡、以柔克剛、以和制勝的理論實踐成功的生動例證。

  戰爭和衝突並非不和平的惟一禍害,接着,我們將要提到的人類和社會的種種缺陷和病態,都是不和平的動因。

  由於業力、膚色、境遇等的不同,人類有了種族、階級之分。但是,佛教說,眾生皆有佛性、本質平等,無有差別。因此,各人種、各界別,是一律平等,無有高下。

  古印度有四種姓之分,婆羅門種姓,可以高高在上,享有榮華富貴;首陀羅種姓,只能作牛作馬,受盡苦難。佛陀反對這種姓制度。他讓種姓制中不能受教育的人去受教育,讓沒有宗教信仰權的人去信仰宗教。他說,雨灑大地,普施芳草,沒作分別,因此,要慈悲、要平等、要互敬互愛。

  2500年後的今天世界,我想說,各民族、各種族,都是天賦的寶貴遺產,是過去世界的證人,是現在世界的主人,是未來世界的希望,大家都有着同樣紅色的血液,是同一片藍天下的兄弟姐妹。

  由於道德墮落,加上社會的種種缺陷和病態流行。近幾十年,邪教紛紛出籠,頗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之勢。像日本的奧姆真理教,喪心病狂,放毒氣於地鐵,使千餘人受傷害。在我們中國,邪教法輪功,盜用佛教名詞,利用佛教,又對佛教進行歪曲,攻擊佛教,褻瀆佛教,使大量誤入歧途的信徒身心受害,造成相當數量人員的死亡和精神錯亂。在佛時代,也有不少謬誤的學說橫行,佛陀毫不留情地給予批判和抵制。這表明了佛陀對邪教邪說堅決破除的嚴正立場。

  百年之前,中國的林則徐等就大聲呼籲禁煙。時至今日,毒品仍在世界上聲東擊西,禁而不止,它摧毀吸毒者身體、財富,甚至靈魂。成了社會的毒素。佛陀反對生產、經營毒品,甚至與之有相通之處的酒類也同被禁止。他認為,毒品弱化了人類的機能,扭曲了人類內在優良品質。

  佛陀早就提醒我們,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好生態,保護好環境。他要我們放生。他認為植物也有生命,不可損害。佛陀曾經對雨勢大臣講的七種可以興國的國策中,其中之一就是要保護好樹木花草。佛教的古寺,都是在綠樹掩映中。

  不同的世界,不同的人生。貧富差距懸殊,扭曲了人們的靈魂,富者因此不自覺地生出許多優越感,傲慢起來;而窮人,也因此越發自卑,越發怨恨,導致了他們之間內心的潛在矛盾。一旦窮人愈窮,富人愈富,矛盾的火星終有一天要釀成大火。佛陀鄙視對物質的貪婪,但鼓勵爭取獲得日常必需品。他反對貧窮,認為絕對的貧窮會導致種種罪惡的產生。他反對貧富不均,他的“利和同均”之教導,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艾滋病產生於非洲大猩猩,但人類也把自己降為低級動物,吸毒、淫亂,因此,更成了艾滋病攻擊的目標。佛教反對吸毒,更反對淫亂。基本五戒中,第三戒就是戒禁淫亂。認為淫亂,不僅傷害了自己的身心,也損害了社會公德、家庭及婦女,會引發社會的不安定,進一步,使當事人不得解脫。

  相由心生,戰爭和亂象不會憑空而起。佛就說:戰爭源於內在貪慾,源於優先權。他說,君王征服世界、擁有山海,沒有滿足,引起戰爭。又說:“無明為本,母子共爭,父子兄弟親族共爭,王王共爭,民民共爭,國國共爭,以共爭故,以種種器杖相向加害。”人類社會的種種缺陷與病態,其源頭,何曾不是如此。

  可見,人類面臨的危機,歸根到底是人心的危機。心病要用心藥治。佛陀以為:要想徹底根絕戰爭及種種世間亂象,那麼,熄滅人心的貪瞋痴,提高其內在品質,是根本性的途徑。人間和平,以心地和平為基礎,兩者兼之,才是究竟的和平。這些精闢的見解,讓我們在危險中看到了希望,為我們爭取世界的和平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燕窩-曹長青-意識形態
2003: 東風破(十七)
2002: 清華男女理想愛人篇
2002: 男人太聖潔,只有當和尚。想活下去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