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13歲女孩被售票員掐而致死的現象表示不解,進而懷疑事件的過程的真實性。其實從醫學角度這並不難理解,她是因壓迫頸動脈竇致心跳停止而死亡。
人的頸部外側中部,用手可以摸到一條跳動的血管,這就是頸動脈,就是這個位置的頸動脈上有一個叫做頸動脈竇的裝置,各有一黃豆大小、呈卵圓狀的組織,醫學上叫“頸動脈竇”。頸動脈竇是頸內動脈的起始處,管道比較膨大,管壁內有靈敏的壓力感受器。在它的周圍,有豐富的感覺神經末梢。這些神經末梢與腦部心血管中樞相連結,擔負着控制血壓的“重任”,其生理功能是接受並傳送壓力信號,受到壓迫時,就會發出讓心臟跳動減慢,血壓下降的信號。當血壓升高時,頸動脈竇血管壁上的感覺神經立即將信息傳到血管中樞,通過神經反射的調節,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縮,使血壓維持在正常水平,故有“血壓變電所”之稱。
因為頸動脈竇接近體表,所以對外來的刺激相當敏感。當它突然受到機械性壓迫或牽拉時,便會產生心血管反射,使血壓下降、心跳減慢,導致腦部血液的暫時減少或中斷而發生暈厥。壓迫了雙側頸動脈竇,就可能出現心跳突然停止,造成猝死。當然,一般正常人在同時壓迫雙側頸動脈竇時,多數隻造成心跳減慢,血壓下降而不造成心跳停止。個別人頸動脈竇特別敏感,稱之為頸動脈竇過敏症,只要給予較輕的壓迫,就會造成心跳停止,這種情況就特別容易造成猝死。
醫生在做檢查時為防止發生意外,不准同時按壓兩側頸動脈竇,可見其重要。 臨床上,醫生往往應用刺激迷走神經的各種機械方法,使得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的病人,心率迅速地得以減緩。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按壓頸動脈竇。在體外按壓頸動脈竇,可使位於其內的壓力感受器產生衝動信息。所產生的衝動信息,將沿着竇神經、舌咽神經傳入延髓的心血管運動中樞,使心加速中樞的興奮性降低,心抑制中樞的興奮性增高,於是心臟的跳動隨即減慢。所以,也有人把預動脈竇比喻為控制心跳的“剎車器”。但是施行按壓頸動脈竇的方法時必須隨時掌握病人的心跳情況,隨時做好搶救的準備工作,以防萬一剎車過猛致使心臟停搏。
按壓頸動脈竇導致心臟停跳達3秒鐘時,就可以使人感覺到頭髮昏,眼前冒金星;心臟停跳達5秒鐘左右,可使人昏厥,神志不清;心臟停跳達10秒鐘左右,則可使人發生痙攣性抽搐。這種情況對生命是非常危險的,臨床上稱之為急性心源性腦缺氧,搶救不及時,立即可致人於死命。
頸動脈竇過敏征又叫頸動脈竇綜合徵、頸動脈竇性暈厥。是頸動脈竇反射過敏所致的暈厥,可因男女親熱壓迫頸部、衣領過緊過硬、系領帶過緊或用手按壓觸摸頸部時用力過大及轉動頭部過猛時擠壓了頸動脈竇而發病。頸動脈竇綜合徵多見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的老年人當中,有1/3的人頸部反射亢進而容易發生頸性暈厥。有些發作是自發性的,並無明顯誘因。多於站立時發生,表現為突然眩暈、虛脫、耳鳴,持續時間短暫,一般僅1~4 分鐘,有時有神志喪失,可長達20分鐘左右,很少發生驚厥。
所以掐人致死的原因可以是常見的壓迫氣管,腦缺氧窒息而死或壓頸動脈竇導致心臟停跳而死。前者需要數分鐘,後者可以更短的時間。13女孩被售票員掐而致死屬於後者。
一旦發生頸動脈竇性暈厥,如果及時搶救,比如人工復甦(體外按摩心臟及人工呼吸),多數可能恢復正常。但送醫院往往喪失搶救的最佳時機,因為大腦缺氧一般超過4分鐘就會造成不可逆性損害。正確的做法是先人工復甦,呼吸心跳恢復後再送醫院,當然人工復甦的同時送為最佳。
可惜,當時車上沒有人知道急救,司售人員妨礙送醫院,悲劇就這樣發生了。
順便提一句,我從來不上軍事論壇和天下論壇發言,軍事論壇和天下論壇署名“南泥灣”的人是另有其人,萬維允許兩個人用同一個馬甲,也算是奇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