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我愛America時究竟愛的是什麼?
送交者: 佚名 2005年04月26日15:10:55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我愛America時究竟愛的是什麼?

在我的腦海中,我又一次看到了William Penn的塑像。這個頭戴寬邊帽,脖子上系一根顏色晦暗的三角領帶的教友會教徒(Quaker)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他會不會不僅僅是市政廳頂上的那尊石像?他會不會不僅僅是油畫中的那個和其它"教友會教徒"一起在樹下和那些被畫家描繪得呆板生硬的印第安人做交易的人呢?那些"教友會教徒"究竟是些什麼樣的人呢?

我在費城長大的過程中,在我意識的外圍,經常會浮現出這個William Penn的形象--既不是那尊灰色的塑像,也不是那個和乏味的印第安人站在樹下的那個人;我所知道的他是另外一種人,他的平生事跡對我來說也有另外一層含意,但我不想去了解那個人以及那層新意。我只知道此事與上帝有關。我不想去投入其中探個究竟。我已經對上帝厭倦了,我是從猶太教堂里、從那些充滿敵意的信天主教的南蠻子小孩身上以及從那些痛恨猶太人,不想讓我們和他們分享America的福祉的基督教徒們說的話里了解的上帝。從另一種意義上講,這個"Penn"是我當時並不知曉的那一類基督徒。換句話說,他並不是那種我當時不了解同時也不願去了解的那種基督徒。

■America和那些修行團體

但是在我意識的外圍,我還是順耳聽到過一些關於"教友會教徒"的信仰和生活的事。雖然我在費城,那些名言、那些理念和那些形象離我的意識很遠很遠,但總免不了會聽說一些關於他們的事跡,這些事跡就像神奇的火焰一樣在那些傳說中熊熊燃燒:內在的人生;沉默;良心。

在我長大的過程中,我始終對我周圍的教友會派的含義和標誌無動於衷--教友會派不僅是一個特殊的宗教流派,而且集中反映了早期殖民時代的America,尤其是賓夕法尼亞州的那種旺盛的集體互助的修行精神。William Penn把賓州作為這些部落的大本營這件事當時對我來說並沒有任何特殊含義。我哪裡知道,再說從來也沒有人給我仔細解釋過我所熱愛的America的根源及其America在更深層次上的含義實際上都來自於這些修行團體所信奉的理念?

■一個修行的國家?

但這些修行團體在我們的文化中到底留下了哪些印記呢?America自身中是否包含了一個隱含的修行的核心呢?有些人認為是有的,有些學者和追求理想的人們不僅僅大聲疾呼試圖把公共的注意力吸引到這些修行團體上來,而且指出在開國先賢中的許多人和"濟世會"的關係6。在這裡,讓我們將學術爭論先擱置一下。現在被許多American認為是我們國家特有的那些理想其實最初都是從這些修行團體所信奉的理念中引進、發展而來的,而且這些理念最初的、更深層次上的含義和我們現在對它們的理解之間有着驚人的差別。例如,在這些團體中人類"平等"和"獨立"的概念都是有一定的前提的,這個前提就是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上帝或者一盞"內心的明燈",人生的目的在於讓每個人都認識到有意識地和自身"內在的神性"相通,並且在社會生活中身體力行的必要性。這個"內在的神性"--用William Penn的話說,"內在的耶穌"--是一個人的幸福、智能以及道德力量的真正來源,這個"神性"應該作為我們指導自己的行為以及衡量我們生命和義務的最高準繩。

從這個角度上看,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將自己的意志凌駕於他人之上,這不是因為每個人都有權滿足自己的肉體的欲望以及自我中心;不是因為每個人都有權決定自己在社會、經濟或者性慾諸方面的行為規範;也不是因為每個人都有權說他想說的話。不錯,每個人有權主宰自己的命運的原因在於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內在的耶穌",也就是"內在的神性"。

■與眾不同的平等

值得指出的是,新英格蘭的加爾文/清教徒(Calvinist/Puritan)關於平等的觀點具有一個更加消極的方面,但它仍然反映了上述觀念的哲學立場。在這個更加消極的觀點裡,世上所有的凡人都是有罪的:他們是無法達到上帝對他們的期望的精神境界的。這個觀點最最消極的地方是它不象其它那些更加積極的觀點那樣向人們明確地指出每個人必須對自己選擇的行為負責,將這種責任作為個人服從基督精神和聖經的要求。話說回來,這兩個觀點中的關於自我以及人類平等的理念所代表的精神境界和感受遠遠不同於當代政治和倫理理論中強調的自我概念,相形之下,這些概念的原來的含義要深刻得多。

那些類似教友會派那樣的修行團體所提倡的關於自我概念的教義要求每個人在自己的內心中尋求內在神性,並在其指引下身體力行。但是什麼才是"內在的上帝"呢?當我回顧童年時代那些帶給我無限快樂和希望的往事時,我會想起被自然的博大精深激發的"理解"這個理念。我還記得自己試圖"為我自己"、"靠我自己"去理解宗教以及我們文化中的所有其它形式的權威性的準則和信條。

當我開始理解獨立這個概念時,我最初的感覺和物質財富和成名成家一點不沾邊。那是一種神秘的在內心深處的"獨立感受",同時有一種"和上帝站在一邊"的感受。

(搜狐文化)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天衣無縫
2002: 我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