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論必將發生的美國經濟危機
送交者: 辛一山 2005年06月27日17:59:18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論必將發生的美國經濟危機


辛一山

一 美國經濟危機發生在理論上的必然性

在論述美國經濟危機之前先簡略講講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發生的必然性。凱恩斯論述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理論是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論,即邊際消費需求傾向遞減規律是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也就是說人們的收入增加速度與產出同步,但是消費的增加卻要慢一些,因此會造成產出大於消費,出現產品過剩,引發經濟危機。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發生的論述就抓住了本質:資本家受追逐價值的驅動,不斷的削減工人工資、提高生產率。使得社會生產的產品價值中人的勞動成本越來越低,也就是說資本家為追求剩餘價值使得工資在產出品的價值中所占的比例降低,因此消費越來越趕不上產出,造成產品剩餘。引發危機發生。

我理解的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必然發生是由於股票市場引起的。紙質貨幣的流通是股票市場發展的前提,股票市場使得股票可以隨時變現,因此股票成為了變形的貨幣。股票市場裡的股票隨之人們的意願漲,沒幾年就可以漲幾十倍。試想想有什麼行業幾年就可以發展幾十倍?就此演化出什麼虛擬經濟。而且虛擬經濟遠遠大於實體經濟,當經濟不好或是什麼其他的原因導致股票賣不出,不能隨便的與貨幣轉換時,就會發生經濟危機。由於受危機影響正常的社會生產不能進行,人們也因此減少收入,整個社會顯示出來的就是商品過盛。危機發生時不是真的生產過剩而是人民沒工資購物,因此危機的整體表現是生活水準下降。而危機的周期就是馬克思所描述的 :危機----蕭條------復甦-----繁榮這一循環往復的過程。

現在的美國經濟占世界的20%,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比也超過了95比1,水份太多。因此在理論上講美國是必然要發生經濟危機的。

二 過去的事實和現在的徵兆預示美國經濟危機必然發生

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有經濟學家預測美國要發生經濟危機。可是97年東南亞金融風暴和98年的俄羅斯金融風暴後,美國奇蹟般的從老布什時的3000億美元的財政赤字到克林頓時的財政贏餘1270億美元。在此期間美國一直是貿易逆差,軍費開支逐年增加,可以說沒有財富增長的來源。合理的解釋就是策動金融危機掠奪別國財富。就這樣美國躲過了經濟危機。

而99年初也有美國經濟學家預測美國會因資金不足,引發資金鍊條斷裂,發生經濟危機。原因是歐元的出現,挑戰美元中心貨幣的地位,導致投資資金流失,靠借債度日的美國將難以為繼。可美國有的是辦法,它利用科索沃解放陣線製造了什麼種族血案,接着美國就藉口對南聯盟進行70多天的轟炸,只是轟炸,目的是把因歐元出場而流到歐洲的資金趕回美國,以達到挽救美國經濟的目的。最終美國人還是達到了目的。

2001年安然公司申請破產,這麼樣一個大型的公司破產就有可能引發連鎖的反應,可能導致29年危機的再出現。結果‘9.11’救了美國,10月7日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轉移了人民的視線,也激起了美國人民的愛國心。12月2日批准再安然公司破產,又一次度過即將崩潰的危機。

年初美國政府希望通過美元貶值來減輕償付壓力和賴掉債務,採取美元貶值的措施。結果美元一瀉而下與歐元的比率到了1.36比1的程度,美元到達崩盤的邊緣。美國政府為挽救美元的頹勢,連續進行了8次的加息,成效不大。為了讓兩大美元債權國不拋售美元,美國對中國和日本作了最大的政治讓步。最後美國採用瞞天過海的計謀,即用超出計劃批准軍費案通過使人們錯誤的以為美國實力雄厚,加之法國與荷蘭否決了歐洲憲法,使得人們的歐元產生懷疑,致使美元與歐元的比率回復到1.2比1的水平。美國好不容易的又躲過了一次大型的經濟危機。

綜上所述,美國的經濟危機在過往成十年中已有好幾次差點發作。種的跡象和徵兆預示美國在不久的將來必將發生經濟危機。

三 美國國內的經濟情況困境重重,經濟危機必然發生。

美國經濟情況困境要分各個行業來仔細分析。下面列舉事實:

1. 美國房地產業危機重重。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格林斯潘19日再次敦促限制美國聯邦全國抵押貸款協會和聯邦住房抵押貸款公司的資產負債規模,警告其規模不斷擴大對美國金融市場構成風險。

格林斯潘在亞特蘭大市舉行的一次住房會議上說,如果不對這兩家公司的資產負債規模採取必要的限制措施,支持住房市場的一個關鍵因素——美國金融市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就難以得到保障。他說,這兩家公司的融資總額1990年底為1320億美元,到2003年已高達1.5萬億美元,占美國住房抵押市場的23%。隨着規模的不斷擴大,其投資戰略越來越複雜,一旦出現失誤糾正起來就會非常困難。格林斯潘認為,限制這兩家公司的資產負債規模不會對住房市場的繁榮造成傷害。由於住房貸款市場上與這兩家公司競爭的銀行和其他貸款機構很多,因此,限制兩家公司的規模不會導致住房抵押貸款利率上升。

聯邦全國抵押貸款協會和聯邦住房抵押貸款公司是美國國會創建並獲得政府信用支持的抵押貸款公司,其主要功能是購買抵押貸款資產,然後將其重新打包為債券出售給投資者,以利資金在投資者和購房者之間流動,從而吸引了大量資金投入房地產業。

近年來,兩家公司均因財務問題受到政府部門調查。格林斯潘過去一年多以來曾多次敦促對這兩家公司的規模採取限制措施。

2. 美國航空業

紐約5月19日電/新華美通/ 標準普爾 (Standard & Poor's) 在其針對航空公司進行的半年一次的調查中總結道,由於較高的石油價格和持續的行業定價壓力,投資者依然很難從航空公司的股權中獲益,該項調查於今日公布。儘管在這種環境下,低成本的運營商像西南航空公司 (Southwest) 和捷藍航空公司 (JetBlue Airlines) 較高成本的營運商能更好地應對這一情況,標準普爾相信,對諸如全美航空 (US Airways) 和達美航空公司 (Delta Airlines) 等航空公司巨頭而言,2005年可能是一個臨界點。上述結論和其他調查發現可在獨立投資調查、評級與指數領先供應商標準普爾一年公布兩次的《航空業調查報告》(Airlines Industry Survey) 中找到。標準普爾表示,在過去的四年裡,主要運營商已經遭受重大損失,對此,他們再也無力承受。在他們為能繼續運營而採取果斷措施的同時,獲利豐厚的低成本運營商正快速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並有可能在將來占據航空業的大部分市場。根據標準普爾統計,2004年,十大運營商營收為913億美元,淨虧損達100億美元,而他們在2003年的營收為872億美元,虧損45億美元。2002年的營收和虧損分別為809億美元和111億美元。2001年的營收和虧損分別為872億美元和76億美元。

標準普爾股票分析師同時也是本文作者的 Jim Corridore 表示:“我們認為,由於較高的石油價格、過剩的生產能力、較高的資產負債率以及對恐怖主義的擔憂,航空業目前的財務狀況好轉的前景依然存在風險。儘管市場環境很嚴峻,低成本和低費用運營商較高成本運營商能更好地應對市場的不利形勢。與原有運營商相比,這些低成本運營商很可能將以更快的速度繼續取得營收的增長。最終,這些運營商可能會占領美國航空市場的絕大部分份額。”

根據該《航空業調查報告》,2005年第一季度,標準普爾所公布的航空公司股價指數較上年同期下降14.6%,標準普爾500指數表現較差,下降2.6%。標準普爾表示,該季度航空公司股價指數的下降反映了人們對油價和航空公司破產的擔憂,以及對該行業能否重新盈利的質疑。多年來,該行業股價指數表現差於一般市場股價指數,2004年下降6.8%(標準普爾500指數增長9.0%),2003年增長6.3%(標準普爾500指數增長26.4%),2002年下降39.8%(標準普爾500指數下降23.4%),而2001年則下降29.7%(標準普爾500指數下降

13.0%)。該報告還對個別航空公司進行了深入研究。調查報告涉及了全美航空解散或合併的可能性、與達美航空以及美利堅航空 (American Airlines) 的母公司 AMR Corp. 的相關問題。此外,該調查還分析了運輸量、運輸能力、盈利性、油價的影響、勞動力成本是否依然很高以及目前航空公司的退休金責任問題等。

3. 汽車業危機 由於汽車金融信貸的無序發展導致通用和福特陷入危機。

在前日因為美國億萬富翁增持後股價大漲的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昨日因為標準普爾以該公司在亞洲等市場上競爭力日弱,汽車銷量前景不被看好為由,將其和福特汽車(Ford Motor)的信貸評級調降到“垃圾債券”,結果美國企業債券掀起大跌風。

此外,通用與福特股價也拖累道瓊斯工商指數下挫。

標準普爾在其報告中指出,在整個汽車工業因為汽油價格飆漲而需求出現飽和下,兩家美國大汽車企業的管理層在提升公司競爭力方面的策略是否有效,令人懷疑。原本蓬勃發展的中國市場,也已經出現銷量下跌的問題。

報告還說,不僅是國際市場的競爭已經出現弱勢,兩家汽車公司在美國的市場也面對來自韓國及中國汽車的日益激烈競爭。與此同時,兩家企業還必須承擔沉重的現有員工及退休員工的養老金和保健成本。在債信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將福特汽車和通用汽車的債信等級下調至垃圾級後,華爾街金融機構的獲利將大打折扣,銀行將因此失去高收益率債券市場的豐厚收費機會。標準普爾銀行分析師阿扎克就指出:“如此大規模的企業被降低評等,不可能是件好事。”“這可能引起高收益率債券市場的失衡,對銀行業也不利。總體來講,此事對市場產生相對溫和的負面影響。” 《聯合早報》2005年5月7日

4. 金融與會計系統問題嚴重。美國執行的是自己一套的會計制度,與國際通用會計有很大的不同。美國的銀行監管實施的是洲和聯邦的兩級管理。銀行和會計的不同孕育出只有美國才有的危機和問題。最明顯的就是假帳問題,“安然”、“安達信”和“美國國際集團”都是例子(不贅述)。美國金融也問題多多。通用和福特就是金融系統的問題,還有美國的證券回購業務也很多問題。(例企業簽回購合同,銀行就把企業的錢拿去放,第二天又放回企業帳上。只要懂金融的人都明白這樣有什麼風險)再有美國的長短期利率脫節,也預示之美國的經濟前景有問題。

美國還有養老金、財政赤字、貿易赤字等等的問題,一時難以枚舉。總之美國經濟的現實情況是問題多多隨時有爆發經濟危機的可能。

雖然現在美元回歸強勢,有可能吸引資金回流美國對美國的經濟有幫助,可以延緩經濟危機的爆發,但經濟危機是美國避免不了的。這從很多跨國企業投資中國就可以看出。其實大基金和公司進入中國的資金有一部分是為了轉移風險,而不是所說的全部是熱錢。從跨國公司的行動我們也可以看出美國的經濟危機快則一兩年,慢則不會超過四年就一定爆發。

四 既然明確美國經濟危機一定要爆發,那麼在美國經濟危機爆發前我們做什麼樣的準備最好?

美國發生危機後的情況,我們可以從29年的危機和剛過去的阿根廷危機中,以及俄羅斯經濟危機中找出其中的共通點,歸納如下:

1. 美元貶值像阿根廷危機後的比索,接近廢紙。

2. 美國的財富全面縮水最多也只有現在的10%(因為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比例是1比100)

3. 美國國家破產無力支付各種債務和費用,軍事實力會因為無力支付費用而大大下降。

4. 企業倒閉,失業增加,生活困難。(這不關我們的事)

5. 全世界經濟也一樣崩潰,重新洗牌。

6. 中國的經濟也會衰退,可是不會崩潰。可以說是美國經濟危機後唯一能獨善其身的國家。這是因為中國的虛擬經濟成分最少,股市所占的gdp份額還不到20%。應該說美國的這次經濟危機是中華崛起的機會。

接下來再講講我們在美國經濟危機發生前能做什麼。別不信,馬上會寫專業的文章進行論證,而且危機會很快發生。

1. 首先是國家的外匯問題。由於此次經濟危機的主要爆發因素是美元貨幣手段的過度使用,美元的價值最後剩百分之幾難以判斷,不足10%是可以斷定的。所以國家要儘快的消化外匯儲備中的美元證券資產的構成,買黃金是最佳選擇。

2. 由於整個世界都受大的影響,惟獨中國的經濟受影響程度最小。人民幣理所當然的成為國際的結算貨幣。因此國家要早做謀劃,在理論上、整體規劃上早做準備,以迎接這樣的機會。

3. 積極儲備黃金等硬通貨和物資以便在危機發生後可以低廉收購各國的資產。

4. 美國經濟危機的發生,因為美國現在的經濟規模和影響力,會使整個世界的生產大倒退。我國的經濟結構由於以前是在被封鎖的條件下出來的,自成體系,不會受很大的影響。因此我國在這樣的時候還反過來可以大規模的擴大生產,用大量的產品來填補因經濟危機發生所產生的產品缺口。產品的輸出不用別人支付費用,只要各國政府用資源抵補或是以後產品的抵補協議就行。這應該說是中國式的‘馬歇爾’計劃。

凡事預則立,國家應早做準備。專門的應對研究小組一定要先成立,這是沒多少費用的事情。而所發揮的作用將超乎想象。

(聯合早報網)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青春之門 (一)
2003: 和不講理的太太過招
2003: zt-怎樣客觀評價美國
2002: 張 愛 玲 和 股 市
2002: 世界電訊公司和UUNET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