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什麼是佛法僧三寶
送交者: 圓融 2008年02月26日15:15:16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zt什麼是佛法僧三寶

佛於菩提樹下成道後,首先在鹿野苑為阿若嬌陳如等五比丘轉苦集滅道四諦法輪,五人漏盡意解,成阿羅漢。於是世間,開始有了三寶。釋迦牟尼佛是佛寶;四諦法為法寶;五阿羅漢為僧寶。
  (一) 三寶的釋義
  佛,具雲佛陀,華言覺者。覺有三義:一者自覺。佛與眾生不同,眾生在迷,不知自性是佛;佛則覺悟,五住究竟,二死永亡。從自覺意義上而言,佛異於凡夫之不覺,外道眾生之邪覺;二者覺他。佛不僅能自覺,且能覺他。起無緣慈,興同體悲,化度眾生。從覺他意義上而言,佛異於二乘唯知自覺,不能覺他。三者覺滿。覺行圓滿,自覺覺他之行圓滿具足。不同於菩薩,雖然也能覺他,救度眾生,但情識未盡,覺未圓滿。從覺滿意義上而言,佛異於菩薩之覺行未滿。此一覺字,據《大乘起信論》所說,又有三義:一,本覺。謂一切眾生,自性清淨心體,本來覺了,離諸妄念,故名本覺。體即清淨法身。二,始覺。謂本覺之體,忽起妄念而成不覺。由於內因(本有清淨心)外緣(聽聞經教等緣)作用之故,今始覺悟,覺了一切諸法,即是真如,平等不二,故名始覺。三,究竟覺。覺至究竟極底,全顯心源始覺與本覺合而為一,法身全顯究竟成佛,故名究竟覺。
  佛有三身,一,法身。無始無終,但是理體。《金剛經》云:“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即法身。二,報身。有始無終,一得永得,唯是智慧。“明極即如來”,即是報身。
  三,應身。有始有終,一期化現。“趁如實道,來成正覺,”即應身。
  法。梵語達摩。此雲法。法有軌持之義,《成唯識論》:“法謂軌持。”軌謂軌範,可生物解。持謂任持,不舍自相。淺言之,凡一種物體,有固定狀態,稱為不舍自相。使有情見之,即了解為何物,故云,可生物解。合此任持自性,軌範物解二義,即名為法。此處所說之法,乃指佛陀之教法。佛之教法,如藏,通,別,圓,各有義體,能使物機聽之領解。故名佛法。佛之教法,大分為三:一,經藏,二,律藏,三,論藏。藏者,含攝之義,即含攝了深廣眾多義理。經詮定學;律詮戒學;論詮慧學。
  又從如來教法之內容與體裁不同,可分為十二分教。或稱為十二部經。
  一, 修多羅。梵語修多羅,華言契經。契者,上契諸佛
  之理,下契眾生之機。經即法也。即經中長行之文是也。
  二,祗夜。梵語祗夜,華言重頌。(又雲,應頌)謂應前長行之文而重宣其義也。
  三,伽陀。梵語伽陀,華言諷頌。(又名孤起頌)謂不頌長行之文,直說偈句。
  四,尼陀那。梵語尼陀那。華言因緣。如經中有人問,故說此事。律中有人犯是事,故制此戒。凡一切佛說緣起之中,皆名因緣。
五伊帝目多。梵語伊帝目多,華言本事。謂如來說諸菩薩等因地所行之事。六,本生。謂如來說諸菩薩等本地受生之事,及自說為菩薩 時修諸苦行等事。
  七,阿浮達磨。梵語阿浮達磨,華言未曾有。佛陀宣說凡聞所未聞,見所未見,最殊勝,奇特之神通功德和甚深法義,故名未曾有。
  八,波陀那。梵語波陀那,華言譬喻。謂如來說法,由於鈍根未能即解,故假譬喻以曉示之,令其易悟。如《法華經》中火宅,藥草等喻是。
  九,優波提舍。梵語優波提舍,華言議論。謂諸經中問答辨論諸法之事,是為議論。
  十,優陀那。梵語優陀那,華言自說。為令正法久住,或為令眾生得大利益,不因請求,如來自為說之經典,如《佛說阿彌陀經》等。
  十一,毗佛略。梵語毗略,華言方廣。謂如來宣說能證
  無上菩提之教法。此是方正廣大,真實了義之法,故名方廣。如《華嚴經》,《圓覺經》等。
  十二,和伽羅。梵語和伽羅,華言授記。即諸經中授記弟子或菩薩何時何處成佛等事。如《法華經》五百弟子授記品等是。
  此十二分教中,契經,應頌,諷頌三種,約經文體裁立名。其餘九種,是從經文所載之各別事義立名。約三藏多分義來說,契經,應頌,授記,諷頌,自說,譬喻,本事,本生,方廣,未曾有法,為經藏;因緣,為律藏;議論,為論藏。此十二部經,出於《大智度論》三十三。頌云:“長行重頌並授記,孤起無問而自說。因緣譬喻及本事,本生方廣未曾有,論議俱成十二名,廣如大論三十三。”
  僧。梵語僧伽,此雲和合眾。三人以上稱眾,(舊譯四人為眾)即是奉行佛陀教法之出家弟子。何謂和合眾?其義有二:
  一, 理和。同證擇滅無為之理;
  二,事和。有六種:(1)戒和同修。無漏戒法,共同修習。歡喜悅意,無違無諍,和合共住。(2)見和同解。對於聖教道法,如理通達,見解一致,共同修習,歡喜悅意,無違無諍,和合共住。(3)利和同均。對於獲得如法利養,(財物)個人不別藏隱,與道伴平等受用,歡喜悅意,無違無諍,和合共住(4)身和同住。對於同修梵行之道伴,有疾病等違緣,互相照顧。歡喜悅意,無違無諍,和合共住。(5)口和無諍。對於同修清淨梵行道伴,有善法功德,互相讚嘆鼓勵,有過失,互相規諫舉出,彼此歡喜悅意,無違無諍,和合共住。(6)意和同悅。對於同修清淨梵行道伴,互相尊重,視為己之善知識,能幫助我成就道業,由此歡喜悅意,無違無諍 ,和合共住。
  佛法僧為何稱寶?因為三者是指示眾生斷惡修善,離苦得樂,解脫生死系縛之良導,如世間之珍寶,極為尊貴,故稱之為寶。《寶性論》用六種譬喻說明佛法僧為何稱寶。
  一, 希有義。如世寶物,貧窮者不能得。三寶亦如是。無善根眾生不能值遇;
  二,離塵義。如世珍寶,體無瑕穢。三寶亦如是,離絕一 切有漏垢染,最極明淨,故名為寶。 三,勢力義。如世珍寶,有大勢力,能除貧困。三寶亦如 是,具足不可思議神通威力,故名為寶。
  四,莊嚴義。如世珍寶,可莊嚴世間,令世間美觀。三寶亦如是,具無量無漏功德,能莊嚴出世間,故名為寶
  五,最勝義。如世珍寶,一切物中最為殊勝。三寶亦如是,是出世間之無漏法,最極殊勝無比,故稱為寶。
  六,不改義。如世真金,燒打磨鍊,本質不改。三寶亦如是,是無漏法,不為世間稱譏苦樂利衰毀譽八風所傾。恆常不變,故稱為寶。
  二,三寶之類別
  三寶之類別,分述如下:
  一, 一體三寶。謂佛法僧,名雖有三,體性是一,故名
  一體三寶。亦名同體三寶。
  (1) 佛寶。現前一念了了常知之覺心,照了諸法,
  非空非有,即是佛寶。
  (2) 法寶。謂現前一念,法爾具足三諦之理,恆沙性
  淨功德,皆可軌持,即是法規寶。
  (3) 僧寶。謂現前一念理智和合,不一不二,即
  是僧寶。吾人三自歸依中所歸依者,即是自心具足的一體三寶。
  又:眾生自性,就因位中論三寶:正因理性,即是
  法寶。了因慧性,即是佛寶。緣因善性,即是僧寶。念念觀照自性,不起一念妄心,即是歸依自性三寶。
  二,別體三寶。亦名別相三寶。謂佛法僧,各各相別不
  同,故名別相三寶。(1)佛寶。佛之法,報,應三身是佛寶。(2)法寶。三乘所攝教,理, 行,果是法寶。(3)僧寶。三乘聖眾,具足事理和合是僧寶。
  三,大乘三寶。(1)佛寶。具足三身,能現無邊相好是
  大乘佛寶。(2)法寶。謂如來所說中道實相,人法二空之理,乃至無量勝妙法門,能令眾生軌此法而成正覺,是名大乘法寶。(3)僧寶。謂住,行,向,地等菩薩,不住空有二邊,而與中道之理和合,是名大乘僧寶。
  四,小乘三寶。(1)佛寶。謂如來隱其無量功德莊嚴之
  身,現丈六之相,以應聲聞,緣覺,人天等機,是 名小乘佛寶。(2)法寶。謂為聲聞說四諦,為緣覺悟說十二因緣等教法,令其依之而修,超凡入聖,是名小乘法寶。(3)僧寶。謂依四諦,十二因緣而修,斷見思惑之聲聞僧及緣覺僧。是名小乘僧寶。
  五,住持三寶。(1)佛寶。佛滅度後,以泥木塑雕為像,
  住世不絕,是為佛寶。(2)法寶。黃卷赤軸之大藏經卷,住世不絕,是為法寶。(3)僧寶。剃髮染衣之出家之眾,能流通佛法,住持法道,是為僧寶。佛於菩提樹下成道後,首先在鹿野苑為阿若嬌陳如等五比丘轉苦集滅道四諦法輪,五人漏盡意解,成阿羅漢。於是世間,開始有了三寶。釋迦牟尼佛是佛寶;四諦法為法寶;五阿羅漢為僧寶。
  (一) 三寶的釋義
  佛,具雲佛陀,華言覺者。覺有三義:一者自覺。佛與眾生不同,眾生在迷,不知自性是佛;佛則覺悟,五住究竟,二死永亡。從自覺意義上而言,佛異於凡夫之不覺,外道眾生之邪覺;二者覺他。佛不僅能自覺,且能覺他。起無緣慈,興同體悲,化度眾生。從覺他意義上而言,佛異於二乘唯知自覺,不能覺他。三者覺滿。覺行圓滿,自覺覺他之行圓滿具足。不同於菩薩,雖然也能覺他,救度眾生,但情識未盡,覺未圓滿。從覺滿意義上而言,佛異於菩薩之覺行未滿。此一覺字,據《大乘起信論》所說,又有三義:一,本覺。謂一切眾生,自性清淨心體,本來覺了,離諸妄念,故名本覺。體即清淨法身。二,始覺。謂本覺之體,忽起妄念而成不覺。由於內因(本有清淨心)外緣(聽聞經教等緣)作用之故,今始覺悟,覺了一切諸法,即是真如,平等不二,故名始覺。三,究竟覺。覺至究竟極底,全顯心源始覺與本覺合而為一,法身全顯究竟成佛,故名究竟覺。
  佛有三身,一,法身。無始無終,但是理體。《金剛經》云:“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即法身。二,報身。有始無終,一得永得,唯是智慧。“明極即如來”,即是報身。
  三,應身。有始有終,一期化現。“趁如實道,來成正覺,”即應身。
  法。梵語達摩。此雲法。法有軌持之義,《成唯識論》:“法謂軌持。”軌謂軌範,可生物解。持謂任持,不舍自相。淺言之,凡一種物體,有固定狀態,稱為不舍自相。使有情見之,即了解為何物,故云,可生物解。合此任持自性,軌範物解二義,即名為法。此處所說之法,乃指佛陀之教法。佛之教法,如藏,通,別,圓,各有義體,能使物機聽之領解。故名佛法。佛之教法,大分為三:一,經藏,二,律藏,三,論藏。藏者,含攝之義,即含攝了深廣眾多義理。經詮定學;律詮戒學;論詮慧學。
  又從如來教法之內容與體裁不同,可分為十二分教。或稱為十二部經。
  一, 修多羅。梵語修多羅,華言契經。契者,上契諸佛
  之理,下契眾生之機。經即法也。即經中長行之文是也。
  二,祗夜。梵語祗夜,華言重頌。(又雲,應頌)謂應前
  長行之文而重宣其義也。
  三,伽陀。梵語伽陀,華言諷頌。(又名孤起頌)謂不頌
  長行之文,直說偈句。
  四,尼陀那。梵語尼陀那。華言因緣。如經中有人問,
  故說此事。律中有人犯是事,故制此戒。凡一切佛說緣起之中,皆名因緣。
  五伊帝目多。梵語伊帝目多,華言本事。謂如來說諸菩
  薩等因地所行之事。六,本生。謂如來說諸菩薩等本地受生之事,及自說為菩薩 時修諸苦行等事。
  七,阿浮達磨。梵語阿浮達磨,華言未曾有。佛陀宣說凡聞所未聞,見所未見,最殊勝,奇特之神通功德和甚深法義,故名未曾有。
  八,波陀那。梵語波陀那,華言譬喻。謂如來說法,由於鈍根未能即解,故假譬喻以曉示之,令其易悟。如《法華經》中火宅,藥草等喻是。
  九,優波提舍。梵語優波提舍,華言議論。謂諸經中問答辨論諸法之事,是為議論。
  十,優陀那。梵語優陀那,華言自說。為令正法久住,或為令眾生得大利益,不因請求,如來自為說之經典,如《佛說阿彌陀經》等。
  十一,毗佛略。梵語毗略,華言方廣。謂如來宣說能證無上菩提之教法。此是方正廣大,真實了義之法,故名方廣。如《華嚴經》,《圓覺經》等。
  十二,和伽羅。梵語和伽羅,華言授記。即諸經中授記
  弟子或菩薩何時何處成佛等事。如《法華經》五百弟子授記品等是。
  此十二分教中,契經,應頌,諷頌三種,約經文體裁立名。其餘九種,是從經文所載之各別事義立名。約三藏多分義來說,契經,應頌,授記,諷頌,自說,譬喻,本事,本生,方廣,未曾有法,為經藏;因緣,為律藏;議論,為論藏。此十二部經,出於《大智度論》三十三。頌云:“長行重頌並授記,孤起無問而自說。因緣譬喻及本事,本生方廣未曾有,論議俱成十二名,廣如大論三十三。”
  僧。梵語僧伽,此雲和合眾。三人以上稱眾,(舊譯四人為眾)即是奉行佛陀教法之出家弟子。何謂和合眾?其義有二:
  一, 理和。同證擇滅無為之理;
  二,事和。有六種:(1)戒和同修。無漏戒法,共同修
  習。歡喜悅意,無違無諍,和合共住。(2)見和同解。對於聖教道法,如理通達,見解一致,共同修習,歡喜悅意,無違無諍,和合共住。(3)利和同均。對於獲得如法利養,(財物)個人不別藏隱,與道伴平等受用,歡喜悅意,無違無諍,和合共住(4)身和同住。對於同修梵行之道伴,有疾病等違緣,互相照顧。歡喜悅意,無違無諍,和合共住。(5)口和無諍。對於同修清淨梵行道伴,有善法功德,互相讚嘆鼓勵,有過失,互相規諫舉出,彼此歡喜悅意,無違無諍,和合共住。(6)意和同悅。對於同修清淨梵行道伴,互相尊重,視為己之善知識,能幫助我成就道業,由此歡喜悅意,無違無諍 ,和合共住。
  佛法僧為何稱寶?因為三者是指示眾生斷惡修善,離苦得樂,解脫生死系縛之良導,如世間之珍寶,極為尊貴,故稱之為寶。《寶性論》用六種譬喻說明佛法僧為何稱寶。
  一, 希有義。如世寶物,貧窮者不能得。三寶亦如是。無善根眾生不能值遇;
  二,離塵義。如世珍寶,體無瑕穢。三寶亦如是,離絕一切有漏垢染,最極明淨,故名為寶。三,勢力義。如世珍寶,有大勢力,能除貧困。三寶亦如是,具足不可思議神通威力,故名為寶。
  四,莊嚴義。如世珍寶,可莊嚴世間,令世間美觀。三寶亦如是,具無量無漏功德,能莊嚴出世間,故名為寶
  五,最勝義。如世珍寶,一切物中最為殊勝。三寶亦如是,是出世間之無漏法,最極殊勝無比,故稱為寶。
  六,不改義。如世真金,燒打磨鍊,本質不改。三寶亦如是,是無漏法,不為世間稱譏苦樂利衰毀譽八風所傾。恆常不變,故稱為寶。
  二,三寶之類別
  三寶之類別,分述如下:
  一, 一體三寶。謂佛法僧,名雖有三,體性是一,故名一體三寶。亦名同體三寶。
  (1) 佛寶。現前一念了了常知之覺心,照了諸法,非空非有,即是佛寶。
  (2) 法寶。謂現前一念,法爾具足三諦之理,恆沙性淨功德,皆可軌持,即是法規寶。
  (3) 僧寶。謂現前一念理智和合,不一不二,即是僧寶。吾人三自歸依中所歸依者,即是自心具足的一體三寶。
  又:眾生自性,就因位中論三寶:正因理性,即是法寶。了因慧性,即是佛寶。緣因善性,即是僧寶。念念觀照自性,不起一念妄心,即是歸依自性三寶。
  二,別體三寶。亦名別相三寶。謂佛法僧,各各相別不同,故名別相三寶。(1)佛寶。佛之法,報,應三身是佛寶。(2)法寶。三乘所攝教,理, 行,果是法寶。(3)僧寶。三乘聖眾,具足事理和合是僧寶。
  三,大乘三寶。(1)佛寶。具足三身,能現無邊相好是
  大乘佛寶。(2)法寶。謂如來所說中道實相,人法二空之理,乃至無量勝妙法門,能令眾生軌此法而成正覺,是名大乘法寶。(3)僧寶。謂住,行,向,地等菩薩,不住空有二邊,而與中道之理和合,是名大乘僧寶。
  四,小乘三寶。(1)佛寶。謂如來隱其無量功德莊嚴之身,現丈六之相,以應聲聞,緣覺,人天等機,是 名小乘佛寶。(2)法寶。謂為聲聞說四諦,為緣覺悟說十二因緣等教法,令其依之而修,超凡入聖,是名小乘法寶。(3)僧寶。謂依四諦,十二因緣而修,斷見思惑之聲聞僧及緣覺僧。是名小乘僧寶。
  五,住持三寶。(1)佛寶。佛滅度後,以泥木塑雕為像,
  住世不絕,是為佛寶。(2)法寶。黃卷赤軸之大藏經卷,住世不絕,是為法寶。(3)僧寶。剃髮染衣之出家之眾,能流通佛法,住持法道,是為僧寶。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7: 獨立自強是中國人的唯一的出路
2007: 我們咋就這麼忙?
2003: 華爾街職場(連載2)
2003: 我那7年的婚姻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