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彩虹中心參觀時,看見不少老人在中心活動。與其中兩位華裔老人的交談,使我對 “美國是兒童的天堂,中年人的戰場,老人的墳墓” 的流行說法大起疑問。

與我交談的兩位老人,一位是徐尚九,今年八十五歲,安徽人。原在銀行工作,八九年來美探望女兒,後來在此定居;另一位是徐文莊,八十三歲,九二年來美探望女兒,來美前在上海電機技術高等專科學校(現為上海機電學院)教書。

中為徐尚九,右為徐文莊 ,左為中心創辦者彭澤寧 (Xiao攝)

中為徐尚九,右為徐文莊 ,左為中心創辦者彭澤寧 (Xiao攝)

這兩位八十高齡的老人,看上去很是精神,也很健談。尤其是徐文莊 老人,講起話來滔滔不絕。他告訴我,他們兩位都姓徐,是本家,年齡又接近,也都是來探望子女後定居美國的,生活背景相同,很是投緣,所以在彩虹中心活動時,總在一起。他們兩人都沒有在美國工作過,定居後,開始享受美國政府規定的福利保險。由於沒有在美國工作過,也沒有交過稅,所以拿的是最低的社會保障補助金(Supplemental Security Income,簡稱SSI),一對夫妻每個月有一千美元左右。

每月一千多元的收入,按規定是屬於低收入者,所以他們有資格參加醫療補助計劃(Medicaid)。參加了醫療補助計劃的人,看病幾乎免費。徐文莊老人來美後,住過兩次醫院,動過兩次大手術,都是癌症,花費醫藥費十幾萬,全部由醫療補助計劃支付,自己只付了幾十元。他說起此事直夸美國好:醫院設備好,住的是單人病房,醫生認真負責,多次會診,並不因為他是外國人又不會英語而歧視他,態度十分和藹。醫療費也由政府買單。

由於他們是低收入者,等待數年後,住進了老人公寓。老人公寓也是政府福利的一種,老人公寓一般不豪華,但設備齊全,環境安全舒適,一房一廳。入住老人公寓,房租是以收入的三分之一計算的,水電煤氣等費用全部包括在房租內。

我對他們交了三分之一的收入作房租後,只剩下六百多元錢如何夠用有些疑惑。為此徐文莊老人給我算了一筆衣食住行帳。他說,拿衣服來說,我們都是老人,不需要經常換新的衣服,真要買衣服,回大陸時買比較便宜,在這方面基本沒有開銷;住的開銷已經去掉了;行,蒙郡對老人十分照顧,乘坐公交車輛全部免費,老人每個月還可以付十元兩角五分買一本價值一百二十元的車費本,用在支付出租車的車資上。所以行的方面也沒有什麼開銷。最大的開銷是在吃的方面,美國的食品不貴,雞蛋一元買十二隻,牛奶三元一大桶,兩個人喝一周都喝不了;雞肉豬肉一、兩元一磅,蔬菜大多一元一磅,水果也很便宜,橘子香蕉蘋果葡萄西瓜,從幾十美分到一美元多一磅,所以吃的方面開銷頂多也就兩百多美元。他們現在每周五天到彩虹中心活動,吃的開銷則大大減少。由於他們是低收入戶,政府每月有一百元的食品券補助(Food Stamps)。所以,一千元的收入除了三百多元的房租外,幾乎沒有地方可用,根本用不完。每月總有三四百元的存款,這筆錢,多用在旅遊回國的路費上。聽了他們這一說,我想這樣看來,美國是老人,或者說低收入老人的天堂才合情理。

徐文莊老人說話時,徐尚九老人就在一旁微笑聽着。等徐文莊說完,他補充說,他們享受了政府的福利,也知恩圖報,儘自己所能,在社區里做些力所能及的義工服務,算是對社會盡綿薄之力。

98歲老人崔叔和夫婦 (Xiao攝)

98歲老人崔叔和夫婦 (Xiao攝)

這兩位老人對彩虹中心也是讚不絕口,說中心對老人的照顧十分周到,各種活動也很多,豐富了他們的晚年生活。徐文莊老人還將他寫的組詩十三首抄了一份給我,其中之三是描寫彩虹中心理療服務的:”莫道肩膝痛,推捏得舒松。咸稱服務好,身起步從容。” 徐尚九老人一時興起,當時就寫了一首”詠彩虹”的七言詩給我:”平明日出照天開,車馬迎賓次第來。旋聽清歌驚雁落,又看曼舞羞魚沉。飢來餐飲殷勤送,小恙噓寒問暖頻。最是歡欣樂未艾,已鳴鐘聲報歸程。”

等我準備走時,正好看見該中心最長壽老人崔叔和等着開飯,該老今年98歲,1912年生,看上去還很健康。她的太太劉怡辰女士今年83歲。兩人都是從台灣移民到美國的,據劉怡辰女士說,她的堂舅父是周谷城 。周先生原是復旦大學歷史系主任,我熟悉的老一輩歷史學家,所以很有一些親切感。替他們拍了張照留念。

我們的博客 霧谷飛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