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刨根問底:美國人不注重“拉關係”嗎
送交者: 夜之流星 2010年09月28日23:25:05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現在隨着中國開放的程度越來越高,普通中國人有了越來越多的機會接觸到來自各個國家的形形色色的老外。更是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選擇移民到國外居住和生活。這其中,很多人普遍認為中國社會人際關係複雜,勾心鬥角,“拉關係”現象太過普遍,破壞了中國社會的公平競爭環境。而國外的人情世故相對簡單,“老外”比較單純,為人處事不像中國社會這樣處處“講關係”。其實這種看法卻是着實看錯了美國社會和“老美”為人處事的方式原則。美國人“講關係”,“拉關係”的能力一點也不輸給中國人。

  中國人叫“關係”,美國人叫“network”,翻譯過來就是“關係網”。其實有的時候,直接和老美說漢語拼音的“Guanxi”,美國人也聽得懂。 “guanxi”已經作為中國社會的一大特色和一大代名詞被吸收進英語裡面了,這道理就和日語中的“kawai(可愛)一樣”已經成為了世界通用語言。不過有趣的是,中國人總是還會多多少少把“關係”看成一個貶義詞,如果誰找工作是通過“關係”找到的話,總是會扭扭捏捏,諱莫如深;在這一點上,美國人和中國人的概念完全不一樣。在英語的語義表達和美國人的日常生活里,“network”絕對是一個包含積極意義的褒義詞。美國人就可以大張旗鼓的,光明正大的告訴別人自己是通過network才做成某某某事情,或者找到某某某份工作。而實際上,在美國找工作,尤其是想找到很理想的工作,network往往也是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這一點其實和中國倒也頗為相似。

  哈佛商學院曾經開過一門叫做“Doing Business in China”(在中國經商)的課。課程節數不多,但是卻很火,吸引了大批的有志於來中國經商投資的哈佛MBA學生精英們。連着旁聽了將近一個月,發現這門課幾乎沒有將任何和business相關的東西,講的幾乎完全是中國的風土人情,人情世故。哈佛的MBA課程是完全採用的Case Study形式,也就是我們習慣上所稱的案例分析。只不過最後,所有選取的案例和進行的分析都歸結於一個結論,就是想要在中國經商投資,就必須處理好各種 “關係”,和中國政府的關係,和中國民眾的關係等等等等,不一而足。課堂上也有不少來自中國的學生,往往不免會覺得有些臉上無光和不好意思,不過課堂上的美國學生反而倒是對此不以為然,反而津津有味,因為在美國人看來,個人能力和個人奮鬥固然重要,network和人際關係更是必不可少的。

  在美國,有句經典的話,叫做“智商決定是否被錄取,情商決定是否獲得成功”。放在這裡的話,如果說個人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智商的話,人際交往能力和“拉關係”的能力恐怕就要看情商了。而在美國的教育理念中,學生的刻苦鑽研能力只是綜合能力的一方面而已,不懂得“拉關係”的“書呆子”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中國社會或許還有一定的生存空間,在美國社會將意味着大量機遇的喪失。說起來也很諷刺,在“人情關係至上”的中國社會,“拉關係”往往被人所不齒;而在鼓勵“個人奮鬥”的美國社會,“拉關係”的社交能力反而往往是被高調宣揚和鼓勵的。

  美國人對於“拉關係”的人際關係社交能力的重視體現在很多方面。最典型的就是哈佛商學院了。絕對不是開玩笑,連美國人也都承認,哈佛商學院之所以世界頂尖,不僅僅是因為其教學水平,也因為哈佛商學院咖啡廳和休息室里的校友資源及network的機會。再拿美國大學來說,從校方到院系,從院系再到各種非官方組織,每年都會為學生創造形形色色的“network”機會。學期初,有各種方便學生快速互相認識的“Orientation”(說明會)和聚餐旅遊活動。學期中,會組織各種校友返校聚會、以院係為組織的聚餐,或是乾脆各個實驗室、各個seminar(討論組)的小型party等等。到了期末,往往還有最終的年度總結會。而所有的這些活動,幾乎都是免費向所有人開放的,你可以去認識更多的朋友,可以僅僅是為了輕鬆休閒,甚至還可以僅僅是為了蹭一頓免費的晚餐。

  聽過一種說法,說美國大學教授的時間安排大概如下:1/3的時間從事各種network,1/3時間拉贊助跑項目找資金,最後1/3的時間用來做研究。有些華人教授正是因為難於融入美國主流社會,network的能力不及本土美國教授,往往導致了項目資金方面的短缺,因此才不得不以更加辛苦的科研工作彌補 network方面的不足。所以才形成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中國學生在找導師時往往不願意找華人教授,原因是在華人教授下做科研太累太辛苦。可見,即使是在美國學術界,network的功用也可見一般。

  不過,中國的“關係”和美國的“network”雖有相似之處,其最大的不同點來自於中國學生的“關係”往往都是來自於家庭、父母的“關係”,而美國人則更加提倡通過發揮個人社交能力,積極外向地建立起自己的“network”。中國年輕人往往都是吃“父母飯”,被動的享受家庭內既有的社會關係網。美國的年輕精英們反而是利用各種朋友資源,特別是校友資源,積極的架構屬於自己的社會關係網,這種努力本身也是對於自己人際關係交往能力的鍛煉,這恐怕是中國學生亟待加強的。

(美國中文網)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9: 海外打工經歷:再不給美國人賣命了
2009: 美國打工一瞥:不要小瞧在餐館打工(圖)
2008: 國務機要費案黑幕重重:陳水扁和王丹,
2008: 定理:第二次降臨
2006: 讓人驚嘆的真實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