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反向思維:一個中國人眼裡的美國人
送交者: 金歌 2010年10月19日00:06:25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我在9月17 日的帖子裡,介紹了《華爾街日報》登載的文章:《一位美國人眼裡的中國人》,現在《華爾街日報》又邀請了一位在美國的中國人作“反向思維”,寫出了一篇《一位中國人眼裡的美國人》,現轉載如下:(作者張濤來自中國大陸,畢業於哈佛大學和Wake Forest大學,曾先後做過駐外記者和跨國公司經理人,目前從事投資和政策諮詢工作。)

  作為一個中國人,我這些年來對美國和美國人的看法一直都處於一個修正的狀態,這種修正不能用好壞來定義,只能說是在感知的基礎上儘量去構建屬於他們的真實狀態。一篇短文當然難以對這種狀態進行 全面的描述,我將在有限的篇幅里針對《一個美國人眼中的中國人》的具體內容,提供一個點對點的反向觀察。

  1. 確實有不少中國人會把外人對中國政府的批評轉換為針對自身和民族的批評。美國人一般不會如此,而且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在和你對話時即使不會主動對自己的政 府發難,也會在你對政府稍有微詞時跟着起鬨架秧子,因為在他們眼裡,政府是真正的公僕,而納稅人完全有權利對公僕說三道四。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美國人的底 線是他們長期以來所信奉的那些價值觀,當這些背後的東西遭到挑戰時,在屬於他們的氣場裡就會出現不和諧音。像《一個美國人眼中的中國人》中所說,討論衝突話題的時候,要就事論事、以理服人。不要輕易去扮演中國政府發言人的角色,尤其在您未被托此重任的情況下。

  2. 中國人希望了解美國人的熱情,遠甚於他們要了解我們的渴望。美國人的日常用品幾乎都是中國製造,但他們了解中國的渠道確實僅限於重頭媒體的新聞報道,國際新聞在一般的地方媒體上基本沒什麼位置。一向“報憂不報喜”的美國媒體偏偏又沒有宣傳大好形勢的習慣,所以也難怪會給人一種“妖魔化”的印象。在中國人看 好萊塢電影、粉NBA球星和排長隊購買蘋果的各種物件時,美國人雖然也開始把來到本地發展的姚明、Jet Li 和Jackie Chan與中國聯繫起來,亦有小眾因為喜歡光顧中餐館而能記得青島啤酒,但以美國為中心的“光榮傳統”應該還能在主流社會繼續傳承下去。和別的國家相比, 還是我們老中最會照顧人,君不見不少留學生赴美之前都先給自己起好一個洋名字,以便老美們念着記着方便。

  3. 中國政府對美國的指責和譴責,常常被美國人忽略,正如中國有關部門正兒八經地要求運動員取得了好成績務必“先謝政府再謝父母”的囑託。很多時候政府發言人 的義正言辭其實是自說自話,但美國人對此並不是很了解,或者說他們並不是很在意。

  4. 出現重大爭議時,美國各個階層的人士都可能指出,你們應該反問自己為什麼有那麼多中國人依然前赴後繼地移民來美國,哪怕有不少美國自己人都對自己國家的走 向整日憂心忡忡。他們中很多人真心地認為,實現世界和平,將依然是人類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5. 在獲取成功方面,美國的年輕人總體上承受的壓力或許不如中國的同齡人大,但在實現自我方面的追求似乎一直都不乏動力,而且成功的定義也因為價值取向的多元 化而可以五花八門。我在美國各名校遇到的中國年輕人甭管什麼專業,大多都會把投行和PE之類的行業作為擇業的選項,而相同年齡的美國人在選擇專業和職業方 面則基本上是以個人興趣和志向為出發點。

  6. 在中國,一般是先建立感情,然後自然會有生意;在美國,通常是先一起有機會共事,建立起對彼此的信任,最後才可能會有感情方面的伴生物。同樣是所謂的 networking,但個中的程序和內容卻由於商業文化的不同而不盡相同。

  以上完全是針對《一個美國人眼中的中國人》的幾個觀察點的反 向總結,建議把兩篇文章放在一起對照着讀。我不希望有任何以偏概全的誤導,所以歡迎大家踴躍作補充性發言。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9: 美國華人孩子:我不喜歡中國人
2009: 多元文化主義:好聽,但實質很爛
2008: 奧巴馬的增稅計劃是不是壓垮美國經濟的
2008: 華裔感恩金博士而必須投奧巴馬票嗎?
2007: 誰來拭乾我的悲淚(馮馮)
2007: 佛教的因果觀念
2006: 乞丐老人一句話
2006: 美國女人對中國男人的印象
2005: 颶風麗塔XX記(四)想逃也逃不了!
2005: 申時行: (詩) 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