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耳朵、耳朵、普通人的耳朵 ZT
送交者: 7138 2003年07月09日18:09:59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耳朵、耳朵、普通人的耳朵 ZT

侯虹斌

  你看去年緩緩流淌的輕煙,怎知不是今年滂沱的大雨?
這二十餘年來,有一些歌,它來自我們的心靈來自我們的內心掙扎來自我們對壓抑社

會的發泄,可以以歌為酒,澆心中塊壘。另一些歌,它讓我們感覺無比舒坦,流暢的旋律

讓我們沉溺其中,可以愉悅可以快慰。前者強調內容;後者安慰感官:這兩大類的流行音

樂發展脈絡,一直在葳蕤糾結,從上世紀糾纏到今天,音樂來了一個輪迴,重新回到耳朵

是鄭衛之音還是廟堂之樂,不僅事關音樂,還關乎時代。

  1978-1983年
那時候,堅冰未化,除非是歌唱革命事業的崇高內容的歌曲,否則就被社會主流認定

為趣味不高,甚至不道德。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大家要聽抒情歌,大勢所趨擋也擋不了

於是,就有“音樂手抄本時期”,姑娘小伙總喜歡用各種顏色的彩筆端端正正地抄下自己

心儀的歌曲歌詞,用碩大無朋的錄音機一遍一遍地學着鄧麗君李谷一們。就這樣,音樂開

始萌芽了,眉目間開始有了春的消息。
  耳朵派
鄧麗君上世紀80年代初,“白天是鄧小平的世界,晚上是鄧麗君的世界。”這個長相

甜美的小妮子,是新時期中國流行音樂的啟蒙者:她沿續了中國30年代的早期流行樂,又

開啟了未來的流行樂的方向。無論歷史地位,還是藝術成就,至今華語歌壇還無人能出其
右。
鄧麗君的歌曲甜美圓潤,委婉可人,溫情而傷感的情懷打動了整整一個時代的心靈。

一代無數人為了她,夜夜偷偷收聽“敵台”;無數小青年,拎着架“三洋”錄音機滿街招

她的歌聲。他們不僅從鄧麗君這裡懂得了音樂,懂得了流行,甚至也在這裡懂得了愛,懂

了美。孔夫子強調的教化功能,出奇意料地在這些軟軟糯糯的“情歌”中得到了實現。

15首1983年,中國音協主辦的《歌曲》雜誌等單位評出全國性的“15首聽眾最喜歡的

歌”,《妹妹找哥淚花流》、《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等榜上有名。因為竟沒有一首革命歌

曲,這讓有關人士如坐針氈。
其實這幾首歌曲只是改良版的抒情群眾歌曲,講究旋律優美流暢,離真正意義的流行

還遠着呢。但對於那個時代來說,好聽就足夠成為一條罪過了。
“黃色歌曲”中國內地流行音樂的第一頁,是由一首“黃色歌曲”掀開的。這就是李

一的《鄉戀》。她首次運用了氣聲來唱歌,配樂中參照了探戈的風格,這就成了“投敵賣

國”的罪人。這邊廂,報紙上抨擊她是“黃色歌女”、“靡靡之音”、“亡國曲”;那邊

廂,雪片般的群眾來信支持和讚揚她,凡有她的演出許多人深夜兩點就開始冒雨排隊買票

觀眾狂熱地喊“《鄉戀》!《鄉戀》!”
大眾要拒絕那些板着面孔的教化歌曲,他們的審美趣味是:不要最革命,只要最好聽


  心靈派
台灣校園歌曲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朵萬朵蘭花開。《蘭花草》這首簡單的台灣的校園

調沒由來地流傳開了。雖然和校園毫無關係,但它還是被命名為校園歌曲。其實,同樣一

廣為流傳的《踏浪》、《外婆的澎湖灣》、《鄉間小路》等校園歌曲,都喜歡取生活中的

景致、寫寫自然的花草,一派天真爛漫。與當時鄧麗君的“黃色歌曲”比起來,歌頌自然

就是一種純潔的情操嗎?於是乎,這種單純就被利用來抗衡“黃歌”而標榜起來了。
古典音樂20世紀80年代初的某天,某人在火車上聽見了西歧崇子拉的小提琴曲《梁祝

時,腦子裡忽然點了一盞燈:天,還有這麼好聽的音樂!
1979年中國的開放窗口還虛掩着的時候,小澤征爾就率領波士頓交響樂團來華演出了

國人有幸見識了一流的指揮一流的樂團,馬上就全民投入對古典音樂的熱愛中去了。在中

人經過長期的政治洗腦之後,古典音樂閃爍着聖潔的光芒,不僅清洗了耳朵,更蕩滌了人

的內心,事隔二十餘年,古典音樂卻越來越小眾了。因為要堅持這種對音樂朝聖的姿態,

累。
“萬李馬王”搞搖滾的人自己都不一定聽過這個說法。但他們可能是中國現代的第一

搖滾樂隊。他們由萬星、李世超、馬曉藝和王昕波組成,1980年前後在北京外國語學院成

立,以演唱西方搖滾樂為主。其中的馬曉藝等人後來還成了京城搖滾圈的實力人物。
可惜,想讓當時的中國理解搖滾,未免太奢侈了。他們註定寂寂無聞、註定銷聲匿跡


  1984-1988年
意識形態終於在歌曲中淡出,中國脆弱的流行音樂有了一個不健康的起步:“扒帶”

但這也給了內地歌手全面學習港台流行歌曲的機會,終於解放了我們的耳朵。
同時,崔健祭起了“搖滾樂”這面大旗,詩人歌手羅大佑隔海助威,我們第一次聽到

來自我們心靈的聲音。一些“偽思想”的音樂和真正有思想的音樂在鬥爭中崛壯成長。


  耳朵派
  扒帶鄧麗君大紅大紫在20世紀60年代末,但她的盒帶正式通過中唱公司被引進卻是在

1991年美人遲暮的時候。這中間的時間落差,要滿足我們對甜美歌聲的饑渴,就順勢出現

了“扒帶”,對港台歌曲進行解剖和分析、翻唱。一時之間,內地出現了無數個“李麗君
”、
“張麗君”,張行、張薔、張蝶就是其中最功成名就的扒帶高手。如張薔,兩年出版專輯

16種,共出版2000萬盒。這個數字放在全世界都是驚人的。
因為動聽,所以扒帶。人們的品味越過了《年輕的朋友來相會》這樣的抒情小調,直

催生了真正的內地流行樂。
我的中國心1984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出現了一個三流的香港小歌手張明敏。他唱的

是一首《我的中國心》。不意這首“政治正確”的歌,卻俘獲了中國人的心,他邊走邊唱

颱風也引來了無數的效顰者。他那松馳的唱腔既輕鬆好聽,又不失主旋律的正統昂揚,報

上還有專文分析張為什麼唱得這麼好聽。
看到小歌星也能取得這樣的成功,港台明星們開始盯着大陸“春節聯歡晚會”這塊大

餅了。
輕音樂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如果你不了解理查德·克萊德曼,不聽他的音樂,不知

道他那架白金鋼琴,你,你還混什麼混啊?
這個法國“鋼琴王子”用他“新浪漫”主義的輕音樂輕取中國市場,在中國一而再再

三地舉辦高價的演奏會,也不嫌累,說明我們對他實在太好了。其實不僅是他,那時的中

人狂愛輕音樂。上海音像出版社出過的一系列世界名曲、電聲音樂、輕音樂都成為時尚,

柔浪漫,既好聽,又有品味,比古典通俗比流行深刻,正好是城市小青年的喜歡的調調。


  心靈派
崔健1986年“百名歌聲演唱會”上,跳出一個穿着舊軍服的“小痞子”,用破鑼嗓子

吼:“我曾經問個不休”……一唱天下白,中國的搖滾樂就由崔健這一聲正式地踏上了舞
台。
搖滾本身就具有反傳統的社會批判的力量,崔健作為中國搖滾樂的教父,敢於把批判

刮刀磨得雪亮。“那天你用一塊紅布/蒙住了我也蒙住了天/你問我看見了什麼/我說我看見

了幸福。”“給我點刺激大夫老爺/給我點愛情我的護士姐姐/快讓我哭快讓我笑/快讓我在

這雪地上撒點野”。他是真誠的,赤裸裸的真誠。《解決》《紅旗下的蛋》《新長征路上

搖滾》等等力作直搗中國傳統文化,他敢於面對中國人萎頓的人格,被閹割的自我。大家

然大悟,除了《社會主義好》和情情愛愛,原來歌還可以這樣唱!
讓世界充滿愛1985年是世界和平年,中國人錯過了美國洛杉磯那場舉世矚目的援非義

演活動,第二年便將功補過地推出了“讓世界充滿愛”的百名歌星演唱會。
《讓世界充滿愛》一出手大氣成熟,美妙的旋律把觀眾的耳朵喚醒了。它和同場亮相

《一無所有》分別代表了中國流行音樂的兩個發展方向。但這首歌頌博愛的歌曲竟然後繼

力,動聽卻遠遠沒有粗糙的“一無所有”那樣的廣為傳唱。只恐一首歌,“載不動,許多

愁”,要負擔太沉重的社會意義,人們畢竟還是消化不良。
羅大佑和老崔相比,台灣的羅大佑更像是一個溫和的行吟詩人,沒有那麼氣勢洶洶的

藥味,但人們都覺得,羅大佑的歌也針針見血刀刀到肉。
“搖滾樂強調獨立人格、強調對時代和社會的感受、強調一種不妥協的精神。”樂評

李皖如是說。羅大佑的歌就具備了這種品格。無論是抒情還是批判,都表明了他獨立思想

能力。他給不少歌手寫過歌,別人都唱得比他動聽,奇怪,還是只有他唱的才最對味。也
許,
羅大佑的出色還在於他以真實的感情為生命,從不偽裝高潮吧。
西北風1986年,一首動聽的都市流行小調《信天游》紅翻了天,沒想到,歌詞中的

“山丹丹花開花又落”竟催生了剽悍的“西北風”。後來的《黃土高坡》、《我熱戀的故

鄉》的“西北風”卷着黃沙披頭蓋臉地撲過來,街上人人都苦大仇深地吼:“我的故鄉並

美”,真不知招誰了惹誰了。本來音樂上頗有搖滾意識的淳樸民風給“文以載道”掉了,

詞中充滿了革命樂觀主義,“我要用真情和汗水,把你變成地也美呀水也肥呀地也肥呀水

美呀”“美好的前程走也走不完”。
假大空的內容終於戕害了它的優美。在每個歌星把不多的幾首西北風都輪着糟蹋個夠

後,也就離它被“out”出局不久了。

  1989-1993
當情歌王子毛寧也能用清甜的嗓音唱了首“毛主席就像那金色的太陽”時,說明我們

流行音樂開始有了日趨成熟的娛樂意識。
可是,流行音樂雖好聽,但陣地總是港台歌手在搖旗吶喊,而不是我們那些還顯幼稚

甜歌。人們在“計劃趕不上變化”的社會中苦悶、壓抑,只想在這“時代的晚上”咂兩個

酒瓶,好好地吼一嗓子。幸好,搖滾樂救了我們。1992年推出的搖滾合集《中國火Ⅰ》的

文案中寫道:“他們的作品……讓人聽的時候,已不是旋律和節奏,而是令人動容的淚水

心跳……”中國搖滾樂手在人們的心靈中安營紮寨,很快搖滾樂就會雄起了。

  耳朵派
港台音樂在人家港台流行音樂已經產業化的時候,咱們這邊的流行樂壇還停留在刀耕

種的階段。1989年港台歌手真刀實槍地衝進來搶占我們的地盤,不僅紛紛地引進大碟,還

來內地開演唱會。人們一見到真徐小鳳、真梅艷芳、真齊秦,早就把假徐小鳳、假梅艷芳

假齊秦們扔到一邊去了。內地歌手開演唱會的觀眾是“疏可走馬”,而港台歌手的演唱會

是“密不插針”,追星族有的為來看劉德華賣血的,有衝上舞台抱着譚詠麟一頓猛“啃”
的。
只要是那邊的紅歌星,不管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通通買賬。
但是,1993年來華的港台歌手除劉德華外,通通鎩羽而歸。為什麼呢?其實群眾的眼

睛是雪亮的,關鍵倒不在於你是洋的土的,他們只認好聽。就這麼簡單。
甜歌模仿必然要走向更高級的表現形式,李玲玉《甜甜甜》系列全面複製鄧麗君,每

都賣出100萬以上。而1990年推出更青春更靚麗更嗲的楊鈺瑩,甜歌更是橫掃大江南北,

新時代影音公司雖花費了50萬來力捧她,可當年就贏利百餘萬,數錢數到偷笑。1991年是

楊鈺瑩年。

  心靈派
新長征路上的搖滾崔健帶着他的搖滾開始在國內國外頻頻亮相、演出、拿獎。1989年

崔健決心要搞全國巡迴演出為亞運會集資100萬,當時有人就很不屑地說:“亞運會就缺崔

健的100萬嗎?”結果是張百發親自出面支持老崔,他才開始了他《新長征路上的搖滾》。

老崔沿北京、鄭州等地一路唱將下來,掀起一陣狂潮。一位大學生還說:“現在《一

所有》、《不是我不明白》、《新長征路上的搖滾》已經成了我們的‘老三篇’,《新長

路上的搖滾》是張思德精神,《一無所有》就是愚公精神。”不知崔健是否自己都沒有料
到,
他的歌被賦予了如此神聖的意義?
唐朝、黑豹“菊花古劍和酒/被咖啡泡入喧囂的亭院/異族在日壇膜拜古人的月亮/開元

盛世令人神往。”對盛唐氣象的緬懷,也暗喻了對現實生活的厭倦。唐朝樂隊的《唐朝》

重金屬的鼓點吟詠着對歷史文明聖潔的情話,其音樂浪漫、熱情、驕傲,成了中國搖滾本

化的一面大旗。
而黑豹樂隊憑《無地自容》、《Don't Break My Heart》首先攻占了情歌遍地的香港

壇,他們走的是流行搖滾的路子,流露的是有點孤寂的都市情懷,沒有太多的負載。輕輕

出手,唱片就賣得紅遍香港再紅遍大陸,遠遠地拋離了內涵更豐富的“唐朝”。

  1993-1996
  中國流行音樂的狂歡季節到來了。
樂壇呈現了前所未有的熱鬧,搖滾音樂走向地面,流行音樂的機制開始成熟,甚至你

有我我中有你開始了融合和各種探索。你可以很容易就找到對味的明星來滿足你的聲色之
欲,
不管是鬱悶的想發泄,還是慵懶的想聽聽小調打打瞌睡。在一個連朱哲琴的《阿姐鼓》這

純音樂都能賺個盤滿缽滿的時代裡,做歌手是快樂的。

  耳朵派
四大天王“不要太明目張胆崇拜。”但是,做不到。明星一出場,所有的擁躉都會高

尖叫,看看四大天王演唱會上那些因幸福至極而痙攣的面孔吧。張學友、劉德華、黎明、

富城是香港明星制音樂工業流水線上打造出來的標準產品,歌曲朗朗上口,唱到街知巷聞

20世紀90年代,他們的音樂托拉斯壟斷了半個香港樂壇整整10年,其他的男歌手只能在

夾攻下苟延殘喘。何故?無他,但動聽耳。
  幸好,跨入21世紀,大家終於嫌他們老了。新一輪的造星工程又開始了。
簽約歌手在推出楊鈺瑩和毛寧這兩個偶像歌手後,廣州樂壇沿續了其高效的造星“簽

歌手”制,捧出了一個又一個的明星,甘苹、高林生、林依倫,甚至李春波都是。
1993年是簽約年,廣州樂壇全方位包裝的流行音樂體制,使流行音樂迅速轉軌進入商

業化的快車道。這種體制的好處之一,就是有人專門捉摸老百姓愛聽什麼,然後炮製迎合

味的東西。壞處之一,就是1995年成了“解約年”,大牌明星紛紛和原來捧他們的公司吹
了。

  心靈派
  新民謠運動《小芳》是城市民謠,《同桌的你》是校園民謠,但兩種民謠都殊途同歸

1994年都成為了時代的寧馨兒。李春波和老狼的輕吟淺唱一不小心就墮入了時尚的彀中。

一杯樸素的情懷,兩行懷舊的眼淚,三聲悵惘的嘆息,平淡的旋律真摯感人的填詞,

就了一段大眾對純真年代的傾城之戀。
魔岩三傑1994年,魔岩文化重拳推出了“魔岩三傑”:竇唯、張楚、何勇,在北京為

他們召開的新聞發布會幾乎吸引了全北京的搖滾人士,一眼望去全是長發的海洋。
竇唯的《黑夢》回復沉重內斂,探索內心的夢境;張楚的《孤獨的人是可恥的》亮出

他質樸純粹的民謠風格;何勇在《垃圾場》中則扮演了一個憤怒的朋克青年。這三張專輯

准較高,被“魔岩文化”張揚為“新音樂的春天”。聽聽那首《垃圾場》吧:“在這裡你

我搶/吃的都是良心/拉的都是思想。”有力量,但爭議也極大。
請走單行道搖滾已成音樂“顯學”,老的嫩的搖滾樂隊紛紛走上地面,出了形形色色

搖滾專輯。1994年至1997年間,共出了不下四五十張專輯,紅星音樂生產社、竇唯、臧天

朔、王勇、王磊、鄭鈞、零點等等,都是一波一波的浪潮中的受益者。樂評人言,這其中

有藝術魅力的當屬王勇的充滿神秘主義的《往生》,但賣得最好的顯然是注重旋律的零點
們。
零點3張專輯銷量過百,鄭鈞的《第三隻眼》賣出超過80萬,成為榮登美國《billboard》

雜誌的內地歌手第一人。看來,即使音樂訴諸於心靈,你也向必須向心靈的入口耳朵購買

場券。
“直到現在我才明白,世上不是只有一條指定的人行道。”搖滾,是流行的另一條道


  1997-2002
當互聯網泡沫化為烏有,當炒股、出國、下崗、開公司都變得尋常之後,再也沒有什

可以激動人心的了。人比任何時代都更忙碌更空虛更不安。即使帕瓦洛蒂在紫禁城放歌的

候,人們去聽他也不再是正襟危坐地等着接受古典音樂對靈魂的洗禮,而且表明一種捍衛

尚和品味的立場而已。所以,那些直指人心、義憤填膺的東西還是下課吧,現在的人們只

身體愉悅。重建音樂新秩序,以滿足視聽為主,安慰心靈為輔。搖滾和另類,會有它們的

席,但他們的命運不是被招安,就是被拋棄,直到另一場音樂的革命開始。

  耳朵派
主流多元化在那英的《征服》和田震的《執着》之後,樂壇亮出了底牌,這兩位成名

久的大姐大做穩了中國流行樂壇一線的位置。一個既民族又搖滾,一個既港台又抒情,都

個人化,而且兩人均已成功地開過個人演唱會,那英還開到香港紅磡,派頭不下於港台的

級明星。重新洗牌後的流行音樂更多元化了。女胖子韓紅的民族風大大提升了她的江湖地
位,
趙薇走青春偶像路線,陳琳也有出眾表現,可誰跟誰誰都不一樣。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
的,
更是我們大家的。
《心太軟》當任賢齊的《心太軟》在所有的餐廳商場高密度地轟炸我們的聽覺神經的

候,不少人還以為任賢齊只能曇花一現。事實證明,這個其貌不揚、愛搔首弄姿的中年男

雖然演技平庸,唱功也乏善可陳,可是他還是一路紅下來,匪夷所思地成了世紀末的一顆

星,而且還有紅下去的趨勢。一首旋律清新一點的感傷小調居然創造出了驚人的價值,這

分證明了造星工業的成功,也證明了只要你是人就能唱歌,運氣一來擋都擋不住,就坐等

數錢吧。
菲靡靡之音王菲,首先是一個歌手,其次還是一個商品,但很多歌迷可能都忘了這點

把她的特立獨行無限拔高。不管怎樣,王菲依然是上世紀90年代華語歌壇的頂級歌后。

羽毛未豐的王菲也曾媚俗,直至1993年推出了《十萬個為什麼》,方用帶有異質的行

腔小試鋒芒,和香港一貫的大路貨情歌有了分野。王菲由此開始了她不妥協的音樂態度,

隨後的《天空》、《浮燥》等專輯中沿用了她那種飄渺的騷靈式唱腔,一舉征服了聽眾的
心。
別忘了,這幾年正是大陸的搖滾樂發展的黃金巔峰時期,她另類的作派呼應了這一潮流。

時,王菲另一張向鄧麗君致敬的專輯,則返樸歸真地走柔美的道路,溫馴地向嶺南甜美風

占的大陸樂壇妥協。最新的《王菲》又全面復辟到朗朗上口的卡拉OK情歌一路上來了。

音樂與思想,王菲就這樣在表達個人思想和個性、攫取更大商業勝利的兩難中左搖右

擺。
POP舞曲突然之間,世界變得吵鬧起來了。美國的小甜甜在蹦、東洋的濱崎步在跳,尚

未成年就在娛樂圈呼風喚雨。喜歡她們,是因為人們甚至連聽漂亮旋律的耐心都沒了,只

節奏一下一下地敲擊,我們的心臟能跟着鼓點狂跳不已,那就足夠。香港樂壇天后鄭秀文

陳慧琳最出色的不是唱歌,而是在演唱會上披一身的美麗羽毛,帶動整個紅磡體育場的歌

隨着她們蹦蹦跳跳,這樣就好。謝霆鋒張栢芝們也在一首首remix的舞曲中冉冉升起。音樂

不狂熱,不足以撫慰着我們躁動不安的軀體。
快慰,是現在明白我比你時尚,是現在我比你早進入感官新世界。

  心靈派
當搖滾已成往事1998年,搖滾出專輯的興頭一點也沒有減弱,崔健、黑豹、指南針、

零點等等都紛紛推出了新專輯,也推出了像“花兒”、朴樹、“新褲子”這些新人,有人

預言了中國的搖滾樂壇要進入一個爆炸期了,現在看來,這也許是一廂情願。
崔健寄予厚望的《無能的力量》在市場上明顯無能為力,連專家對他的這張新專輯也

批評多于欣賞。老崔暴露了他想整合一代人的野心,可惜,後來他頻頻作秀於演唱會上讓

觀者清清楚楚地看到:老崔真的老的。人們大叫着他的名字,他高興地顯示他的親民和圓
滑;
人們只想聽他的老歌,他卻唱起了新歌;人們只想在這裡溫和地找回時代的回憶,他卻強

所難地要拷問人的心靈。這個時代不再適合這麼沉重的思考。
而且,在西方的搖滾都快成古典音樂的時候,中國的搖滾還在搖搖擺擺,新人大多只

在酒吧里唱着歌等待着也許永遠也等不來的機會。盤古王磊們叫囂着他們的力度他們的思
想,
但晦澀和歌詞和嘔啞嘲哳難為聽的音樂終於把普羅大眾嚇跑了。偶有像“零點”、朴樹那

紅起來的,不是因為他們的搖滾,而是因為他們的流行。
青春祭壇前年和去年,羅大佑分別在上海和深圳兩個最現代化的大城市裡舉辦了一場

樂會。他的音樂會成了一代人告別青春的祭禮。大家藉着羅大佑清理和一個時代蛛絲馬跡

關係,一往情深地唱着《閃亮的日子》,等着淚水嘩嘩地淌下來。在他的歌聲中成長的人

這裡集體懷舊、相互問好。
沒有人關心羅大佑推出什麼新歌,我們只想在音樂的名義下為我們的青春流下溫情的

淚。羅的再度大紅大紫,不是因為他的思考他的批判,而是因為我們窮得只剩下回憶了。


(新周刊)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斯 堪的 那 維 亞 的 春 天
2002: 一個白人女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