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楊閒士9264
萬維讀者網 > 攝友部落 > 跟帖
再逐行一下
送交者: UWB 2008月06月19日15:05:57 於 [攝友部落] 發送悄悄話
回  答: 不能苟同:問題多 於 2008-06-19 14:51:07
不是根據資源限制決定結果有多大。你去看影展,看的是眼前的這個影像本身是否能夠引起你的共鳴,無論是構圖還是色彩,還是別的什麼。而不是一聽說他用的是手機而不是萊卡就馬上感到這個照片不如從前了。或者一想到照片用的相機不像本來想象得那麼好,馬上覺得照片本身就更好看了。事實上,沒有使用更好的技術支持的人能夠照出和其他人一樣有感染力的照片恰恰說明這個人的方法值得重視。

Completely agree. What i meant by 'optimization with given restriction' is from the view of the photographer, not the viewer. that is, the photographer has the tool - mobile phone, disposable cam, whatever, he or she has to be able to make the most, best result from these tools.

一張照片是否成功取決於多種因素,色彩、構圖、主題等等,缺一不可,包括前期和後期的製作。而且這些因素都要搭配起來,而沒有主次之分。
I'd like to agree. however..


據我所知,以前的所謂攝影大師多數本人都是暗房高手,而不是像業餘選手那樣拿給別人沖洗。

many like you said, are so, but also HCB for instance (although very strange!!)
he said himself, the process stops when he pressed the shutter. He never took part in any of the developing process.

暗房技術實際上就是現在的PS(這我以前寫過文章進行比較,現在一時找不到了)。暗房技術中有多個因素,暗房的曝光控制和相機的曝光同樣重要,而不是次要。同樣,暗室中很重要的一塊就是剪裁。如果說電影大師不用經過剪裁;說文學大師都是一次成稿,不經過修改,你接受這個說法嗎?

hehe. mozart's original was not much edited. (Beethoven's however, had many many changes..)

好的作品就是好的作品,我們需要判斷的是最終的結果,而不是前面,和經過了什麼層次的調整不應該有直接的關係。至於分辨率這些,都不是決定照片本身優劣的標準,而是在這張照片裡,這樣的分辨率是否合適。
sure.

當然,越改越差的人也有,我自己就常常出現這種情況。修改本身就是創作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至於fun,本身不屬於判斷照片是否能夠引起自己和觀眾共鳴的因素,不應該在這個話題考慮的範疇內。

HCB的觀察力是他從不同角度觀察,拍攝別人沒有觀察過的景物。這本身就是對很多傳統攝影(主要是視覺上的)規律的突破。有的人是嘗試視覺上的突破,有的人是從器材上突破(比如那個美國的女攝影家,名字我忘了,專門用別人報廢了的鏡頭,就是要做出模糊的景象),還有的人是從暗房技術上突破,甚至有人從印刷媒介上突破。這些都是突破,只要最終的結果能夠讓自己感到滿意,其他的都在其次。

關於萊卡,大家都知道好。可是,我的意思是,他用萊卡不等於我就一定就得用。我不用,不等於就沒有同樣的追求。no no. of course not. I didnt mean to imply anything like that. It wasn't a comment regarding your own artistic pursuit. no offense intend!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