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七言绝句作法举隅》,每天学写一首:56法之19
《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19法
此19法,前两句依然铺垫出一个事物或情景,第三句用“不知”二字聚焦其某个细节,但不设问,而是与第四句形成“因果或并列“关系的复合句来进一步陈述。细言之:
1- 第三分句的引导词是:“不知”,而
+
2- 第四分句的引导词则是:“疑x、犹x、却x、唯x、但x”等字
--------------------------------------------
== 从而形成一个“因果复合句”。
若第四分句没有类似相关的引导词,则与第三句形成一个“并列复合句”。
还是一起来赏析几首古人的例诗即知:
1- 唐·张谓·早梅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路傍溪桥。--- 一二句铺垫出溪桥边白梅花开的情景。
不知近水花先发,--- (因为)不知近水的花开得早,
疑是经春雪未销。--- (所以)还怀疑是树上的冬雪经春还没全销涅。
--- 这第三、四句形成一个“因果复合句”。但在古代汉语乃至古诗词中,“因为、所以”这类关联词常被省去。
2- 唐·胡曾·咏史诗·陈宫
--- 这首诗用南朝陈后主宠美人张丽华而亡国的典故作背景。陈后主曾为张丽华作《玉树后庭花》让她唱,还记得大诗人杜牧那首“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吗?即用之为典。后陈后主和张丽华城破时藏在宫井里被隋文帝杨广兵士找到,后被斩首示众。
陈国机权未可涯,如何后主恣娇奢。--- 铺垫出陈后主张丽华故事。
不知即入宫中井,犹自听吹《玉树花》。--- 这第三四句也是“因果复合句”。
3- 唐·李涉·逢旧二首
--- 这首诗用“河源”可达天汉的古代神话为典,写重遇旧友时,用“以为他成仙了呢、谁知又从黄河回到了人间”的调侃来渲染心中的喜悦。
将作乘槎去不还,便寻云海住三山。--- 铺垫出与旧友久别的情景。
不知留得支机石,却逐黄河到世间。--- 这三四句既可理解为“因果关系”也可理解为“并列关系”。(“支机石”是银汉岸边织女垫在织布机腿下面的石头。难道“留得支机石”就能常留天上,或能重返天上?)
4- 唐·白居易·和郭使君题枸杞
--- 这首似为席间戏作。题目中的“郭使君”应该就是诗句中的“山阳太守”。
山阳太守政严明,吏静人安无犬惊。--- 这前两句先“吹捧”一下郭使君的政绩。
不知灵药根成狗,怪得时闻吠夜声。--- 三四句开始借“枸”字调侃说:现在才知道夜里听到的“犬吠”是枸杞子的灵根变成狗吠的。这三四句是个“并列复合句”。
--- 余略
5- 唐·刘得仁·村中闲步
闲共野人临野水,新秋高树挂清晖。不知尘里无穷事,白鸟双飞入翠微。
6- 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紫禁仙舆诘旦来,青旂遥倚望春台。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7- 唐·符载·甘州歌
月里嫦娥不画眉,只将云雾作罗衣。不知梦逐青鸾去,犹把花枝盖面归。
8- 唐·皇甫镛·和武相公闻莺
华馆沉沉曙境清,伯劳初啭月微明。不知台座宵吟久,犹向花窗惊梦声。
9- 唐·王涯·塞下曲二首
年少辞家从冠军,金妆宝剑去邀勋。不知马骨伤寒水,唯见龙城起暮云。
10-唐·李咸用·早鸡
锦翅朱冠惊四邻,稻粱恩重职司晨。不知下土兵难戢,但报明时向国人。
11-唐·陆龟蒙·玩金鸂鶒戏赠袭美
曾向溪边泊暮云,至今犹忆浪花群。不知镂羽凝香雾,堪与鸳鸯觉后闻。
12-唐·皮日休·鲁望戏题书印囊奉和次韵
金篆方圆一寸余,可怜银艾未思渠。不知夫子将心印,印破人间万卷书。
13-唐·周朴·无等巌
建造上方藤影里,高僧往往似天台。不知名树檐前长,曾问道人岩下来。
14-唐·蔡希寂·赠张敬微
大河东北望桃林,杂树冥冥结翠阴。不知君作神仙尉,特讶行来云雾深。
15-唐·郭震·云
聚散虚空去复还,野人闲处倚筇看。不知身是无根物,蔽月遮星作万端。
16-唐·胡曾·咏史诗·长城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17-宋·陆游·贫甚戏作绝句
籴米归迟午未炊,家人窃闵乃翁饥。不知弄笔东窗下,正和渊明乞食诗。
18-元·王冕·素梅十七
天寒江国霜如雪,草木无情尽摧折。不知春意到江南,疏影横斜半窗月。
跋:《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的作者是冯振心。简介:“冯振心先生(1897年——1983年),名振,号“自然室主人”,素有“广西才子”之称的。他17岁学诗,是我国有卓著成就的教育家、出类拔萃的中国古典文学专家、杰出的近代现代诗人,有《自然室诗稿与诗词杂话》等著作传世。当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任教于上海大夏大学时,著《七言绝句作法举隅》一书,“就七言绝句之作法不同或大同而小异者,略分如干类,先博举其例,而后综籀其法”,授于门生,周振甫、冯其庸咸得其惠。”
《举隅》从古人七绝中归纳出56种写法,虽然拘于构思形式,习作纯熟后,也能悟出作七绝的精神追求。俺记不清什么从网上搜到这篇好文,自己也没有兴致跟着学写。今日又看到,想起以前曾在诗坛介绍过,但没介绍完。可又记不住介绍过多少,干脆从头来,陪着大家再来学写。一天一到两首,一个月,学完。俺吧,每天从《举隅》中摘录一两种写法贴来,大家读完古人例子后,自己找题目写一首。多写不限。要求:一定要严格按照《举隅》所介绍的方法来写,否则就毫无意义了。